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黑心大小姐带着空间下乡啦

作者:青橘柠檬茶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一卷 第618章 对策,政策

书名:黑心大小姐带着空间下乡啦 作者:青橘柠檬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1

来人是不能再来的,大小路口都有人拦截,即便是有,也都被直接送到了公社的集中点,不会漏到下面的村里。

明珠兴奋的很,

“村长说公社那边通知,有粮食下来了,那些逃荒的人,他们不会再往村里来了,”

“这么快?”

这个速度,简单也是没想到,早上才拉回去,还不到一天,这计划不光出来了,都落地了。

“是啊,村里那些孩子,说是也要送回公社去。

有几个村里也进了人,说是前两天就都给送到公社去了。”

“真的?在村里待了几天,都是吃的村里的粮食。

再待几天,村民估计就得有不乐意的。”

“唉,可不是。

刚开始,都围着说孩子可怜,这孩子可怜,那孩子可怜的。

结果一说吃的是村里的粮食,就不是滋味了,第一天第二天还行,然后就开始明里暗里的去找刘建设了,都交了公社好几百斤,咋还得养着这些孩子?

村里的存粮也不多。

昨天就有村民去村部盯着了,我看那架势,这种情况要是再来几天,弄不好真得闹起来。

唉,说到底,村里还是太穷,自家都吃不饱,谁有心思管别人啊。

不过,这几天,倒是也让我看到了另外一面。”

三个人开门进屋,简单先去添了几根柴禾,才进屋坐下,

“你看出来什么花来了?”

从结婚开始,明珠一直是深入简出,直到这两年回舟大一点了,她才开始出来走动,更多的还是知青,不过跟村民打交道也多了不少。

别的不说,对村里的消息,可是比以前灵通的多。

对村里人的了解,也更全面更深刻。

“那倒也不是,不过这几天,村里人嘴上抱怨归抱怨,不过,就我看见的,就好几家都往那边送东西呢。

隔壁刘家让虎子送去了几个大饼子,村长家端去了一碗白菜炖土豆,往西那个大莲婶子送了几张煎饼,隔壁家送了一小兜地瓜,老韩送了两碗大碴粥,老陈去给孩子看病了,那个刘三爷叫二哥的那个二爷,还送了一根骨头过去,说让给孩子熬汤。

还有几个老太太都找了自己家孩子不能穿的衣服也送过去了,隔壁虎子他奶奶也去了,还有跟着她做玩偶的那几个小媳妇也都去了。

昨天我看了一眼,那些孩子都收拾的干净了不少......

哎,我原本以为这些孩子也算是抢了他们的粮食,他们心里应该都是不高兴的,面上他们也确实是不停的抱怨。

但是,我是真没想到,这种情况,他们还能舍得从自己嘴里舍出东西送给他们,其实,我是很意外的。”

这个,简单不意外,六十年人们的质朴,就是在现代说起来,那也是人人称赞的,

“是吧?他们抱怨,是因为那些事他们的救命粮,他们的自然反应。

但是,都是为人父母的,又没有什么坏心思,心都软着很,都跟自家孩子差不多大小,这么点的孩子受这罪,有几个还发烧,他们肯定就看不下去眼了。”

“哎,是啊。”

明珠心思飘着,想到了家里出事时,一边的奶奶还生死未卜,爷爷捂着腿不能起身,却狠心扔下家里人头也不回,然后就登报断绝关系离开的母亲,脸上的笑容淡了不少,

“这人和人,是真的不同啊。”

简单的情商,跟她的武力相比,那真是差的不是一点两点,不说是两个极端也差不多,但是也发觉气氛有点不大对,迅速换了下一个话题,

“对了,你家年货准备的咋样了,还少什么东西吗?”

“肉,吃肉!”

大人没说什么,倒是小回舟先脆生生的回答,

“小姨,要吃肉。”

简单立刻就笑了,

“哎呦,舟舟要吃肉啊?

你们俩没给孩子吃肉?”

看简单那眼神里都带着谴责,明珠刚才的心思立马就不知道飘到哪儿去了,

“你可别听他瞎说,啥时候少了他的肉了,你看他那肚子,他都多胖了?

