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将门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584章 很惨的文彦博

书名:大宋将门 作者:青史尽成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3

“陛下,臣以为韩琦和王拱辰绝对不能赦免,只能按照判决处置至于朝廷缺官,补充就是。”

赵祯哼了一声,“说得容易,谁能替朕分忧王卿,你愿意接昭文相吗”

冷不丁赵大叔冒出这么一句,可把王宁安吓了一跳。

他的官衔是够了,功劳也还马马虎虎,除了年纪太轻之外,其他的都没什么。可问题是王宁安不想跳火坑啊,政事堂是百官之首,他进去了,除了每天鸡飞狗跳,绝没有第二个结果。

只是此时赵大叔脸很黑,王宁安觉得还是顺着他比较好。

“如果陛下不弃,臣愿意接任何官职”

这回倒是轮到赵祯上火了,刚刚文彦博的一番奏对,充满了自私自利的算计,赵祯十分不满,能真心站在他这边的,只剩下一个王宁安,不能乱用,他没在文官圈里混过,骤然接首相,只怕会出乱子。

“王卿,光是你一个人也不行,还要有人帮衬,你觉得参知政事谁合适”赵祯沉吟一下,又补充道:“刚刚文彦博提的几个人,朕绝不会答应他们都回来,岂不是换汤不换药,还有什么差别可言”

天可怜见,文彦博不但没有成功,还惹恼了赵祯,其实梁适、富弼都德高望重,尤其是富弼,又是庆历老臣,韩琦死后,就剩下他一个能撑门面的,王宁安还有点担心富弼会咸鱼翻身,没想到弄成了见光死,王宁安心情很不错。

歪打正着,文彦博也算干了一件好事。

“陛下若是要整饬吏治,大有作为,自然首选之人是王安石。”

赵祯犹豫一下,道:“此人可用,还有吗”

“陛下,我那个学生司马光如何”

赵祯瞪了王宁安一眼,“人家比你爹小不了几岁,真当是你徒弟了据朕所知,司马光和庞籍走得很近,这次逼宫,庞籍也算一个,朕用他的人,算什么向他认输吗”

赵大叔是脾气上来了,恨屋及乌,连有瓜葛的人都不想用了。

王宁安却笑道:“陛下,司马光做事圆融,忠心耿耿,他和庞籍只有私谊,并非朋党,要不然司马光也不会极力推动青苗法了。有他在,或许可以制衡王安石,免得倔驴跑得太快,把车拉翻了。”

赵祯呵呵一笑,想起有人管王安石叫拗相公,想想,这个人还真是头倔驴

“好吧,让司马光回京,不过他不能直接进政事堂,先去三司历练,正好你不说是你的弟子吗,朕就要看看他会不会理财,学了你的几分本事”

司马光接任三司使,那原来的三司使包拯呢

“让包爱卿进西府,接枢密副使,他素来清正廉洁,正好整顿一下乱局,王拱辰在西府多年,留下的烂摊子可不少,必须有铁面无私的干吏才成。”

王宁安和赵祯两个,你一言,我一语,不断填充人选,还真别说,商量到最后,竟然把空余的位置全都补齐了。

张方平回京接任御史中丞,司马光接任三司使。

另外苏洵也被调回京城,接了开封府的差事。

张方平和苏洵离开之后,巴蜀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还有直道要修,江卿世家留下的烂摊子要处理。

赵祯任命余靖做了川陕四路都转运使,全权负责巴蜀的事情。

至于西府,赵祯让包拯接枢密副使,同时又下旨,让太尉狄青重新回西府,执掌枢密使大印。

“这个陛下,狄相公固然功勋卓著,可是他未必合适吧”王宁安有些犹豫,上次狄青做枢密使,就闹得纷纷扬扬,对于狄青这种纯军人来说,政坛实在是太复杂了,让他接枢密使,等于把他推到了火坑,王宁安于心不忍。

“你不要管了”

谁知赵祯铁了心,不愿意听王宁安的。

“狄相公是朕的亲家,朕不信任他,还能信任谁想当年,狄青进京的时候,赶上东华门唱名,他指着状元,意气风发,对身边人说,贱儿未必不能出头王卿,你可知道当年的状元是谁”

“是是王拱辰”

“没错”

赵祯显得非常震怒,声色俱厉

“朕真是瞎了眼睛,点了一个白眼狼当状元。而真正忠心耿耿,替朕南征北战,浑身是伤的好汉子,却要屈居小人之下,险些遭到小人暗算,试问,天下有识之士,能不心寒吗”赵祯大声道:“朕这一次用狄爱卿,就是要昭示天下人,绝不以科举论英雄。而且朕要大有作为,扫平青唐、西夏,狄爱卿专心负责作战,其余的杂事,都不用烦他。”

