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国院士

作者:少一尾的九尾猫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九百六十七章 :或许超光速旅行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书名:大国院士 作者:少一尾的九尾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38

~

当第二期的《探索·总刊》开始面向全世界印发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物理学家都沉溺在了其中。

不仅仅是《探索》期刊,其他国际性的学术期刊,比如《自然》《科学》都对其进行了追踪,并且安排了自己的编辑对各大顶尖物理学家们进行采访。

就连一般不接受自由投稿,而是邀请在各领域卓有建树的物理学家执笔,对当今物理研究的重大热点问题作历史总结、原理阐述、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的《现代物理评论》。

都安排了底下的主编找到了日不落国的数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杰·彭罗斯教授,对他进行采访的同时,希望他老人家能够针对暗物质领域的发现写一篇综述。

当然,《现代物理评论》并不是没有考虑过邀请徐川教授来写一篇综述。

尤其是涉及验收报告会现在有关于超光速旅行预言,这可是即便时间已经过去好些天,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依旧占据了各大媒体的热搜的事情。

但再三考虑后,《现代物理评论》的总编还是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

毕竟现在有关于曲速引擎和时空虫洞仅仅只是预言和推测而已,等未来那位徐教授完成了这方面的论文再找他也来得及。

这种少有的机会,应该留给更重要的事情上。

至于现在,罗杰·彭罗斯教授就足够了。

《现代物理评论》的主编找到这位顶尖物理大牛时,他正养老于牛津大学附近的小镇上。

这位年龄已经高达94岁的诺奖得主,在过去主要从事于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等数学物理领域的研究工作。

尤其是在黑洞奇点与时空等方面的研究上,更是广为人所知。

‘在遥远的过去,宇宙必定始于一个无限小的奇点’就是他和霍金联合合作完成的证明,并将其应用到宇宙学中证明了大爆炸奇点的普遍存在性上。

这与当时物理学界对宇宙的观测完全相符,在奇点上,所有已知的物理定律都将崩塌。

《现代物理评论》主编:“彭罗斯教授您好,很荣幸今天能够采访到您。”

并没有浪费时间,在打了招呼后,《现代物理评论》的主编直接进入了正题,开口询问道。

“就在前不久,CRHPC机构下正式完成了对暗物质粒子‘Cτ惰性中微子粒子’的验证,成功的找到了人类史上的第一颗暗物质粒子,请问这件事您怎么看呢?”

几乎没有任何的思考,罗杰·彭罗斯笑着开口道:“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他们开拓物理学界的边界,也开拓了人类认知的前沿世界。”

“在那位徐川教授的带领下,暗物质得以从微观的世界所确认,这是一颗超出标准模型的粒子,它和其他种类的暗物质粒子构成了一个我们认知之外的新世界,新大陆。”

“毫无疑问,这将是二十一世纪初最伟大的成果,没有之一!”

《现代物理评论》的主编:“在报告会的最后,徐教授亲自对虚空场·暗物质理论补充一些大胆的预测。”

“比如太阳中心或许存在着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更多的暗物质粒子,宇宙的膨胀速度是有极限的,以及大众最为关心的曲率引擎和时空虫洞等等。”

“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些预言和猜想呢?”

听到这个问题,彭罗斯教授思忖了好一会,才慢慢的开口回道:“关于这个问题,我恐怕无法给出什么回答。”

“毕竟就算是CRHPC机构已经证实了暗物质粒子的存在,我们对于它们的性质了解的依旧并不多。”

“哪怕是最详细的Cτ惰性中微子粒子,也只不过是知道了一部分属性而已。”

“不过.”

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不过对于其中的部分预言,我们是可以进行观测验证的。”

“比如太阳中心是否存在着更多的暗物质粒子和宇宙的膨胀速度,这些都可以通过天文观察设备来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

“这将是物理学界和天文学界未来最重要的探测领域之一。”

“至于大众最为关心的曲率引擎和时空虫洞,这个问题我认为现在给出一个是或者否的答案还太早了。”

《现代物理评论》的主编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的潜在意思,好奇的问道:“您对于徐教授所提出来的曲速航行的概念似乎并不是很看好的样子?”

罗杰·彭罗斯教授摇了摇头,道:“虽然他的想法很新颖,但要说不看好倒并不止于。”

“站在个人的角度上来说,我希望他是正确的。”

“只不过从科学理论和研究的角度来考虑,目前讨论这些并没有太多的意义。”

“毕竟目前这些东西还只是一些推测,我想至少等到徐教授完成这部分的论文之后,再来讨论相关的理论会比较合适。”

《现代物理评论》的主编:“如果说徐川教授的预言是对的,那么请问我们大概什么时候能通过这些理论来进行超光速的曲速航行呢?”

