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从港岛开始发家

作者:人生错过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01章 299【又是争抢的戏码】

书名:从港岛开始发家 作者:人生错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21:23

李文迪心思非常的活络,大生地产公司对元和报社出手了,那这个时候对瑞幸地产公司来说或许是个机会,趁着大生地产公司无暇顾及之际,完成对其他公司的收购计划。

于是,李文迪便打电话给张彦,让他抓紧选好收购的公司,尽快展开收购案,并将大生地产公司对元和报社动手的消息告诉了张彦,让他心里有数。

李文迪也会对元和报社给予一些帮助,如李文迪说让元和报社对外宣布,长新置业公司将与元和报社联合收购那家保和投资公司,趁势将股价抬高。

香江市民都知道长新置业公司的老板李文迪是个猛人,既然要对保和投资公司下手,那么股价肯定会有所暴涨,如果他们不趁机赚一笔,岂不是傻子。

在消息宣布的当天,保和投资公司的股价由0.8元暴涨到了1.2元,涨幅达50%,令人有些咋舌。

而大生地产公司在马锦灿的指挥下,开出了1.4元的收购价,可惜股民们不认为这个价格是顶峰,根本不鸟大生地产公司的出价。

李文迪却觉得差不多了,便打电话给何勇健,让他第二天开始小股量的抛售股票,注意不要露出痕迹。

万一被大生地产公司知道了,有可能会造成股价暴跌,对既定的计划影响很大。

李文迪为什么不采用操纵股价,忽高忽低搞股民心态的手段呢?

因为大生地产公司是真的想收购保和投资公司,很容易造成大生地产公司趁低吸纳的结局。

为敌人做嫁衣的事情李文迪可不干。

大生地产公司雇佣的证券公司是汇丰银行旗下的获多利公司,这家公司的经验非常的丰富,做过不少的收购案,所以对股市颇为敏感,看见股市上有不少的散股出现,引起他们的疑心。

经过调查,查到了元和报社雇佣的证券公司头上,于是将这個消息汇报给了马锦灿。

马锦灿是商场大亨不假,但对股市不是很了解,认为这是李文迪的虚晃一枪,如果他们也开始抛售股票,李文迪利用其他账户吸纳,那他岂不是狙击失败了?

马锦灿不了解狙击的实质,不是收购成功,而是获利成功。

既然马锦灿做出了决定,获多利公司的人便不再劝说,而是按照马锦灿的意思去做,尽可能的收拢股市上的散股。

置地公司收购会德丰公司的事情不断发酵,在祈年报社的搞鬼下,更是甚嚣尘上,股价攀升到了另外一个程度,每股3.8元,比李文迪买入之时增长了1元,这仅仅是两天的时间而已(收购案宣布的那天起)。

见识过置地公司收购牛奶国际公司、九龙仓公司反收购案的股民们都知道这是一次赚大钱的绝好机会,因为他们都认为置地公司可以成功收购会德丰公司,哪怕收购失败,股价也会大涨。

于是,置地公司收购会德丰公司的消息成为香江市民议论话题的榜首,不少香江经济评论家称若是会德丰公司被收购成功,怡和公司一系将会超越汇丰银行,成为香江第一公司企业。

这里面当然少不了李文迪的身影,他甚至有些不掩人耳目的去做,收买各大报章(不是自己亲自去,雇人干的)。

汇丰银行大班沈弼是个满怀野心之人,立志超越汇丰银行前面的所有大班,成为汇丰银行有史以来最为杰出的大班,哪怕是在世界的银行史上他都要进入前列。

所以,沈弼看出了这是有心之人引导的言论,却依旧掉进坑里。

虽然置地公司失去了九龙仓公司,但是一旦融合会德丰公司,怡和公司一系隐约有超过汇丰银行规模的可能,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收购成功之后,怡和公司有大动作,汇丰银行将更难牵制。

沈弼连忙召开了董事局会议,与董事们商议此事,然而一些英人董事不认同沈弼的提议,原因是英人应该是一体的,他们要抵制的是华人的崛起,也指责沈弼偏袒华资企业.

沈弼非常的恼火,却没有在董事局会议上发作,好在包宇刚、利铭泽等一系华人董事支持沈弼,使得提案通过,如此也让沈弼从主观上更加偏向华人。

如李文迪所料的是,汇丰银行居然仅仅在贷款上为难置地公司,让贷款迟迟不能通过。

这是小手段,影响不了置地公司的庞大收购案,毕竟香江大把有实力的银行,如渣打银行、万国宝通银行。

三天之后,和记集团宣布正在与会德丰公司商议合并一事,进展颇为顺利。

两大洋行争夺排名第四的洋行,让事情越发滚烫,差不多连卖菜的阿婆都在议论此事。

这也让李文迪很是吃惊,怎么连和记集团都下场了?和记集团不是和黄埔船坞公司商议合并的事情吗?

一次性吃掉两家大公司,韦理斯也不怕把肚子撑破了?

