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夏花的末世之战

作者:清歌醉远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二十章 扎根喀纳斯

书名:夏花的末世之战 作者:清歌醉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19

傍晚是夏花和六名年轻队员最喜欢的时段,因为大家可以围坐在队长的大帐篷里,边吃饭边听队长讲述这里的神秘与传奇,而每当队长奶酒喝多了的时候,还可以为大家即兴奉献一段力量感十足的哈斯族传统迎宾舞。

今天晚上,队长没有喝酒,他和几位专业的公职人员一直在讨论最近的科考发现,主要是关于冰山移动的问题,并在分析原因,讨论中大家意见逐渐分成三派争执不下。

夏花想起了唐老师的那篇未写完的文章,联系到科考发现的这些现象,夏花弱弱地说:“我不知道当不当乱说,冰山移动会不会是地质板块加速运动造成的呢我听一位学者分析过,他认为太平洋核爆造成地球磁场环境变化,地磁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地球的地质活动,包括各大版块的相对运动。”

夏花说完,大家明显安静了下来,似乎在判断夏花这番话的真伪,这个观点独辟蹊径,大家确实没有想过。

队长两只胳膊抱在胸前,左手摸着自己长满胡茬的下巴,过了一两分钟才若有所思的说:“似乎有道理,比我们的推测有说服力,阿尔泰造山带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准噶尔古大陆板块的连接处。”

队长继续说:“如果如夏花所说,那我认为,这个地区最近一个时期会有一次大的地质活动,极有可能是一次烈度较大的地震,应该加大对这一地区的监测,最好建立长期的观测站,我们应该尽快向国家有关机构汇报这里的情况。”

在大都时间午夜11时30分至12时,朔勒番队长和有关机构进行了卫星通话,只有在这个窗口期,为数不多的卫星才能正好建立大都和北疆的直接联络。

次日早上,远方的山顶已经亮了,而营地还在暗影中,夏花早早起来升起篝火,准备烧茶煮饭。

队长迈着虎步走出帐篷,边走边做着扩胸运动,走到篝火边,感慨地望着四周,深吸了一口清香湿润的空气,感慨地说:“真美呀,要是没那么多考察和研究任务,我真想留下来。”

夏花回应:“队长早,这里就是人间仙境,我更想留下来,呵呵。”

“如果有机会,你愿意留下”

“绝对愿意,我的家乡q市已经不存在了,我没有任何牵挂。”

“那可太好了,我正发愁怎么建监测站,无人可用啊。”

篝火噼噼啪啪地燃烧着,夏花望着飞舞舔舐锅底的火苗,若有所思的问:“队长,您听到过那个传说吗就是那个消失的世外桃源和原始部落的传说。”

“额你居然知道这个事情你很不简单啊,调查这个传说也是我们考察队的一项秘密任务,只有历任的考察队队长知道,从未公开。多少年了,好多人都淡忘了,你可不能和任何人说啊,那么多国民失去联系,生死不知,是当地政府的失职,你是怎么知道知道的”

“我是听一个朋友说的。”

“朋友那你这个朋友的身份一定不简单啊,这是高级机密。”

正说着,其它队员也醒了,纷纷走出帐篷,这次对话不得不终止。

午夜,队长又和大都联络了一次,之后,让夏花填了几张表格,她就成为了地质观测志愿者。在接下来的十几天时间里,科考队一边正常科考,一边强化对夏花的业务培训和野外生存技能的培训,一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很多时候队长亲自培训,倾其所知,教授夏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土著哈萨克族居民。

为期一个月的科考任务接近尾声,科考队在之前发现的那个小村落附近,建起了一个带地下室和独立卧室的大木屋,木屋内部按功能进行了分区,并在木屋四周构筑了木质围栏,这样的建筑格局和规模,比村落里的其它木屋要好很多了。

建造木屋的地点是夏花精心挑选的,朔勒番队长也觉得位置挑选的很不错,他亲自选了一块桦木板,用三种文字书写了“国家地质监测站”几个大字,并郑重地挂在围栏门楼上。

得益于村落里居民的帮助,监测站才能修建的那么快,居民们以最大的热情欢迎新邻居的到来,纷纷给监测站送来原木和不同风格的软装饰材料,队长和夏花一一对这些村民进行了感谢,作为回赠礼物,科考队为这些村民分发了一些必须的急救药物、生活工具、太阳能设施等。

