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小豆蔻

作者:不止是颗菜 | 分类:历史 | 字数:0

109、第一百零九章

书名:小豆蔻 作者:不止是颗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9

三个月后, 上京。

百姓冬袄换春衫,显江边柳树抽芽,又是一年春至。平国公府门前的春正大街被各府车马堵得水泄不通, 原是国公夫人携世子夫人一道操持起了今年的春日宴。

白敏敏如今身为平国公府的世子夫人, 协理府务中馈是应尽之责, 然她与宴畅快, 要她办宴就不怎么提得起兴致了。

好在府中有章含妙这么位热衷此道的小姑子。

因着章含妙前头办的那些宴会总是闹事,平国公夫人许久都未许她再张罗操持, 可如今念着她也到了想看人家的年纪大,多办几回权当历练,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她去做了。

“原是含妙出的力,我道你何时这般周到妥帖了呢。”周静婉轻嗅着特地为她而备的竹青茶,轻声道。

“虽是含妙出的力, 可你这竹青茶是我让人备的好不好!上回看戏,你说这几日有些积食, 总是气不顺, 我可都记在心里。”白敏敏绝不肯落下自己的一份功,“还有阿檀这杯, 用的是冬日所存梅上新雪烹煮的, 阿檀最喜欢了!”

明檀闻言, 也端起茶盏轻嗅了嗅, 略啜一口,随即放下打趣道:“到底是嫁了人,从前可不见如此细致。”

白敏敏本想驳她, 可见她小脸清瘦,唇色偏淡,话至嘴边又咽了回去, 只回身吩咐道:“给王妃拿只手炉来。”

婢女福身应是,明檀喊住:“不必了,都入了春,用什么手炉。”

“虽入了春,可这时节乍暖还寒的,你伤还没好全,身子骨弱,可不能着凉。”

白敏敏这话压得低了些。

明檀受伤一事外人并不知晓,几月未曾露面,也只寻了个风寒的理由,毕竟靖安侯府出了那般大事,虽最后还了清白,可靖安侯没过多久便以沉疾未愈谢病请归,她不愿出门招摇也是人之常情。

说来,靖安侯交还兵权一事亦十分微妙。

若说陛下宽宏,这兵权可是实打实地拿回去了。若说陛下容不得靖安侯,通敌叛国的大罪竟给他洗刷了冤屈,靖安侯请辞,陛下也很给面子,与他唱足了三请三劝的戏码,才勉强收下兵权。然这枢密副使一职却是怎么也不许辞,其后还带着太医亲自出宫探望,又破格擢升靖安侯世子明珩为全州通判兼任桐港市舶使。

“对了,听我公公说,姑父昨儿在朝堂上与刘御史又争执起来了?”白敏敏试探,“似乎是因那位……在西北的事儿,刘御史又翻起他因你延了五日才赶上大军的旧账。”

明檀似是未闻后头半句,只应道:“我爹爹与刘御史也不是头回争嘴了,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私下还能一起饮酒。”她用了一小块糖酪青梨,又道,“说来,爹爹交了兵权之后,人也轻松了许多,待母亲生产后,他也能多些时间陪孩子了,是好事。”

白敏敏与周静婉对视了眼。

那日定北王殿下出城,某人可是坚持追了过去,临时调来宽敞马车,还将封太医请来一路同行,好在夜雨难歇,一队兵马就在城外驻扎,天蒙蒙亮时,总算是追上了。

大家都以为她有此举是既往不咎之意,可其后回府,她对定北王殿下却是绝口不提。

这三个月来,西北军情时时传入京中,她从不主动探听,有人说与她,无论胜败,她都是淡淡的,寄回的家书也不看,更别提回信了。

白敏敏胆子大,趁着今儿府上人多,她不好翻脸拂了自个儿的面,小心翼翼问了句:“定北王殿下出城那日,你还追上去让人别死,怎的这几个月对王爷消息却是……”

明檀扫了她一眼,声音冷淡:“我让他别死,那是顾全大局,若他死活与大显疆土无干,与大显将士无干,谁爱管谁管。”

与章怀玉斗惯了嘴,白敏敏不假思索便接道:“那你可真是为国为民,忍辱负重啊。”

“……?”

“如今平国公府是在逐客?”

