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黑心大小姐带着空间下乡啦

作者:青橘柠檬茶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一卷 第582章 不敢相信,大雪里玩

书名:黑心大小姐带着空间下乡啦 作者:青橘柠檬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1

这这这,”

一激动,刘卫民又开始满屋子的转圈圈,

“那那那,那不是,不是,真的都收吗?那冻白菜也收?”

他是真的被这个消息砸的,有点找不着北了,这好事这么实成的又砸在他头上了?

“那玩意儿,城里人也能看上?”

“那说没说下回啥时候来啊?”

“咱们屯那山货还有多少没卖的?下回来人家收啥啊?”

......

其他人方才也是不敢相信,这会儿倒是镇定多了,

“哈哈,这回咱们指定能过个好年了。”

“可不,这下咱们屯真要在公社出名了,”

“是啊,他们还叽叽歪歪的说这说那的,光眼气咱们,酸叽,我看这回他们还说啥?”

“说啥?还好意思说啥了?自打交公粮之后,他们愁还愁不过来呢,哪还有心思酸叽别人?听说啊,好几个屯子,那分到手的粮食都没有往年的一半,把那苞米瓠子都一起搅碎了不说,还掺的苞米杆子呢,”

刘三爷叹气,

“哎,前两天我去办事,也看见了,那一个个愁眉苦脸的,本来想着今年夏天,还跟着咱们卖菜换了些钱,今年能过个好年,谁知道,这一场雨下来,全泡汤了。

现在他们就是拿着钱,也买不着粮食了。”

“咋了三爷,外面粮食涨价了?”

“不说涨不涨价,都是老农民的,谁能整着那粮票吧?”

这倒也是,村民们家里要是真的粮食不够,大部分时候在村里都是能解决的,不是跟左邻右舍换,就是从村里换,不管是用钱还是工分,总归是方便得多的。

至于那稀罕的粮票,他们还真没有,有人几乎都没见过,在他们印象里,那稀罕东西,都是在城里上班的人才发的,像他们这样的泥腿子,跟城里人那是有着明显的分别的。

“也是,咱们农村都缺粮,城里能好到哪儿去。”

刘卫民没理会他们的愁眉苦脸,这会儿还兴奋着,想事情也乐观,

“嗨,别想那么多,这都是亲戚,你一把我一把,拉扯着,咋都能活了。

再说,这事要是成了,他们再过来,咱们也打听打听京城那边的情况。

没听说吗,他们都是天南海北的跑,说不准就碰上什么机会,咋不都比咱们在这小屯里知道的多?

到时候咱们跟他们好好说说,看能不能让他们帮帮忙,现在又不是前几年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活人咋还能让尿憋死了?”

话是这么说,几个人互相看看,虽然不说什么,心里也思绪万分。

刘爱国回过神来,看了眼门外的人影,

“那这些,我就按照咱们之前商量好的分?”

之前商量好的是,双方各自的利润都要拿出一成,刘家屯交给公社,方平那边交给单位。

再各自拿出一成给简单这个牵头人。

最后再拿出一成,作为村里的公费,日后村里孤寡老人的生活费用,或者村里的房屋,教室,等等,或者留着应急。

其实这是早就该有的,只是刘家屯一直穷,也就这两年弄起了蔬菜才算是好了一点,他们商量着,借这个机会,把村里该有的都准备起来,规矩什么的也是一样。

刚开始商量的时候,像是刘卫民这样习惯了大公无私的,还不好意思,觉得这是克扣了乡亲们的钱,还是几个人劝了半天,他才勉强想通这合作社和私人交易的区别。

刘爱国还不忘借机教育他,

“这也就是跟合作社,不然从个人手里收,虽然能比供销社高,但是也不可能给这么高就是了。”

刘卫民知道自己脑子转得慢,不明白的就他们说啥他就听着,尤其是这个话题,他自觉没有发言权,就不自不出声。

村里卖山货的60户左右,多多少少的,平均一家也卖了300多斤。

要说粮食,要是这个数量,那是不少。

但是他们卖的都是硬壳的山货,一麻袋就100多斤,带壳300多斤还真就不多,那一个收山下来,凡是有壮劳力的人家,谁家不背回来个千八百斤的?

