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夏花的末世之战

作者:清歌醉远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四十二章 雪峰疑云

书名:夏花的末世之战 作者:清歌醉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19

自从夏花学会了使用电台,闲暇的时候她总要摆弄一阵,除了收听几个固定频率,偶尔也进行一下全波段信号扫描,热望有新信号的出现,每当听到有人在里面对话,夏花总是觉得很安慰,也很有安全感。

通过无线电联络,夏花了解了幸存者的大致分布情况,目前已经取得联络的幸存者聚集区包括:南疆昆仑山集结区大概有12万人,为政府所在地;东北地区三鸭山一带有幸存者300多人;青海湖附近有幸存者200多人;南云省飞冲附近300多人;大川和上藏交界处有400多人;上藏的拉格日萨附近有幸存者1000多人;大川青城山地区幸存245人;乌兰巴托附近有500多人;月球华国城有260万人。

和华国人口最多的时候150亿人相比,现在的人口少的可怜,但这却是人类文明未来复兴的全部希望。同时,夏花绝对愿意相信,是因为联络方式的问题,造成很多人没有被发现。

昆仑山集结区,通过空投,对各个地域的幸存者进行了有限的物资援助,因为人们不能长时间暴露在外,所以这种物资援助也仅限于最急需的药品和通讯器材等。夏花认为她所在的村落情况要好的多,因此决定节约有限救援力量,没有申请援助。

月球基地华国城开启了高分辨雷达,全天候、全时段监视着地球上所有细微变化,如果有人类活动新的迹象,月球上,会第一时间发现,可是已经很久没有新发现了。

这一日上午,夏花在电台中又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声音,典型的大川口音:“呼叫昆仑山,呼叫昆仑山,我基地已收到救援物资,全体官兵一切安好,请总部放心,另外我部最新收容落难百姓22人,已妥善安置。”

“青城山,青城山,你部情况,总部收到,总部收到。”

夏花由衷为青城山摆脱困境而高兴,情不自禁在电台里给予了祝贺,夏花说:“大川青城山,大川青城山,我是西疆阿尔泰,听到你们得到救援很高兴,由衷祝贺由衷祝贺祝一切顺遂”

电台里很快有了回应:“西疆阿尔泰,我是大川青城山,我们已经很安全,感谢你们之前的鼓励。另外,转达重要信息一条,三个月前我部电台曾经记录到一次莫尔斯明码求救电报,后经翻译和比对,确认信息来自西疆边陲阿尔泰山地区,所示番号为我西北边防军中继通讯站,现我部已无法与之取得联系,请给予关注。”

“西疆阿尔泰收到,我方会尽力详查,请放心。通话完毕”夏花放下话筒,联想起武康之前提到的新营地探查时所发现的情况,她不禁自问,难道,他们发现的那个雪山建筑会是边防部队的驻地难道里面会有受困的官兵

想到这里,善良的夏花开始担心起来,那样的恶劣环境,坚持到现在实属不容易,如果有人还活着,救援就刻不容缓。越想夏花越紧张、越觉得急迫。在夏花的信条里,每一个生命都该被珍惜,每一个灵魂都值得尊重。夏花决定,为了可能的幸存者,自己应该付出更多。

根据武康的信息,那个雪山顶建筑物距离这里100多公里,在西北方向,应该在庞大的雪山群峰之中,那里号称生命禁区。

夏花不停综合着各方面信息,思索着。她忽然联想手机网络的事情。自从来到喀纳斯湖地区,自己一直使用的手机网络,究竟来自哪里从来没有多想过,但是,自己爬上村落北山的山顶时,对着西北部雪山的方向信号更强,这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很多时候接收到的手机网络信号不够稳定,但始终能够传输一些信息,直到几个月以前,该网络信号才完全消失。信号消失的时间和青城山接收到求救电报的时间高度吻合。如此看来大川青城山基地收到的求救电报,有很大可能是这个中继通讯站的求救信号。通过推理和分析,事情的脉络逐渐清晰起来。

夏花决定寻求武康的帮助,勇士营有人去过那个区域,对那里的情况相对熟悉,会对未来的营救行动有很大帮助。夏花决定再赴胡萝部落。

武康对于夏花的请求丝毫没有犹豫,马上把刘森和刑刚两位勇士招到营部。这二人身手不凡,祖传的轻功,尤其擅长山地滑雪和翼装飞行,对于攀爬、跨越更是在行,当时也正是考虑到二人的这些特点,武康才决定派二人进入雪山腹地进行探查。

两位勇士讲述了他们探查的全部经过和发现。个子不高的刘森明显更健谈,他不慌不忙地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发现。

原来,他们接到的任务是探寻新的宜居环境,方圆200公里的范围内,勇士营几乎都探查遍了,没有有价值的发现。只有西北方的雪山群没有被探查过,因为之前所有人都认为那里是生命禁区。

而首领则坚持认为无限风光在险峰。于是,他们在四个月前出发,进入了雪山腹地,一路坎坷,一百公里的路途,走了将近一个月,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雪峰脚下,该雪峰巍峨耸立,傲视群蜂。而那座雪山也是他们所能到达的极限,绝壁之下即是万丈深渊。

他们在企图绕过深渊的时候,发现了一台绿色飞车,上面积雪不多,说明不久前有人开过,经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从飞车旁向主峰方向有一条山脊,山脊上有人工修凿的痕迹,那是一条曾经的人行道路,他们顺着山脊向上攀爬了大约两个小时,面前出现了一个不大的平台,是人工消掉山体后而修建的平台,平台西侧紧挨着高高的雪峰主峰,平台北侧和东侧是陡峭的绝壁,只有南侧山脊这个方向是一个缓坡。那个平台上有一个人工修建的大房子,房子里有很多奇怪的金属柜子,柜子上还闪烁各色灯光,比较吓人。

他们围着房子走了一圈,没有发现有人,大声叫喊,始终无人应答。

说到这里,夏花急切地打断了刘森的话,问道:“这个房子的面积和平台大小的比例如何”

嗓音尖细的邢刚插嘴说:“看样子剩余的平台可能没有房子面积大了。”

夏花又问:“那房子有门吗门在哪边”

“好像有个铁门,锁着的,进不去,我扒着门缝往里看,没有人,门好像是向西边开的。”

夏花又说:“你俩仔细回忆下,这个门正对着的是什么,石壁还是什么”

刘森说:“是雪呀,整个雪峰只有雪,平台上当然也都是雪,哪来的石头”

说完后刘森摸着头恍然大悟,说道:“对呀,那个门为什么对着雪堆开呢没道理,应该对着上山的路开才合理。我明白了,门的对面一定还有门或者通道,只不过被雪掩埋了,我说平台显得那么小呢,那么小的平台,那么大的房子,房子里还有那么多柜子,那么建造房子时,施工的空间绝对不够用啊。”

刘森说完,邢刚也无比钦佩地点头,表示分析的有道理,尖细的嗓音说:“对呀,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啊”

事情原委应该清楚了,夏花认为那里发生了雪崩,掩埋了人员居住的坑道口,仅仅留下了一个必须处于室外的某种设备间。

而青城山基地曾收到过一次明码电报,说明被掩埋的坑道有通向外界的通道,至少可以交换空气并发出电波,如果坑道里正好有食品,那么里面人员幸存的可能性就很大。而生存环境越是恶劣,人们越喜欢多储存食物,这是人类共同的行为特点,相信这个中继通讯站里的人应该也是这样。如此看来,这个中继通讯站有幸存者的概率大增,夏花对此胸有成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741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