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他们最幸福

作者:大冰 | 分类:女生 | 字数:0

五、西藏往事 ・ 4

书名:他们最幸福 作者:大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24

两个阿尼

2005 年的一天,我和成子在大昭寺门口晒太阳,旁边坐着一个老太太,藏语叫“阿尼”。看装束,应该是从那曲那边过来朝圣的牧区老太太。

阿尼拿着转经筒和念珠,看一眼成子,诵一段经文,哭一场,如是往复。

我们问身旁一起晒太阳的藏族小伙,让他问问是何缘由。年轻人说阿尼的儿子不在人世了,而成子又跟他长得很像。成子咧咧嘴,摸出墨镜戴上,不敢再去看阿尼。我逗他说你小心点儿,说不定人家会拉你回那曲当儿子。

没过多久,阿尼果真坐了过来,老人家蹲坐在我们面前,伸手摸着成子的衣袖。一起过来的还有一个懂汉话的人,直接问成子是否能遂了阿尼的心愿,做她的儿子。成子吓了一跳,我们也都吓了一跳,大家一起冲着阿尼连连摆手加摇头。

阿尼失望离去,之后一个星期都没有再见过她。

一个星期后,依旧是我们惯例晒太阳的地方,阿尼出现了,她径直朝我们走来。大家慌忙起身打算跑开。

阿尼张开双臂作势要拦住我们,她微微弯着腰,急急跑来。那个微微扭曲的姿势让我一直没办法忘记,更像是要拥抱我们一样。我们站在一边,看着阿尼站到了成子面前。这次,阿尼没说任何话,她取下项上的一串绿松石珠子,最下面是一个纯银的法器坠子,两边是两颗白中透粉的龙纹石。她并不抬头看他,给成子戴上后,便扭头走了。

我们一群人好一会儿没说话。

成子努力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摸出英吉沙小刀,把穿珠子的牛皮绳裁断,人手一颗地分送给大家。但他留下了两颗龙纹石,

后来一颗做了项链一直到今天他还戴着。另一颗做了手链,送给了当时和他关系最铁的二宝。

二宝说:“成子,这个手链我是不想要的,非要我要的话,你要听我给你唱完这首歌。”

二宝抱起吉他站在东措的院子里,唱了那首乌兰巴托的夜:

有一个地方很远很远 那里有风有古老的草原

骄傲的母亲目光悠远 温柔的 她那话语缠绵

二宝唱的时候,我没敢看成子,我们都没敢看成子。“骄傲的母亲”那一句响起时,我觉得心里有些难受。

第二位阿尼经常在大昭寺门口的碑后面坐着祈福、许愿、磕长头。

她在大昭寺门前磕了很多年头。基本上我们晒的那五年太阳,都是坐在她身边。

阿尼曾有个女儿,十一岁还是十三岁那年被人贩子拐了,同村被拐了四五个女孩子,只有她的孩子最后没有回来。

她很伤心,就出家了,在大昭寺门口自己修行,在那儿祈福、磕长头、许愿,希望她的孩子能回来。她磕了太多年头了,腰都直不起来了,还是一直在那里磕。她的卡垫是最旧的,膝盖跪压的地方已经薄得像一层纸。

知道第一个阿尼的事情以后,成子每次都会去给这个阿尼带一些吃的。这些修行的人随身也会带干粮和茶,我尝过一回,那个茶的味道像锈铁锅煮的树枝子。

后来,成子过年过节都给这个阿尼买衣服,阿尼不会汉话,唯独学会了“成子”这两个字的发音,每天在大昭寺门前见面打招呼的时候,她就喊这两个字,高兴了的时候,一口一个地喊。

她发音怪怪的,好像在喊“强吱”。

成子说,在大昭寺像阿尼这样经历的修行者非常多,她们到最后估计已经不是在祈祷她的孩子能回来了,可能已经不是在祈福了,只是单纯地为了长头而长头,其他什么都不为了。

成子说,也许阿尼已经没那么痛苦了吧。

我不知道他指的是哪一个阿尼。

四年的光阴路过我们

2008 年3 月后,由于那场让人伤心的变故,最后一代拉漂们纷纷撤出高原,大昭寺晒阳阳生产队须臾土崩瓦解,队员们散落回无边无际的天涯。

缘聚缘散,缘深缘浅,缘分尽了自当别离。道理我懂,可那时候的我实在是接受不了这种分离。很多人就那么消失了,永远从你的生命中消失了,或许这一辈子很多人也无缘再聚首了。想起来就让人心里乱,一种含悲带怒的难过。

