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发明家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十八章 小冰河期的可怕

书名:大明发明家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腊月的第一天,就下起了鹅毛大雪,前世的记忆中,身为北方人的天启都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雪。

早晨起来,整个皇宫,甚至整个京师都被白色覆盖,这是一个白茫茫的世界。

宫女、太监和侍卫刚奋力清理出一条道来,没一会儿又被积雪覆盖。

天启穿上了厚厚的棉服,外面还套了一件毛绒的斗篷,仅在乾清宫门口站了一会儿就有些受不了了,实在太冷了,这至少零下几十度。

西暖阁中,看着火盆中火红的炭火,天启陷入沉思:“这天下间,恐又不知要冻死多少无辜百姓。”

小冰河期的概念,天启并不陌生,他甚至还知道如今的大明正处在小冰河期最巅峰的时候,所以在穿越过来之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心里准备。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低估了小冰河期的威力。

穿越过来的那天已经是八月末了,换到后世的阳历,也就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左右。

在这个时间,北方正是秋高气爽,哪怕是东北,温度一般也有十几度,高的甚至能到二十度以上。

可在这里,却不可能出现。

虽然没有温度计测量,但天启估计当时京师的温度顶多只有几度。

不过,作为北方人,这样的温度也不算什么。

可进入九月份后,温度又迅速下降,直到零度以下,还下了几场大雪。

即便如此,这样的气候也不算多恶劣,北方人几乎都遇到过。

直到天启看到几份来自广东、福建等几个南方省份的奏章,这才震惊不已。

这些奏章皆是上奏雪灾带来的巨大灾难,希望朝廷能拨款赈济,否则又有大量的百姓冻饿而死。

在后世,广东、福建这样的南方省份要是下雪,肯定会登上热搜。

如果发生雪灾,那绝对会加上百年不遇、千年一遇这种词来好好的修辞一番,就和太阳打西边出来一样让人惊奇。

可放在这时,已经司空见惯了,天启也搜罗了一下之前的记忆,知道南方省份每年都会下雪,下大雪,甚至是暴雪。

而北方,气候骤降带来的灾害就更加明显了,其中犹以陕西最为严重。

从七月开始爆发的王二叛乱已经持续了近半年时间,起初人数并不多,只有几百人,而且缺吃少穿,更没有像样的兵器。

可是几个月下来,陕西和山西官军联合围剿,不但没有剿掉这股土得掉渣的农民军,还让他们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已经有几千人了。

因为灾民越来越多,剿灭的还没有他们补充的多,甚至连一些官军逃兵也加入其中。

前世的记忆中,天启没有听说过王二这个名字,那肯定是没成什么气候,但他的揭竿而起,就像历史中的陈胜、吴广一样,会带来连锁反应。

事实也正是如此,正史中,崇祯元年开始,农民起义就风起云涌,涌现出了几十支农民武装,剿不胜剿。

最终,大明也被这帮农民给彻底的覆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前世的天启,也是农民的儿子,所以心里对农民也是抱以尊重、同情的。

但这一世,双方的立场不同,甚至是互相对立,如今的位子不允许天启对他们有丝毫的妇人之仁。

否则,就是对更多无辜的人的不负责,更是对历史不负责。

因为他们掀起的破坏,不但会导致大明的经济进一步崩溃,也会导致人口大量锐减,毕竟这帮农民也没少干血腥残暴之事。

更重要的是,他们夺了大明的江山,却根本守不住,转眼就被满清摘了桃子,简直要把大明王朝历代皇帝给气活过来。

难道还要让这样的历史重演吗显然不可能。

所以,天启对待农民叛乱的态度就是:主剿,抚次之。

不过,这还不够,如果想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就要尽可能的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赋税,让农民能吃饱穿暖,他们自然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造反了。

可这个问题,正史中的几个明朝皇帝不可能想不到,但却又无能为力。

关外的建虏虎视眈眈,不敢有丝毫懈怠,所以需要不断的投入大量军费,几乎连年递增。

可是大明朝的税费大部分都是从农民头上收的,占八成以上,商税、盐课、杂项则占比很少,朝廷为了能收上来更多的钱,又把目光放在了占大头、又好欺负的农民身上。

所以先后出现了辽饷、剿饷、练饷,俗称三饷,都属于田赋加派。

最开始出现的辽饷是为了对付崛起的后金加征的,从万历四十六年就开始了,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个年头。

剿饷和练饷还没有出现,因为这两项田赋加派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镇压农民起义的,现在农民起义还只是刚掀起,规模还不大,所以暂时还不需要这两种加派。

但是,随着时局继续恶化下去,农民军规模越来越大,朝廷拿不出钱粮,恐怕又会重走这条老路。

可是,剿饷和练饷的出现,不但没有将农民起义扑灭,反而让其愈演愈烈。

因为随着农民起义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的破坏力越大,剩下可耕种的土地大幅减少。

同时,交税的农民数量又大幅下降,这就导致剩下被加派的农民负担越来越重,直到再也承受不住。

于是,最终也只能放弃继续当个被剥削的农民,加入到了农民军的队伍中,让农民武装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这样一来,又会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陷入了死循环。

所以,后世有不少人都说大明的灭亡,与这三饷有着不小的关系。

既然知道这是一条死路,天启自然不想再重走,可是不走这条路,钱粮又从哪里来呢

京营营房门口,头上、眉毛、胡须都被染白的李邦华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好似一个雪人般。

昨晚以来,京营已经死伤几百人了。

其中冻死者多达六十余人,还有四十几人因几栋营房被积雪压蹋而砸死,伤者更多。

这还没算轻微冻伤的,不然这个数字会更加庞大。

李邦华的心情极为沉重,因为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并不是结束。

今天是他接手京营的第七天,他并没有立即动手整顿,而是先全面的了解京营所存在的问题,发现京营的情况远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加严重。

摆在眼前的第一关,是如何减少每天的非战斗伤亡。

很多士兵缺少过冬的棉衣,营房也年久失修,四处漏风不说,还有随时倒塌的风险。

接下来,直到明年开春,恐怕每天都要死人。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33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