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将北伐进行到底

作者:陈恶禅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四十一章 潜听鼓角辨敌情

书名:将北伐进行到底 作者:陈恶禅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火烧起来的速度比移剌道预想的还要快。

十月十五日,就在武安军抵达须城的第二日,金军正式开始了攻城。

须城紧紧挨着梁山泊,西侧是北清河,东侧是汶水,三面环水,北面也有护城河,堪称易守难攻。

如果仅仅是用马步军来攻城,从头开始建造营地,打造攻城器械,那必然是个耗日持久的工作。

但此次金军是有水军的,这些商船改造的军舰即便再不堪用,却依旧有转运大量军资的能力。

尤其是武安军水陆两路进发,攻下了天平军设立在北清河上的水寨之后,使得金军竟然在这片战场上有了水军优势,在水上来去自如。

在草草观察了一番形势之后,高景山下令让武安军一边从四周捉青壮来充当签军,一边从船上搬下木栏与云梯等物件,仅仅用了两日的时间,就将须城彻底合围,并且尝试破城。

虽然只是尝试,但高景山却没有留手,正面越过护城河进攻的同时,大量的舰船也贴上了城墙,在甲板上立起了云梯供金军登城。

而且高景山也放弃了用签军打头阵的传统,一出手就是金国正军精锐。

守城的天平军士卒很快就感受到了高景山的决心,金军虽只有云梯之类的简单攻城器械,却依旧给予天平军极大杀伤,有几处城墙差点失守,到最后还是靠将领们率亲卫亲自冲杀,才将金军压了回去。

双方没有丝毫留手,战争在第一时间就进入了白热化。

如此消耗了两日之后,邵进终于无法忍耐,在十月十七日夜间,率领三百精锐衔枚杀出,试图劫营。

但高景山早有准备,大营遭遇袭击之后,没有任何慌乱,直接让守营兵马展开反击。

这厮甚至都没有从帅帐中起身,只是高卧之中就杀得邵进狼狈而逃。

只能说劫营的确是技术活,邵进的手艺过于糙了一些。

但是邵进此番夜袭,还是趁乱将几名军使送了出去,向耿京告知这个要命的消息的同时,向忠义军求援。

而面对如此强悍的攻势,不进行全城总动员是不成的,但是孔端起却愕然发现,城中大户不愿意出人出钱粮去抗金。

如果按照一般情况,这时候守将就该让城中大户见识一下,嘴和刀到底谁更有话语权了。

然而天平军,尤其是须城之内情况不同。

因为此地掌权的本来就是一群新旧豪强。

就比如号称自家清廉的张楠,家中本来就是泰安州土豪,他不用出头作贪污,依靠在政权中的权势,家族自然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他到了东平府之后,迅速跟东平府的本地大户联姻,仅仅在须城中就有三家姻亲,不是这个妹夫,就是那个大舅哥,如何能下得了重手?

如果仅仅是这般也就罢了,张楠有官面上的身份,倒也不至于轻易被这些地主轻易拿捏。

但关键在于张楠这些人同样是知道宋国不会来援军的,而且知道孔端起带回来一个金国使节,这难免让他们起了别样的心思。

还有另一条路可走不是吗?

张楠等人也就三心二意了起来。

须城几乎瞬间就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只能说移剌道不愧为历史上金国大定年间的名臣,对于局势当真是洞若观火。

