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现实世界得道成仙

作者:鳄鱼皮的皮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六十三章:互不冲突

书名:我在现实世界得道成仙 作者:鳄鱼皮的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09

杀人偿命?

那土匪不是白拜了你这尊佛,这不就是骗大傻子来杀?

祝弥瞠目结舌,本意是想说应该甄别一下,别让凶性难驯之徒披着佛门外衣,逍遥法外。

听陈景这么一解释,突然有一种保守派觉得激进派太保守,正方变反方的既视感。

快步凑到陈景近前,扭捏的追问道:“圣僧不是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家都已经成佛了,杀佛不太好吧!”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正是世人对这句话存在谬误,黑风寨众匪才会妄想用这个漏洞逃脱因果。

佛宗之相,狮子之威只是催化剂,逃脱因果报应,才是五十五名匪徒愿意接受度化的根本原因。

谬误虽然存在已久,但总要有人负重前行,用生命纠正世之谬误。

这样的人不管本心如何,怎么不算是圣僧弟子呢?

或者说,是先有这些圣僧弟子,他们的师父才能成为圣僧。

陈景回眸望向五十五位佳徒,不禁露出一抹欣慰微笑,继续向祝弥解释道:

“既然已经成佛,肯定甘愿以此身来赎昔日罪业,你帮他杀他,助人成佛,功德无量,怎么会不好?”

“如果他不愿意赎昔日罪业,只想用佛名苟活于世,说明他并未成佛,杀他就是罪有应得,同样功德无量,何错之有?”

“所以他成他的佛,你砍你的头,两者完全不冲突。”

祝弥:“…………”

法济:“…………”

好一个不冲突。

原来这句话还能这么解释?

五平县的刽子手,一次性帮助五十五人成佛,功德还不得溢出来?

祝弥也陷入短暂沉思,作为一位沙场活下来的兵头,讲究的是令行禁止,思维上更偏向于法家。

佛教有些理论与法有冲突,因此哪怕佛教是新唐的国教,祝弥其实也半点不信。

但经陈景这么一解释,好些冲突的地方一瞬间就通顺了!

继续问道:“圣僧还有说等清洗完罪业,让他们入佛门修行,人都死了还怎么入佛门,算是为了救人打了个小小的妄语吗?”

陈景神色一肃:“施主可不要谤僧,贫僧向来是个信人,我佛不是还讲转世轮回,放下手中屠刀,放下心中屠刀,佛缘深厚,且洗清了前世罪业,自然能拜入佛门追求正果,小僧对这五十五名迷途知返弟子可是很满意的。”

“…………”

祝弥一路不断追问佛法问题。

陈景没有打禅机,因此很轻易就能理解含义,让祝弥对佛法的领悟肉眼见涨。

自身坚守的认知和世界和解,只觉得心灵卸下一副重担,本来是沉默寡言的类型,却一下打开了话匣子,恨不得回五平县的路再长一些,将心中多年疑惑一吐为快。

武僧在一旁竖起耳朵听,听到明觉处便点了点头。

练武时间多,参禅时间少,只觉得千叶所讲不似其他长老深奥,倒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奇异。

金池长老也在偷听,心中却翻起一股惊涛骇浪:“布教!”

千叶正在对一个曾在沙场厮混,心硬如铁,认知早已固定的人布教,何其艰难?

但偏偏就成功了!而且并没有受到多少阻碍,闲谈之间自然而然的达成目的。

难道在无戒方丈前所许下的大宏愿不是空话,而是真有成为教宗之志?

“…………”

汴州,五平县。

县令大人守在城门口,亲自迎接剿匪归来的乡勇。

虽说早就有乡勇先一步回到县城,将小关口所发生的事,原封不动复述出来,但要见了活着的和尚才能放心下来。

一名随行青年文吏,突然指着前方官道路口:“来了!祝都尉回来了!”

很快,官道上出现一条长龙,为首自然是祝弥与一众僧人,后面则是压着土匪的乡勇。

去了多少人,回来就多少人,一个不少,没有一人殒命,亦没有一人受伤,身上也没有厮杀的血迹。

让那些同守在城门口乡勇的妻女,父母,长长松了一口气:“菩萨保佑,我儿平安归来。”

“好生犒劳乡勇,另外让人把斋饭准备好。”

邹泾对文吏吩咐了一句,就上前几步亲自接待僧众。

对于这群前往汴京参加盂兰法会,甚至有机会面圣的和尚,邹泾没有半点官架子,直接朝着金池长老而去:“邹泾见过各位法师,都怪本官治下不严,才让各位遭受此劫,实在是本官的罪过。”

金池长老没有以往的傲慢,事虽由千叶而起,但不可否认他这条命,以及七宝袈裟,也是靠千叶保住。

再去计较此行主事这事未免太过小家子气,主动让出半个身位,表示陈景才是此行的主事。

陈景行了一个佛礼,微笑道:“这些匪徒都是从别的地方跑来的流寇,县令大人何来罪责,贫僧等人反倒应该多谢县令大人的救命之恩。”

懂事儿,这件事本来是功过相抵的事,经陈景这一说,直接就变成有功而无过,要是名声能传出去,升迁有望。

邹泾将众人引进县城,询问道:“听说这些匪徒皆拜圣僧为师,可是要本官给一个公文证明?”

陈景摇了摇头:“贫僧确实有一事要拜托县令大人,不过却不是要公文证明,这群孽徒正式入佛门之前,还需劳烦县令一事,帮助这群孽徒洗清此世罪业。”

邹泾闻言一愣。

这不该是你们和尚的事?

我一个当官的难道还能卖赎罪卷?

都尉祝弥趁机凑上前,在邹泾小声耳语道:“县令大人,此事…………”

片刻,祝弥就将陈景传播的那套‘他成他的佛,我砍我的头’,两者互不冲突的理论尽数告知邹泾。

邹泾咽了一口唾沫,瞬间找到了扬名的阶梯,却还是惊道:“圣僧这如何使得?”

陈景回道::“此事一则县令大人可全法度威严,再则贫僧孽徒亦可洗净罪业,所以还望县令不吝成全小僧对这群孽徒的拳拳之心。务必不要法外留情,务必彻底洗清此世罪业,让孽徒成佛之路多磨多难。”

县令邹泾略微回味,愣道:“圣僧的意思是严查,重判?”

陈景笑而不答继续道:“我徒皆愿意以身殉法,以证世人对佛法的谬误,积累无量功德。”

“不过孽徒当土匪之日久,大觉大悟之日短,外魔缠身并未被彻底度尽,恐事到临头心性不足,胡言乱语,不能尽全功啊!”

县令邹泾瞪大眼睛,再次愣道:“圣僧的意思是,斩首的时候把他们嘴封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2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