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左

作者:鹤城风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112章 全局

书名:明左 作者:鹤城风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1

夏国的宣战,让东瀛地动山摇、人心惶惶。

毕竟就在一年多前,东瀛刚刚惨败于夏国之手。

夏国的强大,让东瀛人刻骨铭心。

接下来的命运如何,每一个东瀛人都充满了担心。

德川家光反而比较冷静。

身为一名枭雄,事已至此,除了妥善应对,他也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哪怕酒井忠胜回来时,带了很不好的消息。

那些西部大名,没有一个人遵从幕府的命令、前来江户上洛觐见,而是纷纷寻找托词,作壁上观。

很显然,这些都是首鼠两端之辈。

既希望夏国能够重创幕府,让他们摆脱束缚,东山再起;又不希望跟着幕府殃及池鱼,遭到夏国的打击。

“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背弃了国家和民族。待应付了夏国的进攻,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最严厉的惩罚。”

当着幕府上下的面,德川家光给那些大名判了死刑。

这个做法让许多人非常满意,已经开始谋划怎么从中捞取好处。

那些西部大名一旦被消灭,空余出来的富庶土地究竟该如何分配,必然让大家分外眼红。

“传令下去,召集兵马。武器、粮草必须妥善筹措,严令各地守好关卡,绝不能给夏国可乘之机。”

即便西部大名袖手旁观,德川家光依旧信心十足。

因为除了外样大名,还有亲藩大名和谱代大名牢牢地站在幕府这一边。

光是这些大名,就能派遣出足够的兵马助战。

德川家光唯一忧虑的,就是东瀛的海上力量严重不足,难以限制夏国海军的游动。

东瀛身为岛国,处处都是破绽,就怕被夏国海军找到机会。

一点破,满盘皆输。

“将军,是否让总大将撤回来”

土井利胜是一位十分尽职尽责的军师,他想到了德川家光忽略的地方。

松平信纲被幕府派遣,前往九州岛剿灭岛原起义。

而在松平信纲的身边,全都是西部大名的军队。

既然这些西部大名立场不稳,很可能会让松平信纲遭遇不测。

这种时候让松平信纲撤退回来,才是万全之策。

德川家光恍然,忙道:“那便传令过去。”

很好的弥补了疏漏,土井利胜趁机增强自己的声音。

“夏国与东瀛远隔重洋,即便他们在朝鲜拥有驻军,但是要想跨海来攻,依旧纷繁复杂。不出所料,起码需要三个月的准备日期。如此幕府可以从容筹措,加紧战备,更增胜算。”

他的预判,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

毕竟就在几十年前,丰臣秀吉刚刚完成对朝鲜的侵略。

战前的所有准备情况,在场的人都十分熟悉。

以此判断,夏军的进攻必然也是如此。

只可惜德川幕府对于夏军的作战方式完全不了解,注定要吃一个大亏了。

“陛下,福建巡抚传来急报,郑氏已决意同夏贼开战。如今倾巢而动,胜负之数近在眼前。郑氏恳请朝廷相机而动,互为策应,一举而灭夏贼。”

内阁首辅张至发有点慌乱,面对大事胆战心惊。

上头的这位人皇可不好伺候,这十一年来不知道换了多少阁臣。

张至发自忖才干有限,在这个位置上恐怕难以长久驻足。只想着混混日子,千万不要出现什么差错。

因此杨嗣昌一个后起之秀主导朝堂、风光无量,他也不在意。

但是现在他不得不站出来,向崇祯禀告福建郑氏的举动。jujiáy

“哦,郑氏果然动手了吗”

听到郑氏要跟夏国开战,崇祯既惊又喜。

当初册封郑芝龙为靖南侯,本就存着驱虎吞狼的心思。现在终于到了这一天,崇祯不由的摩拳擦掌。

“陛下,倘若情况属实,真乃千载难逢之机。朝廷这边理应趁此良机,由陆路进发,一举而灭夏贼。澄清宇内,使南北畅通无阻。”

杨嗣昌跳了出来,赶紧提出了建议。

而他的想法,正好说到了崇祯的心头。

“本该如此。”

可崇祯随即想到了什么。

“奈何朝廷大军远在西北和湖广,忙于剿除流寇,难以分身啊”

天赐良机面前却无兵可用,这让崇祯十分惋惜。

杨嗣昌既然提出了建议,怎能没有后续

“陛下明察,流寇贼首李自成现已销声匿迹,不成气候。灭亡之时,指日可待。湖广之张献忠亦畏惧王师天威,早有投效之心。何如就此招抚,命其军前效力,以增声势。如此一来,数十万大军趁势东进,与郑氏水陆夹击,平灭夏贼易如反掌。”

杨嗣昌和原来的历史不一样了。

原本的历史中,对于招抚张献忠一事,他是持强烈反对态度的。

他觉得这些流寇降而复叛,数次不止,早已没有悔改之心。不如彻底消灭,免生后患。

结果熊文灿和太监刘文斌说动了崇祯,绕过了他,才将张献忠招抚。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张献忠再次反叛,配合重新出山的李自成一发不可收拾,彻底灭亡了大明朝。

但是现在,相比起张献忠,对大明威胁更大的夏国有机会消灭,杨嗣昌立刻改变了看法。

崇祯对他的策略大为赞赏,立刻下旨让前线的官员照办。

结果令人意外的是,这一次反而轮到前线的官员们反对招安了。

三边总督洪承畴、宣大总督卢象升、陕西巡抚孙传庭言辞最为激烈,都很担心招抚之下,后患无穷。

就连五省总理熊文灿都言辞闪烁,觉得招抚一事宜缓而不宜急。

崇祯和杨嗣昌看到下面的人反对如此激烈,不得不将朝廷的计划一一告知。

这不说还好,一说之下,洪承畴等人反对的意见更大。

洪承畴言之凿凿,认为绝对不可同夏国开战,否则的话有败无胜。

卢象升更是在奏章里极言,夏军之强大远非官军可比。一战之下,说不定大明江山不保。

“陛下,洪兵宪、卢兵宪等人历来同夏贼勾连不清,更多得夏贼帮助才屡立殊勋。怕只怕,人心不古,反生祸患。”

杨嗣昌刚愎自用,矜持自得,见自己的谋划遭到反对,立刻对洪承畴、卢象升等人怀恨在心,开始在崇祯的面前搬弄起了是非。

崇祯这个人别的不行,一说起权谋,立刻就被搔到了痒处。

“朕意已决,立刻下旨,让各路大军速速东行。谁敢耽搁,严刑处置。”

崇祯在杨嗣昌的鼓动下,将所有的反对意见都抛之脑后。

此时的他,满脑袋都是消灭夏国、完成一统、大明中兴的幻想。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002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