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将门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629章 恩科

书名:大宋将门 作者:青史尽成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3

武大郎的原名叫武植,中过进士,做了山东阳谷知县,根据考古发现,此人身高,放在明朝,绝对是高大威猛的壮汉。妻子潘氏,出身名门,贤良淑德,两口子恩爱,传为美谈是不是和水浒写的不一样

其实问题出在了一个小人的身上,那就是武植的好朋友黄堂,此人见武植中了进士,当了官,便跑去投靠,希望武植能提携他。

结果武植只是请客吃饭,决口不提其他事情,黄堂大怒,便在回家的路上,到处张贴段子,编排武植,三寸丁谷树皮的名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潘氏也成了弑杀丈夫的恶妇。

只是黄堂到了家中,才发现武植已经暗中派人帮他重建了房舍,还置办了家具,黄堂追悔莫及,但是故事已经流传出去了,更是被施耐庵写入了水浒,更改不了。

无独有偶,著名的负心汉陈世美,被包大人铡了脑袋的家伙,竟然也是千古奇冤

清初有个官员叫陈熟美,官声很不错,清正廉洁,他的妻子名叫秦馨莲,同样是夫妻恩爱,伉俪情深,那为什么会变成陈世美抛弃妻子,又派人杀害原配呢

敢情也是出在朋友身上,有人找陈熟美办事,走关系,陈熟美给拒绝了,朋友怀恨在心,就在包公案里,增加了陈世美的段子,借着包大人的铡刀,杀人泄愤

据说曾经有戏班子跑到丹江口去演出,结果被陈家后人把戏班子都给砸了。

用戏曲编段子报仇,这是古已有之,如果追溯滥觞,多半就是赵宗景提到的登徒子,那是更大的一桩冤案宋玉是屈原的学生,据说长得不错,文采斐然,很有女人缘,到处都有美女盯着他。有一位老臣,就告诉楚王,说宋玉好色。

想不到小小年纪的宋玉就颇会穿凿附会,偷换概念之能。

他写了一篇登徒子好色赋,说什么自己被美貌的邻家美女盯了三年,素丝无染,什么都没发生。可告状的老家伙,妻子明明丑陋不堪,却还生了五个孩子,究竟谁是好色之人,一目了然。

天可怜见,明明是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模范丈夫,竟然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词,你说冤不冤

上面三个例子告诉你,轻易不要得罪文人。一旦得罪了他们,这帮人就会穷尽一切办法,使劲儿编排你,弄出种种不堪的言词,让你声名狼藉,被万世唾骂

不过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有人编段子骂你的时候,也就证明他们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靠文字泄愤。就像眼下的王宁安。

弹劾拿不下他,对战,打不过,暗杀没机会,下药也不成唯有用手里的笔,挖空心思,使劲儿编排,把王宁安写得越不堪越好,下场越惨越好。

颇有画个圈圈诅咒你的神韵

“二郎,据我所知,市面上能找到写你的话本已经不下几十种了,回头我给你挑几个精品,送来瞧瞧”

王宁安气得无力反驳,“算了吧,他们用这招,也证明他们实在是没招了,所以说其实还是我赢了”

赵宗景愣了半天,只能伸出大拇指,无奈赞美道:“你真会安慰自己”

吐槽够了,赵宗景才想起来问正事,“对了,二郎,这个科举是怎么回事,莫非宗室子弟也能参加”

其实大宋对待宗室的问题,是分成两个阶段的。

赵二弄死了他哥,抢了皇位,自然很忌惮宗室子弟,生怕别人学他,夺走了皇位。

所以赵二之后,对宗室限制很严格,基本上和明代差不多,就是当成了猪养,有宗室王爷乔装微服,去市面上游览,结果被御史告诉了朝廷,就遭到了严惩,连王位都丢了。

到了赵祯这里,其实对宗室已经放松了很多,但是他们还是没法参与到朝政当中,绝大多数只能当富贵闲人。

按照原本的历史,只有到了南宋,那时候宗室子弟已经几十万人,朝廷根本养不起,就只能放开,准许宗室子弟参加科举,入朝为官,只是不许做宰相而已。

由于王宁安的出现,宗室的改革比起历史上提前了几十年,显然,越早做,朝廷的负担就越小,对老百姓越好。

“朝廷关了一扇门,当然要开一扇窗宗室子弟变成了普通人,不管是科举,还是经商,或者是从军,都没有问题,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王宁安笑道:“人活在世上,总是需要希望,对吧一生下来,就衣食无忧,含着金汤匙,固然不错。可是从出生就能看到死,当一头锦衣玉食,无所作为的猪,远不如真正打拼,努力奋进来得爽快。你老兄应该感触最深吧”