赵祯的话语里带着强烈的懊恼悔恨,显然,王拱辰和韩琦给他很大的伤害和启发貌似狄青再次出山,也不用担心文官暗算,皇帝一定会庇护。

狄大将军,驰骋沙场的时候到了,等着你替大宋开疆拓土啊

王宁安满心激动,终于不反对了。

西府摆平了,现在就剩下一个东府,除了王安石之外,赵祯决定再补充两个人,一个是王珪,一个是刘沆。

王珪在庆历二年中榜样,之后扶摇直上,做到了翰林学士但是这个人没什么出彩的,只是文采极好,是朝廷有名的一支笔,想来他在政事堂,也就是个跟屁虫而已。

至于刘沆,此人倒是值得说道说道。

他是天圣年间进士,也是榜眼,资历胜过王珪,而且为官相对清廉,他的族人曾经大肆兼并土地,并且打着刘沆的旗号,拒绝纳税,逃了上千贯田赋。

刘沆知道后,曾给地方官吏手书,要求他们依照规矩办事,不许看他的面子,乱了朝廷法度。

这次韩琦和王拱辰倒台,很大程度上是家人约束不严所至,提拔刘沆,正好作为榜样,昭示天下,要严格约束家人,不可乱法。

“王卿,朕给你配得这三个助手如何”

“我啊”

说了半天,又回到了王宁安身上。

“陛下真,真让臣接昭文相啊”

赵祯哼了一声,“你当朕是开玩笑嘛”

“这个陛下,臣觉得一口气罢黜所有宰执,是不是太过了而且文彦博也没有什么大错,他只是建议而已,采不采用,还要看陛下的意思,就不要诛心了”

赵祯可不这么看,“文彦博居心不良,分明是想庇护罪臣,朕要是不严惩,朝廷威仪何在再说了,朕要推行变法,也离不开王卿,你就不要推辞了。”

“陛下”王宁安咽了口吐沫,“臣的确不擅长庶政,此时入政事堂,只会添乱再有,臣不入政事堂,一样能推动变法臣准备全面推开交子,推动青苗法,只要纸钞通行天下,陛下要南征北战,多少钱都拿得出来”

赵祯见王宁安不断拒绝,有些不高兴,可转念一想,他这么说也没错让王宁安在外面盯着文官,好过亲自跳进烂泥塘。

“嗯,这次你就不用进政事堂了,但是,你一定要做好准备,下一次不许推辞”

王宁安只能诺诺答应。

从宫里出来,就已经黄昏了,等他回到家里,一家人正准备吃晚饭。

杨曦就忍不住抱怨,“苏妹妹马上就要生了,这俩孩子出生的时候,你都不在家,现在到了老三,你还是一天天不回来也不知道有多少事情要忙,你再这么下去,我干脆带着苏妹妹去益州,投奔老泉公去,听说益州景色不错,正好去武侯祠拜祭。”

“行了,别梦了,老泉公要回京城了”

“什么”杨曦大惊,“这才调动几天啊,又要折腾回来,老泉公的身体能承受得了吗,朝廷这是干什么啊”

看着妻子吃惊的模样,王宁安忍不住伸手抓了抓她的脸蛋。

都是两个孩子的妈,脸还仿佛婴儿一般,白嫩红润,手感极佳。

“哎,曦儿,你知道不,有人说我是升官最快,立功最大,最成功的人其实他们都错了,这世上你才是最成功的,你只要嫁给了我,就什么都不用管了,我还要天天和一帮老狐狸周旋,要不了几年,只怕我就老了,你还是这么年轻啊”

面对丈夫的吐槽,杨曦既甜蜜又害羞,啐骂道:“冲你脸皮这么厚,就不会吃亏”

正在这时候,有人跑进来。

“启禀老爷,文相公父子来了。”

王宁安一听,苦笑了一声,“比我脸皮厚的来了,还不知道要谈多久,不用等我了。”

说完,王宁安就匆匆去了书房,他刚到书房门口,文彦博就来了。

老家伙让儿子搀扶着,脑门上还敷了一块冰巾,走起来摇摇晃晃,几乎摔倒。这是唱哪一出啊

早上见面还好好的,一个下午不见,怎么病了

“文公子,快给你爹请大夫啊,到我这干什么”

文彦博哀叹道:“二郎啊,老夫这是心病,全天下就你一个大夫,你要是不管,老夫可就要死了”

说着这位身体摇晃,奔着王宁安就一头扎过来。

这是干什么

碰瓷儿吗

王宁安气得真想给文彦博两脚,却也没办法,只能把他扶进了书房,分宾主坐下。

“行了,文相公,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文彦博未尝开言,先用袖子沾了沾眼角,而后满腹委屈道:“二郎,你想杀我,动刀子就是,何必要害我全家满门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07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