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泽也没想到,自己老老实实在报馆编报,竟然也会被言官的攻击波及到。
六科和都察院的言官们,又从将通政司送来的官员题本进行了统计,接着就对主张松弛边禁,和俺答部互市的官员进行了人身攻击。
尤其是领头的山西参政郑洛,他的为官经历都被言官们翻出来,甚至连他写过的文章都被找出来,逐条寻找他的罪行。
可就算是这样,这些言官还嫌不够,他们又对在京官员的奏本进行了统计,又将在这次俺答入寇问题上没有表态的官员找了出来。
当看到苏泽的名字后,六科都察院的言官眼睛都亮了!
都察院御史詹仰庇起手一个弹劾,上奏弹劾詹事府苏泽在内的京官员二十五人,在陛下圣旨要求百官上疏的时候抗命不尊,不上疏表态,是准备见风使舵的政治投机者!
言官的意思是,“别人都上疏,你为什么不上疏?”
你一定是不站在群臣这边,就等着皇帝和内阁表态,然后再跟着附和!
当苏泽从沈一贯那边听说自己被弹劾的时候,差点都被气笑了,上疏被你们言官弹劾?这次不上疏也被弹劾?
大明的言官是属疯狗的吧?
不表态就是不站在群臣一边?
你们科道就能代表群臣了?
沈一贯也劝道:
“子霖兄,还是快点上疏表态吧!”
苏泽问道:
“如今朝堂上是什么风向?”
沈一贯苦着脸说道:
“这一次言官还是占着点理的,大小九卿衙门有品级的官员基本上都赞同迁界禁边,主张弛缓边禁的人数太少,但基本上都是山西籍的官员,或者曾经经历过边务的官员。”
苏泽冷笑说道:“是啊,迁界禁边苦的是山西官员百姓,所以他们当然要反对。”
沈一贯也是长叹一声,作为浙江人,他当然深有体会。
当年倭乱严重的时候,朝中也曾经有言官提议,要在东南进行迁界禁海。
好在嘉靖皇帝没有糊涂,驳斥了这些言官的说法。
如果东南真的迁界禁海,那就算是倭乱平定了,东南的繁华也毁了。
但这次的情况有所不同。
东南是大明最富裕的地区,皇帝当然不会因为家里进了贼,就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砸了。
但是在大同执行迁界禁边,对朝廷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这样的事情也是有先例的。
宣德九年,明廷裁撤奴儿干都司,但保留了建州卫等羁縻卫所。
更有名的则是关西七卫。
明初的时候,明朝在嘉峪关以西(今甘肃西北、青海北部及新疆)设立的七个羁縻卫,成化年间,哈密被吐鲁番汗国所占领,在明廷经历了与吐鲁番汗国的长期拉锯战之后,最后放弃了关西七卫,退守嘉峪关。
当然,大同是北方边防重镇,是戍卫京师的门户,再怎么也不会放弃的。
但是放弃大同的百姓,将百姓内迁禁边,还是可以的。
至于以大明现在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这些百姓内迁的过程中会死伤多少,内迁后的百姓能不能妥善安置,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反正将边疆百姓内迁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南北朝迁六镇军民于河北。
苏泽不准备上疏,原本是觉得没必要。
隆庆二年这次的边关动乱,根本没记载在史书上,但是这一年大明朝廷也没有调整边关政策。
苏泽判断,这个时候高拱张居正应该已经在筹备俺答封贡的事情了。
但是朝堂上的反对声浪太大,所以内阁对这次的事情进行了冷处理。
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俺答封贡应该是隆庆五年才最终得以实现。
这是让苏泽没想到,这帮言官竟然如此疯狗,没表态竟然也成了过错?
沈一贯焦急的说道:
“子霖兄,还是上疏吧!”
苏泽却依然拿着手里的毛笔,写着第三期《乐府新报》的文章,他说道:
“还是等下个月再说吧。”
沈一贯想想,还有几天就是下个月了,将劝说的话吞了下去。
-----------------
九月一日,都察院中。
御史詹仰庇迈入公房,其他御史纷纷起身和他打招呼,詹仰庇一一回礼,内心十分的得意。
这一次詹仰庇掀起这么大的声势,这就是他言官生涯宝贵的资历,如果最终朝廷采用他的政策,那日后就可以靠着这项功劳平步青云。
所以詹仰庇才不遗余力的打压反对声音,逼迫内阁和中立官员表态。
吵过群架的朋友都知道,声浪大的那一方不一定占理,但是一定赢。
都察院和六科的升迁途径还不一样。
御史是一个很灵活的职位,都察院也和六科不一样,六科的官品都很低,也没有部门领导,所以六科升迁只能外任。
都察院从正二品的左右都御史,到正七品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升官台阶是十分平缓的。
此外,御史还可以外放。
都察院还有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地方派出系统,即巡抚系统。举凡地方政务、军务、财务,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特殊事务如盐政、茶政、马政等等,均由这个系统掌管。
比如海瑞这个应天巡抚,实际上他也算是都察院的编制,他现在就是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只是他的差事。
所以都察院的升迁之路非常广阔,而且一旦外放军务盐务,都是超级肥缺,这也是御史们疯狂内卷的原因。
一名年轻的御史走进来,对着詹仰庇说道:
“詹御史,在京大小官员除了詹事府苏泽外,全部都已经上疏表态了!”
“内阁呢?”
这名年轻的御史说道:
“首辅李大人昨日乞病休,陛下准了。”
詹仰庇轻笑道:
“咱们这位李阁老,果然只能当甘草。”
众御史也纷纷笑了起来,甘草在大部分药方中都是可有可无的辅料,这里詹仰庇说起李春芳的外号,就是说他不能担事,不能承担佐弼君王的职责。
“高阁老、张阁老都没有表态,四辅赵阁老上疏请求朝廷整饬边务。”
詹仰庇鄙夷的说道:“赵阁老还是老样子,属泥鳅的。”
众人纷纷跟着笑起来,赵贞吉这就是上疏说正确的废话了。
废话,俺答入寇,整饬边关军务自然是必要的,说了等于没说。
詹仰庇想了想,还是说道:
“听说苏泽是高阁老的党徒,我们继续弹劾苏泽,用他来逼迫高阁老表态!”
詹仰庇说得好听,实际上是他怂了。
因为言官对内阁的攻击,首辅李春芳乞病休,阁部事务都被耽误了下来。
如果继续弹劾内阁辅臣,反而会让皇帝厌恶。
詹仰庇能在御史台混出头,自然明白见好就收的道理,攻击内阁只不过为了直谏的名声,弹劾下了四位内阁大学士,也轮不到他詹仰庇入阁。
正好科道深恨苏泽,就拿他当做靶子好了!
就在这时候,有一名都察院官员冲进来道:
“苏泽上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