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发明家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十九章 专家都到朕的碗里来

书名:大明发明家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其他几个武将,天启也暂时没有挪动的意思,保持现状。

武将的问题处理完了,天启的目标迅速放在了专家身上。

因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军事武器和民生在此时也显得尤为重要。

而这个时代的专家,可不像后世那种烂大街的专家,出一个专家可不容易,人家是真的有很强的专业知识,甚至是能够长期的影响后世。

比如徐光启、王徵、宋应星、孙元化、毕懋康这些人。

徐光启是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农艺师,对火器也极其重视,曾多次上书加大引进西方火炮技术,以用于城池防御、攻城和野战。

为此,还撰写了大量的相关条令和法典,有着重要的意义。

王徵是机械专家,因为和徐光启一样,与西方传教士关系甚密,信仰天主教,所以也大量的运用了西学,甚至发明了一些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机械。

宋应星与他的天工开物被后世广为人知,天工开物可以说是一本影响巨大的工艺百科全书,不过现在还未成书,但也是迟早的事。文網

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此时的宋应星在相关领域的造诣肯定不低,因为这样一本巨著,不是三两年就可以完成的,必是经过了长期的研究。

这也是天启要锦衣卫尽力找到还名声不显的宋应星的主要原因。

孙元化是火炮专家,对西洋火器研究颇深。

可是这样一位大家,却选择了仕途,最终因为孔有德的反叛所牵连,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真是可悲可叹。

当然,这和当下的大环境有着不小的关系,大明的很多科学家都有入仕的经历,甚至大半辈子都在仕途上。

如徐光启、王徵、宋应星,还有之前的武之望,现在的孙元化,还有毕懋康。

毕懋康是武器专家,正史中大明的燧发枪就是他发明的,不过现在被天启用发明系统给抢了先,但毕懋康在武器方面的才华是不会被人夺走的。

其实天启刚开始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只知道是一个姓毕的发明了燧发枪,直到看到个名字。

因为中间那个字有些复杂,而且又想起最后一个字是康,所以才确认毕懋康就是能够发明燧发枪的大家。

不过这些人,天启目前只知道徐光启和毕懋康的下落,其他几人可能是职位太低,或者还没有入仕,所以根本不在骆思恭提供的名单上。

但是,徐光启和毕懋康也已经不在朝了,在这之前都因为阉党的弹劾,被削官去职。

这没有关系,只要有他们的清晰履历,要召他们回朝很容易,天启立即颁布两道圣旨。

可两人都属于南方人,距离京师比较远,圣旨还未抵达,孙元化和王徵就有了消息。

因为天启自己提供了一些比较有用的信息,孙元化是火炮专家,王徵是机械专家,还信天主教,范围一下子缩小了很多。

孙元化仅仅几天就被找到了,因为他在去年还在辽东任职,主要在宁远筑制炮台,这些火炮在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中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因为受袁崇焕主动辞官的影响,他也被罢官。

他和徐光启同为松江府人,也就是后世的上海人。

要是有电话就好了,直接打电话让正往松江府给徐光启传旨的太监将他一并带回来就行了,现在只能让人再跑一趟。

查找王徵就稍微难了一些,但是锦衣卫想到,此人被万岁说得这么厉害,必然饱读诗书,考取了功名。

按照这个方向一查,果然,在天启二年,就有一个叫王徵的人,登三甲进士。

再追查下去,一些信息就慢慢的对上了,应该就是这个王徵没错,竟然就在北直隶,此时正在广平府任正七品的推官。

因为官职较低,所以才没有出现在名单上,而广平府,现在已经属卢象升的治下了。

卢象升已经将募兵告示四处张贴了下去,并一路通知到乡里广而告之,尽量让辖下所有百姓都知道。

一些没有生计,或者觉得种地没有出路的青壮开始跃跃欲试。

随即,锦衣卫又按照这个思路去寻找孙传庭和宋应星,孙传庭也迅速有了眉目,因为他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还和袁崇焕是同榜。

他初任知县,后升任吏部主事,不久又升郎中,再不久便告假还乡,没再复出。

而宋应星通过这种方式查找了好几遍,却没有任何结果。

其实,宋应星第一次会试,是和孙传庭同一年的考生,但是很可惜,他和他的兄长宋应升双双落榜。

在天启年前,他们又考了几次还是不过。

正史中,两兄弟一直考到了崇祯元年,也就是现在的天启八年,可依然没有考上,他们随即死心,遂绝了科举之念。

所以说,考不好,并不代表着学问不行,只能说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还是有不小的缺陷。

但是没有办法,这是千百年沿袭下来的选拔方式,也相对公平,哪怕是在后世,也没有哪种教育是完美的,高考没考好也不代表着没有未来。

可天启和锦衣卫都没有想到,他们要找的宋应星,此刻就在京师参加今年的会试。

大明的会试,一般三年举行一次,时间定在八月乡试的次年二月份。

分三场,第一场二月初九,第二场二月十二,第三场二月十五。

今天是二月二十五,考试早已经结束,但是考生都没有回去,因为要到月末二十八或二十九日放榜,所以宋应星兄弟二人此时还在京师。

但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有时候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却寻觅不到。

这也可能是上天对宋应星的磨练,不让他那么容易成功。

但是,只要天启坚持要找到他,他这样一个有名有姓,又一路考到会试,并多次参加过会试的人,肯定是不会被埋没的。

因为人才,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个拥有后世灵魂的皇帝,天启对这样的认识更加深刻,所以恨不得所有专家都到朕的碗里来。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90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