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逍遥红楼

作者:徐十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2章 县试

书名:逍遥红楼 作者:徐十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至那日从薛府回来之后,在接下来的日子,贾琮就在自家祖宅闭门不出,每日读书不倦。

如此时光飞逝,很快就到了二月十八那日,江宁县县试正式开考。

这一日贾琮卯时初就起床,在思思的服侍下沐浴更衣,然后神清气爽的坐上马车,往江宁学署赶去。

只见周家父子提着个长耳竹篮跟车旁,竹篮里有笔、墨、纸、砚、一瓷瓶水,还有薛姨妈叫人昨日送来的几样充饥的精美点心,而林进林胜二人则坐在车辕上充当车夫。

大晋朝县试只考一天,考题是分别做作两篇八股文章,而考题事先密封谁也不得而知。

县试那天,下场考试的儒童门卯时入场后,考棚大门就封闭不许进出,要到午后未时末才会开一次门,让考完的儒童出场,这叫放头牌,然后又要把门关上,薄暮时放二牌,天黑时就要强行收卷赶人出场。

贾琮到了学署后面的考棚龙门外,只见四周已是人山人海,其中有总角小童,也有白发老者,如今都为求取功名而齐聚一堂。

而龙门外有一个八尺高台,此时高台上正坐着江宁县令司马成,台下胥吏分立,时间到了之后胥吏就开始捧着名册点名,叫到一个儒童的名字,再念具保廪生的名字,然后由那廪生认看要下场的是不是自己具保的本人,相认无误,廪生就应一声:“某某人保。”这样下场县试的资格算是确认了。

贾琮不知道司马成安排给自己具保的廪生是谁,然而他才站了才不久就被高台上的司马成发现,然后司马成就吩咐了身旁的差人几句,那差人就径直来到贾琮的身旁,躬身说道:“贾公子,县尊特意安排让贾公子先行入场,请跟我来。”

贾琮只得接过周铁手中的竹篮,跟在差人身后很快就来到一名书吏跟前,只见差人对着书吏耳语几句之后,就只见书吏直接翻到了有贾琮的名字那一页,然后开始唱名验保,而自然也有一名贾琮不认识的廪生给贾琮应了保。

具保之后,差人又带着贾琮来到衙役的搜检之处,这次不用带路的差人说话,负责搜检的是衙役就心领神会,装模作样的检查了贾琮几下,然后就直接放贾琮进了龙门。

贾琮偷偷塞了几锭银子之后,就有一名衙役上前来大声关照了一句:“公子赶紧进去,县试没那么严格,只要对上堂号就行,座位随便坐,找那光照明亮、不风吹曰晒的座位,也能够做出更好的文章来。”

贾琮点头示意了一下,然后昂首阔步进入了龙门之内。

而外面其他那些被衙役解散了发型,脱下了长袍,捏碎了点心的应试者们,只能看着贾琮的背影心中咒骂不已。

贾琮进了考棚,才知道县试并不是想象中的每人一间小格,而就是一座大棚里排列着几十张长条桌,每张长条桌可坐六名考生,这一个考棚就能坐一百多人,以金陵每年县试的人数只怕这样的考棚不下十座。

或许单间的待遇要待考秀才才会有吧,贾琮暗自想到,当下按照就是差人的指点,找了一个自认为比较不错的座位坐下。

由于早上起的太早,贾琮又没有太早用食的习惯,此刻到了辰时三刻,坐下之后就觉得有点饿了,趁着别的考生还在陆续进场,贾琮就从竹篮里取出点心慢慢的吃了起来。

待贾吃饱了又喝了两口水,然后又取出砚台滴了几滴水开始磨墨,这时这座考棚考生才慢慢陆续到来,原本空阔的考棚越来越拥挤,贾琮所在的那条长桌也慢慢就坐满了人。

人数一多,果然之见这些后来的儒童,进来之后就忙着抢座位、吃东西、磨墨······不时有人碰撞或是低声争执,闹哄哄的乱成一片。

贾琮刚来金陵不久,所以不认识什么人,独自安安静静坐在一边,最后开始闭目养神起来。

直到天放亮后,考棚外响起了‘叮·叮·叮·叮·叮·叮~’六声钟响,然后龙门关闭,工作人员开始出示这次县试第一题四书题。

只见第一题四书文的考题被书吏们抄写到纸上,再将考题糊在木牌上,每个考棚都两位差人交替循环巡回展示。

贾琮坐在第三排的中间,很容易就能看清第一题四书文的题目是“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这句话语出《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按照字面意思,是施行仁政来治理天下,没有谁能够抵御。论的是“仁政治国”,算是中规中矩的考题,并不是刁钻的截搭题,所以这次算得上是“良心题”。

题目公布后,所有考生都在各自思考,有的干脆摇头晃脑,又有的像是在那儿默背书本一般。

世上无巧不成书,贾琮淡定的把墨又细研了一遍,内心却在狂喜,因为这道题他在李守中府里就做过,之后李守中还亲自修改了一些小瑕疵。

以贾琮如今的记忆力,前世数十万字的小说都能记得八九不离十,更何况如今才几百字的八股文章!

只见贾琮提笔沾墨,开始在草稿纸上写他科举考试的第一篇八股文。

由于题目贾琮只用照抄脑中李守中修改过的精品,所以贾琮当即按照记忆把文章默写在草稿纸上,寥寥不到四百字,贾琮前后用了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就回答完毕。

最后又检查了一遍之后,排除了所有疏忽大意可能导致的失误,贾琮这才把文章仔细的誊写在正式的答卷之上。

待贾琮在考卷上落下最后一笔,悄悄四面打探了一眼,只见别的考生多半还在冥思苦想,或是在草稿纸上打着草稿,这时贾琮才知道,自己只怕是最早完成第一题的了。

只不过做完第一题四书题,贾琮却还不能离开座位,就算要去茅房也必须请示有差人跟着,贾琮呆坐着无聊,把考卷反转之后自己也就又趴在桌上小寐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1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