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嘉靖,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

作者:橘猫侦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三章 曾家兵南下,曾国藩的战术,坚壁清野!

书名:我,嘉靖,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 作者:橘猫侦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微臣曾子城,叩谢皇上圣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金銮殿上,曾国藩跪在金銮殿上,激动万分,从金銮殿缓缓退去之后,他觉得自己将会成为大清历史上的第一汉臣!

就在刚刚,他得到了任命,晋升为军机处行走、平寇荡贼大将军,特赐一等忠勇公!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旦自己平定了南方的明贼,那么他极有可能成为自三藩之后,大清首个汉人王爷!

什么,不是有颍水王祝顺昌吗?

民间传说,看看就得了,堂堂一个王爷怎么可能没有一丁点儿的史料记载。

而且看看其他几个汉人封王的王爵如何,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定南王孔有德、义王孙可望……这五个老汉奸可是正儿八经封王的,且王号都是有意义的,而非是地名。

因此,这个‘颍水王祝顺昌’从封号和史料来看,无疑是民间传说罢了。

望着曾国藩离去的身影,乾隆和咸丰不由感叹连连。

咸丰感叹的,是自己终于安全了,那些洋人总不可能跨越时空来抓自己吧?

而乾隆感叹的,则是一种莫名的悲哀。

我满洲子弟无人,竟然轮到汉人来拯救大清朝了!

屈辱啊,这是何等奇耻大辱啊!

乾隆不由得攥紧了拳头,但却又将拳头给松了下来。

罢了,罢了。

汉人进军便汉人进军吧,如今的情况乃是汉人打汉人,对于他们八旗而言,又有什么可说的呢?无论是怎么死,都是汉人去死!

一念至此,乾隆才长舒一口气,哈哈大笑一声,接着便转头,看向了一副虚里巴蔫儿的咸丰帝,不由开口道:“咸丰啊,你且在这里好生住着,朕会为你做主的!”

而咸丰大为感动,对着乾隆泣声道:“多谢乾隆爷,儿孙不孝,还需请祖宗庇佑啊。”

乾隆宽慰的点了点头,但他的心,已经到了咸丰那边去了。

如果朕能够掌控两个世界的话……

乾隆的心中,出现了这样的念头。

毕竟咸丰这模样,怕是活不了几年,乾隆觉得一旦咸丰驾崩,那么继承咸丰天下的人,必然是自己这个老祖宗了!

这倒不是乾隆有些觊觎咸丰的天下,只是因为……嗯……额,主要是因为乾隆觉得,大清朝的命运不能就这么断送了!

他,乾隆。

是为了大清!

想到这里,乾隆的笑容不由更加璀璨了,紧接着他便看向了咸丰身边一个看起来娇柔美丽的女子,不由眼前一亮,接着便开口笑道:“咸丰啊,你身边的这个是?”

“回禀祖宗,这是朕的爱妃,懿贵妃。”咸丰笑道。

而那‘懿贵妃’也不明所以,当即上前,给乾隆请安:“妾身叶赫那拉·杏贞,参见乾隆爷,恭祝乾隆爷万寿无疆。”

乾隆满意地点了点头,不过也没有做任何动作。

他在图谋咸丰的天下,自然不会做什么抢人之事。

而就在此时,乾隆身边忽然闪出一道影子,看向了叶赫那拉·杏贞,不由眼前一亮,对着懿贵妃问道:“你姓叶赫那拉?那你认识慈禧吗,都是咸丰的妃子,你认识她吗?”

叶赫那拉·杏贞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给搞懵了,不由得看向了这个突然窜出来的身影,正是瓜尔佳·若晴。

咸丰刚来,不明白情况。

而乾隆也需要若晴手中的系统,默不动声。

眼见如此,杏贞当即觉得,此女应是乾隆朝的权贵,当即恭敬道:“回禀这位娘娘,妾身是出自叶赫那拉,但……您说的这位‘慈禧’,妾身倒是不认得。”

“可惜了。”

若晴不由感到有些失望。

然而若晴不知道的是,她面前的这位名为‘杏贞’的贵妃娘娘,便是未来的慈禧。

直到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驾崩之后,杏贞才靠着儿子上位,成了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不过没办法,没什么知识,只知道看脑缠电视剧是这样的,她注定要和自己的‘偶像’擦肩而过了。

……

湘军南下,僧兵休整。

这就是大清朝目前的策略。

湘军便这般在曾国藩的带领下,气势高昂的上路了。

曾国藩部一路南下,速度很快,近乎整个大清的国力,都在为曾国藩效力,不出旬日之间,曾国藩部便已经抵达了襄阳。

大军尚未进驻襄阳,一个传令兵便风风火火地赶来,对着曾国藩行军礼道:“大将军,前方发现炊烟,疑似明军营地,是否攻击?”

