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一分钟一银两,殖民速度不敢想

作者:北边卖羊腿的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卷 第70章 还有谁参与了?

书名:大明:一分钟一银两,殖民速度不敢想 作者:北边卖羊腿的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0:14

“官府的人只看表面,”一个老石匠说,“看不懂这里面的门道。”

河北保定,一群皮匠正在制鞋。鞋底夹层里藏着图纸。

“这些鞋要送到各个据点,”一个皮匠说,“一双都不能少。”

直隶天津,码头上的搬运工正在装卸货物。箱子里暗藏武器。

“这批'货'可值钱了,”一个工头说,“得小心着点。”

各地的暗流在涌动,宁远的火种正在蔓延。一场风暴即将席卷大明。

“时候到了,”独眼老者站在船头,望着远方的晚霞,“该让这天下变个样子了。”

船舱里传出低沉的应和声:“是时候了。”

扬州盐商赵怀玉的私库里,一排排盐袋堆积如山。油灯下,他正在核对账本。

“掌柜的,又涨了。”伙计小王气喘吁吁地跑进来,“盐价已经翻了三倍!”

赵怀玉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继续买进,无论多少钱。”

徽州茶商胡德隆的马车缓缓驶入杭州城。车厢里,几个商人正在密谈。

“茶叶都收起来,一片都不许卖。”胡德隆敲着桌案,“等价钱再翻一番。”

“可是百姓们...”一个年轻商人欲言又止。

胡德隆冷笑:“穷人喝什么茶?”

苏州丝绸庄里,掌柜唐永昌正在接待一位特殊的客人。

“这批绸缎,我全要了。”客人放下一锭银子,“价钱好商量。”

“大人明鉴。”唐永昌谄笑道,“小的已经让人把货都存到了郊外的仓库。”

开封粮商刘老六家的地窖里,堆满了粮食。他正在往账本上记着数字。

“爹,城里已经有人饿死了。”他儿子站在一旁,声音发颤。

“死几个穷鬼怕什么?”刘老六头也不抬,“等粮价再涨起来,咱们就发大财了。”

广州码头上,一艘艘商船正在装卸货物。商人们交头接耳,谈论着各地的物价。

“听说北方闹灾了?”一个商人问道。

“可不是,”另一个商人搓着手,“这可是发财的好机会。”

南京城外,一支商队正在秘密转移货物。马车上装的都是江南的丝绸布匹。

“快点,趁天黑前运完。”商队的领头人催促道,“别让官府的人发现了。”

天津港口,几个商人正在一艘大船的船舱里密谈。

“粮食都囤起来,”一个商人说,“等北方闹饥荒,咱们就能大赚一笔。”

“可是朝廷不是禁止囤积居奇吗?”另一个商人担忧道。

“呵,”为首的商人冷笑,“那些官老爷们还不是跟咱们一起发财?”

成都的茶馆里,几个商人正在低声商议。他们面前的茶几上摆着一份价目表。

“川盐的价格已经翻了四倍了。”一个商人说,“咱们再等等,还能涨。”

“就怕老百姓受不了。”另一个商人说。

“那是他们的事。”为首的商人冷冷道。

杭州城里,一个老妇人站在米铺前,看着翻了几倍的米价,默默流泪。

“没钱就别买!”伙计凶狠地喝道,把老妇人赶走。

掌柜在柜台后冷笑:“等着吧,很快还要涨。”

福建的港口,一艘商船正在偷偷装载货物。船老大数着银子,笑得合不拢嘴。

“这些米运到日本去,能卖个好价钱。”他说,“管他百姓死活。”

山西的煤商们聚在一起,商量着如何抬高煤价。

“冬天快到了,”一个煤商说,“到时候他们还不是得乖乖掏钱?”

