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国院士

作者:少一尾的九尾猫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九百六十八章 ;碳基芯片的突破~

书名:大国院士 作者:少一尾的九尾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38

~

能否通过常规物质释放出来的能量来代替大质量暗物质粒子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去影响宇宙的时空结构,进而实现超光速航行技术。

这是徐川在完成了惰性中微子与大质量暗物质粒子对撞探测实验后产生的一个新想法。

如果说这项技术能够做到,那么人类文明离从行星文明蜕变成太空文明就真的不远了。

毕竟真要等到人类能够发展到掌控和使用暗物质,都不知道要等待猴年马月去了。

且不说其他人是否会有足够的耐心一步步的走下去,至少对于他自己来说,恐怕是难以接受要等待如此漫长的时间才能看到一丝希望的。

所以在相关的想法诞生后,他就一直在思索有没有替代的方法。

但在正式开始尝试之前,他要做的是先完整的通过数学工具将暗物质影响时空结构相关的理论完善出来,然后才能进一步去尝试在这个技术上用常规能量代替暗物质释放的能量。

前者本身就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后者的难度则更高。

毕竟他至今仍然不知道暗物质到底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影响时空结构的,这需要CRHPC机构以及其他的研究机构后续进行大量的实验,去摸索这中间存在着的奥秘。

不过徐川也并不急,踏入这种前沿未知的领域,他上辈子的科研已经无法给他带来什么帮助了。

在混沌和迷雾中前行,去寻找那片可能存在的新大陆,需要的是耐心和谨慎,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朝前走,而不是看到一丝亮光后就不顾一切的朝着它冲去。

办公室中,就在徐川一点一点的分析着惰性中微子与大质量暗物质粒子对撞实验数据,试图从中间去找到更多有关于虚空破缺相关的线索时,一阵电话铃声急促的响起。

随手从办公桌上摸过手机,看了一眼屏幕上的来电显示,是星海研究院·材料研究所那边的赵光贵打过来的。

看着这个名字,徐川心念一动,拇指在屏幕上划过,迅速接通了电话。

“徐院士,您现在方便说话吗?”

电话中,赵光贵那努力抑制着激动兴奋的声音响起,徐川快速的回道:“当然,你说。”

几乎是没有什么间隔时间,徐川话音还未落地,这位材料研究所所长激动的声音便传入了他的耳中。

“我们的碳基芯片研究,有进展了!!!”

听到这句话,徐川眼神一凝,心跳都情不自禁的漏了两拍。

他快速的开口道:“有成品了?”

张光贵用力的点着头,激动道:“嗯,最新的产品,我们联合华威海思和中中芯国际做出来了含有五千万颗碳基晶体管的,具备完整计算功能的芯片!”

听到这话,徐川有些讶异的问道:“具备完整计算功能的碳基芯片,这么快?”

受益在月面矿物‘瑶池晶’上面的独特碳纳米管排列现象的启发,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星海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这边成立了S级碳基芯片项目。

在他的带领下,材料研究所这边顺利的研发出来了能够在每平方毫米的面积集成数量百万颗以上碳纳米管的碳基衬底。

但光是能够碳基衬底上集成高密度的碳纳米管对于碳基芯片的研发来说远远的不够。

利用成品的衬底去对其进行晶体管集成化,形成可以进行逻辑运算的碳基晶体管才是核心目标。

因此,材料研究所这边联合了华威的海思、中芯国际、北大的碳基电子学研究中心的等芯片领域的企业和高校,共同推进这一项目。

国内在顶尖的低纳米硅基芯片上虽然有所不足,但是次级芯片上的研发制备上是有着完整体系的。

海思在芯片设计领域的设计能力,中芯国际的完整工艺制造能力,北大碳基电子研究中心的碳芯研究,再加上星海研究院的碳基衬底和高密度碳纳米管排列技术。

一套近乎完整的碳基芯片研发、设计、制备、生产流程就这样拼凑出来了。

而在年初的时候,他们顺利的制备出来了集成了数百万枚‘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和‘JFET结型场效应管’的半成品碳基芯片。

