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黑心大小姐带着空间下乡啦

作者:青橘柠檬茶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一卷 第610章 逃荒的来了?

书名:黑心大小姐带着空间下乡啦 作者:青橘柠檬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01

唉!\"

刘二红先叹口气,

“她,纠结着呢,这几天就说要找你们说说话,她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要不然她也不能随意把人家的事说出来。

两辈子都是孤身一人,接触更多的是兄弟情,简单对这个也着实不擅长,不过也能看出来,纠结,没有果断的拒绝,那就是还在左右摇摆。

那就是说,谭雅君对这个,刘解放,也不是毫无感情?

对吧对吧?

简单觉得自己的推理,一点毛病也没有。

“雅君姐,是被他缠的受不了了吗?”

刘二红看了她一眼,有些无语,

“这话让你说的,那人好像狗皮膏药似的?”

“咳,那倒也没有,”

谭雅君刚入住时出的那事,虽说刘解放也是受害者,但是说到底,这也是他家造的孽,自那之后,他可能就是赎罪的心思,就开始不声不响的帮着谭雅君送柴禾。

谭雅君拒绝过多次,有一段时间好像是听懂了,好歹是让她清静了一阵。

也就一阵,后来,不知道哪根筋又搭错了,又开始了,甚至比以前更要过分,不光是柴禾,还趁着黑天来帮他们干活,翻园子。

跟谭雅君一起住了这么长时间,这些刘二红也都看在眼里,

“也就是他隐蔽,没嚷嚷的全村都知道,那天卖山货的来,村部一直人来人往的,然后雅君姐就说,让他不要再来了,不管是多大的恩啊仇啊,也该两清了。

当时我也在场,那天雅君姐很平静,那语气也比以前每次都坚定。

他可能也听出来了,什么都没说,盯着雅君姐看了半天,啥也没说,然后就走了。

中间好几天没来,我们还以为他就这么算了呢。

然后,就是前天,他又来了,就说,要跟雅君姐处对象,还说要是她答应,他回去就找村长家婶子和三奶奶给做媒,上门提亲。”

简单听的目瞪口呆,对象还没处上,就说到提亲的步骤了?

虽然她知道这时候九成九的也都是父母媒人介绍,婚前的相处时间没有多少,但是,这也太,着急了吧?

正想问点什么,谭雅君背着背篓小跑着回来,

“诶,给你们尝尝,说是叫,大块糖,我吃了,不是特别甜,嗯,医药嘎嘣脆,可好吃了。”

“真的啊?这个比水果糖贵吧?”

“还行,忙了一年,过年了还不吃点好的?我买了一包,回去冻着慢慢吃。

简单这包给你,冻外面就行。“

“咔嚓”

简单没客气,直接就咬了一口,

“嗯,还真脆,说起来,咱们去年过来的时候好像都没有卖的吧?”

“没有没有,做这玩意儿好像说是得用麦子,还是谷子的,我估计要不是今年赚钱了,这家也不一定能做,人家也得怕这粮食又糖的扔里头,再卖不出去,不得心疼死啊。”

(大块糖又叫灶糖,大块糖也叫关东糖,是一种麦芽糖,每当冬季,外面的商贩就会叫卖,村子里也会来车拉着卖,大块糖是用麦芽和小米熬制出来的,冻的时候还好,咬的寸就很清脆,反之咬的慢了或者稍微有一点软化,真的是特别的黏,每次都粘牙,想想都难受[泪奔],虽然当时自己并不是很喜欢吃,但是每次都会买回家吃上两口。

有宝子们知道的吗?)

这东西简单前世去东北做任务时吃过一次,零下三十度的室外天气,站在雪里,嘶嘶哈哈的咬一口,嘎嘣脆的感觉,很冷,但是寒风跟着一起冲进肺腔的感觉,她还记得清清楚楚。

她也没想到还有机会再吃一次,虽然和后世的那种精细加工的不一样,这个还带着粮食清香的,反倒是意外的合了她的心意了。

“雅君姐,哪个摊子你还记着吗?”

