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夏花的末世之战

作者:清歌醉远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十九章 西部大转移

书名:夏花的末世之战 作者:清歌醉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19

五月初的一天,陈秘书发来微信,说西疆南部已经具备迁入条件,危机应对指挥部的首批人员将在11日早上出发,希望夏花提早准备。

经过一整天的飞行,夏花跟随危机应对指挥部的人来到了昆仑山北麓,一个大型军用地下基地,夏花只是住了一晚,第二天便在陈秘书的协调下,搭乘军方的直升机途径天山山脉,到达了北部的来泰市,随后的路途就只能靠自己了,这里的通讯条件很差,从来泰市往北的广大地区,尚没有覆盖民用卫星导航信号。

从当地人那里,夏花了解了这里的基本情况。从一百年前开始,政府为了普惠民众,提升边远地区民众幸福指数,建立了按需分配、志愿服务的一揽子分配、保障机制,位于边远地区的居民,包括阿尔泰山地区及喀纳斯湖附近的居民,逐渐撤出生存环境恶劣及交通不便的地区,入住了距离城镇更近的安置点,目前喀纳斯湖附近除了流动的军方人员和极少数的回归自然生活的倡导者外,几乎没有人员定居。

根据来泰市政府公务网络信息显示,每年春季,气温回升后,国家的野生动物、国土资源科考队都会有例行科考调查任务,今年的科考对象是阿尔泰山区及喀纳斯湖地区,现在正值冰雪消融、春暖花开,应该是科考队出征的季节。

夏花费了很大周折才联系上科考队,利用自己功勋志愿者的“名人”效应才获准跟从科考队一起进发,为此夏花在最偏远的一个人居安置点多等了三天。这三天的等待绝对是值得的,这段科考队经历,对于后来的独自野外生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考队队长朔勒番,是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哈斯族男子,汉语说得很一般,据说是一个地质学教授,声音洪亮,皮肤黝黑,粗壮身材。其余的12名队员中,有6名是来自不同机构的国家公职人员,有6名是学生模样的志愿者,6名志愿者中,有两名女队员,分别负责医护和对外联络。

虽然夏花可以背诵出百科文库中关于阿尔泰山地区及喀纳斯湖地区的地质、地貌、气候、人文情况的详细描述,可真的等到进入这个地区,夏花才明白那些文字描述是多么空洞。

乘坐比较老旧的两辆被改造过电路系统的公务飞车,科考队长在人工驾驶模式下,娴熟地在前面领航,随着飞车不断深入和北上,绿洲、荒漠、丘陵、湖泊、林地、峡谷、河流等不断出现在眼前,地貌特征之明显,层次之丰富,色彩之斑斓,令人目不暇接,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看到西疆北部地区风光,第一次可以遥望冰川和白皑皑的雪山,夏花深深地为大自然的美丽而折服。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飞车来到代号为cj798的地区,这里是飞车所能到达的最远区域,再远就没有合适的着陆点了。

cj798地区位于西疆北部喀纳斯湖东北部山谷地区,距离友谊峰不过十几公里,一片相对开阔的河谷地区,四面是平缓的丘陵,新绿盎然,风景油画般优美,一条蜿蜒向远方的河流,是喀纳斯河,河两岸较远的山上,覆盖着波澜起伏的山林,云杉、白桦、落叶松树居多,夹杂着许多不知名的低矮灌木,河的近岸则是葱绿的草滩,各种颜色的野花争奇斗艳。

山林随着林木种类的变化,颜色呈黄色和绿色相间,偶尔可见一丘的暗红色,在斜阳以及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河水颜色梦幻般变化,时而新绿,时而明黄,时而蔚蓝,水面上淡淡的薄雾,烘托出莫名的神秘,宛若仙境。

夏花和科考队一起走下飞车,带上行李,向河谷深处走去,半小时的山路并不遥远,穿过一段长满杂木的斜坡,在河边一处相对平缓的地方停了下来,这里虽然不能容纳两辆飞车降落,可足够搭起几个帐篷,队长说这里是较佳的宿营地,没有山风的袭扰。

天黑之前,科考队就全部搭好了帐篷,虽然已经5月份,但傍晚依然很寒冷。大家集中在队长的大帐篷里烤着炭火、喝着奶酒、吃着烤熟的半风干牛羊肉,也别有一番情趣,至少夏花觉得很新奇。

年轻的队员们不停地问这问那,似乎朔勒番队长无所不知,他讲述着这里的神奇、讲述着各种传说,不时表现出不宜察觉的自豪感。

次日,在队长的带领下,要去探查冰川的变化情况,队长征求了夏花的意见,夏花表示愿意一同前往,其实,夏花本不想辛苦地翻山越岭,但她实在不敢独自留在营地。科考队顺着一条小溪向友谊峰南麓进发,在队长带领下大家很快到达冰川,夏花人生第一次进入巨大的冰隙、冰洞,近距离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绝对可以用震撼来形容。

科考队测量了冰川的好多地质数据,这些夏花不懂,她只能看着别人忙碌,夏花能做的就是从小瀑布里取些水,然后烧开,再递到大家面前。队长说这水的洁净程度可以和南极媲美。

晚上在营地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在谈论测量结果,冰川在一年的时间里向南平移了6米,这绝对耐人寻味,有的人甚至怀疑测量出现了错误。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科考队又有了几个惊人发现,一是乌鸟峡谷发现了一条深不见底的大裂缝,裂缝贯通了峡谷一侧的山体,二是在喀纳斯河的一条支流里发现了温泉,三是在喀纳斯河下游风景秀丽的河湾处,发现了一个地图上未曾标识的小村落。

夏花对这个小村落非常感兴趣,几户人家,10来座原木搭建的尖顶小木屋,屋前屋后一小块平整过的土地,整齐地栽种着秧苗,懒懒地夕阳,安静的河谷,轻轻的小溪,袅袅的炊烟,这正是夏花梦想的世外桃源。

考察队详细登记了这里的人口情况,四个华族家庭、两个哈斯族家庭,一个维达族家庭,共25人,都是主动放弃政府福利回归自然生活的践行者。

跟随科考队考察的这段日子里,夏花学习了很多野外穿越的经验,包括方向识别,常见危险辨识,各种药用植物,野生动物痕迹追踪等等,好多内容都是网络文库中从没有见到过的,夏花第一次听说,夏花默默记在心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52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