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长生可否

作者:江天寥廓 | 分类:武侠 | 字数:0

467、黄钟之宫,律吕之本

书名:长生可否 作者:江天寥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31

“这就是天子之学”

嘉靖看着姚广孝带回来的匣子,确实很好奇里面的东西是什么,但三丰祖师既然说修好玄黄大典再打开,那便不能乱动。

“姚师以为,会是何物”

不能打开,猜猜还是可以的,嘉靖希冀的看着姚广孝。

姚广孝没有直接答,而是看向张执象问道:“安平可还记得,那年黄锦前往龙虎山替陛下敕封”

张执象灵光一闪,呢喃道:“葭管飞灰”

他们两人一问一答,嘉靖便也明白了,激动道:“乐律通天,这是失传的乐经”

姚广孝含笑摇头。

张执象解释道:“应该不是乐经,而是更核心的东西,乐律之始先天黄钟。”

“至少,这是天子之学的内容之一。”

“其律管,就在木匣当中。”

听到先天黄钟,钱衡相当激动,他跑到匣子面前,恨不得直接打开,自秦亡以后,乐经失传,此后历朝历代,只能通过前朝的乐律标准来校准。

一千多年过去,礼乐已经偏离很多了。

而伴随着五音十二律的偏离,所体现的不仅仅是音乐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失准。

为何乐律通天

为何礼乐为治国之本

因为一切度量衡,都需要由乐律来校准,一切度量衡都源于黄钟这支律管。

黄钟之宫,律吕之本。

黄钟长九寸径三分围九分,这不是黄钟的尺寸,而是黄钟校准长度的尺寸,需选当年的黍米,横叠百粒为九寸,竖叠百粒为一尺,这个九寸,才是黄钟的九寸。

这样制作出来的黄钟律管,要在当年的冬至能发出葭管飞灰,才算成功。

如此。

也只是后天校准的黄钟之音,但也确定了长度单位的标准。

而那用过的黍米,取1200粒刚好能填满黄钟律管,所以定黄钟律管的容量为龠,两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此为容量标准。

又每百粒黍米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均,重量标准也有了。

度量衡,皆出黄钟之宫。

钱衡讲着黄钟之宫的重要性,一旁的唐顺之则笑着说道:“敢问黄钟到底是三寸九分,还是分,亦或者是九寸呢还是说是史记记载的呢”

“此为周尺之缪差。”

钱衡对这个还是很清楚的,说道:“周尺分为黑黍与红黍两种,以黑黍为九寸,则红黍就是,太史公写两套律表,虽然有混淆之嫌,但也有详尽之功。”

唐顺之问:“分何解”

钱衡答:“太史公言九九为宫,实为周黑黍之尺,与夏黑黍之尺有别,周尺为夏尺九寸,故而分为宫。”

嘉靖忍不住道:“明明是一套东西,太史公为何不说清”

确实有点过分。

但你要说太史公在骗人吧他写的又没错,只是你没能理清其中的关系而已

钱衡尴尬的抚须,他能说太史公就是故意的么

毕竟都是天官一系的自己人,钱衡只能咳了咳,引回话题说道:“唐总编应该是分辨出了这些的,却还要问我,应当是有更好的谜底吧”

唐顺之笑道:“没错,重点在三寸九分上。”

“此黄钟,为先天黄钟,吕氏春秋称为舍少。”

“而倘若以为黄钟,按照弦律,那么跨越八个音阶的清黄钟应该是黄钟长度直接减半,即4355寸。”

“但以三分损益法,以分为黄钟,十二次损益后,得到的清黄钟近似三寸九分。”

“所以,太史公虽然丢了烟雾弹,但其实也做了揭秘,他是为了提醒清黄钟的重要性,才写的分为宫,我们无论是用三分损益法算出三寸九分,还是直接取用吕氏春秋的记录,真正矫正误差的标准,是舍少,先天黄钟。”

“舍少与清黄钟有个误差,即4355390455寸。”

“这个误差其实是管口校正数。”

“真正的林钟管长黄钟管长校正数x23校正数。”

“所以。”

“不论是太史公记录的周朝分也罢,以黍米和葭管飞灰按照规则测量出来的黄钟,是后天初始黄钟,择半为清黄钟,清黄钟与舍少的差值为校正值,初始黄钟加上校正值,才是可用的后天黄钟。”

“而重点在于舍少。”

“太史公提醒了三寸九分,但此三寸九分,不该是我们这个时候的,而是上古定律之时,最初的先天之音,这才是一切的标准。”

“所以。”

“唯有得先天黄钟,才能知道真正的校准值是什么,才能得出完美的十二律与最和谐的后天黄钟,用以定度量衡。”

度量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为一套标准,只要共用,不就可以了吗

标准的数值不同,有何影响

嘉靖明白由天地定的数值和人定的数值是有差别的,可具体在哪,他还是得问一问。

张执象想到那当初阳明先生给他弹琴,告诉他乐律与情志五脏的关系,不由说道:“若是音律和谐,能胜药石之功。”

这是一桩好处。

他在后世听过曾侯乙墓的编钟声音,那是完全不同的感觉,是沁进心神的声音。

钱衡说:“营造之法,若尺寸得用,便有如神助。”

最契合自然的尺寸,在营造设计的时候,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单纯的计算而言,总是“整数”好算一些,不然弄一堆小数,看着都湖涂。

唐顺之笑道:“经方之密在于分量,一钱一两得合天地,功效倍之。”

姚广孝则说道:“度量衡更精准了,历法也能更精准。”

这些都是可以看见的。

看不见的地方,其好处更是不可斗量。

故而。

先天黄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文明之基,这也是姚广孝为何肯定天子之学里面必然有此物的原因所在。

但若只是先天黄钟,三丰祖师定然不会让张执象修完玄黄大典再打开了。

里面,应当还有关乎历史,关于修行至关重要的东西。

或许。

河图洛书的秘密,也在其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81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