不过这距离完整的碳基芯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徐川本来以为这可能还需要至少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做到,没想到这才仅仅半年过去,他们就将完整的碳基芯片给弄出来了。

这个效率,的确有些惊人啊。

电话对面,赵光贵笑着开口说道:“主要是华威海思和中芯国际那边的人给力,这半年多以来,对面的研发人员全都泡在这个项目上了,几乎二十四小时不离开实验大楼。”

听到这个回答,徐川也笑了笑。    华威海思和中芯国际那边的人给力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芯片领域,国内的高科技企业一直都处于被打压的地位。

苦于米国佬的政策,最近几年国外的半导体厂商越来越肆意妄为的控制高端和尖端产品与技术,已经开始完全不讲规矩了。

在这方面,国内苦‘芯’已久。

日积月累的憋屈下,如今能够在碳基芯片领域看到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怎么能够不投入全部的精力?

大家都期待着呢,正常。

挂断了电话,徐川也没心情再继续去研究暗物质粒子了。

找到郑海的电话,他快速的拨了过去。

电话响了一下就接通了,郑海的声音传了过来:“教授,怎么了?”

徐川迅速道:“帮我准备一张回金陵那边的机票。”

听到这话,郑海微微愣了一下,快速的问道:“现在?”

跟着徐川好几年了,对于这位的一些生活习惯他再清楚不过了。

比如出行,如果不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情,他一般不会选择乘坐飞机这种交通工具。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比较抵触飞机,但这的确是事实。尤其在国内,基本上出行都是乘坐高铁的。

如果是他选择飞机出行,那基本都是有什么重要和紧急的事情。

徐川点了点头,看了眼窗外的烈日,道:“如果可以的话,越快越好。”

“好的,我马上安排,还有其他的事情吗?”快速的应了一句,郑海补充询问道。

“没有了,就这个。”

郑海点点头,道:“好的,安排好后我会第一时间联系您的,您在楼下等我就行。”

“行。”

徐川应了一声,挂断了电话,开始收拾东西。

郑海做事他还是很放心的,至少在隶属于他的工作范畴内上,从来没有令他失望过。

坐上了郑海安排的专机,徐川迅速从星城赶回了金陵。

飞机刚一落地,离开了机场的他连行李也顾不上放回家里,直接让郑海开车将他送去了栖霞区的新开发工业园区。

这片新工业区是围绕星海研究院修建起来的,经历了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入驻了相当多的企业,形成了庞大的规模。

穿过占地面积高达近两百平方公里的园区,徐川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碳基芯片研究实验室。

他们和海思,中芯等企业的合作,对碳基芯片的研发就放在这里。

刷脸过了门禁,当徐川跨进碳基芯片研究实验室里面里面,找到赵光贵的时候,他正穿着白大褂和几名研究员围在一台实验设备前忙活着。

当看到出现在门口的徐川,赵光贵明显愣住了一下,旋即惊讶地问道:“徐院士您这么快就回来了?”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上午他打电话的时候,这位还在星城那边研究暗物质来着,这会就到金陵了?

徐川点了点头,也没有浪费时间,快速的开口道:“刚回来,那个碳基芯片呢?这里有没有成品?我看看。”

闻言,赵光贵连忙点了点头,快速的说道:“有的,这边有样品,不过没有放在这里,而是放在专门的储备室中,请随我来吧。”

将研究上的工作暂时交给实验室中的其他几名研究员后,赵光贵便带着徐川走出了实验室,来到了大楼中另一间储备室中。

走到了一个模样和保险箱似的样品柜旁边,赵光贵通过指纹密码解开了柜子的安全锁。

储物柜里面,是平铺在柜层上的一个个玻璃器皿,每一个玻璃器皿中都有一小块黑色的碳基芯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8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