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逍遥红楼

作者:徐十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2章 秋闱

书名:逍遥红楼 作者:徐十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寒,然而金陵今年却格外的炎热,一直到了农历八月这才接连下了几场冷雨,如此气温才慢慢降了些。

贾琮穿着单薄的青衫,嘴里喝着尤三姐亲自做好的冰镇酸梅汤,旁边还有香菱打着扇子,心中却依然十分想念后世的空调~

金陵贡院位于夫子庙学宫东侧,占地30多万平方米,拥有考试的号舍20644间,再加上官房,膳房,库房,杂役房等数百间,其规模之大占大晋朝各省之最。

贡院旁边的街道名叫贡院街,前来应试的秀才们若无亲友可借住,一般都会选择住在这条街道上,一来离贡院近,二来客栈酒楼茶肆书斋云集,诸多方便。

每到乡试这一年,大大小小的客栈生意兴隆自不必说。

附近还有空闲房屋的民户,也往往在门前贴一张红纸,上书“安寓秋元”之类的吉祥语,如此来招来士子入住,也可挣些银两补贴家用。

反倒是这士子若是年轻风流的,主人家又有貌美妻妾或妙龄闺女,有时就会发生一些露水姻缘,若不慎情事败露,或家丑不可外扬不了了之,或闹起来打官司赔银子,或干脆私奔远走高飞,这都是常有的事,所以每次乡试后,贡院街市井曲巷就有了很多风情话题不绝~

贾琮自然不用去挤那客栈,只不过这贡院街倒是来过几次,只当提前熟悉道路,也常见酒楼里三五成群的秀才相公们高谈论扩,仿佛志在必得;也有穷秀才省衣节食,偏居一室只待乡试过后鲤跃龙门的,街面上处处可闻:“乡闱奏捷,喜登贤科”的祝语。

如此各种贾琮也并不理会,每日勤奋用功不止,如今下场乡试在即,秀才相公们都不约而同停下了高乐,就连钟汉良,史通,权志高同样也都各自在家用功,而贾琏薛蟠也早就各办各的事情去了。

其实贾琮这次乡试心里多少还是有一定的把握的,不说自己的学识是否出类拔萃,就论当日皇帝曾当面亲口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期待金銮殿上亲自考校。

只这一句话的内容,就已是含义多多了。

算算时间,若根据原著的话,荣国府这两年也马上就是最后的荣光了。

一旦荣国府大厦将倾,贾琮作为贾氏的一员,就算是这一世小心翼翼的避开了最大的漩涡,甚至也做出了一点所谓的成就,但是贾琮也不敢保证自己就一定会安然无忧。

就算是献出天上人间的巨大财源与掌控权,换来了皇帝一定的青眼,所谓君心难测,所以此刻贾琮才会觉得是时不我待,此次乡试不容有失啊!

时光匆匆,这曰一早,贾琮,钟汉良,史通,权志高四人一同去学道衙门报名,江南道各府的教授、教谕都来了,金陵府学教授和下属县教谕自然也齐聚学道衙门,连同考生把名单已送呈学道。

这时考生来学道衙门就算是报到了,若是在八月初四曰前不曾来报到,乡试就不会安排号舍和准备考卷。

同时乡试是没有廪保的,乡试请人代考的事尚未听闻,毕竟赴考的都是秀才相公,在本地也算是知名人物,请人代考不好遮掩。

而且这年代也没有哪个八股高手会自己不考却代人来考,当然,点名认人也是要的,这是各府县教授、教谕的职责,若出了差错,唯教授、教谕是问!

之后,金陵府学教授叮嘱了治下的生员,初七曰到贡院门前看由哪个门入场,又具体分到那座院落考舍。

到了初七那日,贾琮怕下人去看出了差错得不偿失,当天就自己亲自去看了,牢牢记下了之后这才回府。

八月初八这曰,天公真是不作美,白天还是晴朗的,到傍晚又淅淅沥沥下起雨来了,不过对考生们来说,虽然下雨会造成诸多不便,但这雨又不是专对某一个人下的,大家都不方便,也就无所谓了,要的是一个公平环境,只要公平取士,即便再恶劣点各位秀才相公们也似乎都能忍受。

白日里薛蟠贾琏也早早的回了贾氏祖宅,又叫上尤氏姐妹一同陪着贾琮聊天说笑缓解心情,然后大家又下了一阵子的围棋。

傍晚过后,大家分别辞去,贾琮也就早早的睡下了。

直到二鼓后,香菱进来点亮了灯,轻轻叫醒了贾琮,问道:“爷,休息得好吗?”