听到这个问题,罗杰·彭罗斯想了想,回道:“这个问题我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

“不过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想要顺利的掌控暗物质,并且利用它们来完成超光速的曲速航行,需要的时间恐怕是以百年为单位的。”

“或许是一个世纪以后,也或许是两个世纪以后,也或许是更遥远的时间。”

说着,彭罗斯教授带着些调侃也带着些许遗憾的补充了一句。

“但至少,我肯定是看不到了。”

虽然和超光速的曲速航行只不过是那个人在验收报告会上所做出来的预言和猜想,但整个学术界都知道这位大佬的习惯。

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绝对不会随便乱开口的。

尤其是在学术科研这一块,以他的性格,绝对是通过Cτ惰性中微子粒子发现了什么,才做出来这种判断的。    不夸张的说,一旦他公开发表了什么观点,哪怕仅仅是做出一个推测,那也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思考和计算,确保至少这个观点在逻辑理论上并没有什么问题后才会公开出来的。

唯一让彭罗斯感到遗憾的是,时不待人,他已经老了,到了摔一跤或许就能要了他生命最后一点时光的年龄,无法看到超光速的曲率航行被验证的那一天。

他现在所希望的,不过是那个人能在他的有限的日子中,能够将超光速旅行的相关理论完善出来,让他看一眼再离开,这就足够了。

无独有偶,除去罗杰·彭罗斯这位数学物理领域的顶尖大牛公开对暗物质粒子及相关的理论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公开表态外。

理论物理领域的另一位顶尖大牛,透过观测遥距超新星而发现宇宙加速膨胀而获得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萨尔·波尔马特教授也公开对CRHPC机构的研究成果做出了回应。

这位早在2018年就给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甄选委员会写信推荐Xu-Weyl-Berry定理拓展应用的学者当着记者的面公开表示。

“.我不明白瑞典皇家科学院和诺贝尔奖甄选委员到底在想一些什么事情,去年的物理学奖颁发给了AI领域的成果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难道强电统一理论不比那所谓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更加值得一枚奖章吗?”

“当然,今年我已经继续向瑞典皇家科学院写信推荐了,无论是强电统一理论,还是Cτ惰性中微子粒子,都足够配得上一枚诺奖勋章。”

“不夸张的说,这并不是那位徐教授需要第二枚诺奖,而是诺贝尔奖必须要考虑将第二枚,第三枚,甚至是更多的奖章颁发给他。”

“如果说为物理学界统一了强电理论,为人类打开了暗物质世界的学者都没法再获得第二枚诺奖,我想我会很怀疑诺奖的公正性!”

“至于和超光速航行的预言与推测,我不怀疑徐教授在这方面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但具体的情况,还是得等他将相关的论文放出来后才能判断。”

“.”

不得不说,相对比学术界之外的讨论,物理学界内部的确要更加的冷静。

哪怕是提出超光速旅行相关预言的是徐川,物理学界内部的这些顶尖学者们对于这份理论依旧保持了严谨的态度。

即便是所有人都期待这是真的,但也都在等待相关的论文正式放出来。

不过即便是冷静,也只是针对超光速旅行相关的。

而在暗物质粒子Cτ惰性中微子正式被勘探确认这件事上,整个物理学界可谓是彻底疯狂了。

这是第一颗真正意义上超出标准模型的粒子,也是构成宇宙中庞大暗物质的一枚粒子,更是物理学界打开一片全新世界的粒子。

别说是萨尔·波尔马特教授了,就是2013年因‘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弗朗索瓦·恩格勒教授,也公开表示,Cτ惰性中微子粒子的发现足够配的上一枚诺贝尔奖。

他希望今年的瑞典皇家科学院郑重的考虑一下相关的奖项,而不是将其颁发给另一些成果。

与此同时,另一边。

星城,桃花岭。

CRHPC机构的总部大楼,理事长办公室中,对于外界的讨论徐川并没有太过关注。

即便是诺奖,对于他来说现在其实也就那样。

如果是算上前世,他已经拿过三枚诺奖了,这份奖章吸引力对他来说并没有那么大。

当然,如果瑞典皇家科学院给他颁奖的话,他还是乐意接受的。

毕竟曾经拿到过两枚诺贝尔奖的学者数量虽然屈指可数,但还是有一些的。

至于未来,他或许可能会考虑以自己的名字来成立一个奖项?

比如‘徐川奖’或者是‘虚空奖’?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相对比这些荣誉上的东西,现在更让徐川在意的是和超光速航行相关的理论。

在Cτ惰性中微子相关的论文正式完成后,最近这一周以来的时间他就没怎么出去过,一直都在自己的办公室中继续完善着此前他在125Tev能级验收报告会上提出的预言理论。

关心这方面东西并不仅仅是外界的学者和群众,和其他人相比,徐川自己无疑是最心系这项理论的人。

利用大质量的暗物质粒子进行虚空破缺时裂变的能量来扭曲时空上的褶皱,从而进行接近光速或者是超光速的航行。

这一点放到现在的科技层面上来说无疑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因为即便是CRHPC机构,也只能借助大型强粒子对撞机来近乎‘随机’的探测暗物质粒子,做不到有效的控制。

但如果是换一种思路呢?

在他所架构的虚空场·暗物质理论中,要想通过暗物质来进行超光速旅行的两个核心关键点是虚空破缺效应+大量的能量。

暗物质粒子其实并不在其中。

如果说通过常规物质进行聚变或裂变,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能否有效的取代大质量的暗物质粒子?

能量目前来说他们并不缺,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可以提供庞大无比的能量。

但这其中的关键并不在能量,而在于能否有效通过能量来‘扭曲或拉直’时空。

这是他这些天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如果能做到的话,或许在他的有生之年,超光速的时空旅行可能并不一定无法做到。

但隐隐约约的,徐川也有推测,或许在拉动时空曲率上,暗物质可能会比常规物质释放出来的能量更有优势。

PS:求月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4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