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长生可否

作者:江天寥廓 | 分类:武侠 | 字数:0

417、盘中米肉,源是何处

书名:长生可否 作者:江天寥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31

大明很有钱,户部那里人口才五千万,剩下两亿多人都是不纳税的,只要能够免除当地剥削,基本上有几亩良田,日子就能过得很好。

再搞点农副产品,肉蛋也没那么缺。

日子过的简朴的主要原因是观念问题,耕读传家才是人们认为的正道,大明的读书人数量,也是自古以来最多的时代。

也正是因为庞大的读书人群体,却没有办法全部完成科举的正向就业,大量人才涌入百业当中,才引起了大明的全面兴盛。

才能够支撑起如今的高速工业化。

虽然相对于过去的进步而言,已经快了很多倍了,但徐阶无疑是嫌弃太慢的,所以他需要更加有效率的制度。

“国师觉得这红烧肉可还适口”

顾璘一个三品巡抚,吃起工人餐来,也是津津有味,汉阳钢铁厂是他亲自督办,小到食堂都是他策划规定的,没有小灶,没有特别窗口。

工人吃什么,管事就吃什么。

红烧肉,南瓜,白菜。

张执象觉得还挺不错,至少这个时代的食材都是真材实料,与工业化养殖不同,肉很香,骟猪的历史记录可以追溯到商朝,实际上到明初已经全面普及了。

所以猪肉逐渐作为主要肉食。

碗里的肉也不多,就三块,也就一两出头,旁边的工人吃饭,都是含一口肉,猛扒几口饭,这吃肉的日子虽然也有几个月了,但依旧珍惜的紧。

有的则是肉都没动,拿个荷叶包着,塞进怀里,就着白菜南瓜大快朵颐。

想必是带回去给家人的。

饭是不允许打包的,但菜打包,食堂里的工作人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每个人的菜都是定量的。

“肉很美,糖色炒得很好,炖的软烂,不腻。”

张执象并不是什么老饕,他对于食物有品鉴,但也很随性,属于是有什么吃什么的类型,餐风饮露辟谷也行。

顾璘见张执象给予肯定,便问道:“可是在北边,工厂里吃饭却是要花钱的。”

“员工的工资,比南边还低。”

“那些管事,工资高,自然可以吃豪华的,而普通工人,却难见荤腥,至少,没办法每天都吃到肉。”

顾璘从细微处入手,说了南北的差距。

前两天徐阶的变法理念已经公诸于报纸了,他这样的三品大员,对比起来,竟然是在北边更宽松一些,而南边要“和光同尘”。

他倒也并非是内心有了立场,因而在抬杠。

而是有些问题,他须得弄明白才好。

张执象坦然接受,北边的工人不如南边的好,但是,“江南的气候土壤与北边的不能比,因而物产并不是一个等级,不能等而化之。”

“再一个。”

“肉也好,蛋也罢,还有米粮也是,这些东西都是地里产出来的。”

“工人们多吃一口,农民就要少吃一口。”

“其中优劣,我不评价。”

张执象说不评价,但已经很明确了,江南的均田是田亩归私,让农民们背负了大量贷款,需要数年才能偿还,这期间要不断挤压农业剩余。

生产力没有发生质变的时候,有一方面的生活忽然变好了,那就说明,有人在承担代价。

顾璘明白了张执象的意思,他陷入了沉默,片刻后,他问道:“抛开南北农民承受的压力差别,仅谈论工厂内的公平,北边极大的薪酬差距,是否太过不公了些”

张执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顾府台可知,北方的所有薪酬,其实是由朝廷发放”

“便是农民务农,除了农产品有村社统一调配外,他们还有工资的”

“虽然普遍都是1级工资就是了。”

顾璘神色一正,说道:“这也是我所疑虑的,朝廷免除赋税,乡村土地产出由村社按劳分配并按需低保分配,朝廷还要支付农民工资。”

“如此庞大的财政开支,必然导致朝廷财政年年赤字。”

