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

作者:毛遂爱吃糖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九百八十一章 :泡澡闻旧事(旧时代的习俗、故事,剧情大佬可跳订)

书名: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 作者:毛遂爱吃糖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7

韩家姐妹、何米、侯玉华,以及远道而来的丁玉兰、侯秀娟、王春花、张超美、殷兰芬她们到后海子这边来,是因为棉花胡同那边实在是安排不下。

韩爸、韩妈的那个房间今天安排的是刘翠花刘姨、韩大姐带着壮壮,韩立的那个房间是牛大海侯秀娟两口子,街门外面的帐篷更是被韩立这群男的给预定了。

另外明天一大早就要起来忙活,这中间也就间隔了四个多小时,这点时间给旅馆送钱实在划不来,她们几个人一合计就打算今天晚上用打牌、聊天来度过。

所以以韩二姐、何米她们一行人的选择只能是后海子边上的这座四合院的东厢房,

北屋正房呢?那个地方今天晚上要留给韩爸休息。

这个跟四九城或者说韩爸祖籍那边的习俗有关,那就是新人结婚的头一天晚上,这个床要由“公公”在上面睡一宿。

这个说法在民间叫做“公公压床、儿孙满堂。”

不管这个习俗在后世如何的变化,但是目前在四九城这边很多人家里都保持着这个习俗。

——

韩立带着十多个人来到了澡堂子这边,泡澡、搓背之后大家躺在床上一边喝茶一边闲聊、等待着修脚师傅空出手来。

这时候在旁边的一位老大爷看到韩立这些人后,笑呵呵的在旁边问道。

“你们这些年轻人面带喜色、成群结队的泡澡堂子,明天这是谁要结婚呀?”

大家伙笑呵呵的指向了韩立,这位老大爷是一位有经历并且善谈之人。

他看着韩立一群人说笑时的样子,抿了一口茶脸上挂满回忆的神色。

接下来顺着韩立等人关于明天迎亲的话题,感叹了一下,讲起了自己小时候记事时见到过的那些婚礼,大家听他说的有意思也就静心的听了下去。

这位老大爷先是从民国时期的成亲说起,那时候四九城成亲的情况分为好几种。

好几种?其实就是家里面趁多少钱,舍得花多少钱享受到的待遇。

那时候有钱的人家成亲的排场相当的大,迎亲的队伍最前面是两个开道锣,后面是金灯、金枪、金八宝,旗锣、伞扇等各种执事,想及了前伪朝时期八府巡按出巡的场面。

各种执事的后面是吹鼓手,他们手中的家伙式叫响器,这里面的响器中有唢呐、海笛、笙、管子、云锣、大鼓.等等。

这个响器分为24响器、32响器、48响器等各种不同的规模,雇主可以根据自家的经济实力选择哪一种服务。

再往后是喜轿,这个喜轿分为红、绿两种,红轿是给新娘子坐的,绿轿是给娶亲太太和送亲太太坐的。

新娘子乘坐的红轿,一定是要八个轿夫抬,这就是所谓的八抬大轿。

娶亲太太和送亲太太乘坐的绿轿,一般都是四个人抬。

可要是娶亲太太或者送亲太太身份贵重的话,那东家就会多花点钱选择八人抬轿以示尊敬。

什么是娶亲太太和送亲太太?她们为什么可以坐轿子?

那时候成亲,男方去女方家里接新娘子的时候,新郎的父母是不能去的,要安排一位比较体面的妇女代表婆家人去把新娘子接回来,这就是娶亲太太。

这个人可以是男方的亲戚,也可以是朋友或是街坊,但是这个人一定要见过世面、懂得规矩,口才得好、穿着得体,最好在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因为接亲为难新郎这个习惯很早以前就有了,有的女方甚至会要什么上轿钱、下轿钱、离别钱、匣子钱、续鞭炮钱.总之就是打着各种名头刁难或者要钱。