吃甜的心情好,简单也顿时就把刚才的话题抛到了脑后,心思都放在了这糖上面,

“他家还有吗?我也去买点,我家孩子应该也能喜欢吃。”

三个人嘻嘻哈哈的往前去,做这个糖的工序比较繁琐,拿过来的自然都是成品,摊主也没想到会遇到个大户,他本来也还担心卖不出去,毕竟这玩意儿也算个奢侈品,很少有人会舍得给孩子买的,

“小同志,你真的都要了?我这虽然不多,也有个十来斤,这,”

做了十多斤的糖,用的粮食和糖都也不少,他也是犹豫了好几天才狠下心来的。

“对,我都要了,麻烦你帮我分开包成几个小包,我也方便携带。”

钱到手了,摊主心下大定,

“哎哎哎,没问题没问题,不过,”

想了想,他还是小心翼翼的加了一句,

“不过,这玩意儿好吃是好吃,可它不能放太长时间,等天一暖和,就不是这个口感了。”

这几个女同志看着和农村的女娃子小媳妇不大一样,倒是和他们村的知青挺像的,万一不知道这玩意,买回去再放坏了,那砸的可是他的招牌。

毕这祖传的手艺,要是在他这砸了招牌,传出去,那他这一把年纪,可也真是没脸回去见老爹了。

简单没想到现在这人能淳朴到这个份上,要是换一个人,真没准顿时就得退货一大半,

“放心吧大叔,我家弟弟妹妹多,很快就吃光了。”

谭雅君对简单的大手笔那是早就司空见惯了,刘二红几乎没和简单一起出来几次,还是有些惊讶的,不过也知道简单有两个弟弟,也没多嘴说什么,只当她真的是弟弟买的。

集市确实很热闹,虽然来的也只有公社下面的村子,但是机会难得啊,又快过年了,卖吃食的还真不少,大都是农家自产的。

像后世那种热腾腾的移动小吃摊,那是没有的,冒热气的也只有供销社再往前的国营饭店。

几个人从熙熙攘攘中挤出来,各自的背篓也都被填满了一半,这才去国营饭店和其他人集合。

进九了,天冷,小北风呼呼的,几个人打算一人一碗小馄饨,吃的浑身热乎乎的,再往回走。

“这人可真多啊,平时在供销社就觉得人不少了,有时候也跟抢东西似的,这么一比,供销社还真就不算啥。”

“哎呦,可不咋的,这挤得,那风都没吹着我。”

旁边传来善意爽朗的笑声,

“你们是下乡的知青吧?”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

“我们,这么明显吗?”

旁边的老汉又是几声笑,掂着手里的粮食袋子,

“哈哈,这也就是今年,虽然地里的庄稼都毁了,啥也没收上来。

可是今年啊,风水好,老天爷给人活路,这不刘家屯弄了个合作社,咱们这些屯子都跟着借了光了,夏天园子里那青菜,秋天上山捡回来的山货,那蘑菇,咱们自己家留的那个秋菜,人家都收。

哈哈哈!

也得亏了这个,咱们老农民还能来换粮食,要不啊,这个冬天可真就不好过啦!”

他旁边的人还怼了他一下,

“爹,别胡说,那风水啥的,还能随便说吗?”

“啊,哦哦哦,”

老汉也警惕的看了一圈周围,很快又恢复了爽朗的笑声,

“哈哈,这不是高兴吗?就是你们文化人说的那啥,绝,绝处逢生,哈哈,咱们老百姓啊,有活路了。”

几个知青这目光就不时的往简单身上扫,那外人不知道,他们还能不清楚,那什么合作社,始作俑者就在这儿站着呢。

“大叔,那照你说,这合作社是好事?”

“那指定是好事啊,给老百姓谋福利的,那是大大的好事。

要是当官的,在古代,那妥妥的好官啊。”

“大叔,那,想出这个法子的人,那也是好人了呗?”

老汉一巴掌拍在靠边的钱程肩膀上,震得他就是一个趔趄,

“哈哈,那还用说,那是大好人,大善人,今年这年景,那也算得上是咱们的救命恩人啦。

咋的,听你们这话,你们认识?”

