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一分钟一银两,殖民速度不敢想

作者:北边卖羊腿的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卷 第79章 造反?

书名:大明:一分钟一银两,殖民速度不敢想 作者:北边卖羊腿的 字数:3.7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0:14

两个狱卒上前,却被杨嘉谟躲开。

“张大人。”他继续说道,“您的儿子收到玉佩了吗?”

张世杰握紧拳头,额头青筋暴起。

杨嘉谟的声音越来越大:“诸位可知道,为什么东林党能存活至今?”

“因为我们早已渗透进每一个角落!”

“从六部九卿到地方官员,从边关将领到京城禁军...”

“闭嘴!”张世杰怒吼。

杨嘉谟却不理会:“甚至皇室宗亲中,也有我们的人!”

“立刻行刑!”张世杰厉声命令。

刽子手举起大刀,寒光闪烁。

“等等!”杨嘉谟突然喊道,“我还有最后一句话要说。”

张世杰犹豫片刻:“说。”

杨嘉谟转向东方,高声道:“三日之期已到,点灯!”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亮起一盏灯火。

紧接着,第二盏、第三盏...

整个京城,灯火如星,渐次点亮。

“这是......”张世杰瞳孔收缩。

杨嘉谟放声大笑:“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的力量!”

“行刑!”张世杰怒吼。

刽子手手起刀落,杨嘉谟的头颅滚落在地。

但他脸上的笑容依然未消。

远处,更多的灯火亮起。

一个信使匆匆跑来:“大人!边关急报!”

张世杰接过军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吴三桂...叛变了?”

又一个信使跑来:“大人!江南告急!”

紧接着是第三个:“大人!西北告急!”

第四个:“大人!东南告急!”

张世杰看着满城灯火,突然明白了什么。

这些灯火,是叛乱的信号。

杨嘉谟的死,是一场戏。

真正的反击,才刚刚开始。

王承恩突然跪地:“陛下!微臣有罪!”

张世杰看着他:“你果然...”

王承恩颤抖着取下脖子上的玉佩:“这是先帝赐下的...”

“为什么?”张世杰问道。

“因为......”王承恩苦笑,“这是大明的根基啊。”

又一个信使跑来:“大人!福王起兵了!”

紧接着:“潞王也起兵了!”

“桂王也......”信使的声音戛然而止。

张世杰看着地上的人头,杨嘉谟依然在笑。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杨嘉谟说东林党不会灭。

因为东林党,早已成为大明的血脉。

砍掉一个头颅,会有千万个头颅长出来。

远处的灯火越来越多,如同星河倒挂。

张世杰仰天长叹:“完了...”

王承恩跪在地上,喃喃自语:“这就是大明的命啊...”

刑场上,杨嘉谟的血还在流淌。

但他的笑容,却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

仿佛在说:我赢了。

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又一个信使飞奔而来。

“大人!后金...出兵了!”

张世杰闭上眼睛,他知道,一切都晚了。

杨嘉谟的死,不是结束。

而是一场新的开始。

王承恩看着满城灯火:“这盘棋,我们输了。”

张世杰摇头:“不,这盘棋,从一开始就是输的。”

因为他们早已是大明的血脉,是这个帝国的根基。

砍不断,理还乱。

远处的灯火越来越多,照亮了整个夜空。

王承恩突然笑了:“杨大人说得对,这就是大明的命啊。”

张世杰看着地上的人头:“他赢了。”

“不。”王承恩摇头,“是东林党赢了。”

远处又传来一阵马蹄声。

但这一次,已经没有人去理会了。

因为他们知道,那又是一个坏消息。

杨嘉谟的血已经干涸,但他的笑容依然鲜活。

就像东林党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因为他们,就是大明本身。

刑场上的风依然在吹,卷起一片落叶。

落在杨嘉谟的脸上,像是一个讽刺的面具。

王承恩叹息:“陛下,我们该怎么办?”

没有人回答,只有满城的灯火在闪烁。

每一盏灯,都是一个叛变的信号。

每一处光明,都是一个背叛的证明。

杨嘉谟用他的死,点燃了这场大火。

而这火,将会烧尽整个大明。

张世杰看着满城灯火:“收兵吧。”

“可是......”王承恩欲言又止。

“已经晚了。”张世杰摇头,“一切都晚了。”

远处又亮起一盏灯。

那是福王府的方向。

紧接着是潞王府。

然后是桂王府。

整个京城,都亮如白昼。

杨嘉谟的笑容在灯火中显得格外诡异。

王承恩跪在地上:“陛下,臣有罪。”

张世杰看着他:“起来吧,都结束了。”

“不。”王承恩摇头,“才刚刚开始。”

远处又传来马蹄声。

这一次,是一个穿着黑衣的人。

他手中举着一盏灯。

那是最后一盏灯。

也是最重要的一盏灯。

因为那个人,是吴三桂的使者。

他带来了最后的消息:

“山海关,已经开了。”

张世杰闭上眼睛,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王承恩也知道。

杨嘉谟更知道。

所以他才会笑得那么开心。

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他的死,不过是一个开始。

一个新的开始。

也是大明的终结。

黑衣人放下灯,转身离去。

他的背影,就像一个巨大的问号。

留下满城灯火,照亮这个注定无眠的夜晚。

而杨嘉谟的笑容,永远凝固在这个时刻。

见证着大明帝国的崩塌。

王承恩站起身,拍了拍衣服上的尘土:“走吧。”

“去哪?”张世杰问道。

“回家。”王承恩笑了,“带着玉佩,回家。”