“20830斤,一共卖了1666.4,去掉三成,剩下的七成,一斤合5分6一斤,”

刘爱国的话没说完,刘卫民就摆手,

“还有个事啊,小简又找我了,那一成,她不要,说,要是咱们实在抹不开,就都分给村里的老人吧。”

刘爱国停下动作,看看旁边的几个老人,

“二叔,三叔,五大爷,你们看这事?”

村里这些人,老的少的,跟简单关系最好的,也就刘三爷一家,这屋里几个人最了解她的自然也就是刘三爷这个小老头了。

想想,笑了笑,

“呵呵,我就说,那不是她的性格。

算了,不要就不要吧,我估计啊,这事她愿意管,也是看乡亲们的日子太苦了,实在看不下去眼了,她也确实不差这点东西。”

刘卫民想到她家那一大盆全是肉的菜,那全是苞米面还带着甜味儿的大饼子,摸摸还饱着的肚子,

“她是不缺吃的,唉!”

刘爱国看看几个人,

“行,那这样的话,分钱这也没有啥变化,那我就按算好的分了?”

“刚才说合下来是多少,5分6是不是?”

刘二爷点着拐杖,

“那就这么的,那一成单独放着,村里那几个没人管的老头老太太,还有那两个没人管的孩子,平时你们就多看看。

咱们村一共就这么大,人家小简这非亲非故的,都出钱了,这不是把东西都给喂到嘴边了,那出力上咱们村这么多人可不能再让人落下,都拉拔一把,不就过来了。”

“行,好嘞,那我就开门开始算账啦?”

外面的村民次次哈哈的,也不怕冷,一直站在外面等着,身上都落了厚厚的一层雪,看着门开了,顿时就一拥而上。

“村长,是不是要分钱了?”

“你们,”

刘卫民心里清楚,都穷怕了,冷不丁的有个这好事,他们心里都没有底。

看着一个个八尺高的汉子,穿着单薄的衣服,抄着袖子,冻的次次哈哈的,看着刘卫民那目光满是期冀,看的刘卫民心里发酸,

“行了,都进来吧,这得亏是天还没大冷,要不得,你说说你们呢得冻成啥样,啊?就着急这一晚上了?”

一群大老爷们冻的嘴都木了,呲着牙,

“村,村长,这不是着急吗?”

“嘿嘿!卫民哥,我们在家也坐不住,还不如在这等着,离得近点,有啥事,也能早点知道信儿不是?”

本就不大的屋子,呼啦啦的进来一群人,顿时就拥挤起来,不说暖和,能站稳,听清,就是不错的了。

“行了行了,想分钱是不?

排队,一个个来,先在这边对对数量啊,数对了,再来我这边签字领钱。

谁要是不清楚的,就赶紧回去找知道的人过来,别给我整那秃噜反账的事,你们着急,我也着急,这一大把钱放我手里,还都不是我的,我也眼红,待会我就更舍不得了。”

“哈哈!”

“哈哈哈!”

顿时就引起一阵大笑,一旁的几个老头也乐的胡子直颤,

“这小子!”

就算是按一斤5分6,一家按平均的300斤算,这也是16块8毛呢,城里工厂的普通工人一个月也就25,26块的工资,这300斤,两个麻袋,最多三个麻袋,可能也就是一家收山一天的收获。

一天换了工人大半个月的工资,这个数自,就是刘卫民他们也是眉开眼笑的,他们忙乎一年到头,也就是那特别认干,家里劳动力多的的家庭,平时基本都是拿满工分的那种,才能拿到这么多的钱。

就是刘卫民家,四个大人都是劳动力,一年到头也就将将能分这些钱。

前面刚拿到钱的村民还在那发呆呢,

“爱国,你是不是算错了?”

钱谁都喜欢,但是这些没有被繁华迷花了眼的淳朴农民,还是很老实的,拿着从来没拿过的大团结,那手都直哆嗦,

“你这,咋给我这么多钱?”

村里人读过书的少,会算账的更少,刘爱国就一句一句的给解释,

“二柱哥,你看啊,你家是卖了610斤,有核桃,和榛子,是不是?”

