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现实世界得道成仙

作者:鳄鱼皮的皮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六十四章:杀度和尚

书名:我在现实世界得道成仙 作者:鳄鱼皮的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09

汴州,五平县。

县令邹泾是一个有慧根的人。

但不多,看破不说破不知道?

明明是一件光明伟岸为众生谋福祉的壮举,说得像谋财害命一样。

黑风寨五十五名匪徒,已经同意被度化,就该以佛门的功过成就,来作为人生评判标准。

陈景双手合十行了一个佛礼:“阿弥陀佛,既然五十五名土匪皆是由小僧度化,且皆尊小僧为师,为人师长者,自当为其谋之深远,焉能让其放任自流再入魔道。”

邹泾察觉失言。

但无妨,反正都是明白人。

要怪就怪这件事实在太有趣了!

明明已解其意,还是忍不住想确认清楚。

金山寺一个小和尚要度五十五名匪徒成佛,并且要故事有故事,要功德有功德,只差临门一脚就能功成。

匪徒的意志?不重要,你师父把成佛路都给你铺好,这佛你是成也得成,不成也得成。

若这件事能成为如佛祖割肉饲鹰般的典故,得到广泛传播,他这个小小县令未必不能青史留名。

退一万步说,治下五十五名匪徒成佛,有着如此亮眼的政绩,今年升迁这事绝对十拿九稳。

“…………”

“大师稍待,容本官先将令徒、以及诸位法师食宿安排好。”

邹泾带领穿过主街走到县衙,将一名文吏招到面前,有条不紊的安排工作。

先将黑风寨五十五名匪徒押解到监牢,再把乡勇被安排去酒肆吃喝,僧众则专门安排了素斋,陈景则被县令单独带到一处石亭。

做了一个请的姿势:“本官略备了几杯薄茶,圣僧不妨与本官细聊,五平县离汴京城不远,即日上奏,这事或许能在盂兰法会前就有结果。”

不多一会儿,石桌上就被摆上几碟精致的素斋。

邹忌主动给陈景倒了一杯清茶,率先开口说道:“本官已经命人搜罗黑风寨众匪罪证,一旦查明罪实,便可上奏汴京批准即日斩首,等斩首之后,便贴出告示解释令徒以身洗业,以身殉法的故事,不知道大师意下如何?”

陈景喝了一口茶水,无味,只是恢复这具躯体的状态,略微思索后道:“既然他们已经愿意接受度化,也不好让他们以匪徒身份死去,县令大人不妨让他们先完成剃度,以全心意。”

邹泾略微沉思便明悟,重重点了点头道:“大师说的极是,是本官悟性太差。”

“应该先张贴出这群匪徒的罪状,让百姓看看这群匪徒如何烧杀抢掠,惨绝人寰,然后再让人看到匪徒剃度,误以为匪徒要靠佛门逃脱责罚。”

“然后再进行公开斩首,必然能引发百姓轰动,非议,最后再张贴告示解释,令徒如何从一个无恶不作匪徒,放下屠刀顿悟成佛,以此身还过往罪业,以此身为祭,教化世人改正佛法谬误,必然能够引发……不,达到良好的启迪作用。”

“不过大师所言‘你成你的佛,我砍我的头’,这套说辞未免太过接地气,不知道…………有没有精炼一些的说法?”

陈景用筷子夹起一块豆腐吞咽,依旧无味,闭目迟疑了片刻便回道:“既已成佛,何以避业?既已种因,何不全果?”

此言一出。

邹泾举杯饮茶的动作莫名一顿,陷入到这十六个字所引发的思索中。

陈景给都尉祝弥的解释太过于直白,理虽然还是这么个理,但让他这个文化人多少有些看不上。

但这短短十六个字,却引发对业力,因果报应的疑问,打破世人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谬误。

显然,陈景并不是没有本事,而是因人而异进行布教,年纪虽轻却已有教宗气相。

深吸一口气叹道:“本官是个大俗人,却把圣僧也给想的俗气,实在不该。”

“………………”

次日,清晨。

陈景便与众僧出了城门,继续踏上前往汴京的路。

经过黑风寨截杀,陈景才算真正成为主事,金池长老依旧没有好脸色,却不会主动找麻烦。

此刻,陈景再下命令打断某人手脚,武僧会毫不迟疑的执行,不会阳奉阴违出棍不出力。

法济和尚与陈景走到前头,忍不住开口问道:“度化五十五名土匪足以扬名,成为一名得道高僧。如今你欲度他们成佛,虽然能引发更大的轰动,但这件事很难在盂兰法会前结束,恐怕会错失良机。”

陈景想了想回道:“若弟子是单纯为了扬名,度化五十五名匪徒就已经足够,按照旧例保全他们性命也没有什么,无需这么麻烦。”

“但是这群匪徒过往烧杀掳掠,淫人妻女,打家劫舍,所造成的业又该归属于何处?”

“连最基本的因果报应都不能做到逻辑自洽,囫囵不清,遮遮掩掩,不能让普通人一思即明,一见即悟,又该如何将基础佛理传达给世人?”

“扬名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基础佛理广传世人,若连因果报业都不能清晰,岂不本末倒置,和自己理论自相矛盾。”

“若连我本人都不能践行自己理论,这样虚伪的人谁又会愿意跟随?”

法济默默点了点头,心中泛起几分复杂的心绪。

本来对佛教大兴而亡,唯识宗大兴只是有几分不切实际的期盼,现在却是真正看到了希望。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所言,无不是对以天地为棋大觉者的规劝,也说明欲成大事需要具备大觉的能力,此刻千叶所展现的能力,比之玄奘祖师也不弱。

“…………”

金山寺众僧依旧一路步行,化缘乞食,前行速度自然是极慢。

邹泾写下一封奏折,经驿站快马先一步来到汴京,几经辗转,被送到宫中一名贵人手上。

汴州一名县令上呈的密奏,一个小小县城,不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男子拆开信封丝毫不以为意,看了一眼,瞬间被吸引了注意力:“五平县县令——邹泾,请圣裁黑风寨五十五匪徒斩立决,…………”

越看,眼神越认真,等到将信中内容全部看完,忍不住放声大笑:“好一个杀度和尚,母后推行佛法治国,佛教多有借佛法庇护行藏污纳垢之事。”

“若置之不理,国将不国,但想要根除佛教强推法制,社稷恐怕也要大伤元气,没想到有人将佛法与法制结合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7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