这时候就是考验娶亲太太的能力了,她要在应付各种情况把新娘子给接回来同时,还不能给男方家丢面子,所以没有点本事、地位是当不了娶亲太太的。

这个娶亲太太一定是男方家里人经过千挑万选,才会委以重托的人。

送亲太太是代表女方家里人,把新娘子送到婆家的重要人物。

送亲太太的主要任务不但要顺利的把新娘子送到婆家,从下轿开始,到入内洁面、换装、拜堂、入席全都有送亲太太护着。

期间不能让新娘子被男方太过刁难,还要维持住礼节,不能让男方家挑出理来,从而避免新娘子刚过门就受气。

因此这个对送亲太太的要求很也高,同样也是经过女方家里人挑选出来委以重任的人。

能够担任娶亲太太和送亲太太的人,哪怕她们没有太过高贵的身份,但也因为见过世面、懂得规矩,口才好,属于周边很多相邻都用的上的人。

正是因为这样,无论男女双方都会将其奉为上宾,要是因为招待不周被她们拿去说嘴的话,那自家的名声就要受到影响。

因此,无论是娶亲太太和送亲太太担负的任务,还是为了自家的名声着想,一般人家都会给她们安排一顶轿子。

不同的是有钱、有势的人家最少都是四乘、五乘喜轿起步,开道锣,各种旗锣、伞扇,大规模的响器,周围围绕着各种奴仆、佃户,后面跟着搬东西的窝脖、马车,这个场景比前伪朝时期八府巡按出巡还要威风。

一般的家庭则是雇佣三乘喜轿,旗锣、伞扇、响器看自家的情况而定。

再差一点的家庭只有红轿一顶,能够把新娘子接回来就行。

要是再穷一点的家庭,那谁也别嫌弃谁,能有辆驴车拉回去就算不错了,步行接回家去的也不在少数。

特别是那些混迹多年还没有成角的戏子,戏班子掌柜的也不可能一直养着这些人,所以在一定年龄后,那些依旧没有什么出息,不能给自己带来收益的人会被戏班子掌柜的给放出去,对于有身契的会卖出去。

这些人当中大多数都是头顶着戏班掌柜送的一块红布,从戏班子里面出来低着头跟着男人步行回家。什么轿子、驴车、送亲、迎亲太太都没有,最多有几个念旧情的同行送她们一程。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当时普通的戏子名声在民间太难听。

那些有“老板”、“名角”带领的戏班子非常正规,他们不但能够接到价钱丰厚的邀请,还会受到其他人的追捧,所以这些人的生活都比较好,将来就算嫁人也不至于落得步行跟人回家的下场。

但是这些野戏班子、不出名的小戏班子就不行了,他们根本接不到什么像样的邀请,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找一地儿撂摊唱,收入全靠路人打赏。

能够受邀去村里面唱庙会,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相当丰厚的资源了。

收入不稳定的情况导致了这些戏班里的男女都是吃住在一起,在那个时代,一群非亲非故的人这样生活在一起,那她们的名声还能好?

其中关于那些不成气候的野戏班子流传最广,也是最被老百姓接受的两个传言。

第一、因为他们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男女睡在一张大炕上,中间隔个布帘、草席。

期间有想法的、原先就有关系的,他们会睡觉前会选择挨着的地方。

大半夜伸手轻轻的一拍,另外一方就会把障碍物去除后,把撅过来.。

黑灯瞎火隔着帘子看不到人,还不敢出声。

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故意搞错,另一方发觉不对劲的时候双方已经进入了正轨。

这种情况下,哪怕她们的名声已经不怎么样了,但是谁不想变的更坏,要不然可能会失去这个饭碗,在那个时代没有饭碗那可是会死人的。

所以,那人只能当做自己没有察觉出来,等待后面的人完事、退出。

第二、这里面还有那些小戏班的角被地痞、村霸、军阀,采取“那啥***”的方式换取对方的保护,从而免除保护费,同样也是一个被老百姓认可说法。

至于这些传言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些野戏班子里面的人是不是都是这个样子老百姓不关心,但是这两种传言却被大家接受、认可。

这位老大爷说到这里感觉自己好像扯偏了,于是喝了一口茶,夸赞了几句韩立对象家人通情达理、敞亮后,就说起最近在郊区,因为结婚发生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这个时代的伏地魔引发的,通州那边金大妈大儿子结婚的时候,大儿媳要了一块手表做为彩礼。

等金大妈小儿子定亲的时候,她想从大儿媳这边借下手表给小儿子撑撑场面。

但是金大妈怎么也没想到大儿媳竟然不同意,哪怕只是借一天也不行。

这让金大妈很难受,于是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大儿子,希望他能让媳妇把手表借给弟弟一天。

这两口子之间是怎么沟通的别人不知道,但是大儿媳竟然闹着要跳井自杀。

最后把人拦下来后大家才知道,原来那块被当做彩礼的手表,这个大儿媳连带都没带就交给她弟弟成亲用了。

现在她婆婆想要借这块手表,在她看来就是想让自己去娘家把东西要回来,这帮助娘家可以,但是想要让她从娘家往回拿东西,那就是想让她去死.。

韩立在心里面还没吐槽完呢,没想到这位老大爷接下来说的事更有意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54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