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嚼龙

作者:屠龙氏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271章 风卷霜刃、万夫辟易

书名:嚼龙 作者:屠龙氏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1:03

钩陈院长街上,一个三十余岁的白衫文士策马徐行。

此人剑眉高鼻、目蕴神光,顾盼之间颇见气度。

只是稍显怪异的是,这文士腰间所佩并非装饰华美的宝剑,而是武夫惯用的厚背长刀。

若有行家在此,只须瞧上一眼,便知这柄长刀绝对是一件杀人利器。

白衫文士在钩陈院门口滚鞍下马,身形落入持镜神将的宝镜之中,映出的容貌与本人一般无二,腰间则多出了一只似鹤非鹤、似鹅非鹅的白羽幼鸟。

“当真好大的手笔!营陵中用以卫护先王的镇墓神像也不过就是如此了!”

文士赞叹了一声,转头看向一旁的宣诏神将。

只见这尊神将的小腿上拴着一匹皮毛黑亮的骊驹,而神像所站立的石墩边缘,则赫然蹲着一个胖嘟嘟、圆滚滚的少年。

少年头顶上还趴着一只赤色蛤蟆,此时一人一蛤皆是仰着头、瞪着眼,正在打量宝镜中的文士和幼鸟。

白衫文士一挥衣袖、拱手笑道:“若是韦某没有看错,阁下应是浑天司的骊灵台?”

骊山广野闻言回头,与赤色蛤蟆一起瞪着圆滚滚的眼睛,讶异道:“你认得我?”

“在下韦应典,曾任礼部郎中,辞官之前因为职责所在,难免与浑天司打过一些交道。”白衫文士笑着自报家门。

“只不过骊灵台乃是浑天司的年轻俊彦,韦某却只是个帮闲打杂的礼部小官,彼此自然凑不到一起去,骊灵台不认得韦某倒也寻常。”

听到这里,骊山广野噌地起身,一步跃下石墩,脸上已是有了笑容:“兄台就是韦郎中?好教韦兄知晓,齐世兄请你入都的那封信,还是小弟帮着寄出的!”

他这一惊一乍的,险些将头顶的赤蛤甩飞出去,气得这小东西呱呱大叫,继而喉咙耸动,仰头喷出一大团水雾,在两人头顶下了一场迷蒙细雨。

韦应典面露错愕,当即连挥衣袖,将赤蛤的口水雨挡开。

骊山广野却是不闪不避,抬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继而拱手草草还了一礼:“小弟曾经的那点虚名实在不值一提!如今我已经改氏骊山,灵台郎的官职眼瞅着也要丢了,韦兄唤我骊山广野便好!”

这个胖胖的少年一边说,一边将目光瞥向韦应典的腰间。

只见仍是有些水雾飘到了那柄厚背长刀上,立刻就凝结成了一层白霜。

“呱?”

赤蛤直勾勾地瞪着韦应典的佩刀,似有垂涎之意。

骊山广野亦有所感,眼底精光一闪,脸上的笑容愈发真诚。

韦应典向来不拘小节,倒也没觉得被一只蛤蟆喷些口水是什么大事,随意振了振衣袖,将上头沾染的水珠抖落。

他抬起头,看着赤蛤微笑道:“再敢乱看,休怪韦某戳破你那两个大眼泡!”

眼见赤蛤倏地闭上双眼,韦应典复又看向骊山广野,语气里便多了几分好奇:“我瞧骊山兄弟的这只……爱宠很有些眼熟,似乎曾在礼部精膳司的火房后厨瞧见过。”

“韦兄好眼力!这小东西名为钩注,多在老灶台附近出没,除了能使灶台湿润,便再无什么用处了。”

骊山广野漫不经心地介绍了两句,旋即脸上浮现疑惑之色:“韦兄从前是礼部哪一司的郎中?怎么不但与浑天司打过交道,更知晓营陵神将规制,还进过精膳司火房的后厨?”

韦应典哈哈一笑,语气中不无自嘲:“礼部下辖的典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韦某都待过!奈何兜兜转转多年,眼看绝难有出头之日,也就越发忍耐不了里头的陈腐习气,索性辞官归乡、自在逍遥去也!”

骊山广野登时了然,当即打了个哈哈:“看来韦兄是个真正能做事、肯做事的,礼部的老爷们好容易逮着一个,自然是要往死里用的,哪舍得让你随随便便就升迁?”

闻言,韦应典摇头失笑:“韦某当年若是像骊山兄弟这般通透,又怎会蹉跎至此?”