赵宗景下意识点点头。

王宁安的话还真说到了他心坎里。

在没有出使辽国之前,赵宗景就是个寻常宗室子弟,游手好闲,吃穿不愁,不担心温饱,但日子也没什么趣味。

可是自从去了一次辽国,又跑到岭南,还兼了皇家银行的差事,收复幽州之后,他也参与了。

回头看看这些年,简直比起以往要精彩一万倍

家里的兄弟们都非常羡慕只是“二郎,我那些兄弟虽然都读书识字,但是他们可没有那么深的经史功夫,写起文章,也比不过那些专研十几年的文人让他们参加科举,别是玩人吧”

王宁安毫不客气道:“你那个笨脑瓜子能想到的事情,我能想不到吗你听过别头试吗”

“听过。”

赵宗景挠了挠头道:“不就是官吏之子,参加考试,需要和其他人分开吗”

“没错,这次陛下也准备这么干,宗室子弟也有别头式,而且是十取其三”王宁安呵呵一笑,“怎么样,够意思吧”

“够,当然够了”

赵宗景眼睛冒光,浑身战栗。

分开考试,就代表宗室子弟不用和平民官吏一起抢位置,自己内部竞争。

一般的科举是十取其一,甚至更低,可宗室十取其三,成功几率比别人多了三成。

如果这都考不上,真该一头撞死了

“二郎,果然够朋友,我这就回家去告诉他们”

“等等”

王宁安一把拉住了这个冒失鬼,“你可给我记住了,朝廷还没有正式宣布呢,我提前透露给你,已经是违规了,要是让别人知道了,非找我的麻烦不可”

“行了,我知道”

赵宗景拍着胸脯保证,“你放心吧,我绝不会让外人知道。”

事实证明,王宁安的担心是多余的,这些宗室子弟个个手眼通天,朝廷刚露出一点风声,他们就全都知道了。

当然了,相比之下,赵宗景的这帮兄弟知道的还是最早的。

北海郡王赵允弼提着一条生牛皮搓成的鞭子,在一排书房前面,来回踱步,老头子脸色凝重,就跟庙里的伏魔罗汉似的。

“你们都给听着,这次是和所有宗室子弟一起考试,陛下亲自出任主考官。你们知道吗如果考不上,别人就会戳我的脊梁骨,说赵允弼不会教儿子”

赵允弼拔高了声音,咆哮道:“老夫不会教儿子吗别忘了,咱们北海郡王府,有两个王爷,咱们家三郎已经是东平郡王,所有年轻一代,那是首屈一指,你们也要像三郎一样,别给你爹丢人谁要是落榜了,我扒了他的皮”

赵宗景听着老爹的话,脸都臊红了,不敢抬头。

爹啊,你可真敢说,都是咱们一家人,别吹牛了行不

我这个王爷哪是你教出来的,当初要不是我不听话,非要和澜儿明媒正娶,弄得颜面扫地,不得不和二郎去了一趟辽国,哪来的郡王爵位

如果让兄弟们学我,首先就要不听你的话,和你老人家作对

当然了,赵宗景还没有混蛋到戳穿他爹的地步,其实也不用他多说什么,一家人谁不清楚。

这几个兄弟全都闷头苦读,丝毫不敢懈怠。

一转眼,科举之期就到了。

赵允弼,赵宗景,还有其他几个兄弟,全都赶到了宗正寺,这里是针对宗室子弟的考场,足有上千名应考的人员,算上家属仆人,黑压压的一大片。

赵允弼怎么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会像普通人一样,送自己的孩子来参加科举。老头子深深吸口气,拿起了准备好的篮子,挨个递给了儿子,嘱咐道:“去吧,好好考试,爹相信你们”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

赵允弼把考试篮子都发下去了,一帮大小伙子提着篮子排队入场,老王爷突然感到了不对劲儿。

他一共六个儿子,除了赵宗景之外,还有一个能承袭爵位的,也就是说,只要四个人就行了,为什么会多出来一个

是哪个混小子掺和进去了

“爹,是大哥”

赵宗景嘿嘿笑道:“兄弟们受苦,大哥哪里会独自跑了,再说了,万一有谁落榜了,恰巧大哥考中了,爵位就留给落榜的兄弟”

赵宗景扬起了下巴,得意道:“功名啊,别管高低,还是自己挣来的有底气不亏心,您老说是吧”

赵允弼张了张嘴,说不出话,老王爷满脸都是欣慰的笑容,眼圈都泛红了。

孩子们有志气,没给自己丢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56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