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王首辅

作者:陈证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15章 圣旨到

书名:明王首辅 作者:陈证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0

夏末秋初,天高云淡,气温倒是十分宜人,阿速河蜿蜒而流,夹河两岸植满了柰树(苹果树),如今这时节,树上的果实已经微微泛红了,红红绿绿的挂满枝头,甚是喜人。

徐晋和黄大灿两人沿着河岸并肩信步而行,亲兵们分成了两拨,一拨在前面开路,一拨在后面警戒,外围更是安排了大量的游骑四处游走侦察。

尽管吐鲁番和叶尔羌已经纳入大明版图近年时间,各地方武装或强盗马匪都被明军荡平了,而且这里的百姓也逐渐接受了被大明统治的现实。

但是,这世上最难揣测的是人心,最难驯服的也是人心,所以突然跑出一两个极端分子来搞刺杀半点也不出奇,之前就发生过好几次这样的事件,所以徐晋每回出城视察,负责安保工作的赵大头丝毫都不敢马夫。

初秋清晨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徐晋一边行,一边用马鞭拨打着道旁野草上的露珠。

这时,黄大灿举起马鞭指了指那些结满果实的苹果树,喜上眉梢道:“子谦兄,这些柰果还有一两个月光景就能采摘了,今年的丰收已成定局。”

徐晋微笑道:“是啊,今年确是个好年景,各地的小麦也丰收了,甜瓜、枣子、葡萄和香梨的收成也不错,可惜交通运输不便,否则可以直接卖到江南富庶之地,定能卖出好价钱来,这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啊,可惜……”

黄大灿奇怪地看了徐晋一眼道:“虽说无商不富,但子谦兄也未免太过重视商贾之事了,国之本在农桑,最紧要的还是多出产粮食,让老百姓吃饱穿暖,至于能不能换来钱银,其实并不重要。”

徐晋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没有再就这个问题与黄大灿展开深入讨论,毕竟黄大灿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士农工商的阶级思想已经在他的认知中根深蒂固了,你跟他讨论资本积累、工业化、市场经济什么的,只能是自讨没趣。

而且,吐鲁蕃和叶尔羌地区确实很穷,土地虽广但十分贫瘠,这里的百姓半放牧半农耕,粮食产出少得可怜,若大的疆土,结果才勉强养活一百万人不到,这个时候的执政重点确实应该狠抓粮食生产的。

自打去年中秋节,完全征服了吐鲁番和叶尔羌后,这一年的时间里,徐晋除了在军事上的部署外,最主抓了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教化问题,先是用凌厉手段废除了本土的某个极端宗教,然后广立书塾,教授儒家文化,推广汉语。

第二个方面就是粮食种植问题,为了恢复战后生产,增加本土粮食产出,徐晋还特意从国内引进了玉米、红薯和土豆等作物,效果相当不错,今年军队屯田的产出已经能解决自身的一半供给,就是部份主粮还是得从关内运输。

这时,徐晋和黄大灿行到一处小麦田附近,举目望去,但见麦浪起伏,一眼望不到尽头。北疆的春小麦一般在农历七八月收成,而南疆要更早一些,六七月就能收了,眼下正值农历的六月份,阿速地区的小麦已经开始收获了,远处便见到有农人在田间收割。

黄大灿捋着颌下的短须道:“河边的土壤相对肥沃,灌溉也方便,所以这里小麦生长得特别好,子谦兄你看,麦粒颗颗饱满。”

徐晋弯下腰摸了摸麦穗,点了点头道:“的确不错,对了,少云兄,我打算明年引进南方的水稻试试。”

黄大灿皱眉道:“水稻最是离不开水的,这地方多是沙漠,最缺的就是水,三大都护府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不多,恐怕不宜推广,而且这里的百姓也不吃稻米,还不如多种些小麦。”

“这里的百姓不吃是因为没有得吃,这样吧,先试种五十亩看效果如何,如果可行再推广。”徐晋微笑着道,他并没有告诉黄大灿,在后世的新疆地区,水稻可是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且阿速地区的优质大米更是全国有名。

“好吧,子谦兄既然觉得可行,那便尽管试试!”黄大灿无奈地点了点头,试种一下自然是没问题,他只是有点心疼那五十亩地,要是最后颗粒无收,那未免太过浪费了。

徐晋抬眼看了看天上的日头,道:“时辰不早了了,回城吧,本帅还有不少公务需要处理。”

于是乎,两人便转身往拴马的地方走回去,黄大灿忽然醒起一件事,忙问道:“对了,子谦兄去年上奏免了本地百姓两年的赋税,去年咱们没收税,今年也没收,那明年收不收?”

“收,当然收了。”徐晋剑眉一挑道:“难道少云兄认为不应该。”

黄大灿摇头道:“自然不是,其实以本人之见,今年就该收了。”

“哦?此话怎么讲?”徐晋奇道。

黄大灿双眉一扬道:“外番夷狄,多畏威而不怀德,西域地处关外,民风粗犷,百姓仍不服王化,他们只敬畏武力,怀柔的手段反而不太好使,甚至会被视之为软弱,所以子谦想以免税的手段来收买人心,只怕适得其反。”

徐晋不由有些意外,他本以为黄大灿会说些“轻赋税薄徭役”的陈词滥调呢,没想到竟说出如此一番见解来,着实难得,看来老实人不仅老实,还相当务实,所以微笑道:“少云兄言之有理,本帅之所以请表免去本地人两年赋税,固然有笼络民心之意,但主要还是战后恢复生产所必须的手段,揍了人家一大棒子,总得给个甜枣吧。”

黄大灿不由调侃道:“子谦兄这一棒子可真够大的,把人家国都灭了。”

徐晋耸了耸肩笑道:“这可是吐鲁番和叶尔羌先动的手,大明只是反击罢了,要怪就怪本帅一不留神,用力过猛了。”

黄大灿一本正经地道:“倒算不得用力过猛,这不还没打到波斯嘛。”

徐晋不由哈哈大笑,没想到老实人也有诙谐的一面。

两人说笑着上了马,正准备回城,却见一骑从远处飞驰而来,看样子是负责传讯的候骑。

“报告大帅,皇上有旨,传旨钦差已至城中。”候骑勒定马,纵身跃下,单膝着地大声禀报道。

徐晋心中一动,隐隐生出一丝预感来,一夹马腹便往城池的方向驰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