你们出去看看,村里哪有这么胖的小孩?”

简单两辈子都没有自己的孩子,养过的简欣过来的时候也不小了,程锐小哥俩更是,但是小回舟不一样,这孩子从在妈妈肚子里发芽,到出生。

从软软糯糯的小婴儿,翻身,会坐,会爬,蹒跚学步,到现在的满地跑,几乎每一步她都看在眼里,也都抱过。

她存货里那些小小孩吃的零食,除了之前简欣吃了点,几乎都给了小回舟,要什么有什么,又好多零食就是林东方也没见过。

用他们两口子的话说,简单就是家里最能惯孩子那个熊家长。

这个词还是跟简单学的,不过他们觉得,咋那么贴切呢。

“你可别惯着他了,都胖成啥样了?我跟你说,这几天,我都没敢让他出门,你说,要是让那些人看着,你说得把他当成啥了?

那不是明晃晃的靶子吗?”

简单看了看肉乎乎的小胖墩,也不能违心说他亲妈说的话有毛病,

“咳,没事没事,他这是长身体呢,再过两年蹿个儿时候就该抽条了,你别担心。”

明珠也是亲妈,没再说什么,看着她们俩亲亲密密的在那儿商量肉要怎么吃,明珠顿时就觉得头疼,

“这是一个孩子还是俩孩子?”

林东方刚把屋里的炉子灰收拾了一下回来,见状也摇头,

“这要说这是娘俩儿,都得有人信你信不信?”

看媳妇的情绪恢复正常了,他也微微的松口气。

这几年,他就知道,当时的事看似是过去了,但是每次一看到老丈人拿笔的手,整天跟老农民一样捡牛粪,打猪草,变得粗粝,整个人也老了几十岁,他媳妇总会心疼的想起来那个狠心的人。

那边两个人已经商量好了,齐齐的转头看向林东方,

“要吃排骨!”

林东方朝着明珠一摊手,看看吧!

简单不知道程朝回去跟两个领导是怎么商量的,或者是公社或者是上面的指示,反正过几天再听到的消息就是,整个安吉县城,针对逃荒过来的人,制定了几项政策。

第一,就是之前程进说过的,对于符合条件的青壮年,可以应招入伍。

第二,如果有年后想返回家乡的,根据登记,可以到相关部门领取定量的口粮。

第三,不想再次长途跋涉,有意在这边定居,新建家园的,查实身份和证件没有问题的,会打乱以家为单位,分配到县城下面的各个村子,各个公社负责帮助落户,划给宅基地,和耕地,享有和村民相同的待遇。

第四,户籍有问题的,查实后再行处置。

这也杜绝了有些人侥幸的心理。

其实,中间已经又过了五六天,简单她们不知道的,这边公社和驻军反应及时迅速,几乎是灾民进城,就控制住了局面,再加上驻军部队和武装部的加持,就是想闹事的,也被吓破胆了。

但是其他公社就稍微迟缓了一些,而且,和这边的距离也不近,等那些公社的求救发到部队,部队再过去,这最少两天的时间就过去了,中间发生过不少矛盾和冲突。

和原著村民的,和当地负责人的,最后,还差点和部队也起了冲突。

说到底就是为了食物。

今年的欠收,整个县城都受了不小的影响,没有粮食是实情,加上有些灾民这一路上为了自卫,又要保护家人,这脾气和性子基本都养的很是凶悍,这,当地人肯定是不干的。

你要饭的还这么横,那能行吗?

这矛盾一激化,冲突就不可避免,好几支小队到达当天就碰上了好几起,有的都打到一起去了。

所以对这个处置的政策,就要十分的慎重,不光是驻军这边,就是县里的领导班子也头疼的紧,焦头烂额的时候看驻军抛来了橄榄枝,而且是已经有了眉目,赶紧的过来配合。

不过,对于这个政策,村民们反应不一。

这个村里,几乎都是一起生活多年的乡亲,要说陌生人也就是各家嫁娶的新媳妇新姑爷,再就是一批一批的知青,这冷不丁的要强行塞进来陌生人,和知青不一样,他们是真的要在这里扎根的,他们也有些不大自在。

牛车接人,村民都围着村部看热闹,还有人现在就开始操心,

“建设,他们咋的就真的不回去啦?不都说落叶归根吗,这都说能回去,咋不回去呢?”

