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宁颂

作者:绿毛臭豆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四章 匠人之州

书名:宁颂 作者:绿毛臭豆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曾经有人说过洛州的雨水像是刚过门的小媳妇,一般不会对郎君表达爱意,但是一旦放开了矜持那边爱意就将连绵不绝让人招架不住。

当穆林烔等人离开了破庙之后,李毅等人又在破庙之中待了两天,外面的雨水才停歇下来。

李毅和敬子正等人都不禁感叹如果这雨水能够下到南方该多好。

只可惜这也只能是一种奢望。

按照徐岩的话,这是龙王爷偏心诚心不给南方人留活路,所以按照习俗应该讲龙王庙里的龙王拉出来用鞭子好好地抽打抽打,让他知道百姓们的愤怒。

只可惜他不知道的是,整个大虞的南方干旱地区的龙王像别说被用鞭子抽打了,大部分的的确龙王像早就被无望的百姓们给砸毁了。

甚至不少的道观也遭了灾,愤怒的百姓们直接冲进道观里拉出里面的道士逼迫着他起坛作法求得降雨。

只可惜这些道士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他们的结局相比较那些龙王像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少平日里自吹自己乃是道法精深的高道们最终都被打的鼻青脸肿,更有甚者直接被愤怒的百姓送去见了太上道祖。

所以如今南方的道士们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即便出门也会换掉那一声以前看起来要多风光就有多风光的道袍。

不过李毅和敬子正以及穆君合却是知道这天不下雨无论是抽打龙王像还是起坛作法都不会管用的。

因为按照他们师父泰极子的说法,这种长达数年之久的极端气候其实是一种自然规律。

这种自然规律每隔数百年就会爆发一次,而伴随着这种极端气候是天灾人祸将不断出现。

同时在这种南方干旱北方雨水增多之后的几年内,北方的气候会急剧的降低,北方的白灾将会变得更加的严重。

同时位处南方的大虞皇朝也将会面临更加严重的粮食减产,随即将会爆发大规模的饥荒。

于是在可预见的数年之内,整个皇朝在背面的压力会变得更加巨大,大量的草原部族为了生存会集体南下,而南方因为饥荒也会爆发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在南北交困的局面之下,大虞皇朝的动荡也将会日渐加剧,如果大虞皇朝能够挺过这十几年的气候变化期,大虞皇朝的国祚将会得以延续。

而这种有规律的气候变化被泰极子称为小冰河期。

为此李毅还特地问过泰极子这一次大虞皇朝是否有机会撑过这次的小冰河期,但是泰极子却明确地告诉他这一次大虞皇朝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撑过去的。

至于原因泰极子则是以天机为由并没有说明。

借住在破庙的这两天时间李毅等人也与穆君合和以徐岩为首的九人逐渐熟络起来。

在安肃的带领之下,徐岩等人以及安乐也开始改口称呼李毅为公子。

当第三日早晨众人醒来之时,久违的太阳终于露出了头。

当众人走出大殿的时候,他们感觉整个山间的空气变得格外清醒,泥土的芬芳夹杂着水汽滋润的人肺里一阵舒爽。

原本寒冷干燥的感觉消失无踪,整个洛州像是突然进入了初春一般。

但是李毅却是知道过不了两三天,整个气温便会迅速跌落到滴水成冰的地步,因此他们必须抓紧时间赶路,否则在寒风之中赶路的感觉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住的。

虽然这场大雨将洛州乃至以洛州为中心的大部分地区的温度都提高了不少,但是相对的也让李毅等人的路变得更加难走。

当马匹踩在泥泞的道路上时总是会深交浅一脚,甚至有时马匹还会在路上打滑。

如此一来他们的行进速度也并不比在冰天雪地里快上多少。

当他们走到洛州和安州交接的地方,他们的速度再次被迫降了下来。

这倒不是因为天气原因,而是因为此时他们已经走出了洛州的平原地带,进入了多山的地区。

现在他只要向着东方行进就能进入到安州。

相较于一马平川的洛州,安州整个一州大部分地区都是山脉环绕。

因此安州自古以来也是少有战事之地,相对来说这里的百姓的性格上也没有北方其他地方来的彪悍和粗狂。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也有弊,安州四面的山脉很好的保护了安州百姓,但是同样也成为了阻隔安州与外界交流的屏障。