两人正说话间,钩陈院大门内忽有隆隆马蹄声传出。

俄顷只见一个穿青色皮甲的刀疤脸当先冲出,背后还插着一面靠旗,上写着“驺吾选锋”四字。

在这刀疤脸小旗官的身后,则是跟着十余名穿黑色皮甲的彪悍骑卒。

他们紧紧簇拥着一头黑白虎纹异兽,异兽背上骑坐着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玄袍银带、腰悬金牌。

齐敬之一眼就瞧见了站在门外的韦应典,当日两人在洵江边席地痛饮、并肩面对江神的情景立刻浮现心头。

少年脸上笑容绽放,惊喜之意溢于言表:“洵江一别累月,今日再见,韦兄心骨已成,当真可喜可贺!”

作为回应,韦应典竟是立刻将右手按上刀柄,朗声大笑、豪气纵横:“正要向道兄请教!”

不用齐敬之吩咐,斑奴已经自行止步,周围十几名甲士则是绕向两边,在门前长街上围成一个巨大而松散的圆圈。

骊山广野连忙解开拴马绳,牵着宝贝骊驹、头顶爱宠赤蛤,远远避到了一旁。

直到此时他才猛然醒悟,韦应典这个与自己攀谈良久、颇有文臣风度的前礼部郎中……他娘的竟然是个武疯子!

眼见场地已成,韦应典毫不犹豫地迈步上前,腰间长刀绝然出鞘,竟而带起一阵凉意透骨的劲风。

齐敬之定睛一看,只见那柄刀与煎人寿有些像,同样是形如雁翎,但明显刀身更长、更宽,刀背也更厚、更重,端的是一柄兼具沉重与锋锐的利器。

“此刀是韦某偶然所得之古器,单以器形论,当为‘厚背尖翅雁翎刀’!”

感受到韦应典宝刀上散发出的寒气,没等齐敬之伸手,煎人寿竟已迫不及待地跃出了刀鞘,玄青刀身上的暗金鳞纹熠熠生辉,有灼热的赤华刀气流淌其间。

韦应典的厚背尖翅雁翎刀如遭挑衅,立刻毫不示弱地绽放寒芒,亮如秋水的刀身迅速蒙上了一层清霜。

两位刀主尚未交手,两柄雁翎刀却先一步针锋相对,竟与前几日驺吾幡、委蛇旗相斗的情景颇为相似。

韦应典显然也没料到会有这种变化,脸上微露错愕,但旋即就敛容正色,双手握持刀柄,以飞鹤拳运刀、以洗翅劲蓄势、以鸣鹤法催发,暗中更以其不知何名的心骨居中统合……

“看刀!”

韦应典蓦地暴喝一声,闻者如见狂风呼啸、鸷鸟唳天。

下一刻,这个白衫文士蓦地展露出滔天凶威,抬臂如担山、挥刀似劈海,搅动起刚猛无俦、沉重绝伦的磅礴刀意,朝着齐敬之一刀劈出。

这一刀虽只是隔空虚劈,然则刀气纵横、霜刃横空,其锋锐凶戾之处,见者无不骇然变色。

周围十几匹战马连连后退,围出来的场地肉眼可见地在扩大,就连两尊守门神将都在绽放乌光。

“好一个大风卷水、白刃凝霜!”

面对这一刀,齐敬之惊讶之余,心里想的却是:“如果师尊瞧见韦兄竟将《仙羽经》修成这副模样,怕是要被气个半死……”

他握紧了煎人寿,同样一刀劈出。

汹涌澎湃、灼热锋锐的刀气自长刀上涌出,如枝杈般当空蔓延,勾勒出一株青叶赤华的矫矫神木。

神木撑天、悬挂日月,十条枝干蜿蜒四方,立刻就将韦应典的风卷霜刃分割、肢解、搅散。

一时间,寒气尽去、清霜不存,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山海重转作鸿毛轻。

“校尉威武!”“世兄神威!”

短暂的沉默之后,两声喝彩几乎不分先后地响了起来,旋即叫好声就连成了一片。

骊山广野转过头,与那个刀疤脸小旗官对视一眼,各自在心里给对方记了一笔。

韦应典提着长刀愣怔半晌,方才摇头叹息:“多谢道兄赐教!”