我伤了心,孩子气地发誓再也不踏进拉萨半步。

但没能守住自己的誓言,2010 年三十岁生日的那天,我一睁开眼就往死里想拉萨,想那帮当年的朋友,想大昭寺门前的阳光。脸都没洗,我冲去机场,辗转了三个城市飞抵了拉萨贡嘎机场。

再度站在藏医院路口的时候,我哽咽难言,越往里走,大昭寺的法轮金顶就越看得真切。那一刻,我是个近乡情怯的孩子,匍匐在滚烫滚烫的广场上,一个长头磕完,就委屈地涕泪横流。

端着枪的武警过来撵我,他说:“走喽走喽,不要在这里躺。”

我翻手机,挨个打电话。空号、空号、忙音没了,全没了。

我没皮没脸的兄弟们,我一块儿比赛吃“鸡蛋”的朋友们,都没了。

我去买青稞啤酒,跟老板娘说:“今天我生日”

她看我一眼,说:“只批发,不零售。”

一年后,我再回拉萨,在兄弟喜力的暮野客栈结缘了一位汉地来的大和尚,他人很和善,天天带着我去藏姑寺喝甜茶。

又过了一年,我随缘皈依三宝,做了禅宗临济在家弟子。

皈依的那天跪在准提菩萨法相前我念:往昔所作诸恶业,皆由无始嗔痴贪

我想我是痴还是贪愿我速知一切法吧,别让我那么驽钝了。

师父开示我缘起论时,告诉我说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他说,执念放下一点,智慧就升起一点。

可是师父,我执念重,如缕如麻如十万大山无尽绵延。

我根器浅。时至今日,依旧执着在和“拉漂”兄弟们共度的那些时光。若这一世的缘尽于此,若来生复为人身,我期许我能好好儿的,大家都能好好儿的。我期待在弱冠之年能和他们再度结缘于藏地,再度没皮没脸在大昭寺的阳光下。

2008 年以后,我有四年没有见过成子。

从西藏撤回来后,成子去了青海,在中建材担任了三年的销售主管。多年的高原生活给了他一脸正宗的高原红,成子屡屡被客户认作安多藏族。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积蓄的福报忽然井喷,业绩一度牛得吓死人,七个人的团队一年的营业额达到三亿七千万。

在青海的日子里,成子常跑去佑宁寺转经,那个地方在距离西宁四十公里的互助县,大大小小的寺院散落在山间,山影松涛,红墙金顶,美若仙境。

佑宁寺的堪布是个转世小活佛。成子每次去都和他住在一起,同食同寝,忘年相交。小活佛偶尔会对成子讲一些不可思量的话,似开示,又似天眼通后的箴言。他说:“以前已经活得够着急了,这辈子就别那么着急了”

小活佛只有十多岁的光景。

成子的销售业绩越来越突出,几乎快成了个小小的业界传奇。后来他升职了,但同事的庆功宴没来得及摆,他迅速辞职了。

然后是散尽家产,是真的散尽家产。

大家都以为他是要去佑宁寺出家,但他没走出那一步。

成子和我一样,虽浪荡藏地多年,却始终没有受密宗的灌顶。他和我一样,从热爱藏地文化,到喜欢佛教文化,到倾向于亲近佛学。当年简单地了解了一些基本法理后,自己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虽然很敬慕金刚乘的法门,却一直没皈依密宗。

成子没当喇嘛,但他确实是被度走了。

他在佑宁寺时结识了一位僧人。

巧得很,和我后来的经历一样,那也是位汉地来的行脚云游僧。僧人其貌不扬,却威仪俱足。此比丘游历四方,遍访名山大川,随身布囊内藏各地名茶。所经之处若有佳茗,必采而贮之。和尚喝茶,不喜斗茶出巧,喝茶便是喝茶,清和寂静。

僧人平日讷言讷语但为人和善,秉佛训过午不食,终日不倒单,是位禅茶一味的大方家。他随缘点化,遇到有缘人,会由茶入禅,举杯间,三言两语化人戾气。成子对他一见倾心,心甘情愿替他背起乾坤袋,以随侍弟子的身份再度上路。

僧人是河北人,五十七人茕茕孑立世间。他剃度于赵县柏林禅寺净慧上人座下,出家前供职于茶科所,本就是位业界颇有名望的茶人。出家后万缘放下,唯钟情那一杯茶。他教成子选茶、品茶,系统地传授成子茶艺茶理,成子从他那里承接的茶道古风盎然。

