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长生可否

作者:江天寥廓 | 分类:武侠 | 字数:0

442、有无之法,大道愈明

书名:长生可否 作者:江天寥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31

张执象在赶往满刺加,但并非是以肉身。

他飞到钦天监便已落地,倒不是真气不够飞不到满刺加去,而是太慢了,邪神肆虐,每一刻钟都有大量百姓伤亡,他没有时间御剑飞行。

但,阳神过去也是一样的。

阳神凌空一瞬百里,而他自己则谈笑自如,在钦天监与嘉靖谈论着玄黄大典的编撰,还有满刺加的凶兽。

“你不是说,未到元婴,阳神本质是阴神吗”

“为何还能行动自如”

嘉靖可是老修行了,深知阳神、阴神,其实都是元神,如果是元婴的真阳神的话,离体之后能够自主行动,那是合理的。

而尚未跨入元婴阶段,元神就是元神。

无论阴神也好,阳神也罢,离开了身体,身体应该无法行动才对

“算不得什么神通手段,回光一境,但凡有见性的修为,都能做到这等地步,等陛下结丹以后,也可如此。”

嘉靖在始皇帝代政的时候,完成了筑基。

如今倒也可以使一些出阴神的法门,但要超前,将阴神变为阳神,起码得结丹修行才可,结丹之前,真气离体几乎是不可控的,是做不到“散则成气,聚则成形”的。

至于“回光”一境。

嘉靖作为皇帝,作为这场变革的主导者之一,在扬州的时候,便已经见性了。

皇帝是最不适合修行的人,那是因为原来只有“九境”,可如今有“十境”,只要这位皇帝愿意去做圣王,有相应的功绩,他其实就是最好修行的人。

能够获取南北战争的胜利,并且还政于民。

等嘉靖退位的时候,回光修为就可以到达“见性”的大圆满了。

此后修行,受益无穷。

“回光一境,你在金华上分了三段,见性明明也有区别,为何不做区分”光明境的确不用做区分,可见性还是有差别的,嘉靖认为应该分得更仔细一些才对。

“见天下性,方见己性。”

“如此一句而已,无非是见天下性的程度深浅罢了,只有量的区别,并无质的区别。”

“庄子在大宗师里面有做境界的划分,为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撄宁。”

“入静一境,既然取了最高的撄宁,那么回光见性,便从前面取三个境界好了。”

“朝彻、见独、无古今。”

“陛下以为如何”

内算以混元为宗,大道是一体的,所以儒释道可以相互印证,庄子用来划分修行的八个境界,既可以用在入静当中,也可以用在回光当中。

而且并非强名,而是十分贴合。

外天下、外物、外生,重点都是一个外字,外字何解将我摘出来客观看待有这个意思,但我们不妨用一个更贴切的词参透。

参透天下的道理,参透万物的本质,参透生死之变。

如此,方能大彻大悟朝彻。

或言,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此,便是朝彻。

你要见天下之性,必然要参透天下运行的道理,参透万物的本质,看破生死之迷障,如此,方能大彻大悟,能够见天下之性。

故而,朝彻,能见性。

见天下性,方见己性,故而见独。

你参悟天下之后,便要开始参悟认知自己了,认知自己的本性,认知自己在这样的世界该有什么样的作为,认知在无数轮回当明有着怎样的责任。

如此,也就见了己性了。

最后,便要跨越时空,将过去、现在、未来收纳于心明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而努力。

如此,便是无古今了。

庄子的八重境界,“外天下”、“外物”、“外生”都是基础,是修行之人认知世界的基本,所以不纳入境界,但实际上与金华一境息息相关,也与心斋息息相关。

“朝彻”、“见独”、“无古今”恰好贴合见性,却又与坐忘无关吗

见性是有,坐忘是无。

有离开无不是有,无离开有亦不是无,合在一起,才是道啊。

而“不死不生”和“撄宁”,撄宁归为入静的最高境界,因为它已经是返璞归真,参有无之变了,而回光是有的极致,而非无的极致,故而,以光明为境界。

至于不死不生。

庄子言撄宁: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这就是不死不生了。

杀生者,并非是杀人,而是“消灭念头”,念头一起,你就把它空掉,念头不起,便能长生不死。

生生者不生,就是这个道理,你念头情绪经常泛起,便不得长生了。

但,杀生,不生。

都并非是强制压下念头,而是自然而然才行,有了这个境界,才能够去够撄宁的边,你什么都不想,但天地又一切随你。

所以,不死不生,也就是半步撄宁,是入静的极高境界了。

故而,入静、回光,并无高低之分,只是侧重不同,它们合起来,才是真正的道。

“对于安平来说,分不分境界无所谓,对于后来者来说,这可是省却了数十年苦功的明灯啊,如此大善,大善。”

体系越完备清晰,对于后学者自然越友好。

嘉靖讨到了见性的三个境界,自是相当喜悦,知晓张执象如今应当是“无古今”的境界,而他自己,勉强算得上是“朝彻”。

只是回光不同于见性,是有“反馈”的。

他是大明皇帝,天然就有优势,功成身退之时,也能无古今就是了。只不过参悟有限,无法在坐忘上一一印证,入静的修为,可能就难以攀上去了,得用水磨工夫才好。

眼珠一转,嘉靖觉得问了见性,不妨让张执象把入静的境界也细分一些。

便笑道:“安平说了见性,不妨也说说心斋、坐忘”

张执象挠头,这个肯定要三丰祖师来说才最好,不过一通百通,他来说,也是一样的,便言道:

庄子人间世:“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首先要有志,不然心志不坚,外物萦绕,是无法静心的。”

“故而,心斋可分为:存志、心符、集虚。”

庄子大宗师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有注言: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即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

“所以,坐忘首先要忘掉心迹,并忘掉为什么要起心迹。故曰无迹。”

“无迹了,才能内不觉其身,外不识天地,所以才能旷然,旷达、浩大、豁然,是心与天地的连通,便是旷然。”

“旷然才能大通,与天地相通,以天地为母,能够昼夜母呼吸,往来通我玄。”

“如此,便是胎息。”

“故而,心斋三境为:存志、心符、集虚。坐忘三境为:无迹、旷然、胎息。”

“空的极致是不死不生,故此为半步撄宁,返璞归真之后,无物不将迎也,便是撄宁。”

“此为入静。”

“回光三境:金华、见性、光明。”

“见性方才讲了,半步光明是天下人见我之性,而光明则是天下人见己性后再见我性,故而非文明觉悟之当口,难见光明。”

“说了高处,再仔细说说基础。”

“金华分:金华乍现、金华正放、金华大凝。”

“我们说观想天心,见先天元炁之光,其实观想的,都是虚的,真正的金华,能够看到的先天元炁之光,必须是我们对外天下、外物、外生的顿悟,那一瞬间的灵光。”

“有顿悟见解,入了门,便是金华乍现。”

“有了成熟见知,并且知行合一去践行,就是金华正放。”

“有了完整系统的认知,并已经有了正在走的路,就是金华大凝。”

“回光是有,而非无。”

“枯坐参禅,不见真。”

“如是而已。”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jujiazy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32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