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现实世界得道成仙

作者:鳄鱼皮的皮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五十二章:天下无佛

书名:我在现实世界得道成仙 作者:鳄鱼皮的皮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09

大兴!

唯识宗!

这两个词压根就不沾边。

陈景花一百万购买唯识宗原型资料,自然清楚唯识宗不适合传教。

不过事无绝对,兴,衰这种事本来就是相对。

面对法济和尚怒火,陈景不急不慌道:“唯识宗核心是佛学进阶知识,曲高而和寡,教派之争与唯识宗天然不契合,当然也不可能是尊佛性流派的对手。”

“只要佛教兴盛,唯识宗就不可能胜过尊佛性流派,但若是没有佛教呢?”

语不惊人死不休,法济和尚脸色大变,难以置信惊道:“你想要灭佛?”

“师父,你老人家稍安勿躁,佛又灭不掉,能被灭掉的只是佛教。”

陈景利用佛宗气度压下法济,开口解释道:“唯识宗修的其实是佛学,是佛家,其实和佛教关系不大,立根的土壤是精通佛学,欲求索佛学更高境界的精英。”

“唯识宗看似与传播佛学的佛教密不可分,其实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唯识宗钻研佛学是佛家没有错,但大乘讲究度人,就必须把法广传世人,自然也属于佛教。

若不是真法落入尊佛性流派,会让唯识宗传法更艰难,唯识宗愿意把真法传给任何能修成此法之人。

法济和尚开口道:“若无佛教,何来精通佛学者,唯识宗又何来立根土壤?”

陈景走到神台下蒲团坐下,问道:“你老可觉得佛道儒三教,哪一教最兴盛?”

法济按捺住心中嗔怒,深吸一口气回道:“佛,信众最多!”

陈景点头之后又摇了摇头:“其实并不是佛教最兴盛,是三教其实就只剩下佛教而已。”

“教者,教化也,若已经将思想传达给世人,教派其实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三教为都是学说成熟诞生教派,教派最初的目标,无疑是将自家思想传给天下人,目标自然也是天下人。”

“天下人生生死死,信教者不如传教者,最有价值的目标无疑是权势最高的人——皇帝,三教的第一传教目标都是皇帝,”

“将教派所传达的思想称为家,一开始家与教兴衰与共,一旦教派经历过一次大兴之后,就变成家兴则教衰,教兴则家衰。”

法济和尚陷入短暂沉思,开口道:“教兴家衰,你何以为证?”

陈景知道法济已经动摇,推出蒲团示意坐下细说,继续开口道:“以另外两教为例,儒教最成功,其教义与君王相契合,传教一人,将儒学融合一个阶级,上行下效,顺带着将思想仁、礼、信、君子等思想传达给世人,儒家从一开始就达成了目的,所以儒教几乎没有存在感。”

“道家无为是治世之道,但与君王并不契合,更不能和统治阶级融合,民为世之主,也算找到根基,奈何民不读书,传教无比艰难,也是自上而下的策略传教。”

“道教经过多次兴衰后,道家也成功将无为,上善若水,太极阴阳辩证等思维融入到教化,凡与世事有关,无论说书先生讲的话本,历史正文,以及乡间传诵的八卦,无不承载着一角道经。”

“道家将思想成功刻录到每个人思维模型之中,道教因此也名存实亡,不再履行传教之职,成为一个给民众提供信仰,以及一群修习破限道学道学家汇集的场所。”

“…………”

陈景言尽于此,戛然而止没有谈及佛教。

望向神台上斑驳的大乘天像,留给法济和尚足够的思考时间。

法济和尚盘坐在蒲团垂目观心,陷入悠久悠久的沉默。

身为一名佛门弟子,从未听到过如此离经叛道的理论。

三教中的两教已经功成身退,只剩下佛教还未功成,欲兴唯识宗,需先灭佛教,简直是…………危言耸听。

法济和尚想要找出陈景理论中的漏洞,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攻讦的点,自己转瞬之间就找到答案。

“原来如此,佛家是三教唯一的外来户,将佛学改造为适合东土的学说,又花费了不少时间,一步慢,步步慢,等到学说成熟成教,第一次大兴在魏晋时期,第二大兴在唐。”

“虽然不似儒家学说契合君王,但如道家一般,几经沉浮也足以完成传教。”

“只是佛教僧众心思不再纯粹,如今佛教其实根本不想教衰家兴,打禅机,猜谜语,故意让基础佛学都变得晦涩难懂,真伪难辨,维持着教兴家衰的局面。”

“只需将佛学思想传给世人,让佛教灭,自然就是唯识宗大兴的时候,使求法之人得真法,正法。”

“大兴为亡,这倒是很契合道家的思想,还真是深入人心啊!”

良久之后,法济和尚睁开眼眸,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作为一名唯识宗弟子,发觉只需要小小切割一下,抛开本来就没有感情的佛教立场,还是很好接受这一套理论。

急不可耐问道:“该如何让佛教大兴而亡?”

陈景收回视线,平淡回道:“弟子其实已经在做了!”

“尊佛性流派打算以假吞真,何妨向他们学习一下,来一个以真吞假。只要弟子能成为佛教高僧大德,上行下效,推行废除谜语、禅机,自然而言能够达成目的。”

法济和尚心头莫名一震,这才将陈景日日去经堂听法的反常行为联系起来,眼中喜色转哀:“知真法而宣伪法,这是业,罪业,滔天罪业,你才入门三个月啊!为师看到唯识宗大兴的机会,愿承受业火煅烧,以此身为祭为你铺平道路。”

陈景知道法济和尚是真为千叶好,开路者,其实下场都不怎么好,还是摇了摇头挤出微笑道:“弟子早就说了,愿意一力承担这份罪业,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而且不是弟子看不起你,论卖相,你还真比不过弟子,哪怕是放下心中的坚持,有生之年能有几分希望成为能影响整个佛教的高僧?”

法济猛然惊觉,千叶仅用一个月就从一名小沙弥,成为有口皆碑的顿悟高僧,一阵无力感袭来,合眸感叹:“原来为师帮你承担这份罪业的资格都没有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2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