此乃清占区,明军主力正在猛攻武昌,哪儿有功夫游荡到襄阳附近?

曾国藩心里门清,他坐在轿子里,听到了传令兵的话语之后,当即眉头一皱,接着便道:“可,攻打!”

他麾下的这支军队憋了好几天,还是先好好地释放一下,然后就地驻守襄阳,方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决。

一语言毕,周围的军队们不由开始兴高采烈了起来,很快就有数支先锋队,从不同的角度朝着那‘营地’杀去。

而那营地,名为营地,实则为附近的一个镇子。

镇子上有乾隆朝的绿营兵大概五六十人,他们还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依旧在谈笑风生,感叹着武昌发生的战况,同时也庆幸自己没有被送上前线。

“长毛真是厉害啊。”

“是啊,听说长沙几天就没了,那些长毛从广东打到这儿来,用了两个月不到的时间,这也太恐怖了。”

“不是说长沙失陷,是有人投敌吗?”

“跟咱们有啥子关系,好好守城就好,听说最近又有一支从京师来的大军,可厉害了……”

“……”

绿营兵们絮絮叨叨地说着,不过就在此时,忽然有一道枪声,没有任何预兆的在绿营兵们耳畔炸响!

“彭!”

负责在镇门口巡逻的一个绿营兵一瞬间便被打中了脑袋,直接倒在地上死了,而很快,一个个曾家兵就如狼似虎的,冲杀了过来。

看到这一幕,其他绿营兵大为惶恐,还没等他们来得及说话,便被冲上来的曾家兵一枪一个给干掉,紧接着,镇子里便传来了尖叫声与惨嚎声。

除此之外,还有曾家兵粗狂的狞笑声,以及此起彼伏、接连不断的枪声。

不多时,镇子的房屋也被点燃,熊熊大火瞬间被烧了起来,无数的百姓四处逃跑,他们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慌乱之间难免跌倒,从而被这些兵痞给追上。

“都给我站住,谁在敢跑,老子一枪崩了他!”

“别让老子瞧见你们耍花样!”

一个曾家兵的底层军官环视一眼被抓回来的百姓,目光在那些略有姿色的女人身上贪婪地停留了很久之后,接着才嘿嘿笑道:“这个给我、那个给你,还有那边那个,给长官送去!”

“……”

在一通烧杀劫掠之后,曾国藩才姗姗来迟,望着眼前的这一幕,曾国藩感到十分痛心,不由开口道:“这些明贼实在是可恶,竟然出动小股部队屠镇!当真不当人子也!”

说罢,曾国藩似乎硬是挤掉了两滴泪,才道:“让周边其他村的百姓都来看看,这就是明贼攻过来的下场!”

襄阳知府在一旁,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却见曾国藩继续道:“从今日起,征召湖北所有民夫,于此地修筑壁垒防线,挖战壕,我军将于襄阳,对明贼给予迎头痛击!”

曾国藩的战法很简单,那就是修碉堡战壕,一步一步推进,所谓的‘结硬寨,打呆仗’。

不过,能说出这种话的,显然思想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属于并不理解曾国藩。

曾国藩此人虽然可恶,但其战术规划是十分的强横,他麾下自己成立的‘湘军’,可是清一色装备的新式武器,属于当时世界前列装备,大英帝国的武器装备什么样,曾国藩的军队就是什么样。

在这种强横的火力优势之下,曾国藩又不傻,为什么要和你去打近身、打奇谋?

我直接安营扎寨,挖战壕,做好防御准备之后,一步一步把你吞掉就可以了,这样是稳操胜券的打法,一战、二战时西方便是这般打法,完全没有什么必要进行肉搏战。

因此,在曾国藩看来,这次也是依然如此的。

没有做好防御准备之前,他是不会主动出击。

“啊?”