所以安州的商业并不是很发达,整个安州来往的商人相对来说要少的多。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了安州虽然多山但是这里的盗匪却是比其他的地方要少的多。

不过这段时间由于北方战事以及南方灾荒,导致南北都有大量的人口涌入相对比较安全的安州。

如此一来,原本相对比较安定的安州也开始变得有些动荡起来。

特别是安州的州城这段时间,从北方逃难而来的流民逃兵加上南方的灾民富户让安州州城变得鱼龙混杂无比混乱。

这让安州州城的城主愁的整夜睡不好觉,就连他新娶的第七房小妾都没心情亲热了。

与他有相同遭遇的还有安州节度使,而他之所以难以入眠倒不是因为流民和灾民的问题。

他面临的问题则是因为大虞皇朝给他下达了艰巨的任务。

由于安州四面都被山脉环绕,而这些山脉之中有出产大量优质的铁矿石,因此安州也成为了大虞皇朝兵器打造的最大集中地。

自古以来安州都为各个皇朝提供大量的优质兵器,因此安州也被称有了另外一个名称“匠州”。

因此安州也成为了整各大虞皇朝工匠最多的地方,同时安州的工匠也是大虞皇朝技艺最精湛的。

可以说正是安州的这些工匠们养活了整个安州,据说每年大虞皇朝都会往安州调拨大量的粮草和财物,就是为了保证安州能够产出大量的兵器。

原本年初之时大虞皇朝为了应对北方草原部族的入侵已经安排安州制作了大量的兵器,这让安州的匠门人可是好一通忙活,他们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才在固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任务。

可没想到前段时间北部边塞地区草原部族连破三座城关,导致大量的大虞士卒被杀武器损耗也是极为严重。

因此兵部为了应对接下来草原部族接下来的大规模劫掠又下达了命令让安州这边再提供大量的武器。

这其中不光是将士们使用的刀剑武器还有守城用的大型弩车以及回回炮等守城器械。

并且兵部给的期限也非常的着急。

其实按照品级和职权划分来说石方正乃是一州的节度使,他完全可以不用搭理兵部这道指令的。

并按照品阶来算他和兵部尚书都是正二品,相互之间并没有从属关系。

但是奈何他与其他的节度使完全不同,他所拥有的军队数量比其他的节度使要少上很多。

而之所以他的军队数量少并非因为他没有钱养不起军队,也并不是因为安州没有可供他挑选的兵源。

他的军队数量少完全是因为早在安州设立节度使的是时候大虞皇朝就严格规定了安州节度使的军队数量。

毕竟无论是哪个皇帝也不会放心自己的手下有一个武器精良且兵将众多的节度使。

更加关键的是整个安州军队有武器的优势更加有地理上的优势。

一旦安州节度使有别的想法,即便是大虞皇朝派来大军也很难将之拿下。

所以缩减安州节度使的军队数量就成为了遏制安州节度使野心的最好手段。

除此之外安州商业的落后其实也有大虞皇朝刻意为之,毕竟能够多一种控制安州的手段大虞皇朝便不会放弃使用它。

除了军队数量和商业之外,由于安州多山因此他们的粮食也得靠别的输送,这也成为了大虞皇朝控制安州的第三个手段。

所以安州被大虞皇朝套上了这三道枷锁,石方正也只得乖乖地听从大虞皇朝的命令。

也正是因此他石方正就成为了大虞所有节度使中最窝囊的一个,甚至被其他的节度使私下里称为“节度使之耻”。

面对兵部下达的紧急命令,石方正最近是忙的可算是脚不沾地,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安州也只完成了命令中要求数量的一半左右。