贾琮翻身坐起,醒了一下神之后,回答道:“很好,香菱,去备水,我要沐浴。”

香菱知道贾琮的习惯,所以热水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泡了一个热水澡,又吃了一大碗肉馅匾食,这东西好消化,也和贾琮的口味。

贾琮吃匾食的时后,香菱就轻轻的帮他梳理头发,贾琮道:“随便挽个髻吧,等下搜检时又要解散头发。”

然而香菱却不肯随便,还是给贾琮发髻扎得紧紧的,看着就很有精神。

这时祖宅管家贾敦端着食盒进来说道:“十五郎,吃阁老饼了~”

贾琮谢过,寓意吉利,于是吃了一个。

到了子时初刻,还是细雨濛濛,贾琮又检查了一遍考篮、文具、炉子、瓦钵、食物、木炭、油布······检查没有错漏,然后才带上林进林胜,周大壮周铁,坐着马车往贡院赶去。

路途中又在指定的地点与钟汉良,史通,权志高汇合,然后大家一起赶至贡院东门外。

江南道各府各县这时都有一块长牌灯,灯罩上写着考生的名字,以方便考生们聚齐。

因为下雨,灯罩上的名字都有些糊了,可防小雨的高脚灯笼被兵差高高低低举在人头之上,人潮之上有灯海,嘈杂嚣张、荧荧闪闪~

好在这时空中落下的一丝丝雨沫段时间内也湿不了人,贾琮等人于是把手里的伞收起,然后接过自己的考篮和捆在一起的炉钵等器物自己背着。

由于场中不允许奴仆进入,那此刻各位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们,也只有自己出力了。

贾琮这一世由于每日都刻意抽出时间来锻炼,所以倒还不觉得太吃力,但是同行的权志高就显然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年纪轻轻这才没走几步,就已经气喘吁吁了。

只不过这时也没人可以帮他,大家都是自顾不暇,唯只有靠自己······

往日里风流潇洒的秀才们这时一个劲的挤,似乎抢先就能高中一般,好好排队本可以更快捷地顺次入场,时间也还充裕,可就是要挤,那些送考的也不退开,乱糟糟一团······

贾琮,钟汉良,史通,权志高四人又汇合了几个同窗,大家一起挤到东门外本县长牌灯下,见本县儒学训导正在灯牌下招呼着考生聚齐。

好不容易整理好了队形,考生们大约等了一刻时,这时监门官打开东门,提调官出来亲自点名,各府各县的学官站在几盏明亮的灯笼下一一辨认本县考生,点名、确认无误,便进门接受搜检。

负责搜检的是金陵的营兵,这些兵差仿佛知道一辈子也只有这一次可以在高高在上的秀才相公们头上动手动脚,所以检查起来格外认真负责!

解衣、散发、脱鞋脱袜一样不少,考篮的笔、墨、砚,食盒里的食物一一检看,那油布也展开对着灯光照一照,看上面是不是有字迹

考到这里,各位秀才们现在已不象县试、道试时被搜检时感到屈辱而愤愤然了,这一道道的考试的雄关必须跨越,苦我心志、劳我筋骨,乃是为了那天降大任。

再说了,不搜检也不行,举人功名的诱惑太大,人的私.欲膨胀起来连圣贤教导、礼义廉耻都约束不了。

要知道,这世道只有穷秀才可没有穷举人的,有了举人功名,就算不做官也是乡绅一级,拥有这诸多的特权,自有银子送上门来。

就在这时,贾琮相隔不远处一个考生被营兵从砚台下搜出一叠写着蝇头小字金箔纸,立即就被叉出去,还要戴枷站在龙门前示众!

