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珠柔

作者:须弥普普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二百二十三章 昭昭

书名:珠柔 作者:须弥普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2:03

也不用做出什么承诺,大家都默契得很,回去各自授意,很快,除却御史台言官,至于枢密院、政事堂,乃至寻常官员,劝谏天子出城的折子便如雪花一般往上递。

张异也没有漏掉吕贤章。

“为臣者,忠言逆耳,志游虽非言官,今次劝诫陛下出城避险,事急从权,也当尽一份力才是。”张异好似信步向前,却是走在了吕贤章身旁,目不斜视地道。

许是没有听到吕贤章回话,他又走了几步,便转过头问道:“难道志游有什么难处?还是另有想法?”

比之两府老臣,吕贤章这样的实在算得上幸进,此时被接连相问,不敢拒绝,却又更难应承,只好回道:“相公与陛下共苦蔡州,自是不必在下多说,但天子年纪虽幼,一惯好强,就怕朝中人人上本,反使他不喜……”

张异正色道:“你我食君之禄,担君之忧,难道行事只为讨陛下欢心?”

他说着说着,眼睛微微眯起,声音里也带上了几分不悦:“陛下年幼,便如同新发树苗,十年树木,滴水石穿,要是人人任其纵性而为,谁又能引领正道?”

吕贤章低头不语。

陛下年幼,公主又几乎从不插手兵事,大半年以来都是几位相公们在拿主意,习惯成了自然,是以上回天子在蔡州纵性哭闹,最后竟还叫他遂了意,怎能不令枢密院十分坐立不安。

是以回京以后,众位相公便时不时做出试探。

可再如何年幼,天子也总归是天子。

在蔡州时候,陛下还只是会哭闹,眼下不过才一二月时间,已经学会了分别赐药,听闻还有亲自手书圣旨,其中言辞切切,虽然手段生疏稚嫩,但不过八九岁,已经开始学着权衡之术,这样一个人,怎能把他当做寻常孩童。

说一句难听的,今日张枢密与诸位官人行事,其实就是真正孩视。

天子出城,明面上是为了万金之躯不置于险境,可其中又有几分是想要股掌皇帝,叫他看清朝中形势同朝臣势力?

至于遣兵四面驻扎,以防裴雍这一做法,也不过做出来摆看罢了——守城这许多时日,吕贤章如何会看不清西军同禁军实力差别悬殊?

人多了驻扎不起,人少了的话,等到遇敌时候,怕是跑都跑不掉。

若不是吃定了天子年幼无知,太上皇还在时候,岂敢如此?

但不管心中想法究竟如何,吕贤章也没有当面拒绝。

他虽也身在两府,手中权利实在比不上其余树大根深老相公,以目前态势,狄人若是反复就罢了,一旦真正退兵,将来裴雍回京,少不得就是真正心腹之患,届时还待要借助诸人力量以做权衡,不好过分得罪了。

这般想着,吕贤章趁着左右无人看来,忙一拱手,道:“相公提点得是。”

***

连吕贤章都半推半就,朝中其余人反应不问自知。

可眼见银台司里的劝诫折子雪花一般,大朝会上,或是朝会之后,百官又众口一词,出也被劝,入也被劝,哪怕经筵时候,听得教授之人引经据典,也全是劝诫之语,赵弘的反应却是全然出乎了众人之外。

换一个小儿,遇得这样攸关生死事情,所有人说法相同,字字句句全是为了自家性命安慰着想,说得又极有道理,怎能不动摇?

便是能抵抗一时,用不了多长时间便要退让。

可赵弘今次回京本就是逆势而为,他一人独守蔡州,先前南逃时候又见多了赵明枝竭力抗拒群臣,自拿主张模样,更有那太常寺协律郎张礼携带北面消息回来,欲要天子认罪狄人,向兴庆府上供金银人口,以求接回太上皇等人,然则满朝文武,都无几个出来说话。

他其实早已灰心,愈发逆反,眼下被所有人压逼着,反而置气,在朝会时几番欲要说话,只是看赵明枝情绪平稳,并无生气模样,只好闭嘴,等回得内廷之后,经筵之时,被几个大臣翻来覆去教训,脾气顿起,尤其这日清早张异经筵,说的全是前朝故事。

张异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明明已经到了点,仍旧不肯停歇,将近一个时辰里,先说某某朝天子如何一意孤行,不顾贤臣良将苦劝,定要亲征,最后虽未命丧,却是致使数十万大军惨败,国力就此衰败;又说某某皇帝偏信母族一脉,任用奸佞领兵,自身毫无防备,竟使敌军穿山越岭,一城上下,自天子到百官、至于百姓,全数沦为俘虏。

听到后头,赵弘已经十分不耐,几番找理由结束,却又被对面人强留住。

等到他几乎再忍不住,张异才起身上前,跪于地面,道:“陛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国朝今日情状,实不能再有半点疏忽——陛下万金之躯,还请早日出城才是!”