张世杰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突然明白了什么。

他也转身离去,留下杨嘉谟的头颅在风中。

那笑容,像是一个永恒的嘲讽。

嘲讽着这个即将崩塌的帝国。

嘲讽着所有人的无能为力。

远处的灯火依然在闪烁。

每一盏灯,都是一个背叛的证明。

而这些背叛,将会彻底改变大明的命运。

黑衣人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留下一地的落叶,和一个永恒的笑容。

王承恩的玉佩在月光下闪烁。

那是太祖御赐的信物。

也是东林党的印记。

更是大明的枷锁。

张世杰走到城门口,回头看了一眼刑场。

杨嘉谟的笑容依然清晰可见。

那是胜利者的笑容。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胜利者是东林党。

而失败者,是整个大明。

包括那些手持玉佩的人。

他们都是这场游戏的棋子。

而下棋的人,早已在暗处等待多时。

就等着这一刻的到来。

王承恩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张世杰也转身离开。

只留下杨嘉谟的头颅,在风中微笑。

那笑容,像是在说:

“这就是大明的命。”

黑衣人举着灯,走向远方。

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中。

只留下满城灯火,照亮这个注定无眠的夜晚。

而这个夜晚,将会永远改变大明的命运。

王承恩的玉佩在月光下闪烁着最后的光芒。

“走吧。”他对张世杰说,“一切都结束了。”

一声惊雷般的号角从北方传来,划破了黎明前的寂静。

“报!建奴大军已过山海关!”信使跪地喊道,声音嘶哑。

张世杰站在城楼上,望着北方渐渐泛红的天际。远处,烽火已然燃起。

“多少人马?”他沉声问道。

“十万精骑,分三路南下。”信使颤抖着回答,“吴三桂部已投敌,为其先锋。”

城楼下的街道上,百姓们已经开始慌乱。有人在收拾细软,有人在哭喊奔逃。

“大人!”又一个信使飞奔而来,“福王已在南京称帝!”

张世杰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当他再次睁开眼时,又一个信使到了。

“潞王也...也造反了!”

街道上的混乱更甚,商铺纷纷关门,粮店被哄抢一空。

“大人,”王承恩走上城楼,“城中已经乱了。”

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声,尘土飞扬。那是逃难的队伍。

“建奴的先锋已到涿州!”又一个信使跪地报告。

张世杰握紧了剑柄:“还有多少兵马可用?”

“禁军不足三万,且...且军心不稳。”王承恩低声道。

城中响起了哭喊声。有人在喊:“建奴来了!快逃啊!”

张世杰转身下令:“封锁城门!”

但已经晚了。城门口已经挤满了要逃命的百姓。

“大人!”一个将领跑来,“西城门失守了!”

张世杰脸色铁青:“怎么回事?”

“守军...守军自己打开了城门!”

王承恩叹息:“这是要亡国啊。”

远处的烽火越来越近,马蹄声如雷。

“建奴已到城下!”城墙上的哨兵大喊。

张世杰拔出佩剑:“准备迎敌!”

但城墙上的守军却纷纷丢下武器,跪地投降。

“完了。”王承恩摇头,“一切都完了。”

城门轰然倒塌,烟尘中,建奴的铁骑涌入。

街道上一片混乱,尖叫声、哭喊声不绝于耳。

“大人!”又一个信使跑来,“南城也...也破了!”

张世杰看着满城混乱,突然笑了:“这就是大明的命啊。”

建奴的箭雨覆盖了城墙,守军纷纷倒下。

“陛下!”王承恩跪地,“快走吧!”

城中火光四起,浓烟滚滚。

一队建奴骑兵冲上城楼,为首的正是吴三桂。

“张大人。”他翻身下马,“何必做无谓的抵抗?”

张世杰举剑相向:“叛徒!”

吴三桂摇头:“大势已去,何必固执?”

城下的喊杀声越来越近,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投降吧。”吴三桂说,“免得生灵涂炭。”

张世杰看着满城的火光,突然放下了剑。

“大人!”王承恩惊呼。

“够了。”张世杰摇头,“不必再死人了。”

吴三桂点头:“明智之举。”

城中的火光越来越盛,哭喊声却渐渐平息。

建奴的铁骑已经控制了全城,到处都是跪地投降的人。

“这就是大明的结局吗?”王承恩喃喃自语。

吴三桂看着北方:“不,这是新的开始。”

城楼上,张世杰扔下了佩剑。金属撞击地面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脆。

建奴的大军继续南下,铁蹄声震动大地。

这一天,大明朝最后的抵抗,就这样结束了。

吴三桂转身上马:“走吧,该去见皇太极了。”

张世杰没有动,只是看着满城的火光。

“你们先走。”他说,“我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做。”

吴三桂点头,带着骑兵离去。

王承恩跪在地上:“大人...”

张世杰看着东方的晨光:“去准备纸笔吧。”

“您要...”

“给后人留个记录。”张世杰说,“让他们知道,大明是怎么亡的。”

王承恩默默起身,转身离去。

城中的火光渐渐熄灭,新的秩序开始建立。

建奴的旗帜在城头飘扬,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而在这个时代的废墟上,张世杰开始写下他的见证。

“崇祯十三年三月初十,建奴入关,大明亡矣...”

殿内烛火摇曳,一队队锦衣卫押解着朝臣入殿。

“臣等参见陛下!”跪倒一片。

兵部尚书曹变蛟额头渗汗:“陛下,建奴已至城下,我们...”

“闭嘴!”王承恩厉声打断,“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礼部侍郎钱谦益冷笑:“王公公这是急着表忠心?”

“你!”王承恩正要发作,一个太监匆匆跑来。

“报!南城门失守!”

殿内一片哗然,有人想逃,却被锦衣卫拦住。

“诸位大人。”王承恩环视众人,“陛下召集诸位,是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5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