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长生可否

作者:江天寥廓 | 分类:武侠 | 字数:0

431、半步光明,时代之幸

书名:长生可否 作者:江天寥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3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四句,既是做事的递进关系,可其重要性,又是依次而减的,能够在事功上开万世太平,才能够为往圣继绝学,人人皆悟圣贤之道,此后才算真正的安生立命,超脱轮回,登舟彼岸,如此,方能为天地立心。”

“张载说: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

“可凡俗之心,贪婪之心,躁动之心,能是天心吗绝非如此。我们在修行上,说金华,说天心,此天心与彼天心又有何异无异也。”

“是故。”

“天人合一,修行之妙,便是如此,回光一境,奥妙无穷。”

为天地立心,是立德吗并非如此,立德只能算是为天地立心的一部分而已,天心即人心,这才是玄关奥妙所在。

道德经言: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老子已经把道理讲得很明白了,所谓天地立心,任何“前识者”,提前有意识谋划的,都是虚幻的花朵,是愚昧的开始,用礼是不可能为天地立心的,用仁义也不行,立德同样不够,须得让众生都得道,如此才能为天地立心。

是故,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本末之妙,皆在此也。

在回皇宫的马车上,张执象与嘉靖整理长生革命的理论,说清楚了横渠四句的具体内容,真正高屋建瓴的指导着这场文明的变革。

同样在车驾之中的张居正,是第一次面见这位大明国师的风采。

短短两刻钟,让他油然钦佩。

是发自内心的觉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张执象是大明国师,他比谁都看得远,文明在他的操刀之下,宛如擒龙控鹤。

此乃真正的仙人

不同于年少的张居正陷于震惊当中,嘉靖认真消化着张执象的成果,最终说了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为何要止于至善,如此方是明白。诸般学问,竟是相互印证。”

“止定静安虑得。”

“本末,终始,先后。”

“道之一字,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若非安平,世人几时能知晓这等见解”

内算以混元为宗,张执象越是研究,理论体系就越是完整,儒释道三家,往圣先贤的着作学说,都在一一印证而靠拢。

固然有“六经注我”的意思在里面,但总归是不能指鹿为马的。

所以会不断的统合,不断的归纳。

以至于出现新的高度,王阳明统合归纳了,所以开创了心学,而张执象也统筹归纳了,他师承王阳明、姚广孝,本身又是道士,又有五百年的见识,终于屠龙术大成,将文明之龙描绘了出来,让世人能见到这神龙,并知晓该如何屠龙。

屠龙术只是表现,是技艺,是成果,而他这一派的学问

“是叫象宗吧”

“我记得你收了个弟子,准备另开一派来着。”

象,是张执象的象,是老天师在他出生之时就寄予的厚望“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所以,象,也是道。

同样还是描绘,是“盲人摸象”,是解析,是研究万事万物的本质。

不拘于道家传统的金丹修行之法,讲究内外合流,融会贯通,知而能见,见天下性得见己性,以“回光”为重中之重,天人合一的宗法大派。

“嗯,那孩子叫苍珠,当时收她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多想法,也谈不上自成一派。”

“模湖有个概念,又觉得龙门的名字早有了,便用了个象宗。”

“如今看来,却也贴切。”

张执象微微一笑,嘉靖却笑指着他说道:“非是巧合,而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朕最近读了一本小说,感觉也是要应在你身上了。”

张执象疑惑:“小说”

嘉靖写了西游记,明初的时候就有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了,如今四大名着就剩一本红楼梦,他是聊过,但也没有复刻的想法,莫非是崇祯也穿越了不成提前将这本名着写于世间

嘉靖见张执象没猜到,便笑道:“是陆西星写的封神演义。”

“原来是这个”

张执象顿时了然,按理说,这本书要到隆庆、万历年间才会面世,而西游记的出版也要更晚一些,因为他的缘故,嘉靖早早将西游记写完,并开版印刷,几乎贴钱发行。

西游记风靡之后,陆西星又因为争道失败,双目瞎了不说,胜负心也澹然下来,有闲情雅趣去写小说倒也不例外

陛下说有情节要应在自己身上

“陛下是说,鸿钧传道三友,各自开宗立教,得了功德,所以成了圣人”

正统道士是不喜欢谈鸿钧的。

三清就是最高了,所谓元始是道,灵宝是经,道德是师。而封神演义里面弄个鸿钧,三清变三友,实在是让人不忿。

他尚不知道封神演义发行,但也能猜想到,道士们看了此书是个什么态度。

不过,他倒是无所谓。

因为“鸿钧”二字,陆西星应该是有意创作的。

鸿钧本作鸿均,最早出现于西汉王褒的四子讲德论,“夫鸿均之世,何物不乐”鸿均指的是天下太平,大道之世。

能够称得上是“大道之世”的,必然是文明觉悟以后了。

觉悟文明鸿钧。

这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而陛下说他有可能会应了书中的情节,因他开创象宗,教化世人,所以得功德成为圣人,然后拥有打败黑龙白蛇的力量

“没错。”

“阳明先生开创回光一境,立境三重,金华、见性、光明。”

“我认为普天之下,能够尝试在光明之上走一走的,也唯有安平你了。”

嘉靖坚定无比,比张执象自己还要充满信心。

张执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平静的说道:“光明正大,持天地之正,定宇宙之法,往文明之宗,此乃光明。”

“若说见天下性,方见己性,是见性之妙。”

“那么光明之妙在于天下人见我之性,以天心为我心,以天下之心,归于我一人之心,方是光明。”

“何以能见我性”

“非是我广知于天下,得天下之信赖便可以的,要天下人都能够明心见性,能够独立见知,能够发自真心的去将心比心,才是见我之性,得之光明。”

“我远远还不够,这个时代,也还不够。”

“或许我能迈出半步,便是时代之幸了。”

“有三丰祖师半步撄宁,有我半步光明,或能胜此局。”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14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