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逍遥红楼

作者:徐十五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9章 院试

书名:逍遥红楼 作者:徐十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6

自从那日与钟汉良,史通,权志高三人在书铺里,买回了这次主考官汪健之大人往日八股制艺的文集之后,贾琮就在金陵祖宅闭门读书。

然后江苏道提学官汪健之于四月初六来到金陵府城,直接入住府学宫中的衙门内,随行的书吏、仆人也都要住进考棚内,不准外出,这是也防止他们借提学官之名招摇撞骗、索取贿赂。

甚至是提学官汪健之本人,也不能随便离开考棚,更不能拜访本地乡绅,这也是为了防止说情舞弊,院试之后出秀才,这就要比县试府试严格正规了许多。

时光流逝,很快就到了四月初八院试这个重要的日子。

院试不像府试那样要半夜三更入场,但比县试又要早一些,所有参考的童生,五更天必须赶到府学宫考棚正北的龙门外等候点名。

这一日,贾琮同样是三更一过就起了床,然后在香菱的服侍下梳头洗漱,稍微用过些点心之后,贾琮就带着周大壮父子与林进林胜出了门。

这是贾琮的第三次赴考,有了经验,无论是他还是几个随从都从容了许多,待马车走到距离府学宫还有两条街的时候,街道上就堵的马车不能再往里走了。

于是贾琮下了马车,林进林胜各拿一盏灯笼在前后照亮,周铁提着考篮跟着贾琮身后往府学宫外走去。

到了府学宫外,只见各府各县的童生们都各自聚在一起说话,最前方有衙役高举着灯笼照明。

贾琮左冲右突,好不容易终于找到了钟汉良,史通,权志高三人,然后就随意闲聊着等待时间快过。

站的双腿发麻,才红不容易听到头炮三响,只见龙门打开,一名名衙役举着一块块纸牌走了出来,这种纸牌其实是长方形灯笼,空心,内点蜡烛,映着纸牌上的朱笔大楷分外醒目,每一块纸牌上写着密密麻麻的考生的名字,然后叫到谁的名字谁就去那名衙役的纸牌下排队站好,待一块纸牌的人都排队齐了,才跟着举牌人进入龙门。

贾琮乃是金陵府试案首,所以进入龙门之后第一个就被文吏点到名字,贾琮听见后立即上前,先给提学官汪健之行了礼,然后又对着旁边贾雨村与司马成也分别施礼,另一边自有廪保上前画押、盖保确认等等~

汪健之看着贾琮那略显青涩的脸庞,对着左手边的贾雨村问道:“这个就是贾大人亲点的府试案首?老夫看着年岁还小嘛。”

贾雨村回答道:“此子年纪虽小,但是却是八股奇才,不仅我点了他府试案首,县试同样也是案首,汪大人得闲可以翻看翻看他县试府试的文章。”

汪健之听了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果然不凡,竟有争夺小三元之才吗?老夫拭目以待。”说完这句,汪健之温言对着贾琮说道:“好生作题,之后我要好好看看你这双案首的文章。”

贾琮躬身回答:“是。”然后才提了考篮去搜检处。

这院试搜检就极为严格了,负责搜检的也不是金陵应天府的衙役公差,是提学官自己带来的外府差人,所以搜检起来毫不容情。

贾琮身为金陵府试案首是第一个进场搜检,差人们自然要拿贾琮给后面的考生做榜样,于是发髻解散、脱鞋脱袜,最后还在众目睽睽之下要求脱光检查。

身上搜检完之后,差人又检查贾琮的考篮,各种点心食物被一样样拿出来看,好几样甚至还被撕烂了查看里面是否有挟带,气得贾琮把撕烂的点心当场摔在地上。

所有的搜查完毕之后,贾琮胡乱穿上衣袍,狼狈的提着考篮找到自己考场和座位,这才把自己的头发胡乱一绑,心道:戏文说的女状元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嘛,像院试这样脱光了衣服搜查,一个女人如何能够蒙混过关。

好不容易才整理好了衣服头发,这时钟汉良也进了考场正好路过贾琮座位这边。

贾琮看着钟汉良同样衣冠不整乱糟糟的样子,心里总算是找到了一点平衡,笑道:“世人都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却哪里知道我等读书人每进一次考场就是受一次羞辱,那些搜检的差人,简直就是把我等读书人当做贼人对待了。”

钟汉良一边系着要带,一边回答道:“谁说不是呢,但是不如此严格也是不行,贾兄你先进来没有看见,在我之前还有个考生把几篇拟题的制艺藏在裆中,被差人搜检出来,禀告汪宗师后,如今被罚跪在龙门口上示众,据说要跪一天,之后五年还不许参加科举。”

二人又说了几句,钟汉良自去找自己的座位去了。

由于贾琮进来的最早,所以如今也有慢慢等待了,好不容易等到天亮,差人们把考棚内的灯笼撤去,这时所有的考生都已入场。

接下来龙门关闭,汪健之公布了考题,其中首艺是一道四书题《众恶之必察焉》,这是所有考生必作的。

第二题是五经题,也就是根据《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每本各出一题,考生根据自己的本经选择其中一道。

贾琮选的本经乃是《春秋》,所以贾琮的第二题就是春秋题《臧僖伯谏观鱼》。

题目下来之后,所有考生顿时凝神静气思考着自己如何破题,承题······

贾琮先把自己的两道题目分别先抄写在两张草稿纸上,然后开始思考第一题《众恶之必察焉》,这个题目是根据孔子的一句“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来出的,大概的意思就是:大家厌恶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喜欢他,也一定要去考察。

略作思考之后,贾琮又在草稿纸上写下了破题和承题:“论人之好恶,必于其所同然者,而究其所以然也。盖好善恶恶,天下之同情也。人或蔽于私耳,可不究其所以然乎?

顺着这个思路,贾琮继续往下诉写正文,半个时辰之后,一篇三百多字四百字不到的文章就在草稿纸上写好。

贾琮感觉自己思路正顺畅,于是一鼓作气再看第二题《臧僖伯谏观鱼》。

这道题目选自《左传·隐公五年》,说的是隐公五年(前718年)的春天,鲁隐公要到棠地观看渔民怎样捕鱼。鲁国大夫臧僖伯从传统的为君之道出发,认为国君的根本责任是管好国家大事,而且任何举措都必须合乎“古制”和国君的行为规范,否则就会“乱政”,而屡屡“乱政”,国家就会败亡。

这题就是考应试者的政治水平了,贾琮对此已得李守中真传,明白这样的题目不可以自己任意发挥,必须引经据典,典则深严、考据精详的相互佐证。

有了这个前提,贾琮在脑海中过滤了一遍有关这题目的文章字据,然后提笔沾墨,开始作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9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