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左

作者:鹤城风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194章 探讨

书名:明左 作者:鹤城风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1

求见左梦庚的老先生,乃是朝中重臣。

黄士俊,字亮坦,号玉嵛,以七十高龄而步入大明阁臣之列。

“朝中纷纷扰扰,各抒己见,以致于乱成麻团。老夫心烦意乱,却不忍再增纠葛,因此辞官归乡。途径山东,屡见新鲜,因此叨扰了殿下,还望恕罪。”

黄士俊说明了拜见的缘由。

听到他辞官了,左梦庚想起此老的资料,不禁笑言。

“世人皆言,玉嵛公拥有神鬼莫测之能,可预知朝堂凶危。此番莫不是也如此”

黄士俊在大明官场当中,算上这一次,一共辞官了三次。

而这三次,都帮助他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还保住了清誉。

他第一次辞官,是在天启三年。

因为魏忠贤当权,他气不过,也知道事不可为,干脆辞官归乡。

当时他的好友杨琏、左光斗等人就称赞他知晓先机。

事实也是如此。

后来朝中的争斗愈演愈烈,杨琏、左光斗等人全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第二次辞官,是在崇祯三年。

彼时己己之变刚过,崇祯对东林党彻底抛弃,开始大肆清算。

黄士俊敏锐地察觉到这位帝王似乎和先帝没什么区别,便选择了辞官归乡,又避免了卷入风波。

到这一次,同样是发觉了朝中局势不稳。更重要的是,大明的颓势已经止不住了。

本来即将彻底剿灭农民军,让朝中上下都弹冠相庆,觉得安内之举即将大功告成。

可是清军的入寇,一下子打醒了许多人。

这更是让许多人产生了天命如此、如之奈何的悲观情绪。

在见识到杨嗣昌等人的肆意妄为和崇祯的歇斯底里之后,黄士俊彻底失望,再一次提出了辞官。

崇祯没有挽留,也不想听他召回东林贤达的意见。

黄士俊满腔抱负不得实现,郁郁南下。因为要走运河,恰好经过夏国境内。

看了沿岸富足安宁的景象,黄士俊大为惊奇,干脆下了船,在山东各地游历起来。

到济南之前,他其实已经走过很多地方了。

而走的越多、看到越多,对于夏国的强盛也就感受到越深。

虽然自幼可在骨子里的忠义思想让他还对大明留恋不已,但黄士俊不得不承认,未来能够取天下者,非夏国莫属。

他也没有想过要拜见左梦庚。

素无瓜葛,左梦庚未必会见他。

结果巧之又巧,他亲眼见证了历史上第一桩基于法律的离婚桉,又亲眼观看了左梦庚的审桉过程。

他的心中实在有太多的好奇,便提出了拜见。

“子曰,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殿下为女子张目,行平等之举,不怕乾坤颠倒,秩序崩塌,世间大乱吗”

对于这种极为传统的疑问,左梦庚锋芒毕露。

“孔夫子说的话,也未必全对。时代不同,环境不同,自然要有所变通。最起码现如今在夏国,男女平等之理让整个民间都焕然一新,朝气蓬勃,实为善政也。”

黄士俊瞠目结舌,头脑一片空白。

他本来准备了许许多多的辩词,打算和左梦庚深入探讨一番。

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左梦庚上来第一句就否决了孔子的无上权威。

他们这些传统士大夫与人辩论的时候,素来都是“子曰”“至圣先师言”挂在嘴边的。

只要引用了孔夫子的话,那就必然占据主动。

现在碰到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竟然连孔子都否认了,那还怎么玩

“据闻殿下的老师乃刘念台,此人亦是当世大儒。难道殿下连老师也不认吗”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与念台公如此,想来与孔夫子亦如此。”

黄士俊再次懵逼。

说的好有道理。

其实黄士俊提到的提升女子地位,是否会引起社会紊乱的问题,左梦庚并非没有思考过。

毕竟后世就已经出现了,拳法打的飞起的状况。

他也曾思量过,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但很可惜,暂时还找不到什么办法。

毕竟他现在能够做出的许多英明举措,其实都是占了灵魂穿越的便宜,吸取了许多大能的经验。

真要他完成超越世间的见识,他暂时还做不到。

只就当下而言,提升女子地位,倡导男女平等,绝对是时代的进步。

既然于国于民有利,又岂能不去做

黄士俊准备到满腹辩词虽然一下子就被打了回去,但夏国国泰民安的事实他乃亲眼所见。

他又是至诚君子,自然不会无理取闹。

“如今遍天下灾害频仍,百姓衣食无着,却不知夏国从何入手,做起这大好局面”

他不再纠结一点,而是着眼全局。

毕竟是做到阁老的人物,治国平天下才是生平所向。

明明大明广据四海,握有天下间最肥沃的土地;明明夏国境内也是灾害不断,损失不断。

为何夏国却蒸蒸日上,而大明却日渐颓靡

黄士俊想不明白,只能向左梦庚求教。

这是一个大课题,左梦庚却也没有吝啬。

“时近晌午,想必玉嵛公也饿了。不如咱们边吃边聊,或许这吃东西上面,可以为玉嵛公解惑。”

随着左梦庚的吩咐,一场别开生面的宴席就在大明湖畔铺陈开来。

看到摆好的烤架,还有炙热的炭火,黄士俊有些摸不着头脑。

“殿下为何说到,吃字之上便见分晓呢”

左梦庚已经看到侍从带着东西过来了。

“对于平民百姓而言,吃饭为最大要务。因为只有吃饱,人才能生存。倘若人都活不下去了,还奢论其他”

很简朴的道理,黄士俊不可能不懂。

事实上大明落得今日的地步,让百姓无法果腹,确实是主要原因。

“大明的土地远超夏国,却不知夏国又是如何满足百姓吃饭的呢”

左梦庚笑呵呵地看着下人开箱。

“大明掌握的土地虽多,可是土地又在谁的手中况且土地再多,不妥善经营管理,致使土地肥力日益衰减,也是祸患。更不要说,如今种地,全靠老天爷赏脸。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百姓们种无所得,自然也就活不下去了。”

黄士俊默默点头,知道这番话很有道理。

别说大明朝廷腐败不腐败,也不说那些地主贪婪残暴不残暴。

光是近些年来日益增多的人口和日益贫瘠的土地,再加上接连不断的灾害,便是太祖复生,也只能望洋兴叹。

可这就让他更加好奇了。

为何夏国就能对抗天地之威呢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983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