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他们最幸福

作者:大冰 | 分类:女生 | 字数:0

九、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 ・ 1

书名:他们最幸福 作者:大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24

一群人或一个人,

只要还肯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走着,就不会停止发育。

勇猛精进和欲速而不达之间,总要找到个平衡。

鸟人鹏鹏是我的同龄人,且同年同庚,同样好酒好色,同样矫情。

我跟他说:“你看我这么介绍你如何种过地、发过电、修过坝、扛过枪、站过岗、握过笔、采过访、博过客、喝过茶、徒过步、背过包、登过雪山的文人。

他嫌我介绍得一点儿也没内涵。

那我就这么介绍他:非著名登山家、非职业乐评人、非资深自由撰稿者、非活明白不可的80 后。

鸟人鹏鹏是川人,家住川陕交界处,他在秦岭与大巴山余脉里长大。

他们家乡号称是武则天的故乡,那儿有威名赫赫的剑门关。但他说,十五岁之前都不知道剑门关长什么样子,小时候倒是听到了不少关于诸葛亮和三国的故事,据说后出师表就是在他家山脚下的江边写成的。那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至今也没有吸引太多外界的目光,没什么特产,只盛产出苦力的农民工。他算是那片山沟里为数不多的穿着衬衫工作在大都市的人。

鸟人鹏鹏和我同年同庚,面相却比我老很多,但酷爱冒充回端着茶碗和我说:“咱们的这拨80 后似乎特别倒霉,出生的时候赶上计划生育了,毕业的时候不管分配了,毕业后茫然无知”

我说:“别一本正经和我讲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咱80 后都这个岁数了,应该说点儿有深度有文化的话。”

他苦着脸看着窗外说:“我脑壳儿有包,你脑壳儿也有包,整个80 后脑壳儿都有包。”

我想起崔健的一句话:其实你们和我们生活在一个年代,别以为你比我小二三十岁,我们就不是一代人。

那天,窗外不是北京天安门广场,而是热闹非凡的成都宽巷子,但和北京一样,和全中国一样,街上匆匆忙忙的,满是脑壳儿有包的80 后。

他们拿着苹果手机,穿着耐克或阿迪,上班就要迟到了,他们很着急。

两个迷迷瞪瞪的青年

不论出生在城市还是乡村,大家都一样,鸟人鹏鹏脑壳儿也有包。

他毕业后不想回家也不能回家,于是跟同学去台资木材厂打工,又去过电站实习发电,都没长久。赶上轰轰烈烈的修三峡,他又在工地上狠狠地摸爬滚打过一阵子。他不甘心,梦想着去北京北漂个出人头地的将来,他拿着发表过的大大小小的文章挤上了北上的绿皮车,汽笛声一响,淌下两行豪情壮志的热泪两个月后,他走投无路地耷拉着脑袋回到了山里的家。

他父亲是最后一拨铁道兵,退伍后本分地务农,一辈子老实巴交,没有半点儿能力给他谋一个光明的未来。他说:“孩子,要不你当兵去吧。”

于是鸟人鹏鹏从戎,在中国地图上拉出一道长线,从难于上青天的剑门关下一直延伸到山东烟台大海边。

他当兵的地方,是我的家乡。

我那时正窝在敦煌,背着画箱,嚼着沙尘写生创作,画地平线、夕阳、飞天和怒目金刚一度为饭钱和颜料钱愁白了少年头,又一度看着那些没镶框的新鲜作品扬扬得意,莫名嚣张。

鸟人鹏鹏新兵连训练结束后,分到一个执勤连队,那又是一个山谷。他傻眼了,这荒瘠的地方是如此类似他努力想逃脱的故乡。他给家里写信:爸爸,这里挺好的,不用爬到崮顶就能看见茫茫沧海

高高的丘陵一座团住一座,是海风根本吹不到的地方。除了满眼的灰绿色植被,他什么也看不到。

那是个守仓库和坑道的连队,他在连部做文书,偶尔站站岗,日子过得机械而麻木。周末没啥娱乐,最近的集市要一天才能往返,他没地方可去,一般都守住一个破电视。没有有线电视,只能收到一个山东卫视。那时他爱看一档节目,叫阳光快车道,还给栏目组写过信,提意见建议。

那节目是我主持的。

当时他没想到几年后会和我成为朋友。

那时,我已经为了一碗饱饭折断画笔,擦上了满脸粉底。不去想什么理想,只是机械地捏着麦克风,站在舞台中央扮演一个陌生的自己。几度想回头,但终究还是贪恋那份要命的虚荣。

我那时写诗:“无聊就像隐隐的饥饿,反正我没完没了地混在沙漠里。”

他那时写文章:“下山办事花在路上要一个多小时。通讯不便,唯一的一根军线也时好时坏,希望便寄托在每周一次上山的补给车上。车除了送来粮菜外,还有连队的报纸和信,也可顺便坐车下山去,重要的是司机经常会轮换,可以和相对陌生的面孔聊聊天。其实,在山上也不是没见过别的陌生面孔。

“去年一年,我见过两回。一次是两位爬山的老人,相互搀扶着过来了,看见拿着枪站岗的我们,愣了愣,未等我们上前制止,就慢慢转回去了。真遗憾,我还没来得及和他们打个招呼。

“还有一次,我远远地看见两位学生打扮的女孩上来了,边走边轻轻地说着话。山谷很静,几乎能听清她们聊天的内容。在确定她们不会对哨所产生危险的情况下,我放松了警惕的神经,默默欣赏着这一美丽的风景,心情竟有些徜徉。在荒芜的沙漠听不到鸟叫,却意外听到了动听的流水声音,这意味深长的一幕,让我忽然就摆平了生活的平衡感。

“女孩走过来了,我心里竟莫名产生一丝慌张,脸莫名其妙地发烧,腿也开始有点儿抖了。但很快,我把脸部调整出柔和一些的表情,轻声地阻止了她们向营区这边走来。她们没和我说话,马上就消失在我的视线之外。平衡感迅速消失了,我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有了一丝丝气愤”

鸟人鹏鹏和我,两个迷迷瞪瞪的青年,各自转悠在各自的灰色山谷中,晦涩而别扭。我们那时都没什么朋友,在苍白的生活里各自茕茕孑立。

就像大部分迷茫的年轻人一样,薄雾里,揣测着前方的人生。

有一点儿寂寞,有一点儿惶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59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