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左

作者:鹤城风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693章 不可调和

书名:明左 作者:鹤城风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1

农民军穿过黄河、攻入河南,彻底打破了明朝的围追堵截。

局势一下子恶化下来,弄得明朝上下手足无措。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败逃到青海的林丹汗也来捣乱。

为了弥补损失,林丹汉兴兵进犯延绥定边营。不但如此,原本已经投降朝廷的义军首领王成功也趁着蒙古犯边再次反叛。

三边总督洪承畴无奈,只得先保住自己的职权范围。

他命令陈奇瑜和王承恩平息边患。

陈奇瑜和王承恩都很能打, 先是击退了林丹汗,然后又一路追杀农民军。

一直到崇祯七年年初,陕北的混乱才将将平息。

但肆虐中原的农民军始终是朝廷的大患。

鉴于洪承畴要重新整顿三边防务,各地镇抚事权不一,必须设立一名大臣统一管理。

于是陈奇瑜被擢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总督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广军务, 成为名副其实的五省总督。

这让他一下子超越了洪承畴,成为了大明朝廷最威风赫赫的文官。

陈奇瑜大权在握, 立刻开始着手剿灭农民军的准备。

河南大地上硝烟弥漫, 临近的山东却安详太平。

处理完了徐光启的后事,最让左梦庚紧张的就是徐若琳。

“怀孕时不但要保证营养,还要进行适当的运动。这样呀才能身体康健,母子平安。”

放下政务军务,左梦庚回到了丈夫和父亲的角色。

而他对徐若琳的照顾,令周围的人十分惊奇。

“姐夫,稳婆可是说了,女人有了身子之后,一定要仔细看顾,否则容易动了胎气。你为何还要带着姐姐勤加走动”

对于这一点,左梦庚自信比这个时代的稳婆要强得多。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够让人变得强壮健康。你想想,倘若一个人始终安坐不动,是不是身子会变得越来越疲乏无力这就是缺少运动的原因。”

他又道:“当然了,合理的运动之余,怀孕的人更要注重摄取营养。这样在生产的时候才会顺利,而女人在生产之后也更容易恢复。”

徐氏姐妹听了纷纷挠头,也不知道他说的对还是不对。

可是走了一圈之后, 微微出了一身细汗,徐若琳还是感到挺舒服的。

“你一个大男人,连女人家怀孕的事都懂”

左梦庚昂首挺胸。

“你可不要忘了,咱们山东的医学体系我也是做过贡献的。就连邓部长都在我这里获益匪浅,对我的理论信任有加呢。”

两姐妹欢笑不语,任凭他自吹自擂。

“也不知道姐姐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徐若欣一句无心之言,立时惹的周围的人纷纷侧目。

在这个时代,男孩和女孩代表的意义可完全不同。

尤其是左梦庚的孩子。

左梦庚敏锐的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更注意到了徐若琳眼里深处的一抹担忧。

“男孩也好,女孩也好,都是我的孩子,又有什么区别我向着天下人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反倒是在我这里就行不通了”

徐若欣这才察觉到自己冒失,可还是要为姐姐出头。

“说是这么说,倘若真的是个女孩,将来怎么继承姐夫的基业”

左梦庚横视捭阖。

“武则天不也是女人吗又差在哪里了”

周围的人大受冲击, 至于私底下是怎么想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徐若琳小心的抚摸着自己的肚皮,对着里面的小生命唠叨不休。

“你呀你呀,就因为你,害得你娘都不能陪曾外祖父最后一程。你可要争气,否则娘可伤心喽。”

左梦庚满头黑线。

“你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不管他将来如何,都是咱们的孩子。只要他能健康长大、平安喜乐,比什么都强。”

只可惜除了他自己,再无人能够保持平常的心态。

对此左梦庚也没有办法。

人处高位,大权在握,很多东西也是身不由己。

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靠着自身的力量,尽量让自己的家人生活的幸福一些。

徐光启的灵柩终于回到了故乡。

黄浦江两岸无数的人云集,只为目睹这位老人的最后一幕。

这些目光中情绪十分复杂。

有敬仰、有感恩、有悲痛、有惋惜。

同样的,也有幸灾乐祸,也有咬牙切齿,更有一些算计。

徐家和徐家的亲朋好友此时顾不得这么多。

徐骥带着子女披麻戴孝,在码头跪接了徐光启回来。

徐家的亲朋好友前呼后拥,抬棺送入了灵堂。

随后徐府正门打开,迎接各路宾朋吊唁。

而松江知府方岳贡的到来,显然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他亲自给徐光启磕头上香之后,被潘云龙引到了别院。

这里没有外人,方便商谈。

“徐阁老乃大明柱石,如今驾鹤西去,天地同悲。还请潘兄代本官向徐氏上下聊表慰藉。”

潘云龙揖手为礼。

“知府大人有心了。”

方岳贡斟酌了一下,还是没有放过这个机会。

“潘兄乃我松江本地名流,想来对于桑梓之情自然看重。只是如今本地诸多百姓因纺织一事日益穷苦,一贫如洗,食不果腹,此正是祸非福。还请潘兄和诸位乡绅,看在乡亲父老的情面上,谨慎而行才是啊。”

潘云龙脸色变了。

“我等速来本份经营,从不敢昧着良心做事。本地百姓之困,还要靠知府大人运筹帷幄。”

意思很明显。

本地百姓的困难,当然是你官府的责任,我们这些经商的可不背这个锅。

他这么一说,方岳贡的气也上来了。

“本地百姓速来靠纺织为生,本来家家户户勤勉劳作,勉强可以糊口。但如今机器盛行,百姓所织之棉布半分也无法售卖。长此下去,岂不是要逼死了人”

潘云龙寸步不让。

“市场就是这样,从来都是优胜劣汰。依靠机器和工厂生产出来的棉布又好又便宜,不但在大明、就算是在天下各地也广受欢迎。只此一项,每年便为大明赚回了无数的税银。松江府本地更有无数的百姓靠此为生,养家糊口,还请方知府明察秋毫。”

方岳贡虎视眈眈。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潘云龙的回击铿锵有力。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义即大利,大利利国利民也。”

方岳贡端坐不动,沉寂如墨,一张脸上乌云密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008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