钱程眼睛一亮,揉着肩膀刚要说话,就听见街口的方向传来一阵喧闹,有人急匆匆的往这边跑,嘴里还嚷嚷着,

“快跑啊,有逃荒的来啦,快回家关门啊!”

刚才人群也就静了这么一瞬,这话就顺着风传了过来,清晰的传进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啥?逃荒?”

“不能吧?咱们这下大雨,南方也闹灾了?”

不管怎么想的,反应过来的人都紧急的拎着东西往家的方向跑。

刚才还说话的老汉脸上闪过一丝不忍,很快就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坚定,也迅速的带着儿子离开,同时将东西都紧紧的抱在了胸前。

一时间,这街面上就混乱起来,往南的往北的都死命的挤着,还有那刚从集市出来的还迷糊着。

集市那边也就晚了一会儿就得到了信儿,那还卖啥了,都赶紧的把东西往家伙事里装,也顾不得什么顺序,什么卫生,一边装,一边警惕的往街口方向瞄着。

然后麻袋口一绑,往后背上一扔,就匆匆离去。

前后不到十分钟,国营饭店门口就被清场了,刚才还热热闹闹的集市街道,也冷清下来,就连国营饭店门口的包子蒸笼,都开始往回收了。

混乱的第一时间,反应迅速的男知青就把女知青护在身后,紧紧的靠着国营饭店的墙边,算是把这十来分钟的混乱看了个全程。

这会儿面面相觑的,还有些发懵。

“同志,你们也赶紧走吧,”

说话的是国营饭店的工作人员,这会儿也正往里收拾东西,脸上的焦急也毫不遮掩。

简单看了看,

“大姐,你们也要关门吗?”

在她的印象里,这国营饭店和供销社,都是国家单位,遇着这事,也是这个反应?

“唉,这事,我们领导早就跟我们交代了,说年前是最危险的时候,早就跟我们说了,先关门,不能跟他们对上,然后,领导们再商量对策。”

眼见着前面的供销社已经把窗户上的木板安上,就要关门了,这大姐也朝招呼人过来搬蒸笼和炉子。

那蒸笼还冒着热气,混着肉和酸菜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计划好的小馄饨,是没有指望了。

几个人对视一眼,

“大姐,你这包子,都卖给我们吧?”

......

回去的牛车上,气氛也不大好。

他们上了牛车离开的时候,隐约真的看见远处移动的黑点,几个人的心情都沉重的很,一直到看不见了才收回视线。

“你们说,真的有逃荒的吗?没听说今年南方受灾啊?”

在老百姓心里,逃荒也就那么几种原因,天灾,战乱。

现在是刚建国十几年,战乱自然不可能,再说若是真有战争,那他们也不可能还安稳的呆在这。

那就剩天灾这一个原因了。

“你们跟家里通信,听说这个事了吗?是旱,还是涝啊?”

“没有,”

苏红脸色也不大好,有些难于启齿,

“不是天灾,今年的天气也很好。”

“那是,为啥?”

几个人就更疑惑了,自古以来,那不到活不下去,谁愿意背井离乡?

逃荒逃荒,那就是出了门就没有家,目的地是哪儿不知道,能活到什么时候不知道。

甚至,明天能不能活着,都不确定。

苏红抿着唇,眼睛瞄着远处的山尖尖,语气也是有些飘忽,

“还能是为啥?不种地,自然是没有粮食。

饿肚子了,不就得想办法活着吗?”

他们不是封闭在山村里的村民,下乡因为什么,他们还是没忘的。

各家也都有各家的故事,这么一说,瞬间都懂了。

良久的沉默后,才有人轻轻开口,

“外面已经这么乱了吗?连最基本的秩序都没有了?”

这算是打开了口子,其他人也有了话,

“是啊,咱们这边,好像,这两年还行哈?除了知青和偶尔几个才放的,还算没有太过分。”

“跟领导也有关系,咱们这从公社到村里,都是务实的人。

咱们村民,生活在这封闭的地方,也有封闭的好处,没有那些好高骛远和假大空的想法,他们的奔头,就是吃饱饭,他们知道,一锄头一镐,付出了,才有收获。”

“正是。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你们可能都不太知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2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