陕西的粮商们正在秘密会面,商讨如何控制粮价。

“先把粮食都收起来,”一个老商人说,“等饥荒来了再卖。”

河南的布商们也在行动,大量收购布匹,等待价格上涨。

“冬天快到了,”一个布商说,“到时候穷人们连件御寒的衣服都买不起。”

“那关我们什么事?”另一个布商冷笑道。

湖广的米商们正在往仓库里运米,一车接一车,没完没了。

“都收起来,”一个米商说,“等明年春天,有他们哭的时候。”

江西的瓷商们也不甘落后,开始大量囤积瓷器。

“反正穷人也用不起,”一个瓷商说,“咱们就等着卖给那些大户人家。”

云南的茶商们更是打定主意要发一笔横财。

“茶叶都收起来,”一个茶商说,“让那些想喝茶的人多掏些银子。”

贵州的商人们也在暗中行动,各种物资都在悄悄囤积。

“这是天赐的发财机会,”一个商人说,“可不能错过了。”

广西的盐商们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盐价一天一个样。

“盐可是必需品,”一个盐商说,“他们不买也得买。”

四川的商人们已经开始分赃,计算着即将到手的利润。

“这次发了财,”一个商人说,“够咱们吃喝几辈子了。”

安徽的茶商们也坐不住了,开始大量收购新茶。

“反正他们也喝不起,”一个茶商说,“咱们就等着卖个好价钱。”

江苏的绸缎商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到处收购存货。

“这些绸缎,”一个商人说,“等价钱翻几倍再说。”

山东的商人们已经开始打点官府,为囤积做准备。

“那些官老爷们,”一个商人冷笑道,“还不是要分一杯羹?”

河北的商人们更是胆大,连朝廷禁令都不放在眼里。

“有钱能使鬼推磨,”一个商人说,“怕什么朝廷?”

各地的商人们都在行动,物价节节攀升,百姓们的日子越发难过。

“这些商人真是丧尽天良!”一个老农愤怒地说。

但商人们毫不在意,继续着他们的勾当。利欲熏心,让他们忘记了良知。

“再等等,”扬州盐商赵怀玉看着账本,“很快就能大赚一笔了。”

苏州码头的夜雾弥漫,唐永昌站在仓库门口,望着船工们搬运货物的身影。

“动作快点,天亮前必须装完。”他压低声音催促道,手中的纸伞遮住了半边脸。

一个船工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老爷,这些货真要运去扬州?那边可都是官府的人。”

“少废话。”唐永昌从袖中掏出一锭银子,“办好了,还有重赏。”

码头上,十几个壮汉正在搬运丝绸布匹。箱子里还藏着江南特产的茶叶、瓷器。

“老爷,不好了!”一个帮闲跑来,“有官兵巡逻过来了!”

唐永昌面色一变:“快,把货都藏到夹层里。”

船舱深处,早已挖好了暗格。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将货物塞进去,上面盖上一层稻草。

“站住!什么人在这里鬼鬼祟祟的?”巡逻的官兵举着火把走来。

唐永昌上前作揖:“小人是布行掌柜的,这是要运去扬州的货物。”

“运货?这么晚?”领头的官兵狐疑地打量着船只。

“是啊,赶着明早的市集。”唐永昌笑着从袖中掏出一包银子,“大人辛苦了。”

官兵掂了掂银包,挥手道:“去吧,小心点。”

等官兵走远,唐永昌擦了把冷汗:“继续装货,快点!”

船工们加快了动作,但有人小声嘀咕:“这是要害死我们啊。”

“闭嘴!”唐永昌厉声道,“想想赏银的事。”

突然,远处传来更多的脚步声。

“不好,是水师的人!”一个帮闲惊慌道。

唐永昌咬牙:“准备开船,其他的货等下次再运。”

船工们手忙脚乱地解开缆绳,船只缓缓离岸。

水师的火把已经能看到了,唐永昌躲在船舱里,心跳如鼓。

“那艘船,给我拦下来!”岸上传来喝令声。

船工们奋力摇橹,船只在夜雾中渐渐远去。

唐永昌松了口气,但很快又皱起眉头:“这条线已经不能用了。”

“老爷,那咱们以后怎么办?”一个老船工问道。

唐永昌沉思片刻:“去找郑芝龙的人谈谈。”

船舱里,几个商人正在清点货物。一个商人问道:“这批货能卖多少银子?”