东拉西扯,车轱辘了半日,最后果然又扯回了这一桩事。

赵弘虽早有预料,此时见得张异俯首模样,分明跪的是他,坐的是自己,却总觉得自己才是被人搓圆搓扁的那一个,甚至有种被几巴掌打在脸上,头脸热辣辣的,心中一股气只往上涌,几乎要冲上脑门。

他本就是强行忍耐,半日时间里,心里头全是委屈,只是为了不给赵明枝添乱,因知道自己此处固然难扛,可阿姐每日对上无数奏章、更多朝臣,还有那样多杂乱事情,想来压力更大,才死死挺住,此刻所有情绪一并涌出,终于再顶不住,气得一下子站了起来,脸涨得通红,胸口大大起伏,又热又闷,几乎喘不过起来。

“陛下!”

“陛下!!”

眼见赵弘如此状态,左右黄门无不惊慌,接连上前,或给他顺气,或去搀扶。

而张异跪于地面,却是分毫不动。

当此之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嘈杂喧闹声,紧接着有人高呼“陛下”,一二息后,“陛下”声同时响起,根本辨不出究竟多少人在外,形同山呼。

赵弘的气有些喘不上来,胸前实在难受,耳边似有嗡嗡声,又被那山呼声音灌入,仿佛隔了厚厚一层,因不知道究竟发生什么,只觉惊慌,下意识抓住身边黄门臂膀,张口叫道:“王署!”

王署正要出声,那仪门官已是大步踏进殿中,跪在地上道:“启奏陛下,殿外御史台诸位官人求见……”

赵弘还未反应过来,只是茫然,眼前有金星乱冒一般,脚也不甚能站立,摇摇晃晃的。

此刻,得到消息的赵明枝这才匆忙赶来。

她还未走近,远远便见垂拱殿外地面处跪有一地官员,身上多着绿袍,偶有绯衣,头上却几乎全数戴着獬豸角状木刻法冠,显然尽是言官。

——这是章疏、廷奏、合班未果后,终于到了伏阁这一步。

所谓伏阁,意指在其余谏言渠道全数堵塞情况下,台谏官员立于宫殿之外,以求与天子当面相对的诤谏方法。

大晋立朝如今,也有寥寥几例,最近一回乃是先皇时御史中丞同殿中侍御史并言官十余人伏阁谏言,求先皇停罢废黜先皇后事。

伏阁这样极端手段,从来不是什么好事,毕竟一旦发生,便说明天子身边沿路已经全数闭塞,史书一记,再传闻出去,世人、后人又会如何看待天子?是以不到万不得已,等闲都不会使用。

——那么此时此刻,赵弘又是做了什么不能容忍的错事,叫满堂言官做出这样选择?

几轮山呼之后,众人再无声息,只仍旧跪在地上,安静得异常。

赵明枝气极之下,反而冷静下来。

她几乎看也不看外头跪的满地言官,便直接踏入垂拱殿中,才进门,扫过地上张异,便见桌案后被人簇拥的弟弟。

赵弘脸上通红,眼睛也瞪得极大,左右人都在给他抚胸顺背试汗,却好像无甚用处。

赵明枝心中一惊,急忙上前,一手扶住弟弟胳膊,转头便朝着边上喝道:“陛下身体不适,还不快宣医官!”

她一面交代,一面又同仍旧跪着的张异道:“相公若无十分要紧事,不如具折再报?”

