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捡漏大师

作者:长岭居士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49章 天光墟捡漏

书名:捡漏大师 作者:长岭居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21:30

陈勇猜测,这样的人物权力滔天,能让文物总局老大上杆子巴结人,可想而知。陈勇也没有再去多想,反正这些人跟他没有半点关系。

时间过得很快,吃完饭结账出来,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四个人都喝了几杯酒,谭国华喝得有点醉意,三人把谭国华送回家。从谭国华家里出来,陈勇就问黄东:“黄东你现在住哪?”

黄东说道:“就在前面一家小旅馆里,十块钱一晚,我交了50元钱,还有东西放在那里。”

陈勇说道:“今晚再住一宿,明天一早把房退了,明晚住陈远家里,他家有很多房子。”

黄东点了点头,与陈勇俩人告辞,就往小旅馆走去。陈勇看时间也不早了,两个就回了严家村,今晚要早点睡,明天五点钟起床,去传说中的鬼市,现在叫天光墟,看能不能掏到好物件。

第二天一早五点,陈勇起床,洗漱完,背上背包向文昌北路走去,天还没亮,四周围还是一片漆黑,走出严家村来到上九路的街道上,才有路灯,走了有十多分钟就到了文昌北路天光墟。

“天光墟”一词只在粤语地区出现(粤语“天光”即“天亮”)。“墟”是南中国语言中对市集的称呼,赶集也叫做“趁墟”。文昌北路天光墟是珠江市最古老的天光墟市之一,天光墟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全长约1.2公里,宽12米。天光墟历史悠久,最早出现在唐朝,经过历史战火洗礼,地方不断转移,从清朝开始这处天光墟一直存在,解放后又关闭,直至八十年代才重新出现。

凌晨五点,文昌北路人头涌涌,南来北往的商户千里迢迢,带来全国各地的“宝贝”,兜售古玩玉器,衡水的鼻烟壶、江苏的绣品、景德镇的瓷器、陕西的青铜器、旧钟表、孤本古籍、名家字画、国产老相机、各类香炉烛台、造型各异的铜锁、铜熨斗、铜鼻烟壶、不同年代的收音机……但凡有点年份的,都能待价而沽。他们又收购当地的各种“宝贝”,带到内地销售,形成一条条庞大的销售链。ъìqυgΕtv.℃ǒΜ

天光墟是个极度自由的交易市场,没有标价,也没有售后,货物一旦出售,人走钱清,商品好坏与卖主再无瓜葛。在天光墟买东西,不问出处,只问价格,想要捡到漏,就要眼疾手快。人气鼎盛时段,赶墟的摊档经常向周边小巷延伸。

不到凌晨5时,现场摊位就已被档主货物堆满。天微微发亮,人声开始鼎沸。早上6时以后,买与卖开始进入高潮,人潮高峰有超过上万人在现场。

这里的交易额可观,时有数千元甚至过万元的古玩成交。来自省内及全国各地的近千名摊贩在此聚集,交易各式古玩、旧书籍、旧家具,旧工艺品。文昌北路天光墟成为了捡漏者的圣地。

陈勇一个一个摊位查看,走了大约十多个摊位,终于在一个卖古钱币的摊位停下了脚步,蹲了下来。这摊位以铜币为主,摊主五十多岁,说着一口的粤语,正在与一位顾客交谈着。

陈勇认真看了一下,这个摊位很有色,卖得全是南粤省地区的铜币。摊主把铜币按面值的大小,分别装在塑料盒里面,盒子也不大,也就装二三十斤左右,共有4个盒子,每个盒子都装得满满的,陈勇随手拿起一枚,这枚铜钱是粤省所制光绪通宝。

粤铜币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奏准朝廷,创建粤造币厂,粤钱局宝广局。1888年引进英国伯明翰喜敦工厂的机器,1889年生产出机制铜币,也是我华夏钱币历史上第一批机制币,光绪通宝方孔一钱。1900年开始流通发行。

粤铜币又分五大类:粤省造光绪通室,粤省造光绪元宝,“粤”字大清铜币,粤仙版铜币和五羊铜币。

陈勇手上拿着的就是光绪通宝方孔1钱是穿孔的,发行量大收藏价值不高,挑了一整盒,也没有发现有收藏价值的,又换了一盒,这一盒全是光绪元宝二十文的,随便手翻看了一下,就又换了一盒。

这一盒是面值大杂烩,有光绪元宝十文的,也有五仙到一仙不等,手不经意就拿起一枚铜币。这是一枚红铜所制钱币,民国二十五年造的五羊1仙,品相近完美,这枚是铜钱大珍。后世这枚铜币价值几十万。五羊1仙之所以成为大珍就是产量少。当时民国发行的时候,民众认为铜币图案不祥有(羊入虎口)之称。发行流通不到一年就停产回收熔毁,发行时间短留在民间非常稀少

陈勇就着手先挑红铜的。因为红铜的颜色不一样,非常好挑,这一挑不得了,红铜的就有一百多枚。这一下陈勇就不淡定了。陈勇前世记忆里全华夏,有记录也就二千多枚。陈勇把红铜的先放一堆,然后再挑了起来。

又挑了一会,手里拿着一枚黄色的铜币认真的看了起来,这是一枚黄铜所制光绪通宝1钱内方孔,比一般的光绪通宝直径大一些也厚一点。陈勇心里非常肯定,这是一枚样币。所谓样币就是先制造出钱币的样板,经批准就按此样币生产。生产的时候直径会小厚度和重量也相对减少。因为稀少收藏价值高,以后这一枚值十几二十万。挑到一半的时候,陈勇手里拿着一枚连他后世都没看到过的铜币。这枚铜币为黄铜所制,正面中心满文“宝厂”、“光绪元宝”四字,珠圈外上方“广东省造,”下方“二百枚换一元”记值;背面珠圈飞龙十尾,珠圈上方英文“广东”记地,下方英文“半仙”记值。陈勇心猛跳动了一下。铜元大珍品,半仙飞龙。陈勇前世找了一辈子,至死都没有看到过实物,连收藏大家马定祥先生手里只有拓片,没有实物。

这是一枚颇具神奇色彩的铜钱。

这把陈勇高兴坏,又不敢有大多的表情,怕摊主老板看,只能心里暗自高兴。

要是让人知道他手有这么一枚铜钱,连博物馆都没有的藏品,家门都会给人踏破。

陈勇,平复了一下心情。

把这枚半仙飞龙跟五羊1仙放在一起。又开始挑了起来,剩下的大多都是粤省造光绪元宝,十文的量大收藏价值不高。

在最后十几个钱币中,陈勇看到有二枚没有孔的黄铜钱币,拿起来看了看却是光绪通宝一钱试铸币,这枚黄铜试铸币跟别的不同在于中间方孔是不穿,只是中间有个方格。

陈勇倒了一口冷气,这怎么可能会有试铸币?试铸币可比样币收藏价值高,博物馆都没有几枚。陈勇今晚捡漏!是捡大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686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