“这能长久吗”

张执象笑道:“自然可以,不断发行国债就可以了。”

“而这也是必须的。”

“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必要制度,如今是按人发工资,以后不发工资了,却要按土地来发津贴,要让货币流入广大农民的手中。”

“才是这个社会活力的根本。”

顾璘皱眉道:“债总是要还的,不能一直寅吃卯粮。”

“而且。”

“你说过,生产力没有质变之前,这只是分配问题,钱发下去了,也不过是调整分配而已,实际上对所有百姓而言,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善。”

张执象问道:“如何没有”

他让顾璘拿来两个玻璃杯,又找了些石头、沙子、水。

将石头装进两个杯子,然后各自到了沙子,说道:“缝隙还未填满,这杯水倒下去,被子里的空间才真正充斥。”

“广大的乡村就是这杯水。”

“他们有货币,就会发生贸易,更多的贸易代表更高的流通性,代表需求信号的交换。”

“有了信号,便知道该如何去做。”

“从乡村开始,他们有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去发展生产力,也更加灵活,也有资本同外界交换,去做规模更大的生产。”

“而江南不一样。”

“徐阶把水抽空了,这里面只有沙子,农民们因为均田时的贷款在不断挤压农业剩余,自身没有货币,交易越来越少,纵有,也是以物易物,更遑论消化商品了。”

“他们的确很卖力的在生产,但他们其实已经进入了死循环。”

“没有资本,无法创业,没有交流,无法合作,几年之后,他们是有了土地,可资本的集中程度,让农业不断贬值,会让他们更累,只能更加压榨自己,去换取可怜的生活水平。”

张执象把话题又说到了农村,这让顾璘眉头锁紧,但张执象的话他是听明白了,知道了南北的利弊在哪里。

看似公平的地方,因为农村的基础不同,竟然发生了实质的逆转。

农村难道就如此重要吗

顾璘不知道为何有点不甘心,或许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看错了,便继续问道:“那债务问题呢”

张执象答:“货币超发,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了。”

顾璘:“这不是副作用吗”

张执象摇头:“钱不变,需要付出的物资却少了,只要膨胀超过债务利息,实际上就等于没借贷,期限到了,债务也就消失了。”

顾璘活学活用,问道:“那,代价呢”

张执象答:“对外贸易。”

是的,大明国内通货膨胀了,但货币对外可不一定会贬值,而是会一直输出到外部的通缩结束为止,而海外各国都以大明宝钞的外汇作为发行货币的锚定物。

那么蓄水池的容量,是巨大的。

顾璘并非是什么悲天悯人的圣母,代价能够转移给蛮夷们,他自然是没有意见的,朝廷的设计环环相扣,他是相当钦佩。

可最后还式有一个疑问:“你还是没有回答,工资的差距问题。”

张执象说道:“我其实回答了。”

“城市待不下去,可以回农村,我给了他们竞争攀爬的山,却也给了他们能够安心停靠的避风港,当贫富并不影响阶层流通的时候,其实也只是代表生活方式的不同罢了。”

“教育、医疗、养老。”

“我们的朝廷是大政府,保证这三个方面让百姓后顾无忧,其实就解决很多问题了。”

“而且工资差别虽然大,税收也严格。”

“更何况还有赎买。”

“如王家这种,作价两万亿的资产的赎买,朝廷每年只用给付两亿,几乎等同于白拿,而王家得到的仅仅是休宁伯的爵位而已,这个爵位还没有任何特权,更多的就是一个荣誉和名声罢了。”

说到赎买,顾璘又有话说了。

他言道:“王家以两万亿的家业才换了个休宁伯,这让其他豪商巨富如何看又如何肯交出家业呢”

张执象笑道:“爵位若是泛滥就不值钱了。”

“而公侯伯三等爵位,既然没有相应的权力,无非就是个名声荣誉的等级而已,有人认得休宁伯这块招牌,岂不比什么侯爵、公爵还威武”