齐敬之展颜一笑:“只以刀法论,我当初刚刚成就心骨时,远没有韦兄这般厉害。”

他说着将煎人寿横在身前:“前些日子,这柄刀的器灵将神形道蕴托付于我,助我搭建起巢屋灵台,从此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也使得这柄刀的威能暴增何止十倍。”

“若非如此,我如只靠着刀法,绝无可能如此轻易地接下方才那一刀。韦兄败给我,全因境界不足,非战之罪。”

听到这里,韦应典脸上神情已然复归平静:“神形道蕴?这么说的话……韦某又何尝不是倚仗兵刃之利?”

他缓步上前,将厚背尖翅雁翎刀横举到齐敬之身前,与煎人寿并列。

两柄雁翎刀因为彼此凑得太近,竟是不约而同地震颤起来,刀鸣声声、互不相让。

煎人寿的刀身上陡然立起一株若木幼苗,在风中肆意舒展枝条。

厚背尖翅雁翎刀那亮如秋水的刀身上则映出了一只白羽幼鸟,似鹤非鹤、似鹅非鹅。

见韦应典的目光落在煎人寿的铭文上,齐敬之便适时翻转刀身,让他看个齐全。

“青天高,黄地厚。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韦应典默念一遍,同样投桃报李,将掌中刀的铭文展示给齐敬之。

“大风西来,其名曰韦。霜刃摧敌,万夫辟易。”

等齐敬之也默念一遍,韦应典又改为握持刀身,将刀柄空出来让他看。

齐敬之这才注意到,这刀的刀柄很是奇特,乃是一个黑漆漆的石首人像。

石首人像的左目为日、右目为月,气息深沉而古老,明明是前所未见,却又带给齐敬之某种似是而非的熟悉感,就好像见到了此生宿敌。

“嘶……这是?”齐敬之心中莫名地生出明悟。

正是这柄刀尤其是刀柄石首人像上散发的这种气息,激起了煎人寿的敌意,进而引发了两刀相争。

“当初琅琊君曾提议给煎人寿改名‘斩烛龙’,因为太过高调才放弃……可烛龙应该不长这个样子吧?”

念头起伏之间,齐敬之朝韦应典点了点头。

韦应典当即退开几步,旋即两人各自安抚刀灵、收刀入鞘。

“嗯,韦兄对自己这柄刀的根脚知道多少?”齐敬之沉吟着问道。

韦应典摇摇头:“我归乡之后处置完诸般杂务,就效仿道兄入山修行。”

“有一日,我忽而心有所悟,感应到自己心骨将成,便攀山越涧、肆意挥拳,不知怎的就撞破了一面石壁,寻到了这柄长刀。”

“我当时见猎心喜,便即全力挥出一刀,不成想竟招来一阵大风,将山涧中的溪水尽数卷入高天,复又散落成万千霜刃,彻底将石壁所在的山石击毁。”

想必是当日的情景极为撼人心魄,韦应典此时讲述出来,依旧难免心旌神摇。

“那日之后,韦某也曾暗中打听过石首人像的来历,却是一无所获,还有那句‘大风西来、其名曰韦’的铭文……总觉得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说到此处,韦应典苦笑一声:“只是我实在没想到,我的心骨、我的佩刀……竟然会与道兄所奉之道有这么大的冲突!”

齐敬之听他这样说,便知对方和自己的感受应当大差不差。

从刚刚两柄刀的反应来看,彼此间的道途之争虽然还到不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但说一句“天生犯冲”却是毋庸置疑。

“如此一来……”

韦应典目光灼灼地看着齐敬之,郑重问道:“如此一来,道兄可还愿意接引韦某列入仙羽山门墙?可还愿意引荐韦某入职钩陈院?”

闻听此言,齐敬之洒然一笑。

他抬手在脸上一抹,已是将灵官面甲拿在了手中。

“成就心骨之后的功法,连同我的修行体悟,都放在里面了。至于韦兄将来是做我的师弟,还是做我的徒弟,那就全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没有给韦应典拒绝的机会,齐敬之随手将灵官面甲抛给了对方,转头又朝童蛟海吩咐道:“你现在回营找李神弦,取一副犀甲来。”

他略作停顿,指着韦应典补充道:“给他的。”

身着青色皮甲的选锋小旗官立刻大声应诺。

“且慢!”

韦应典紧紧攥着灵官面甲,忽然开口道:“韦某还有一言要请教!”

众目睽睽之下,他迎上齐敬之颇显意外的目光,笑得明显很是畅快:“属下斗胆请问校尉,给我韦某人的犀甲是黑色的?青色的?还是……青黑相合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9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