襄阳知府闻言,一时之间大惊,接着便道:“大将军,我们湖北的兵,还有三四万在武昌嘞!”

“武昌已是瓮中之鳖,明军五日之内必克,我军若是驰援武昌,一则军队疲惫,二则由援助变为攻坚,不可!”

曾国藩摇了摇头,当即道:“明军一路神速,从广东一路破至此地,若是能够在此地坚壁清野,给予明军迎头痛击,那么明军此番溃败后,必然一泻千里,届时收复武昌、长沙则不在话下。”

曾国藩,显然是要放弃武昌,以及武昌里的三四万兵。

而襄阳知府见状,正准备劝诫一二,而曾国藩则是目光阴冷,指着那襄阳知府道:“你这厮阻拦军务,莫非是要通敌?!”

“我大清这般强盛、皇上如此圣明,你这次竟敢通敌?!来人,将此贼拉下去斩了,此地一切军政,便由吾负责!”

……

大明王师的攻势,可谓势如破竹、捷报频频。

主路方面,大明军队拿下长沙,各路兵马纷纷归降,湖南指日 可复。

朱瞻基与朱祁钰在长沙犒赏三军,明军士气大震。

景泰朝的军队负责清理湖南各城顽固分子和残余清军,而宣德朝的军队便挥师北上,趁着湖北军备空虚,第一时间袭取武昌。

而武昌已经岌岌可危,这三两日间便可拿下。

右路军的朱标、朱厚照、朱由检、朱翊钧等部已经将兵锋推到南昌城下,进行拉锯战了。

而左路军的朱棣部,则是有点麻烦。

大学士、四川总督阿尔泰率领精兵于四川,虽有大小金川在旁辅助,但大小金川基本上是打不出大山的,因此在占领了几城之后,便和阿尔泰在云贵川相持了起来。

虽然占据上风,但破敌怕是需要一段时间了。

而处于两广之地的大明生产建设军团,也取得了辉煌战果,开垦良田万亩。

看起来一切都是蒸蒸日上。

而李友文擦了擦额头的汗,感到十分满意。

他如今,已经是大明第一生产建设军团第三营第二镇第三旗的小旗了,手下管了十个人!

之所以能够升官,一方面是因为李友文是大头兵里为数不多识字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李友文是识字里为数不多会种地的。

不过此时,李友文便在同僚们的带领之下,往湖北方向去了。

听说湖北正在打仗,他们此番的任务,就是给湖北的前线部队运送粮草的。

这一路上,倒也没有什么阻拦。

虽然还有一些满清的残兵败将在游荡,但人数稀少,而前来运粮的建设军团虽然人员素质不怎么样,装备的都是缴获的火绳枪,但毕竟也是有千人的。

他们运完粮食之后,也会就近担任当地府县的驻防军队,进行维护当地治安与驻防,以免被满清小股部队趁机袭扰。

因此,在这般人数之下,那些游荡的清廷残兵败将自然是不会来袭杀的。

就这般又过了十余日,李友文所在的这支千人队伍便已经抵达了武昌城下。

他们抵达武昌的时候,武昌城已经被明军拿下,数不尽的绿营兵垂头丧气,蹲在角落里,等待着检阅送走。

而武昌城还是弥漫着一股硝烟的滋味,似乎是战斗结束不久。

李友文将粮食与前线粮官交接了一下之后,便熟络的和对方聊了起来:“太厉害了吧!武昌城都拿下了,岂不是明年就能打到北京,把乾隆给揪出来啊?”

“明年?”

那粮官摇了摇头,打了个哈欠,接着便道:“斥候说,襄阳来了一支新军,从北京来的,如果能击溃这支新军,便能顺势北上,用不着明年,两三个月就解决一切了!”

说罢,那粮官眼神之中却又充满了希望,眼神期颐道:“宣德、景泰两位陛下如今已经带兵往襄阳去了,拿下北京,那是指日可待啊!”

李友文也点了点头,目光充满了期待。

他现在只期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自己能混个一官半职,将他们老李家的荣耀重新续上!

又多欠一章,当前又欠两章嘞。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