终于,科考队要离开了,考虑到夏花的安全,队长特意留下了一把多功能自动手枪,以及手枪使用的信号弹、麻醉弹和杀伤性子弹。

临走的时候,朔勒番队长把夏花叫过去,单独嘱咐了很多注意事项。最后他放低声调说:“关于那个传说,很可能是真的,我的前任队长曾告诉过我,他的老师称呼那群人叫胡萝人,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具体我也不清楚含义,在喀纳斯湖以东不超过50公里的山区,我曾经去找过多次,一直没找到。据说,当年有个小伙子从他部落跑出来求救,让大夫去救他难产的妻子,可是,走到半路,他就被他部落的人给抓回去了,大夫也被赶了回来。所以没人知道,那个世外桃源在哪,怎么进入。”

夏花还想多问,队长一摆手,嚷嚷道“不说了,我该走了,以后和村子里的人们好好相处,有事在通讯窗口期给我打电话。”

一周后,队长派一辆小型飞车专门给夏花送来了很多物资,这其中还包括一些蔬菜、粮食作物的种子,夏花没想到,这个粗壮的汉子能如此细心。

按照要求,夏花每周要通过专用卫星频道报送监测数据,这些数据大多依靠科考队布置安装的现场传感器自动传送到夏花手里的电脑上。夏花需要做的是把这些数据整理成一个特定表格形式,然后将这个表格上传到国家地质数据采集系统。

如遇紧急状况可以直接和队长进行卫星电话联络,当然,上传数据和卫星电话联络要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每天仅仅有半小时的窗口期。

除了汇总数据,夏花的日常工作是维护那些监测仪器、传感器,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定期更换电池或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清洗,有时也需要复位那些被野生动物无意碰触而移位的仪器,总体来说,工作比较轻松,夏花很享受。

白天没事的时候,夏花也去串串门,交流下如何耕种、如何放牧牛羊、如何深加工食物等生活经验,和大家相处的非常和谐。

七月初,是这个地区最热的时候,也是降雨最频繁的时候,这天夏花巡检回来,发现乌鸟峡谷的一个山体的裂缝更大了,大到可以钻进去一个成年人,而这个山的背面就是他们生活的喀纳斯河河湾地区。

从所处位置上来说,夏花的木屋地势高,在河对岸,虽然存在风稍大、取水不便等的弊端,但是遭受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的风险要小很多,这个选址是夏花综合考虑刻意而选的。

而村落里的那几户居民的木屋就在山体开裂的山脚下,夏花隐隐感觉到一丝危险,她跑回村落,把山体裂缝的事情告诉了大家,大家开始都不以为然,因为长久以来这里从没发生过什么灾害。夏花坚持要大家早作防范,最好撤离到河对岸的高处,至少离开现在的位置。

费了很大的口舌,大家才同意暂时撤离,在夏花的木屋这一侧搭建临时帐篷,几个帐篷很快搭建完毕,之后,就是搬运家庭财产,坛坛罐罐等生活物资。

搬家之后的第三天午后,天气炎热,西北部天空明显灰暗,应该是积雨云,傍晚时分,山风大作之后,便是倾盆大雨,整个河谷都笼罩在雨声和雾气之中,能见度非常差。

河对岸的木屋早已经无法看到了,大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河里的水位在上涨,水流越来越湍急,当时三个十来岁的孩子正在夏花这里玩耍,嬉闹间,忽然感觉地面在震动,河谷传来低频隆隆声,声音有小到大,一种从未听到过的声音,引起夏花的警觉。

隆隆声越来越大,地面开始剧烈颤抖,外屋灶台上的盆子罐子“叮叮当当”在跳动,三个孩子吓得哇哇直哭,夏花也不知所措,她紧紧搂着着几个孩子,眼神里全是无助和惊恐。

隆隆声持续了2分多钟,地面也跟着颤抖了2分多钟,半夜,雨停了,可是外面一片漆黑,只能感受到山风凛冽,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泥土的气息。

大家在忐忑中等到天亮,大家惊呆了。远远望去,对面那座小山高度只剩下了一半,对岸的云杉、草地、木屋全都不见了,喀纳斯河被彻底截断。呈现在眼前的就剩下倾泻而下的一大片的砂石和泥泞,其中夹杂着横七竖八倒伏的树干,喀纳斯河西岸彻底被掩埋。

曾经的村落被覆盖了百米厚的泥沙和山石。爬上高处,能看见一个巨大堰塞湖,水面比原来的河面高出了十几米,水面也宽阔了许多。

暴雨造成了山体大面积垮塌,大家看在眼里,一个个不禁后背发凉。夏花救了25条性命,越发受到大家的尊敬。后来通过和队长电话沟通,认为山体垮塌和板块运动、冰川融化、暴雨有关,而且朔勒番队长警告说,未来还有可能有更大的地质活动,千万注意安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93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