可如今草原部族南下劫掠在即,兵部已经数次发函来催促石方正,这也让石方正每日夜不寐。

一旦自己在草原部族正是南下劫掠前不能完成任务,无论接下来大虞皇朝是否能够抵挡住草原部族的进攻,他时候都会成为替罪羔羊。

而自己成为替罪羊是小事,大不了自己丢官罢职,可整个安州百姓定然会受到大虞皇朝的制裁。

原本就因为涌入大量的南北流民和灾民变得有些动荡的安州会更加火上浇油。

到时候安州的百姓们也将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对于他这个安州节度使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毕竟节度使的职责便是牧守一方,自己受安州百姓供养就得对得起安州的父老乡亲。

李毅一行人原本是打算借道安州修整一两日就前往下一个州:牧州。

但是杨平却和李毅商量需要在安州州城待上几日,因为他需要去拜访一些亲友并且去处理一些私人事情。

面对杨平的请求李毅欣然同意,毕竟现如今他们也并不着急赶路,他们能够在领略一下安州的风土人情未尝不是一件趣事。

李毅一行人进入到了安州境内,他们首先接触到的并非是安州的各位城池。

当他们行进在安州的群山峻林之中时,他们时不时就能看到山间一座座山寨。

第一眼看到这些山寨的时候,安肃立刻让大家小心做好防备。

毕竟对于安肃来说山寨便是和盗匪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对此杨平却是微笑着说道。

“安君,你多虑了,你在这安州境内看到的大部分山寨都不是盗匪占据的,他们都是安州官府建造的。”

“官府建造山寨?难道官兵都居住在山寨之内?”

杨平的话让安肃以及其他都感到诧异。

因为他们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官府会修建山寨让官兵驻扎在其内的。

“并非如此,这些山寨之中居住的并非安州的官兵,毕竟安州的官兵数量极少,是不可能驻扎于此的。”

杨平胖胖的脸色露出了得意的神色,毕竟能够在李毅这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才面前装上一装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那官府建造这些山寨做什么用?难不成是用来吸引盗匪的?”

安肃不由猜测道。

“安君莫要开玩笑了,哪里会有官府主动为盗匪建造山寨的?这岂不是自己找不痛快吗!”

杨平不由被安肃的想法给逗乐了。

“其实这些山寨是给匠人们居住的。”

杨平继续解释道。

“为何安州会建造这么的山寨并让石匠驻扎于此啊?难道安州需要很多石料吗?”

李毅观察了一会儿问道,在他仔细聆听之下他能够听到那山寨中不是会传来凿子撞击石块发出的声响,因此他判断这些山寨中应该都是石匠。

“其实并非如此,其实这些石匠在此开采的石料都是上好的精铁矿石。”

“如此说来,这些山寨都是用来开始铁矿石的?”

安肃此时才明白过来为何安州的官府要建造如此多的山寨了。

“这些铁矿石都是被运回去制作成武器的吧?”

敬子正突然开口问道,他原本就曾在书中读到过安州多匠人这一说法,但是他没想到这安州竟然的匠人竟然多到如此地步。

按照他们见到的山寨数量以及山寨的大小来计算,仅他们所见到的这些山寨之中恐怕就有上千的石匠。

如此算来这些匠人们一天开采的铁矿石数量就可想而知。

“既然这些山寨都是石匠们居住的,不知我们是否能够进去看看?”

海尹也是第一次有机会去了解安州匠人们打造兵器的过程,他非常想了解一下这些匠人们是如何将坚硬的铁矿石给粉碎成为可以煅烧的细碎矿石粉的。

要知道在他们鲜卑族制作铁器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大部分的铁器都是从大虞皇朝抢过来的。

这倒不是说他们草原上没有优质的铁矿石,相反草原下面埋藏了大量上好的铁矿石,但是对于生产力落后的草原部族来说,想要将这些铁矿石开采然后制作成可以用来打造兵器的铁料简直难如登天。

要说草原部族也不没少抓大虞的铁匠,但是对于如何将铁矿石大规模地制作成铁料,这些铁匠也不是很精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8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