思量再三,李文迪觉得这里面肯定有汇丰银行的推力,不然韦理斯的胆子再大,亦不敢如此冒险,除非得到了沈弼的某些承诺。

表面上说是香江四大洋行,实际上怡和公司将剩余的三大洋行踩在脚下,怡和公司稳居第一的位置,连排行第二的和记集团资产值都不到怡和公司一系的80%(鼎盛时期)。

汇丰银行是和记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加上和记集团的资产值远不如怡和公司,所以和记集团吞并会德丰公司是沈弼能够接受的。

在李文迪看来,和记集团即使有汇丰银行的支持,也还是一条‘搅屎棍’,根本没有实力合并会德丰公司,因为黄埔船坞公司更适合和记集团。

有了和记集团和汇丰银行的参与,李文迪非常的心安,如果两者都不能阻止置地公司,他不认为自己可以拦得住置地公司。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所以置地公司的鲍富达找上了汇丰银行的沈弼,聊一聊置地公司收购会德丰公司的目的,以及不会威胁到汇丰银行在香江的霸主位置,希望沈弼能给置地公司更多的贷款,同时让和记集团撤销与会德丰公司合并的决定。

鲍富达的空口无凭自然不太可能取得沈弼的信任,尽管谈判不是不欢而散,也没有达到目的。

置地公司办公室

“沈弼果然成为了我们扩张的拦路虎,我们做的那些准备都失败了,那群华人究竟想干什么?收购会德丰和他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阻止?”纽壁坚发出了多句疑问。

鲍富达已经愤怒过了,所以现在能冷静下来,也思考过为什么置地公司在这件收购案上没有任何的支持者。

“也许这些华人是想把会德丰留给他们自己人。现在是无法说服他们了,会德丰A股已经涨到了4.2元,我们手上的资金马上要见底了,要继续下去的话,必须拿到各大银行的贷款。”鲍富达认为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进退,但是他不想置地公司又经历一次失败。

“你的意思呢?我们要不要继续?”纽壁坚反问道,套现离场会不甘心,完成收购案又面临很大的风险。

鲍富达的手指敲击着桌面,在安静的办公室内格外的响亮,十几次之后,回答道“这是置地公司的大机遇,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放弃,我建议立刻拿到银行的贷款,向股民们收购股票,还有找锦兴置地公司的张玉良和约翰·马登聊聊,要是能得到他们手中的股份,汇丰银行不可能阻止了。”

会德丰公司的主席是约翰·马登,经营者亦是约翰·马登,但会德丰公司的最大股东是张玉良,握有30%以上的股份,而约翰·马登仅有14%。

张玉良的父亲是张祝珊,靠着贩卖西药起家,50年代后期涉足地产。62年之后,张祝珊家族由张玉良掌舵,以家族公司资金,开始兴建中环两幢大厦,联邦大厦和国际大厦,后来将两幢大厦与马登家族旗下的联邦地产公司置换股份,成为了联邦地产公司的控股人。

在70年至72年间,张氏家族以联邦地产公司的部分股份、中环的大片物业交换会德丰公司股份,高峰时期曾经持有会德丰公司股票超过40%。

如此厉害的家族却十分低调,但是不少的商界大人物都知道张氏家族的举动,只是很有默契的没有说出来而已。

现在置地公司想要收购会德丰公司,自然不可能跨过张氏家族的。

李文迪当然知道这些,于是派了不少记者盯着约翰·马登、张玉良以及置地公司的鲍富达和纽壁坚。

等拍到这些人会面的照片,李文迪立刻将照片雇佣人员卖给各大报章,他想法很简单,一个人做了,肯定招来仇怨,不如让所有人来做,如此能混淆视听,再说了祈年报业公司也不差这点销量。

新闻纸一出,韦理斯亦是快速前去接触会德丰公司的两人,商议合并的事宜。

其实,公司合并非常符合张氏家族的利益,但是与马登家族的利益不相吻合,所以约翰·马登不想合并。

因为约翰·马登是个好大喜功之人,合并之后,韦理斯自然是老大,那他只能当老二,面子上如何挂的住。

至于置地公司的收购,那是套现离场,加上马登家族对北边的不信任,带着大笔资金离开香江,去往他国也能轻松建立新的商业王国。

约翰·马登对于韦理斯所说的‘旗下多家公司仍有马登先生独立管理’表示不相信,如此的话,与和记集团合并有什么益处,而且韦理斯是个霸道的人,岂能容忍几家上市公司游离在总公司的控制之外。

收回管理权的理由可以找到很多,所以马登对于这些价码不感兴趣。

李文迪知道这些消息以后,大笑不止,原来当黄雀是如此美妙的,有种操控大人物的满足感。

这些消息便不需要李文迪传播了,香江的记者是专业的,有大把的人盯住了这三家公司的高层,他们都想拿到第一手的新闻,至少不能比同行落后。

接着,会德丰公司股价攀登高峰,连带着和记集团股价都有不小的涨幅,让股民们喜笑颜开。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04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