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作者:加兰2020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7章 编外专家真是第一生产力啊!

书名: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作者:加兰2020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43

“所以,这个地图,你真不知道是对应哪儿的?”

沈乐斜睨着合金大佬。合金大佬盯着金箔,脸色严肃,仿佛陷入了冥想当中,又仿佛像之前修刀鞘一样,在倾听这张金箔的声音:

好半天,他才慢慢地、慎重地摇了摇头,脸色失望,甚至还带了点悲哀:

“真不知道。”

这可能是他的朋友留给他的信息,留给他一个人的信息,但是,他真不知道……

“那好吧。”沈乐耸耸肩。他的目光在房间里无意识地转动着,搜寻着一件件与画卷相关的事物。

裁下来的天头,地头,被收进保管箱的破损画卷,之前的扫描件,合金大佬的复原件……

“你说,这个地图,会不会与画上的地方相关?”

两人相对苦笑。画上的山水,你不能说它画得不好吧,就是,别说那是山水画,即便是地图,要靠它找到目的地,还是太难了些。

要知道,古代的地图,你要说它没有指示意义,那肯定是不对的。

但是,习惯了现代地图的现代人,看到这些古代地图,基本上都是脑子一嗡:

“妈呀,这到底是什么地方……你不写名字,我完全不知道这是哪儿啊!”

更不用说,画面上还是青绿山水,不是地图。

想要知道更多的信息,也许,直接问修复好的器灵,或者,从画作中读取记忆,是更靠谱的事儿?

“好吧,那就继续修复吧。”

到最后,沈乐也只能下这个决定。他把金箔单独收起来保存,把轴杆、包裹轴杆的纸一张一张收好,开始继续练习。

张老师走的时候,只教了他用浇淋法清洗纸质古画,沈乐必须继续在绢画上练习。而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更加小心翼翼:

违反直觉的是,经历漫长时光的丝绸,甚至比经历漫长时光的宣纸更加脆弱。

“纸寿千年,绢寿八百”,绢本古画在长久保存之后,更容易发黄、黯淡、变脆,更容易稍微一碰就寸寸断裂。

如果说,同样年份的纸质古画,可以用开水直接浇淋的话,那么绢本古画,只能用60度的热水,浇在排笔上,再顺着排笔渗透下去。

排笔不能落在古画的画面上,以免干燥的笔尖与古画直接摩擦,损伤画面;

也不能离画面太远,以免水滴落下的时候位置太高,冲击力太大,损伤画面……

光是这一个高度,沈乐就反反复复,消耗掉了十张古画,才找到了合适的方案。就这,还是把古画裁切成小块,一块一块慢慢尝试的结果。

哪怕是他,购买这么多绢本古画,也花掉了三颗珍珠,三颗老海龟给他的、含有充沛水灵气的珍珠:

这个价钱,让沈乐充分地认识到,为什么有前辈师兄在视频里说,“这种古画根本没有人要买,只有我这种练修复的大冤种肯出钱。”

不练修复,这种半点艺术价值都没有,半点收藏价值都没有的古画——绝大多数都是祖宗画像——谁肯花钱买?

买来修好,然后当自己的祖宗供起来吗?!

而除了练习用“洗画”的方式浇淋古画之外,沈乐还有更大的野心。

当张老师从学校返回,带回来一个团队的硕士生,把他们塞进实验室以后,他就被沈乐震惊了一下:

“你这是在干什么?”

沈乐身边,悬浮着五颜六色的彩光。颜色之杂乱,让张老师下意识地仰头,在房间里找了一圈:

没有迪厅用的那种球灯,没有投影仪,没有任何奇怪的罪魁祸首。

那些彩光,完全以一种违反常理的方式,悬浮在沈乐身边,凝结成一个个前所未见、似乎又自有规律的图案。

而沈乐就站在这些图案中间,一手握着放大镜,透过镜片盯着丝帛看,一动不动,一动不动——

身边,一只不存在的手捏起移液枪,往丝帛上滴了小小的一滴。

这没必要吧?

什么修复方法,需要用移液枪这么昂贵的东西,一小滴一小滴往绢画上滴?

张老师快步走到沈乐旁边,尝试透过放大镜往下看。

转了几个角度都没看清楚,他索性等沈乐干完一段活儿,起身休息的时候,一把夺过放大镜,自己扑上去看:

“……你这是怎么做到的?”

工作台上,铺着小半块破洞的绢画。破洞当中,镶嵌着一小片同色的旧绢,剪成与破洞严丝合缝的形状,经线,纬线,一条条相对——

这都不算什么,这都是古画修复,理所应当该做到的事情。

但是,让张老师震惊的是:这块旧绢,有一半的边缘,已经和绢画连接在了一起!

