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

作者:毛遂爱吃糖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一千零七章 :八月份的变化

书名: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 作者:毛遂爱吃糖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7

韩立怼过王保国后就把这件事给抛在了脑后,但是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件事传播的速度有多快。

当天下午云莹莹她们回来的时候说,现在燕大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件事。

得知这件事的人不管是出于感恩“那些领导”,还是表达自己的立场坚定,几乎所有人都在斥责王保国。

其中历史系、政治经济系、化工系,还有一些相关材料系的人对于韩立提出的工、农业所需的基础条件给予了专业的肯定,并且提议韩立.韩助教转业到他们系。

(当时大学生不允许选修第二门专业,好像到06年的时候才放开这点。)

有的科系同学入校前就在当地某些部门担任领导,得到启发后他们根据自己家乡当地的人口、耕地直接写出了一张更为详细的列表,反复推算后兴高采烈的打算重新誊写后寄回家乡。

有的科系同学详细的列出近十几年城镇、农村的可支配收入列表。

(不算太准的小知识:截止到本书中的去年,也就是78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元,农村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4元,以当时的物价水平,低于这个收入可能就会挨饿。)

王保国呢?他当时被那些在阶梯教室的同学揍了一顿后联手扭送到了校办,至于他的后续结果如何还真没人在意。

(燕大*委会在上个月,也就是六月份取消了,人员分并到其他单位和科室。)

韩立听完这些消息后感到有点无语,自己无意间在燕大又“爆红”了一把,不过这件事以后估计就没人再像王保国一样凑到自己身边碰瓷了吧。

但是,让韩立没有想到的事情还在后面。

因为出口特区这件事现在的关注度非常高,可以说是上上下下都在关注这件事舆论走向,其中各个大学的学生更是有关单位的关注重点。

因此韩立的那番发言在燕大引起了如此大的动静,所以被有关部门整理后迅速的递交了上去,并且很快就出现在相关领导的桌上。

其他领导对于这件事只是看了一眼就放到了一旁,有人从出口特区联想到当初陕、甘、宁特区的策略虽然颇为机敏,但是还不足以让他们重视。

关于那个消息的流传韩立没有在意,反正他每个月也上不了几节课,平时跟其他人见面的机会也不多。

不过几天后韩立上完课被温校长给叫了过去,两个人聊了好一会韩立这才回到家。

温校长跟韩立的这次交谈中,先是肯定了韩立上次在阶梯教室那番话,还有学校对王保国的处理意见,期间当然还有各种的场面和鼓励话。

从那天起韩立的生活变的更加随意了,随着云家姐妹的肚子越来越大,韩立每天减少了查找、编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加大了对黄帝内经的研读。

需要换换脑子的时候,韩立就把自己手中原有的御医手稿《玉宜堂实录》,以及上次从刘老他们那边拿到的《玉斋奇方大全》、《千金方衍义》、《自在壶天》、《张某随笔》和武威汉墓出土的压药简牍拿出来钻研,希望能从这里面找到一条捷径。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间就溜走了,从国策院批准在羊城、海珠成立出口特区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这段时间四九城的各个街道办为了返城的知青,一开始他们通过召开知青上山下乡积极人物代表大会。

对于那些下乡锻炼10年以上,或者表现优异的知青给予肯定,在上级的协调下,放宽招工条件,直接点名一些企业单位、下达了一定人数的招工指标。

但是这点指标相对返城知青的人数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而且现在还没有分配、找到工作的知青,这是真没有门路的人,但是街道办又不能不管。

为此街道办经过了一系列的摸底、筛选,首先把那些有案底、档案上评价差、在当地结婚的这批知青给剔除掉。

从剩下的这些人里面找出来家庭相对困难的想办法给安置工作,可是这时候的工作岗位上哪去找呀?

于是街道办这边就联合很多部门,让这些家庭困难的知青去各个商场、路口、影院、剧院、饭店、工厂门口这些人流量比较大地方去看自行车收费。

从这一天起,在四九城骑着自行车停放在这些地方的时候就需要缴费了。

一开始出现这种情况很多四九城人都不干,凭什么呀,以前自己随便放也没人收钱,现在进去买包烟、打瓶酱油就要掏自行车看管费。

为此还发生了很多争吵,不过这些不想出自行车看管费的人很快就被现实给教育了。

要知道这时候还有很多返城知青都没有工作呢,他们就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待业青年”,这个词从诞生后就被贴上没有工作、不务正业的标签。

这些待业青年怎么着也要让自己吃口饭,老实本分的人有去打零工、扛麻袋、当窝脖的,有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买辆三轮车拉活赚钱的。

但是,不是所有的返城知青都愿意去卖力气、低三下四赚钱吃饭的,那怎么办?

在这些人的骚操作下,自行车停放缴费看管才走向了正轨,因为几分钱的看管费跟自行车的价值根本就没办法相比。

但是,现在要是有人留意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待业青年”绝大多数都是以前的街溜子、胡同串子,插队是被大家称为“社会知青”的那些人。

今天又是星期六,从云莹莹怀孕后韩立骑着自行车就再也不敢抄小路了,无论来回都是走在平坦的大马路上。

不过今天韩立他们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件很稀罕、很有意思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7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