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发明家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十七章 巾帼英雄

书名:大明发明家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文臣治国,武将安邦,眼下正值乱世,能安邦的武将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明与建虏相比,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军不能战,善战之将也很稀缺。

即便是有,也大多被埋没,甚至被葬送。

幸好,如今的天启帝有着后世灵魂,可以恰如其分的利用后发优势,能够最大限度的任用他最熟知的忠勇良将,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才能。

卢象升便是其一,但这还不够,天启又迅速的看准了曹文诏。

曹文诏之能,丝毫不亚于卢象升,是这个时代难得的忠臣良将。

还有其侄曹变蛟,和曹文诏一起并称大小曹,盛名一时。

二曹皆是忠勇之辈,最终都杀身成仁,誓死不降敌寇,甚是悲壮,每每忆起,都让人为之义愤难平。

曹文诏:万历二十五年生辰,山西大同人,早年在辽东从军,积功升至游击将军。

游击将军是这次天启选拔武将名单的最低标准,所以曹文诏堪堪入选。

当然,如果曹文诏不在名单上,天启也会派人去查找的,这样的名将,即便职位再低,也不能埋没了。

不过,对于天启来说,一个游击将军的军职太低了,无法与曹文诏的能力相匹配。

而辽东那样的地方,一个游击将军短时间内也难以出头,毕竟那里聚集了大明大部分的精兵良将。

而皇太极去年又在宁锦之战中碰壁后,一时间恐怕也不会再发兵攻击关宁锦防线了,曹文诏想升上来就更难。

曹文诏又与卢象升不同,天启无法用相同的方式将他提拔上来,因为曹文诏本是辽军体系的,一个游击将军如果没有得到足够军功就突然升迁,难免会让其他将领心中不服。

而这些军头又是从尸山血海杀出来的,多少有些骄横,连袁崇焕这个辽东巡抚,嫌论功行赏不够,说撂挑子,就撂挑子回家了。

所以,天启不能为了一个人,得罪一群人,只能另想他法。

于是,他直接一道圣旨,下令将曹文诏调到关内,让他率部去镇压农民军。

自陕西关中和渭北发展起来的王二暴乱,已经有大半年了,从陕西肆虐到山西。

两省多次围剿,不但没能将这股流寇扑灭,反而让其越来越壮大,实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因为一些战败的官军溃兵也加入了其中,让形势更加恶化。

如果没有搞错的话,天启记得第一代闯王高迎祥好像就是今年从陕西开始造反的,而且同时响应的还不止他这一支,其他人具体是谁,天启一时也想不起来。

但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果不尽快将这些还没有真正凝聚在一起的流寇掐灭在萌芽中,迟早会成为心腹大患。

恰好曹文诏也是剿灭流寇的一把好手,把他从关外调过来正好合适,而且也可以为他积累军功,以便来日重用。

说到剿灭流寇,天启迅速想到了另一人:洪承畴。

虽然此人在正史中是个虚伪的投降派,但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他的剿寇方针很正确:以剿为主,次为抚。

这与崇祯朝大多时候的指导方针是相悖的,所以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打不过就降,找准时机后又复叛,导致朝廷消耗大量精力和钱粮,不但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让流寇的实力不断增长。

正所谓,打虎不死,反受其害。

特别是在此内忧外患之下,绝对不能妇人之仁,所以天启哪怕在心里也同情这些活不下去才造反的农民,但理智告诉他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只有快刀斩乱麻,才能将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

此时的洪承畴刚好在陕西任职,不过是文官,从三品的督粮参政。

天启随即下了一道圣旨,因剿贼不力,将陕西三边总督武之望狠狠的斥责了一番。

要说这武之望,也是响誉后世的医学家,尤其擅长妇科,这在这个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般医者大多也不会专注于这个方向。

其文学造诣也很高,地方治理也取得了不错的政绩,但是军务能力就很一般了,自陕西爆发农民暴动后,就显得力不从心。

可是,身为陕西、甘肃、宁夏三边军务总督,剿灭叛乱本就是职责所在,这么长时间连几千人的农民暴动都没有扑灭,反而让其越来越壮大,天启训斥他也无可厚非。

随即,天启又在圣旨最后下令洪承畴领兵进剿。

突然让一从未领兵打仗的文官去剿贼,并非是天启太过儿戏,因为他记得洪承畴好像是在此后不久就获得了剿贼的机会。

因为成绩不错,随后平步青云,所以现在只不过是稍微提前用他罢了。

不过,除了卢象升和曹文诏外,天启却没有忘记另一个更加重要的武将,而且是巾帼英雄。

大明的巾帼女将,自然非秦良玉莫属了,其麾下的白杆兵,威名比之卢象升的天雄军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白杆兵存在的时间要长得多,而且战绩也更加显赫,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秦氏一门和其夫家马氏一门之忠勇,完全可以媲美流传后世的杨家将。

就连天启这个堂堂大明皇帝,有时候回想起他们的功绩,都有些为他们感到不值。

因为他们也遭遇到了很多和杨家将一样的不公,而杨家将的故事有不少成分是后世艺术加工的,但发生在秦氏和马氏身上,却是事实。

秦良玉的丈夫,便是因太监陷害而下狱,最终病死狱中。

浑河之战中,白杆兵浴血奋战,斩杀建虏甚众,可是友军却各自打着算盘,隔岸观火而不救,直至白杆兵全军覆没,秦良玉的两位兄长战死。

通过之前的记忆,天启记得大概是天启三年左右,宣抚司土司奢崇明反叛。

秦良玉上了一道奏章,其大意是自己出兵又带粮出战,连战连捷。可是其他朝廷臣将,连贼兵的面都没有见过,只知道整日吹嘘,待真正的面对贼兵时,却望风而逃。

这些人不但不以为耻,反而嫉妒秦良玉战胜了敌人,堕了面子,处处针对,而她还要忍受弟弟战死的悲痛。

这还只是现在已经发生的事情,正史中,在崇祯朝,秦良玉的儿子、儿媳还有几个侄子都先后为大明战死。

最坑的是,由于朝廷派出的主将太过愚蠢,也不听秦良玉的劝诫,最终将秦良玉好不容易积攒的白杆兵主力都丧失在张献忠手中。

面对如此多的不公,一般人早就心灰意冷,甚至是激怒反叛,可秦良玉没有,自始至终她对朝廷都没有怨言,尽忠尽责到生命最后一刻。

巾帼英雄,实至名归,让那些投降派的七尺男儿情何以堪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12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