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王首辅

作者:陈证道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06章 又到杭州

书名:明王首辅 作者:陈证道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0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徐康用清脆而稚气的京腔大声地背诵着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而且左手背在身后,右手抬于胸前,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架势倒是拿得十足,让人忍俊不禁。

这已经是小家伙背诵的第十首古诗了,诵毕,立即便又赢得船舱内一众丫环的掌声和赞美。

谢小婉笑吟吟地看着快要四周岁的儿子,眼神中溢满了慈爱,还有一丝丝自豪。费如意和费吉祥则满眼的羡慕,又暗自摸了摸自己平坦的小腹,不约而同地向徐晋投去幽怨的目光。

徐老爷不禁暗汗,话说自从去年底回京后,他已经很勤奋地往如意和吉祥两人的房间跑了,但是如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两女的肚子似乎还没什么动静,或许……要过两个月才有反应吧,徐老爷自我安慰道。

“咳,小猴儿过来,爹爹给你讲个故意。”徐晋轻咳了一声道。

“好嘢,孩儿最喜欢听爹爹讲故事了。”小徐康愉快地扑入了徐晋的怀中。

徐晋清了清嗓子,抑扬顿挫地讲道:“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徐晋此刻所讲的正是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故事的梗概是讲有一个九十岁的老头叫愚公,他住在山的北边,而他每次到山南都得翻山越岭,非常之麻烦,于是愚公便突发奇想,号召全家出动,企图把这座大山给挖平,方便日后出行。而正当愚公一家人挖山挖得热火朝天时,智叟跑来劝他们了。

智叟说:“愚公呀,别犯傻了,这座大山那么高那么大,你的生命是有限的,最后只会是白白浪费力气,何必呢!”

愚公反呛:“我的生命虽然有限,但我还有儿子,儿子会有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就只有那么高,不会再增加分毫,总有一天会被挖平的。”

愚公这番话正好被山神听到了,山神就禀报了天帝,天帝得闻后十分感动,于是便命两名大力神下凡把山搬走了。

徐晋把《愚公移山》的寓言讲完,微笑道:“小猴儿,听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小徐康笑嘻嘻地道:“这故事二娘给孩儿讲过了啦,寓意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不可轻言放弃,精诚的至,金石为开。”

古人什么事都喜欢赶早,出门要趁早,做事要趁早,读书更要趁早。徐康也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自小衣食无忧,两个姨娘又是书香世家出身的大家闺秀,再加小婉也极为重视教育,所以小徐康才三岁就开始启蒙了,而且是费家姐妹亲自教导,于是,小家伙四岁不到便能背诵《百家姓》和《千字文》,外加近五十首古诗。

徐晋笑道:“做事确实要恒心有毅力,但也得学会审时度势,衡量得失,正确取舍。譬如这故事里的愚公,仅仅为了出行方便就试图挖空一座大山,本来只要搬家就行了,偏要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不仅浪费自己的生命,还要后世子子孙孙像他那般浪费生命,简直愚蠢之极。”

小徐康眼前一亮道:“孩儿明白了,听娘亲说过,爹爹以前也是卖了老家的几亩祖田,筹到银子搬进进城里求学,这才有了今时今日的成就。”

徐晋哈哈一笑道:“是这个理,记住,这世上根本没什么天神,如果你选择的方向不对,即使再努力再坚持都不会有好结果,感动天神只是无稽之谈。所以,当生活逼得你走投无路的时候,要学会变通,学会取舍,即使是崽卖爷田也不可耻。”

四岁的小徐康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谢小婉、费如意和费吉祥三女无奈地对视一眼,夫君又在给康儿灌输些“离经叛道”的思想了。

徐晋摸了摸儿子的小脑瓜,笑道:“小猴子,爹爹再给你讲一个《刻舟求剑》的故事吧!”

“不要!”三女异口同声,美眸齐齐向徐晋嗔去,费如意还招了招手道:“康儿来二娘这里,二娘给你掏耳吧。”

徐康这小家伙立即愉快地跑到他二娘的怀中,乖乖地趴在费如意的双膝上,这小子最喜欢人家帮他掏耳了。

没机会再毁经典的徐老爷只得站起来伸了个懒腰,信步行出了甲板。

眼下正是二月中旬,天气越来越暖和了,融融的春日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拂,十分之舒适,但见运河两岸草色青青,杨柳如堆烟,这江南景致真是美不胜收。

徐晋站在甲板上,一边晒着阳光,一边欣赏运河上的景致,心情说不出的轻松愉悦,毕竟这次南下没有公务,正所谓无事一身轻,再加又有妻儿陪伴在身边,所以这段旅程十分哈皮。

话说徐晋是正月十八离开通州码头的,带着妻儿家眷乘船由运河南下回江西省亲祭祖,顺道参加二舅子的婚礼。而眼下是二月十二,经过近个月的时间,行船终于进入了浙江杭州府的地界,估计还有半日行程就能到达杭州了。

徐晋的打算是先到杭州,然后再乘马车走陆路回江西上饶县,因为这样能节约很多时间。如果在扬州逆长江而上到九江,再逆赣江而上到南昌,最后还要逆信江而上回上饶,恐怕得多花两倍时间都不止,所以,走杭州这条线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跟前年下江南不同,徐晋这次南下是为了私事,所以没有庞大的钦差船队,也没有前呼后拥的锦衣卫,只有一艏楼船,连上丫环婢仆和护卫的亲兵,总共才五十人左右。

嘉靖四年二月十二日下午,楼船终于抵达了杭州码头,而当楼船靠岸时,徐晋却意外地发现码头上竟然有成群结队的地方官员在等侯,衙役甚至清场封锁了道路,禁止闲杂人等接近。

徐晋正感疑惑,只以为有别的大官到访杭州,而就在此时,却突然见到一名眼熟的家伙混在地方官员当中,这货正抻长脖子眼睛骨碌碌地往楼船上打量,当见到出现在跳板上的徐晋时,这货立即眼前一亮,跳着脚挥手大呼:“十叔,十叔!”

徐晋微不可察地皱了皱剑眉,因为此子不是别个,赫然正是大伢那货,这只讨厌的苍蝇怎么会在这里?

.com。妙书屋.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