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

作者:毛遂爱吃糖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九百七十九章 :陪奁

书名: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 作者:毛遂爱吃糖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7

韩立他们从云家回来的时候,发现厨子梁手下的人已经把喜棚给搭建好了,这个喜棚直接把棉花胡同的堵住了一大半,步行、自行车能够从旁边通行,板车、汽车什么的就别想了。

不过谁家的红白喜事都是这个样子,而且只有两天时间,因此没有人会跳出来说什么。

即便是这样,韩妈不想自己儿子的婚礼上有瑕疵,万一要是有个癞蛤蟆跳出来,虽然不咬人但是它恶心人呀。

所以韩妈早早的跟街道办的同事打好招呼,请他们在搭建喜棚的时候就就在旁边守着,韩妈原本的这个招呼在今天街道办的领导来了之后就变成了指令,并且还有几个科室主任在在喜棚旁边的炉子边上坐镇。

韩立远远的把车停好步行朝家走去,一路上跟街坊、还有老妈的同事打着招呼、散着烟、被调侃的来到了自家街门前面。

侯惠东他们这边的帐篷同样也搭建好了,韩家姐妹房间里面的东西也全都搬了进去,最早的那个大帐篷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坐满了人?就是坐满了,即便是这样还有好多人坐不下,凑在墙根下晒着太阳聊着天。

这里面有韩立的街坊、发小,初、高中同学、有插队时的同伴、有大学同班同学、有在京*宾馆培训时学员、有在北二外比赛时结识的朋友,这些人都是韩立挑选出来专门通知的。

不过还有一些不请自来的人,这些人是韩立在阶梯教室讲课时认识的一些学生,他代课德意志班的一些学生。

还有一些老爸、老妈单位里面领导的孩子,这些人原本见面打个招呼的关系,现在全都以世交的身份过来帮忙。

但是不管怎么说,韩立都要过去跟人打招呼。

韩立在街门外面散了一圈烟,笑的满脸酸爽的来到了院子里面。

这时候院子的南墙根下面砌出了两大一小三口灶,一口灶上的大锅里面正在汆丸子,旁边还有等着过油的豆腐和鲤鱼。

另外一口大锅上面是一层层冒着热气的蒸笼,这里面蒸的馒头,小灶是用来炒热菜的,目前还没有启用。

韩家姐妹的房间已经变成了非常热闹的厨房调配中心,一间里面放的是喜宴期间用到的各种食材、材料.。

这些食材是双方已经过好数的,现在由厨子梁和他信任的徒弟掌控、调配这里面的物资,这期间要是东家增加菜肴、菜量、席面不算,反之出现欠缺的话,哪怕东家不在意,但是周围帮忙的人会把这个算在厨行的头上。

在这个经历过什么都要精打细算的时代,特别是在最艰苦的那些年期间,就算是几万人的工厂食堂都过惯了一斤白菜、一斤土豆能出几份菜的日子。

要是出现欠缺这种事的话,不管是因为厨行的计算失误,还是内部人员手欠,对厨行来说这都是一件相当打脸的事,因此不是亲信不能掌握这个房间的钥匙。

另外一间里面分成了两拨人,一拨人在切肉、切菜,他们在为今天午饭做着准备。

另外一拨人则是在和面、揉馒头,想要满足这两天的需求,外面那几层蒸笼上的馒头根本不够用。

爸妈的房间里面基本上都是上年纪的、带孩子的妇女,韩立进入打了个招呼就丢下丁玉兰离开了。

韩立自己的房间里面的人更多,街道办的领导、公交公司的领导,还有燕大的温校长、牛老师、章老师等等。

韩立在这里陪着一直到外面的人喊吃饭的时候,中午就是大锅熬菜。

大家端着碗到锅边有厨行的人给盛菜、之后从旁边拿上馒头,有找地方坐着吃的,有端着碗蹲在外面的墙边吃的,不过大多数都是凑在一起蹲在阳光下边吃、边聊。

因为按照四九城的习俗,还有双方家长的商定,今天下午女方那边要过来送嫁妆(陪奁),所以吃完午饭后,大家在管事的催促下就各自忙碌了起来。

这是四九城的习俗,女子出嫁的头一天送嫁妆,请男宾(四人至八人),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

这情况在四九城可以说相当的隆重,这不但是证明女方家中实力的机会,同样也是给男方家中、周围邻居施加压力时机。

这时候街坊邻居都会出来围观,女方陪送的物品要是没有跟上当时的潮流,那就会被街坊邻居拿来在暗地里说嘴,男方也没有什么面子。

可要是女方家陪送的物品相当出彩的话,不但男方脸上有光,周围的街坊邻居也会高看新娘子一眼,往后打交道的时候也会更容易。

这个习俗虽然说自古有之,但是在前伪朝时期受到满族那边重视“姑奶奶”的习俗影响被扩大了无数倍。

当时很多有条件的家庭,他们家从生下女儿就开始她预备嫁妆,什么金皮柜、银皮箱、虎皮椅子、象牙床都不算什么,那些田产、店铺、奴才数量这些才是他们炫耀的东西。

普通家怎么办?凉拌呗,心肠硬的家生下来丫头就送人、送地里、河中反正有地方送。

心肠软的那些家庭会咬着牙养下来,遇到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卖掉换点钱粮,没有这种情况他们大多都会用提高彩礼的方式给闺女凑一份嫁妆,不过彩礼这种事非常的不靠谱,这也是“赔钱货”的由来。

不过这种情况在解放后改善了很多,特别是经历过最艰苦的那些年,那种攀比送嫁妆的风气已经不多见了。

但是这几年四九城人们的生活质量上去了,田产、店铺这种东西没人敢说,但是女方家长会尽可能的多陪送点东西,到时候让自己女儿过的好一点,还能被亲家、街坊高看一眼比什么都强。

这也是今年棉花胡同有俩嫁女儿的家庭陪送了六套被褥,还有电视机、电风扇这些大物件的原因。

——

下午两点左右的时候,云家那边由云程鹏和两位中年人带队,还有几个亲戚和邻居一共八个人,开着一辆吉普车还有三辆四九城生产的汽油三轮从家里出发了。

他们的车队还没拐进棉花胡同的时候就被派到这里盯梢的舒永杰、麦志军发现了,两个人撒腿就往胡同里面跑,一边跑还一边喊。

“师嫂家送嫁妆的人来了。”

“师嫂家送嫁妆的人来了,他们马上就要进胡同了。”

舒永杰、麦志军他们的这一嗓子,让在喜棚里面的管事马上就张罗了起来,一边通知、院里面准备好,一边派人拿着烟迎了上去。

这时候胡同里面的那些街坊也从暖和的家里面走了出来,因为韩立这几年在整个胡同里面可以说是最有出息的人,大家也想知道他老婆家里面都陪送了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31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