“至少翻三倍。”唐永昌算了算,“够我们吃一年了。”

船只在夜色中航行,偶尔能听到岸上巡逻的脚步声。

“老爷,前面有暗礁。”舵手提醒道。

唐永昌点头:“小心点,别把货撞坏了。”

船只在暗礁间穿行,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

突然,一阵风掀起了盖在货物上的稻草。

“快盖住!”唐永昌急道,“别让岸上的人看见。”

船工们手忙脚乱地重新盖好,但心里都打起了退堂鼓。

“老爷,这活太危险了。”一个年轻船工说。

唐永昌冷着脸:“想想赏银,做完这票就发财了。”

船只继续在夜色中前行,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

“前面有灯!”一个瞭望的船工低声喊道。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只听见橹声在水面上轻轻划动。

那盏灯越来越近,终于能看清是一艘渔船。

“是自己人。”唐永昌松了口气,“给他们打个暗号。”

一个船工举起灯笼,在空中晃了三下。

对面的渔船也回应了同样的信号。

两艘船靠在一起,渔船上的人递过来一张纸条。

唐永昌看完纸条,脸色变得很难看:“路线改了。”

“改路线?”舵手惊讶道,“可是我们不熟悉新的航道啊。”

唐永昌咬牙:“没办法,官府查得太严了。”

船只调转方向,驶入一条更窄的支流。

“当心水浅。”舵手提醒道,“这里暗礁多。”

船底不时传来刮蹭声,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老爷,这是去哪儿啊?”一个船工问道。

唐永昌没有回答,只是紧盯着前方的水路。

突然,船只剧烈晃动了一下。

“不好,撞礁了!”舵手大喊。

船舱里的货物倒了一地,有几个箱子摔开了。

“快,把水舀出去!”唐永昌喊道。

船工们手忙脚乱地抢救货物,但水已经漫了进来。

“弃船!”有人喊道,“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唐永昌看着渐渐下沉的货物,心如刀绞。

“老爷,快走吧!”船工们拉着他,“命要紧啊!”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更多的船只靠近的声音。

“是水师的船!”有人认出了那熟悉的旗号。

唐永昌面如死灰:“完了,这下全完了。”

船工们纷纷跳入水中,借着夜色游向岸边。

唐永昌最后看了眼自己的货物,也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

水师的船越来越近,火把的光照亮了半边天空。

“抓住他们!”岸上传来喊声。

唐永昌拼命游向岸边,但衣服已经被水浸透,变得很重。

“那边有人!”一个士兵举着火把喊道。

唐永昌躲在芦苇丛中,看着自己的船只渐渐沉入水底。

“搜!一个都不能放过!”岸上的喊声越来越近。

芦苇丛中,唐永昌浑身发抖,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恐惧。

衙门大堂内,灯火通明。水师指挥使张世杰正在审问一名浑身湿透的船工。

“说!那些货物都是从哪里来的?”张世杰拍案而起。

船工跪在地上,牙齿打颤:“小...小的只是帮忙搬运,具体是谁的货不知道啊。”

一旁的师爷冷笑:“还嘴硬?来人,给他尝尝板子的滋味。”

“啪!”皮鞭抽在船工背上,血痕立现。

“大人饶命!小的说...那些货是唐永昌的,他在城南还有个秘密仓库。”

张世杰立即下令:“带人去搜!”

衙役们刚要出门,一个锦衣卫百户快步入内:“大人,城南仓库已经空了,只找到一些账本。”

“这些商人,果然狡猾。”张世杰咬牙道。

堂外传来一阵骚动,几个衙役押着一个浑身是泥的中年人走进来。

“大人,这是在芦苇丛里抓到的。”衙役禀报道。

张世杰定睛一看,正是唐永昌。

“唐掌柜,你可真会躲啊。”张世杰冷笑道。

唐永昌跪在地上,强作镇定:“小人是正经商人,不知犯了什么罪。”

“正经商人?”张世杰拿起一本账册,“那这些暗码是什么意思?”

唐永昌脸色大变:“那...那是生意上的记号。”

“生意?私运违禁品的买卖也叫生意?”张世杰厉声喝道。

衙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几个商人被押了进来。

“大人,这些都是和唐永昌有来往的。”锦衣卫百户道。

商人们跪成一排,有人已经吓得面无人色。

“说吧,谁还参与了这些勾当?”张世杰环视众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88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