成子潜心追随云游僧人,四处挂单,缘化四方。他数度跪倒在僧人脚下,表示希望剃头受戒。僧人总是不置可否,偶尔会和善地拍拍他合十的手,道:“孩子,着什么急呢”

说的,和佑宁寺的小活佛如出一辙。

僧人禅净双修,成子求教参话头或呼佛号,他让他去念在藏地家喻户晓的观自在菩萨心咒就好,于是成子伴着师父喝茶持咒,持咒喝茶,踏遍名山,遍饮名泉,访茶农,寻野僧,游历天涯如是数年。

一日,二人入川,巴蜀绵绵夜雨中,比丘躬身向成子打了个问询,开口说了个偈子

念罢偈子,比丘襟袖飘飘,转身不告而别。成子甩甩湿漉漉的头发,半乾坤袋的茶还在肩上。

僧人没教他读经,没给他讲法开示,只教会了他喝茶。

成子没回甘肃,他由川地入黔,自黔行至盛产普洱的彩云之南。僧人曾带着他遍访过云南诸大茶山,带他认识过不少相熟的茶僧茶农。他一路借宿在山寨或寺庙,渐把他乡作故乡,淡了最后一点重返青海的念头。

他给小客栈当管家,去小酒吧当跑堂,去拉面馆打工,去当司机,攒了一点儿钱后,成子在丽江古城百岁桥的公共厕所附近开了一间小小茶社,他此时隐隐是爱茶人中的大家了。他没做什么花哨唬人的招牌,只刨了一块松木板,上书二字:茶者。

小茶社蜗在巷子深处,游人罕至生意清淡,但足够他糊口,重要的是也够他自由自在静心喝茶。他从师父相熟的茶农处进茶,有一搭没一搭地卖卖滇红,卖卖普洱。

2012 年的春节,我在丽江小石桥卖唱,唱的正是那首没皮没脸的孩子。他拎着一捆青菜走到我身边,驻足安安静静地喊了一声我的名字。

离我们上次拉萨的分别,整整1500 多天过去了。

一年后,2013 年春节。我又回丽江过年,跑到百岁坊让他泡茶给我喝。他送我一只奇妙的杯子,说以后专门留给我用,那只杯子是仿钧窑的,雨过天晴云开处的釉色,开片开得如莲花一般,煞是好看。

我想和他聊聊天,怀怀旧,可每抿一口茶,就冲淡了讲话的欲望。两个人默默地对坐着,从午后喝到黄昏。紫鹃、冰岛、宫廷一道接一道。

路人嬉笑打闹着路过我们,四年的光阴路过我们。

成子收养了一只小小的哈士奇,起名叫船长。船长在旁边挤来挤去地冲我伸舌头,粘了我半身狗毛。我盘腿坐着,袅袅的茶烟屡屡让我想起仙足岛清晨的水汽和大昭寺门前的煨桑。

成子泡着茶,依旧是一脸多年未曾蜕去的高原红,左手边是孙冕老爷子给他题的“茶者”一词,右手边是陈坤给他写的“悟生”二字。金黄金黄的黑唐卡在幽暗的小屋里闪烁着熠熠的光,那是一幅藏文坛城百字明,画唐卡的人是成子茶社的小伙计,对成子恭敬而亲切,那是一个皈依了格鲁巴的昆明男孩。

成子,快十年过去了,那么爱折腾的你都已经拥有了让我遥不可及的成长和宁静,可我呢,还是那个没皮没脸的孩子。这让我羡慕,以及委屈。

成子,如果多年前纳木错的那个雪夜,你我就坠入了那万丈深渊该多好。如果生生世世,累世累劫,我们在年轻时就都莫名其妙地死去该多好。

成子,大昭寺晒阳阳生产队时期,有一天我们不约而同地放了一个屁,我们拿帽子扣着脸,在下午三点的拉萨阳光里笑得死去活来。那种酣畅淋漓,可能你已经不是很想再要了,但那种酣畅淋漓这些年我再也找不到了

成子忽然开口说:“大冰,把烟掐了再喝茶吧,滋味会更好一点。”

成子,你可还记得大昭寺广场前你递给我的那支“兰州”烟

那天是我生平第一次醉茶,晕晕的,轻飘飘得好似要飞起来。我用手指蘸着茶汤,在他的茶桌上写字:壶嘶乱香,茶酽观色,杯新嚼齑,水到曲成

我说:“成子成子,你看你看,我的行草写得怎么样”

早春的丽江干燥无比,水渍瞬间就蒸发没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58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