东平府的局势混乱不堪。

而身在邳州的刘淮也在一片混乱之中接到了各方的准确消息,并且同样陷入了犹疑之中。

比较简单的是宋国方面的反应,虞允文表示会给予粮草支持,并且让李显忠进驻淮西北部,以威胁涡口金军。

同时输送四大船粮草北上,这也是虞允文能给到的最大支援了。

虽然宋国的执行力度一直都很堪忧,但李显忠还是值得相信的。

至于屯驻山阳的张子盖与刘宝,那就完全不能相信了。

原本刘淮压根就没想过搭理这两大坨废物,可魏胜还是写去了书信,希望他们能够在宿州附近北上,做出包围徐州金军的姿态来。

张子盖的回应很简单。

没有回应。

听说军使连山阳城门都没让进,直接就被撵回来了。

而金国徐州的反应似乎就有些令人玩味了。

纥石烈良弼摆平内部矛盾之后,真的就只派遣武安军高景山猛攻东平府,而他率领剩余两个万户,待在徐州当起了缩头乌龟,竟然一动也不动了。

刘淮也想过,是不是温敦奇志传来的情报是错误的,或者纥石烈良弼干脆就有谋划。

但他等了数日,情报来源越来越多,消息越来越准确之后,方才能确定,金军主力是真的在趴窝了。

这下子轮到刘淮开始犹疑了。

正如同洪七公第一次见到疯子欧阳锋的时候慌了手脚一般。

正常情况下大家可以打个平手,但欧阳锋又是学狗爬,又是抽自己耳光,谁见了不吓一跳?

梁肃同样也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

身为前金国高官,梁肃对金国中派系还是摸得比较清楚的,同时也知道大军一旦出动,就不可能如此这般荒废时间。

兵贵神速,迟则生变的道理难道纥石烈良弼不懂吗?

所以,金军这样做,必须得有些理由的。

“不能再这么干看下去了!”十月二十一日,当刘淮接到从东平府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求援信之后,终于忍耐不住:“梁先生,张四郎,你们二人依旧率军屯驻在邳州,我去徐州探查一番。”

张白鱼与梁肃二人立即反对,可还没有开口,刘淮就摆手说道:“我意已决,现在形势诡异,却也是严峻,东平府那里很有可能坚持不了多久,说不得忠义大军与靖难大军都要总动员。我要亲自去看一看,最起码要确定金军进攻的方向!”

梁肃没有言语,只是看向了张白鱼。

张白鱼会意,当即说道:“大郎君若是信不过别人,我可以亲自带人去,难道大郎君还信不过我吗?”

刘淮摇头:“不是这个道理,我探查出来情况之后,就可以立即下决断,派遣军使向四方下军令。其余人都不成的。”

张白鱼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却终究不敢让刘淮犯险,只能拱手立在原地,不作言语。

此时的刘淮已经不单纯是个将军,而是政治派系领袖,许多人的生死荣辱寄托在他的身上,不得不谨慎。

刘淮却只当张白鱼已经默认,立即趁热打铁,下达了军令:“张四郎,你来统领全军,飞虎军与东平军全都归你指挥,后续还会有两千兵马抵达,也全都与你。到时候你会有四千正军,足以独当一面。”

张白鱼呼吸变得有些粗重。

身为靖难大军序列中的统制官之一,张白鱼早在两淮被派遣执掌东平军的时候就知道,早晚会有这么一天,他会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可他却没有想过这一日来的如此快,如此突然。

而且飞虎军也在他的麾下听令,让张白鱼有些诚惶诚恐。

“四郎,你曾经统率飞虎军许久,我也就不把管七郎喊进来了。”见张白鱼想要推辞,刘淮言语不停:“将飞虎军与你,既是权力,也是重任。我希望你择机而动,夺下彭城!而且若是我军在东平府与金贼交战,你还得要率飞虎军长途奔袭支援,堪称责任重大。四郎,还望你莫要辜负我的一片苦心。”

张白鱼热血上涌,拱手大声应诺。

“梁先生,你依旧在邳州总领民政,与你权邳州知州之责,一定要平抑粮价,保证民生。所有财粮布帛一应任君取用,我只有一条,千万不要让邳州出乱子。”

梁肃思量片刻,也只能重重点头。

“既如此,事不宜迟。”刘淮大声下令:“陈五郎!”

一直在大帐门口守着的陈文本大踏步而入,大声应诺:“末将在!”

“点起五十马军,随我一起去徐州探查!”

“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2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