轮到贾琮时,自然也被从头到脚仔细的检查了一遍,没有半点宽待,就是带的几支蜡烛也被没收了,军士说号舍会发放蜡烛,不许考生私自带进去。

贾琮苦笑着结好发髻,收拾了衣冠,提了考篮和炉钵食盒,领了草卷和正卷各十二幅,看分到手里的号舍牌,是“洪”字号舍第28号房。

金陵贡院规模宏大,考舍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字序命名,最多可容纳上万名考生同时应考。

贾琮进了贡院之后,走过两重大门,就见飞檐三层、气象雄伟的明远楼,正门有一联为:明经取士、为国求贤!

此楼居高临下,监试官、巡绰官可登楼眺望,稽察考生是否有私相往来的举动、执役者是否有传递交通的弊端;过了明远楼,正中是大堂七楹的至公堂,两边楹联曰:“号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

至公堂甬道两边灯笼高张,雨丝在灯笼光中飞舞,那一排排的号舍在暗夜里简直看不到边,“洪”字在千字文中排序比较靠前,贾琮一排排找过去,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第28号考舍。

只见每个号舍有门,门前有军士守着,军士看了贾琮的号牌,然后就让了贾琮进去,然后就从外面把号门锁住了。

贾琮打量着自己这考舍差不多只有三五个平方大小,一张简陋的案桌,一张破旧的圆凳~不仅显得败坏,而且稍微待久了就有一种气闷的感觉,也难怪很多秀才几日考下来,不少是被抬着出去的。

考舍外面是一条四尺宽的小巷,墙高八尺,一头一尾悬着两盏灯笼,两头还有两只水缸,这是用来救火的,十来个号军在时刻候着。

乡试考试极严,每名考生就有拨一名军士看守,看守贾琮的号军人还比较合适,甚至还首先与贾琮打招呼道:“相公贵姓?”

贾琮含笑回答:“姓贾,这几日还要请军大哥多多关照。”

这号军听贾琮能降下秀才相公的身份称呼他“军大哥”,心中很是受用,咧着大嘴笑道:“好说,相公只管考试,发炉子、烧水这些杂活小人可以代相公干。”

贾琮听了自然感激不尽,道:“那就有劳了,只是在这里也不敢以银钱酬谢。”

在这贡院递银子,不论什么理由都可以算的上是行贿,贾琮自然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这号军不以为意道:“相公说哪里话,就是您给我我也不敢收咧,收了小人不仅会丢了饭碗,搞不好脑袋都会丢,只是看着相公为人亲和,我这里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搭把手的小事罢了。”

贾琮再次道了声谢,然后看着这号房很多地方都很潮湿,于是猜想这号房可能有些漏雨,便踩在圆凳上将带来的油布钉在号房梁顶上,主要是遮住写字案板那一块地方就行,考卷是绝不能被水弄湿的,否则就白考了。

所有的前期准备都做好了以后,贾琮估摸着才四更天左右,离天明还有一个多时辰,这时也不会传考题下来,于是便将后方的两块松木板拼起,蜷着身子侧卧在上面,不管睡得着睡不着,先养养精神。

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睡了多久,贾琮就听见那号军就叫了:“贾相公快起来,题目纸来了。”

贾琮赶紧坐起来,就见天才蒙蒙亮,那号军手里拿着一张一尺见方的考题纸,纸色微黄,接过来看时,上面印着七行字,正是首场七题,首题是“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看到题目,贾琮先喝了一点水,然后又在这小小的号舍里稍微活动了一下身体,待精神彻底清醒了之后,这才再次认真看起题来。

贾琮先把七道考题看了一遍,四道四书题,《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各一题,本经《春秋》三题。

先把砚台里滴了几滴清水,然后贾琮就开始一边磨墨一边构思首艺“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待磨好墨,首艺在脑海已成,提笔便在草卷上写道:

更徵君子之所畏,由天命而兼及之也······只见贾琮笔不停书,承题、起讲、股股相对,不过才半个时辰,他的首艺也作好了,三百多字,其中涂改了几处,这是草卷也无所谓,待正是誊写到考卷上就一定要洁净整齐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0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