张异站起身来,施行一礼,继而向着赵明枝姐弟二人道:“陛下万金之躯,体弱力小,大内又居于城中,距离城外甚远,一旦遇事,欲要速离而不得,殿下聪慧,不必下官多做劝说,也当知其中要害……”

赵明枝皱眉道:“此事容后再议。”

说着便扶赵弘往殿外而行。

张异站定原地,目送二人向外走去,口中先道一句“臣惶恐”,才又对赵弘道:“还请陛下……”

然而话音未落,此时正靠近殿门处,赵弘好容易喘过气来,挣扎着站直身体,才要抬头,便见外面满地言官,虽说人人未尝说话,多数也未抬头,只有后面零星几个互相交头接耳,可那黑压压一片人头,已是叫他心头愤懑再起,回头对着张异叫道:“张相公,朕若是不肯出城,你们待要如何?!”

他中气不足,此时自喉咙里把声音吼出,已是十分用力,可听在旁人耳中,气愤有余,根本毫无威慑。

张异皱眉而立,拱手再道:“臣惶恐……”

但话语中哪里又有半分诚惶诚恐情绪。

而殿外地上跪的若干言官,离得近的还能半听半猜此处情况,离得远的又如何能做分辨,或许心急,便有不少小心抬侧起头,或拿余光,或找角度遮掩,自己偷偷看来。

赵弘本就侧着身,左边是步步紧逼,一句“臣惶恐”不变应万变的张异,右边是本该是天子喉舌,眼下却被两府宰执如臂使指,正效犬马之劳的言官,当真觉得天下之大,天子至尊,全无半点尊严。

他的手搭在赵明枝臂弯处,半身靠在她怀里,只觉得阿姐的胳膊细细一条,隔着两层布帛,简直一折就要断了,浑忙着数月,身形更是瘦弱,与自己站在一处,俨然与左右相对抗,更似满朝尽数咄咄相逼,不把他们姐弟两个捏成自己想要形状泥人,便全然不肯罢休。

赵弘心头仿佛有熊熊烈火燃烧,先前是所有愤怒不能找到抒发出口,此刻则是恨得过了头,好像又回到了蔡州时候,自己欲要回京,无人赞同,他分明天子,所行所为也是为天下,为百姓,却人人反对,当真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朕不会出城,张相公同诸位官人若要强逼于朕,不如换一个人来当这个皇帝罢!”

赵弘瞪着眼睛,先看左边张异,又冷冷看向右边地上言官。

以他一惯性情,受得委屈早该落泪,此刻那眼泪却像被心火烧干了一般,半滴都没有,眼眶里只有恨恨然热意,喘了好大口气,等稍微蓄力之后,复又喊道:“这朝中究竟谁人说了算?”

张异袖手站着,并不被对面小皇帝言语扰乱心思分毫。

尤其听到赵弘最后一句话,他何等老练,立刻便品出了其中的露怯。

在蔡州时候,便是为天子“究竟谁人天子”之语惊住,上下不敢妄动,才叫他偷得机会,被裴雍哄骗,最后北上回京。

若叫他成了习惯,遇事便用此法,时时纵性,将来如果治国?又把两府置于何地?

小孩不知进退,总要治一下他才是。

他挺直背脊,低头行礼道:“陛下何出此言?”

赵弘听闻张异这一句,又见他全不在意模样,心头火气甚至比起被对面人辩斥教训更大,不免竭力呼道:“张相公,究竟谁人说话算数?到底你是天子,还是我是天子?!”

他气急之下,说话已经无法过脑。

赵明枝闻言心中大跳,忙将弟弟重重拉了一下,口中小声提醒道:“陛下!”

而张异终于色变,道:“陛下看来,老臣今日行事是为篡位夺权么?!”

他口中说着,伸手把那幞头摘下,转身便在殿中扫看,见得其中一根大柱,将幞头随地一扔,口中喝道:“微臣之心,天地可鉴,天日昭昭!”

一面喊着,一面侧身便要向前撞去。

两处距离尚远,他行动间算不上极快,左右又都是黄门侍从,不远处还有满地言官大臣,更莫说几步之遥,赵明枝便睁眼看着,又怎会教他当真撞了柱,先喊一声离得最近王署,手中放开赵弘,已是大步上前,探手抓去。

殿中、殿外顿时次第响起无数倒吸气声。

而赵弘更是呆立当场,俨然已经吓傻。

就在如此当口,一片混乱当中,远处却有一人朝着此处狂奔跑来,行至近前,眼见如此情况,却是进退不得,犹豫几息,终于还是上前叫道:“陛……陛下!前线……前线大捷!!京兆府路节度使裴雍有本奏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4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