“你傻啊?不都说他们那地都不种了吗?那指定是怕来年还种不了地,还得挨饿呗!”

刘建设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不说对每个人都了如指掌也差不多,要说那种特别坏的大奸大恶的人,那是没有。

但是拈轻怕重,偷懒耍滑,还有那种挑拨离间,说酸话的,那可是不少。

尤其是有些人习惯性的信口胡咧咧,看人家过好了自己心里就不舒服。

扯老婆舌扯老婆舌,可不是妇女的专利,有些老爷们更甚。

他就敲打了几句,

“虽然他们是逃荒过来的,但是我可跟你们说,现在也都是在公社那边挂了号的,人家被逼无奈出来逃荒,也是被生活所迫,不是说人家自己懒,啊,就过不下去了才出来的,那不是。

或者大家回去问问家里爷奶,他们知道的比我说的更清楚,说不定咱们祖上也还有过这种经历呢。

既然来了,那就是咱们村里的人,大家就把他们当成乡亲。

我说句大白话,你看人家顺眼,你就帮一把,人家肯定领你的情,念你的好。

看人家不顺眼,不伸手,谁也不会说你什么。

但是,谁也不要叽叽歪歪的再说些有的没有的,不该说的话别瞎说。

我可跟你们说,他们初来乍到的,刘家屯的形象,可就在你们的嘴里和行动上了。”

这话一出,村民的脸色顿时就谨慎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由自主的站直了身子,胸脯也挺起来了,

“村长,你放心,咱们指定不能给咱们屯丢人。”

“对对对,这个指定的,你就瞧好吧!”

“哎呀,我家门口的雪还没收拾干净呢,我得回去收拾收拾。”

“我家也是,我也得回去看看。”

一边说一边就匆匆的离开,不一会儿,这样那样的理由,村民们就走了个干净,屋里的刘爱国一群人都憋不住的笑出声,就连角落的刘卫民也没忍住笑骂,

“这孩子,就在这挖坑!”

“这孩子不比你有魄力?”

旁边的老人轻哼一声,

“像你似的,拖泥带水,就知道和稀泥。”

刘卫民也知道自己的性子软,闻言也嘿嘿赔着笑,

“哈哈,比我强比我强,我儿子就是比我强。”

牛车回来的时候,村里很安静,只有孩子满村子的跑,各家各户门前都打扫的干干净净,让赶车的刘三爷都有些呆愣,进了村还频频回头到处看。

分到刘家屯的是三家,有一家四代同堂,另外两家认可就比较简单,二十多人,牛车都是满满的。

说是分宅基地,但是这个季节动土也不现实,到开春化冻至少要一个多月,村部的屋子什么都没有,只能应急,所以暂时又被安排到了知青院。

好在上次雪灾过后,知青们也都没动,当时的房间也还都空着,四代同堂的占了两间,其他三家,一家住了一家。

当天晚上,据说住在知青院的知青,都听到了各家的痛哭声。

估计,是终于有了生的希望吧。

程朝那边很是忙了一大阵,一直到过了年,他都没露面,简单也大概能猜到他们现在的处境,就是征兵一项,零零碎碎的也不是小事。

不过,过了正月十五,打春了,天气也开始渐渐回暖,村里就陆续开始忙起来了。

各家媳妇婆婆都开始在屋里育苗,准备春种的东西,检查工具,背篓。

村里也开始检查一些宝贵的农具,锄头把松了的,镐把折了的,叉子齿折了的,镰刀钝了或是豁口的,都被摆到了面上,村民们也开始各显神通。

刘解放也检查着自己的老伙计,刘家屯最宝贵的财产--拖拉机。

知青们也跟村民同频开始适应要开始忙碌的节奏,这时候,程朝匆匆忙忙的过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7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