“敏敏不会说话,你别理她。”周静婉将糖酪青梨往明檀面前推了推,又给白敏敏递了个眼神,“还不去前头招呼,少在这给阿檀添堵。”

白敏敏一脸错愕无辜,“我”了半天没我出什么话来,只得起身去前头待客了。

然这不会说话的也不止白敏敏,明檀许久未出,骤然露面,许多贵女都上前与之叙话。

也不知是谁打趣道:“今儿这春日宴倒让我想起几句词,‘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听闻前些时日定北王已率军攻入荣州禄县,这禄县一仗打得是分外艰险,想必王妃定是在府中日日祈愿郎君千岁罢。”

明檀浅笑不语。

周静婉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道:“郎君会否千岁不知,妾身常健倒是不易,阿檀这回风寒弥久,大家都好些时日没见了。”

“是啊,如今可好些了?瞧着清瘦了不少的。”

“这春寒天也得紧着保暖,若是着凉,复病可不值当。”

……

三两句话题扯开,众人一道说着话,去戏园子看了两折戏,又去马秋场上看了会子马球,明檀这伤方愈不久,不宜太过劳累,是以就打算回转了。

在府外道别,明檀正要登上马车,忽有京畿大营的卫兵匆匆赶来,有事要禀于章怀玉。

白敏敏见他面熟,没大在意便要放人进去,可他行礼时见着明檀,忍不住多看两眼,白敏敏察觉有异,忽然问道:“你有何事要禀于世子?西北军情”

“这……”卫兵吞吐,“是,属下有西北军情要禀,定,定北军越河之战遭…遭遇伏击,退守禄县,定,定北王……定北王……”

“定北王怎么了,你快说啊!”

“定北王殿下身负重伤,昏迷不醒!”卫兵一咬牙,语速极快地说完,死死埋下脑袋。

明檀的身形似是晃了一下,唇色也倏然苍白。

白敏敏与周静婉不约而同上前扶住她。

“阿檀,你还好吧?”白敏敏有些担忧,又有些懊恼,方才这卫兵的表情也没什么欣喜之意,早知如此还不如不问!

周静婉也宽慰道:“定北王殿下吉人天相,定会醒的。军情多半延时,说不准咱们听信的这会儿,殿下已然醒了。”

“醒与不醒,与我何干。”明檀很快便恢复过来,面无表情地回身,“我回府了。”

白敏敏与周静婉目送她上马车,眼底都是掩藏不住的深深担忧。

定北王府的车马一路驶出春正大街,明檀端坐车内,不知怎的,她忽然撩帘往外吩咐道:“去灵渺寺。”

攻城之战历来多艰,腊月深冬打至入春回暖,西北边地已是尸横遍野,战场上烟熏火燎,鲜血裹杂着未来得及清理的尸体腐臭味道,熏染得整片天空都是蒙着层灰的暗色。

西北起战源因北诃虎视阳西路,可如今的主战双方已变成大显与羌虞。

北诃被大显打了个措手不及,节节败退,哪还敢肖想阳西路,灰溜溜地往北回迁百里,连结盟的羌虞也弃之不顾。

穷寇莫追,况且大显之意本也不在北诃,西北兵力又不足以分兵而战,是以江绪拿捏着羌虞与北诃结盟图取阳西路一事做文章,向北诃所占荣州出发,发起收复之战。

荣州若好收复,也不会成为大显失落十三州的最后一州了。羌虞兵强马壮,又占尽地形优势,饶是江绪与诸员大将亲自上阵,也攻克得十分艰难,常是方进三寸,又被逼退两寸。

这样的时日谁也不知还要持续多久。仗打久了,有时连士兵都开始怀疑,自己到底还会不会有回去与家人团聚的一日。

“王爷醒了!王爷醒了!”守在帅帐内的士兵忽然跑向外头欣喜通传。

很快,军医并着心腹大将们都赶至帅帐。

诊完脉,军医长松了口气:“王爷无大碍了,再好好休养几日,便能下榻。”

江绪的确是在遭遇伏击后昏迷了几日,但也没到传信所言的身负重伤那般严重,一睡不醒,多半是因连日辛劳,精疲力竭,需要好生休息。

只不过这往外传的消息,总是说得越夸张越好,不然贼人又如何能放松警惕。

军医虽说要再休养几日,可行军之人,每停一日,烧得都是军饷银粮与身家性命,又哪能容得好生休养。江绪醒后,便听诸位将领汇报了一个时辰,底下人递上厚厚一摞密信折子。

他坐在油灯下头,让人将说正事的呈了上来。

待他一封封看完回完,手下又提醒道:“王爷,这还有一道陛下的慰问折子,平国公府、昌国公府、靖安侯府,左相府都写了信,还有易家的。”

“王府还是没有?”

“没有……”

江绪默了默:“靖安侯府的拿来。”

手下人忙呈上。

他展信扫读。

是他岳丈大人写的,写的都是朝堂上与刘御史争论,他先前未请圣意便斩懒战将领是否应斥,洋洋洒洒百余字,只字未提某人。

余下几封他一一览阅,皆是关心他的伤情,他看得极快,面上没什么表情。

刚巧沈玉听闻他醒了,与另一位将军一道前来看他。

江绪掀了掀眼皮,见沈玉春风满面,他冷不丁问了声:“荣州拿下了么,你乐什么乐。”

旁边将军揶揄道:“沈小将军刚刚才瞧了南律寄来的热乎信,可不乐着么。”

沈玉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轻咳两声,干巴巴关怀:“王爷您醒了,可还好?”

江绪垂眸凝视着荣州地形图,声音凉飕飕的:“本王很好,你少在本王跟前碍眼,本王会更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88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