“至于他们不肯赎买”

“主要是几代人的家业,他们习惯了,以为是永远可以传家的,殊不知千年沧海桑田,过百年的老字号都没有几家,哪一户能说自己的生意就永世不衰呢”

“因而,巅峰时期卖给朝廷,才是正理。”

“接下来就不用费尽心思的运作、发展,更不用担忧子孙不肖,不能继承家业了。”

“你看王家每年两个亿是等于朝廷白拿了王家的产业。”

“岂不知这等于是王家与国同戚了。”

“只要大明还在,王家就不可能没落,这不比什么都稳定吗”

“顾府台,细水长流的价值,可远远超乎你的想想,哪怕是没有爵位,仅仅是这个万年期的返还,就足够无数人趋之若鹜了。”

“不是豪商巨富们不肯赎买,而是看朝廷想不想收。”

都不说不良资产了,就是那些没有战略技术价值的产业,朝廷都不愿意赎买,你自己做你的生意就是了。

赎买制度,主要是为哪些企业负责呢

如后世的某通讯公司,其战略价值已经大到不能倒,是国家战略的支点之一,那遇到事了,必须国家兜底,这个时候赎买就是了。

再就是一些新技术新领域,社会生产生活发生新的变法,有些命脉掌握在私人手里。

直接启动赎买就可以了。

真遇到那些在乎一时富贵的,刀割肉也就割了,你还能咋地,没啥技术含量的,连爵位都省了,名都不给你。

不同事情,不同角度来看,又是不同的。

顾璘本以为赎买盘剥太狠,豪商们肯定不愿意,熟料居然是朝廷想不想收

个中玄妙,仔细品味。

顾璘发觉,朝廷做事环环相扣,而南京这边,居然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时间一久,必然分出真假来。

他本是没有立场,如今却已经偏向朝廷了。

所以他再问时,语气已经不同,谦逊的请教道:“敢问国师,这徐阶变法,扬言让豪商们找朝廷赎买,朝廷真就不给爵位”

张执象说道:“故有的官爵大多世袭罔替,大到亲王,小到军中百户。”

“此事极为不妥。”

“军户已经取消,内地不再有卫所制度,世袭百户、千户也就从此消失了,可爵位问题还是存在,所以陛下正在厘定勋贵功过。”

“除了少数一批勋贵还能世袭罔替外,许多本就没什么功绩的,后代混账事做的多的,皆要转为降等袭爵,亦或者直接褫夺爵位。”

“公、侯、伯三爵单独列出,不具品阶。”

“宗室之内,除亲王世袭罔替外,其余各爵,一律改为降等袭爵。”

“降等袭爵者,任郡王也好,伯爵也罢,只传一代,便统一降为镇国将军,然后依次降为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直至白身。”

“而新封公侯伯三爵,皆世袭罔替,将军、中尉爵,皆降等袭爵。”

“所以。”

“江南豪商,赎买之后,几乎不可能封伯爵,至多也就是降等袭爵的将军爵。”

“如此一来,顾府台还觉得王家的伯爵是卡了后进者吗”

这可不是卡后进者,而是以王家来确定大明爵位的含金量,哪怕,这只是一个名头,没有半点特权,唯一的权力就是“自荐”,可是要不要你,还是决策层说了算。

能不能持续做下去,又是要接受民众监督的。

到时候,爵位反而成了拖累。

只剩下名誉和荣耀的爵位,还敢拿名誉不当回事吗

在权与名剥离后,顾璘反而觉得爵位并非不值钱了,而是太值钱了,只有华夏人才明白名的重要性,才明白那份独有的骄傲和自豪。

才明白什么是真正传世的东西,是刻在子孙后代内心里的印记。

商人的尽头是赎买。

财富集中后又会被朝廷拿走,然后再分配

“好,真好”顾璘有些激动的说着,但随后他忽然想起什么,不由问道:“如此一来,损失最大的是宗室吧”

“宗室就没说法”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06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