“哎对对,还有一些板栗和松子,前些日子都换给小简知青了,”

“你看啊二柱哥,今天收的这些山货啊,都是一个价,5分6一斤,610斤,就是34块毛6,没错,都是你家的。”

“多少?”

“几分钱一斤?”

就像一滴凉水滴到了热油里,屋里的人顿时就沸腾了,

“村长,是5分多一斤吗?”

“是不是算错了呀,这玩意儿咋能有这么贵啊?”

刘卫民几个也不确定下次是什么行情,这要是让他们知道他们是按8分一斤结算的是不是得疯,但是还是先把预防针打了,

“我知道,大家伙在供销社卖啊,都是2分,最多3分,我们联系这个啊,也就是想让大家多换几个钱。

今天也是因为第一次,人家为了表示诚意,所以给的价格高。

下回再来,人家就的按着那边的行情来,咋也不能赔钱不是?”

周围又是一阵哄笑,不过,笑着笑着,就掺杂着越来越多的啜泣,哽咽,有人直接就红了眼圈,甚至直接落泪了。

室内一时间安静下来。

雪下到下午,天色暗下来,还没有要停下来的趋势,不过这屋里的温度,可是明显的降下来不少,程锐烧火墙的次数都多了不少。

又一次把柴禾骚劲火墙灶口,程锐连跑带颠的拖鞋上炕,狠狠的打了个冷战,把棉袄脱下来放到炕边,搓搓手,直接放到炕上热乎着,

“真是降温了,咱们这么烧都不热乎。

外面这雪可真是不小,姐,就这么下,明天早上肯定能堆雪人了吧?”

简单看了一眼窗外,可不是吗?院子里已经是厚厚的了。

这个雪量,要是放在后世的东北,妥妥的第一时间就封闭高速路的架势。

只是,现在这个路况,她不禁有些担心盛知远他们那辆车了,不过这是刚下雪的第一天,还没到路面结冰打滑的程度,倒也还能放下一点心来。

不过,北风呼呼声传进来,简单皱眉看了一眼炕边两个孩子的旧棉袄,猛的一拍脑袋,就说忘了什么事,当即就下地穿鞋,

“小锐,走走走,咱俩去取棉袄去,我都给忘了。”

“啊?”

程锐看了眼外面的大雪,蹭蹭两下就下了地,

“哎,好嘞姐,我去背背篓。

你穿上那棉大衣,戴好帽子啊,外面下雪呢。”

程安跟着下地,坐在炕边看着简单武装,还叮嘱着,

“姐,你是不是有那个带帮的棉鞋,穿那个吧!外面那么大雪,都得往鞋里灌。

棉手捂子呢?”

按着两个孩子的叮嘱,简单把自己包成了一个球,

“行了,快走吧,一会儿我就捂出汗了。”

她也不能说啥,两个孩子现在跟管家婆似的,看她看的那叫一个细心啊,她倒是不冷,也不想跟他们争论,还不如就顺了他们的意,也让他们放心。

“小安,你啥也别干,歇着啊,我们一会儿就回来。”

姐俩背着背篓顶着雪出了门。

下雪和下雨不一样,东北人尤其了解,鹅毛大雪是好多孩子的乐趣,程锐还是个孩子,自然也有这玩的心思。

在西北的时候,那也是整天在外面跑的,现在倒是像个小大人似的,整天围着简单身边干这个干那个,又好似伺候受伤的程安,生生的把自己那点兴趣压在心底。

刚看见下雪时候,他眼里的兴奋,简单也不是没看出来。

心里也知道这段时间这孩子是憋的狠了,这一出来,真的就是撒欢了。

说实话,简单还是有些心酸的,孩子突然间懂事,长大,那都是事逼的。

一个没注意,孩子就已经在雪地里打滚了,听那清脆的笑声,也知道心情很好。

简单暗暗自责,这段时间对这孩子的关注实在是太少,他太懂事,让她还真的就把他当成了一个小大人,真的忽略了他还是一个刚过十岁,父母不在身边,弟弟受伤,自己明明伤心,却又努力撑着的孩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50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