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夏花的末世之战

作者:清歌醉远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八十六章 冰洞生活

书名:夏花的末世之战 作者:清歌醉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19

走入冰洞,才发现,这里别有洞天,洞中温度0c左右,温度明显比洞外高出很多。一条冒着蒸气的小河,顺着平缓的河床静静流淌。

常年的冲刷,小河两岸形成了深棕色宽宽的泥土或沙石的漫坡,左侧约有几十米宽,右侧能有近百米宽。

头顶是厚厚的冰盖,散发着幽蓝色的光,地面距离冰川底部至少5米以上,地面的颜色和洞外的银色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越往洞里走,里面的空间越大,但是冰盖透出的光线似乎越暗淡,小河两岸人为布置了很多石柱,石柱上安装了照明灯,足够照亮前进的路。

前进了约200米,在垂直于河道的方向出现了大的冰裂隙,冰裂隙分别向河道左右两侧延伸,和河道构成了一个十字形结构。看着这里的结构,小顺子不禁大声地发出了一声传统惊叹声。

“我靠里面好大”小顺子的嗓门本来就大,在回音的烘托下,声音越发洪亮。

顺着河水来的方向望向上游,只能见到几十米远的石柱和照明灯,再向前一片漆黑,所以不知道小河上游的还有多远。

多吉停在转弯处,说道:“蒋区长,到这里要拐弯了注意脚下,向前几十米,就到我们村子的居住地了,里面是石洞。”

夏花仰头环视了一下,这个巨大冰裂隙足有5、6米宽,10多米高,顶部是封闭的,这里属于冰下裂隙,但是这个冰裂隙侧壁明显存在人工雕琢的痕迹,是的,这是人工拓宽的产物。冰裂隙的一侧,一排石柱排列整齐,简易的ed照明灯安装的井然有序。

石洞的洞口不算大,石质为花岗岩,高度约3米,宽度则和冰裂隙相同,石洞门口站着4个中年守卫,腰上插着军用手枪,手里拿着半米长的鬼头大刀,看到大家进来,使劲挺了挺腰身算是打了个招呼。

进入洞中,让人意想不到的场景频频出现,小顺子那句“我靠”一直不绝于耳。洞中灯火通明,一条主巷道看不到尽头,洞中温度足有十几度。顺着主巷道前行,两侧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支巷道、副洞、耳洞,里面结构错综复杂,宛若迷宫。

终于,多吉停在一个明亮的洞口前,做出请进的手势,说道:“这是我们的办公室,条件有点简陋,呵呵。”

这个洞口上安装有一扇折叠门,门是军用野战帐篷用的那种,安装的手艺不错,严丝合缝。洞里设施几乎全套的早年军用设施,略显陈旧。洞内有点凌乱,但能看出刚刚整理过的痕迹。

夏花说道:“这还算简陋这也太奢华了吧,多吉村长,你们很有实力呀,隐藏很深,绝对隐藏很深,实力从不外露,哈哈。”屋内的所有人都开怀大笑起来。

晚上,饭菜很丰盛,远远超出夏花的想象,除了有烤肉、烤土豆、煮玉米外,还有很多蔬菜、水果,品种比自己的村落都多,夏花好生意外。

次仁看出夏花的疑惑,笑着说:“有点意外是不是,先吃饭,然后我们再消除疑惑。”

晚饭后,豆根有点高反,头痛,他率先休息了。两位村长则领着夏花和小顺子来到了岩洞的深处,这里有一片洞穴,他们叫种植洞,在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数不清的副洞里,全是架子或石凳,上面摆满了各种长条状槽型容器,容器里生长着各种作物。而洞顶则安装有大量的照明灯,每个副洞里都亮如白昼。

仅仅参观了一小部分种植岩洞,加之高反,夏花就有点体力不支了,多吉和次仁建议夏花先回去休息,以后有的是机会消除好奇心。

夏花等三人被安置在一个副洞中,属于标准的居家模式,副洞内还套着3个小耳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密空间,虽然处在冰洞中,但是温度、湿度都很适宜,包括空气也很清新,盥洗室里居然用的是热水,这又让夏花惊掉了下巴。

次日一大早,夏花居住的副洞外就有人送来了早餐,分别是炝拌菠菜、煎鱼、玉米面酥饼,和奶茶,这样的饮食搭配和质量,在阿尔沙泰山聚集区也不曾有过,对于夏花三人来说堪称奢侈。

上午,多吉和次仁两位村长在办公室继续和夏花进行工作交流,多吉说:“夏花区长感觉怎么样在这里居住还习惯吧有什么需要只管和我们说。这间办公室以后就是您的了,我和次仁去挤一挤就行。”

夏花急忙说:“这里的伙食太好了,比我们聚集区的伙食质量好的多,多吉村长说笑了,关于办公室,我没特别要求,你也不必走,在这里给我个凳子就好,咱们三人在一起办公不是挺好吗”

接着是一阵客套和推辞,争执了一阵后,最终,夏花也没有同意独占办公室。夏花说:“两位村长先全面介绍下这里的情况吧。”

多吉率先开始讲述了冰洞的历史。

多吉和次仁的爷爷是生态科学家和探险家,他们有着相同的兴趣和爱好,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对喜马拉雅山充满好奇,尤其对珠穆朗玛峰片区具有特殊偏好,他们经常一起来绒布冰川探险,研究这里的植被、食物链、以及地质构造等等相关课题。

在偶然中他们发现了冰川下的温泉和岩洞,于是他们便将这个冰川洞穴,作为他们探险和科学研究的秘密营地,探险和研究工作一直持续了多年,后来,等他们带着研究成果回归现实后,才发现山下甚至整个华国已经发生了巨变,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可思议,越来越不适合生存。尤其是那种怪异的流行病毒出现后,人们无处藏身,这才迫使他们把家眷带到了这个冰洞里,成为了这里的第一代隐居的居民。

后来,山下的情况越来越糟糕,他们两家幸存的亲朋好友及其邻居也先后投奔他们而来,住进了冰洞。

再后来,两位爷爷发现附近驻守的一支华国军队,被困营区,无法撤离,近200多人在恶劣的低温环境下挣扎,他们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缺乏能源和必要取暖设施,于是,爷爷又邀请他们一起进入冰洞生活,这样一来,这里就形成了一个下的生活聚集区。之后很多年,这里收容过许多健康的无家可归者,包括牧民和僧人。

几十年过去了,爷爷不在了,父亲那一辈也不在了,但是,他们留下的传统还在,他们留下的生存技巧还在,所以,这个聚集区也一直存在。

夏花听得很入神,不时点点头。她问:“你们是如何维持这里生态的你们的能源或者电源从何而来”

次仁接过话得意地说:“您是说灯为什么一直亮为什么这里一直温暖如春哈哈,是这样的。”于是次仁又开始娓娓道来。

这里的地下存在温泉,温泉水流量稳定,常年不衰,温泉从所居住的洞底下流过,成为取暖的热源,同时,这些温泉水和冰川融化的水混合后,被引到洞穴里,又成为热的饮用水和洗漱用水。

至于电能,全部来自水力发电。他们祖辈在世的时候,就曾安装了一套水力发电机组,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多,用电量逐渐增大,一度遭遇用电紧张。

而此时,那些撤进来的军队帮了大忙,军队拥有燃油发电机,这里的工匠按照先前的发电机组的样子,将燃油发电机改装成了水力发电机组,才彻底解决了这里的用电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04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