经线连着经线,纬线连着纬线,就像从来没有断裂过,又像只是旁边被剪了一刀,这一块连缀起来的地方并没有剪。

但张老师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这块补上去的旧绢,颜色,光泽,和绢画都有明显区别,一望而知,是之前刚刚修剪出来、刚刚补上去……

按照正统的修补方法,应该是在填补上空洞之后,在丝绢背面刷浆糊,然后,再糊上补条。

然而,不管刷浆糊、贴补条的时候怎么小心,修补的地方都会凸起一块,刷浆糊的地方会比旁边硬一些。

天长日久,一次次摊放、卷起,这个凸起变硬的地方,都会伤害到画质本身……

如果能让补上去的绢块,和原本的画绢“长”在一起,那是多少修补者梦寐以求的事!

天衣无缝,天衣无缝,只要“长”上了,就自然成为一体,一起对抗外力,就不会有应力不均了!

奈何,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已经被蚕吐出来、已经定型的丝线,也不会突然再接上一截。

而蚕丝这种东西,又不能像金属丝那样,一根根直接焊上……

“那个……老师,我是编外专家嘛……”沈乐不好意思地笑笑。见张老师用力瞪他,他无奈地摊摊手:

“编外专家,这个‘编外’,总要有点真本事的,对吧?”

“……你的真本事就是让蚕丝长到一起?”

“呃,这只是其中一个……”

“再做给我看一遍!”张老师两眼烁烁发光,看在沈乐眼里,这位老师简直想把他一口吞下去似的——甚至不用喝口水润润。

他倒退半步,果然按指示行动:

“我也不是凭空让它们长的,我也要有材料——张老师,您看好了……”

他吸气、吐气、凝神,再一次,身边浮起了奇特的光影。

一只无形的手悄然拿过移液枪,往补绢与画绢的缝隙里滴一滴液体,沈乐一边干活,一边解释:

“这是丝素蛋白溶液……我查过资料,用它补丝织品很好用,我上次补一件嫁衣也是靠它……”

溶液滴下,在一种莫名力量的催动下,包裹住经纬线的两端,然后向前爬伸。

成长、接合、凝固,在张教授反应过来之前,这小小的液滴,已经把两根蚕丝,完全连成了一根。

“原来是这样……”

张教授心醉神迷地盯着眼前的一切。片刻,他转过身,一把抓住沈乐,脸庞上、双眼中,燃烧起一片狂热:

“这法子你能坚持多久?你一天能修好多少丝织品?多大面积,或者是,多少长度的拼缝?能帮我们修吗?

我们的课题组有很多古画,隔壁课题组,还有很多丝织品——”

“冷静,张老师,冷静。”沈乐站在工作台旁边,动也不敢动,唯恐稍微挣扎一下就把老师带倒:

“我当然愿意帮忙的,我肯定愿意。但是,老师,让我来修的话,你们论文要怎么写?”

依靠超能力使断裂丝绸重新生长,修复了破损的古代丝织品?

这样一篇论文只要投稿出去,他们学校,瞬间就能变成整个文物修复界,甚至整个学术界最大的笑话。

更不用说,这种修复方式,其实违反了文物修复的原则:

原始破损痕迹在哪里?丝素蛋白“长”上去了,怎么确认原来的破洞在哪儿?

可逆性原则怎么办?“长”上去的部分,未来如果有更好的修复方式,要怎么消除掉,让文物回复到发现时的原始状态?

张教授只是一时激动,情不自禁。被沈乐问了一问,他很快也想到了这些问题,放开抓住沈乐的手,定定凝视面前丝帛。

转瞬间,无数念头从他的脑海中掠过:

不依靠“编外专家”这种个人能力,引导丝素蛋白生长的的修复方式,怎样用在丝织品修复上?

怎样让丝素蛋白溶液黏附在丝织品上?

怎样让它均匀地黏附每一根丝线,均匀地向前伸展,快速凝固,凝固之后仍然有足够强度?

怎么设计实验方式?真空可以吗?需要在失重状态下进行吗?

或者,从特定的孔洞里,用特定的方式吹风?

之前生产N95口罩的时候,那种熔喷聚丙烯无纺布的技术,能用在这上面吗?

或许他该去找材料学院的人问问,又或许,他该去找生物学院、医学院的人谈谈?

啊,超能力真是第一生产力啊……至少,给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求订阅,求月票,求书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0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