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世间长生仙

作者:化三生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九章 梁城阴司

书名:世间长生仙 作者:化三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41

去往梁城的一路上。

挑选相连的路段,一直顺着官道的方向走。

宁郃望着周围的景色,除了像是校对自己画的地图,也顺带把路上的花草景色都记于心底。

兴许等回去的时候,闲时还能把细景描绘进去。

和南关大侠的复刻府邸一样。

届时有人观看自己的绘制图录,也相当于走遍了这百里长的路途。

而在观察景色中,不知不觉两天时间过去。

在第三日的下午。

宁郃也来到了梁城的城外。

眼前是宽厚的城墙。

四周还有值守的官兵,来往的百姓、行商,谱写出一副闹热的景象。

前些日子来往旬城和坪城的路上,宁郃倒也在天空中见过梁城的繁华。

但在天上粗略望去的感受,却远远没有走在地上的感触。

宁郃也忽然发现自己自从修炼开始,好像就没有这般脚踏实地,安安稳稳的走过这么长的路程。

又想到修炼一事,一时心念回拢。

宁郃感受了一下自身的灵识,觉察到自己从洞府出关到如今,半月时间过去,在顺其自然的悠闲生活之中,灵识却更加广远了。

如果说之前是笼罩方圆十里,那么现在则是十二里。

灵识的壮大,也让自己在灵气的掌握上更加精深,施展术法时汇聚的灵气也更多。

而河神所言,寻常的金丹圆满,也只是三里方圆左右。

这是云鹤真人周游五洲,和众多修士所探讨总结的。

老城隍同样知晓,也在几年前回来时告诉了河神。

继而宁郃从河神那里得知了不少修炼者的事。

也知晓自己已经远远超过了寻常的金丹。

思索着。

宁郃也渐渐来到了城边,把目光望向了前方城下的位置。

大约在下方六百米处,那里有一团被黑雾包裹的阴森大门,两边的门框是漆黑的柱子,但上头的牌匾却很大,其高六米,宽三米。

若是站在门下抬头望去,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

并且黑雾与大门都介于虚幻之间,肉眼不可见。

寻常人就算是挖到这地底六百米,也只会感到此地阴寒,不会发现眼前的大门。

大门的位置也飘忽不定。

介于虚幻的它,随时可以迁移。

但用灵识扫过。

宁郃却清晰的透过黑雾,看到门上的牌匾处书写阴司二字。

更知晓门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小世界。

那个小世界就是梁城阴司。

只是这个神异的小世界,不是城隍开辟的,也不是大法力者开辟的。

宁郃通过之前河神闲聊的话语,知晓阴司的诞生和天地善封的神官一样,同样是天地所开。

其内的面积,还会随着魂魄的增多,慢慢增长。

如今存在两千二百年的梁城阴司,已经堪比梁城的面积。

但在才开辟时,却只有梁城的四分之一大小。

同时,宁郃一边回想着河神所聊的事,一边也没有贸然闯入。

先是用灵识探入门内。

一是看看虚实。

二是也未隐瞒自身的踪迹,向城隍示意自己来做客了。

且随着灵识深入。

门后的视野也豁然开朗。

宁郃就这般站在城外,左边视野内是人间红尘,远处还有闲逛城外的百姓,秋末还未枯萎的许些城边花草。

右边视野是天空灰蒙蒙的一片,黑夜永驻,落在无比沉重的苍茫大地。

再用灵识探查环境。

宁郃感知到这里没有丝毫灵气,而是到处充斥着浓郁的阴煞。

这种阴煞对于常人来说,只要吸上一口,就会胸闷犯冷。

但只要下一口是空气,且在阳光底下站着,那么很快就会回过来气。

可若是长久待在这阴煞之地,那附近不时巡逻的阴差们,便是就地有活了。

而相比较常人,拥有筑基法体的阳间神官,或是筑基术法修士,若是不小心吸上一口,或者短时间内待着,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只是长时间待着的话,就可能会影响自身体内的灵气运转,更会伤及到灵识气海。

不由得,宁郃也想起来河神之前所说过的一件事。

他说过很多修为不高的神官,只要无事,也不会特意去往阴司。

此刻当亲眼见到这般场景。

宁郃也知晓了答案。

这好比城隍也不会在烈日之下,故意站着一样。

阴阳相隔的界限,不是那么容易打破的。

就像是平日里阴差拘魂,也是多在晚上出去。

就算是非得白日。

一些道行不高的阴差在出行时,也会向城隍、或文武判官们借法。

让拥有法令的神官,为他们凝聚一把遮阳的黑伞。

这一是防备自身被太阳灼烧,二是保护逝去生人的脆弱魂魄。

同样的,比起一人管一河的河神,阴司内的小神官们也是比较多的。

除了有城隍以外,还有多位文武判官。

而更多的阴差、阴使,则没有神位。

他们多是生前有些功德之人,逝后被城隍等人赐了修炼功法,又续了一些阴寿,继而在阴司内当职了。

也像是河神用法令点化一些水族,赐他们一个修炼的机会。

并且也在宁郃通过亲眼观测,验证平日里了解到的信息时。

阴司内,距离阴司入口二百里的雄伟正殿中。

梁城隍通过法令,当感受一股平和的气息在阴司入口盘旋时,也慌忙从阴司正殿内走出,未带任何阴差阴神,便向着阴司入口这里赶来。

以免多余的章程,让道长不喜。

不如独自拜见。

等现身出了阴司。

他一眼就看到了不远处的宁郃。

平和气息正是从宁郃身上散发。

甚至在这股气息的影响下,他后知后觉中也发现自己五日来的多虑与心焦都消失了。

他发现这个情况,第一个想法是,兴许道长气质随和,让他放下了担忧的心

还是道长自身的法力道场,已经恐怖到可以随意扭转其余修士的心境

只是等他抱着第二个想法,等来到宁郃近前,再望向宁郃时,却有种怪异的感觉,让他有些想不明白,颇有种如鲠在喉的别扭。

“小神见过道长。”城隍不明白归不明白,还是先见礼拱手。

“城隍客气了。”宁郃也笑着回礼,又望向阴司。

还未言语。

城隍直接虚引道:“道长,请”

话落,城隍带宁郃一同进入阴司后,趁着赶路时,又开始暗自琢磨那种感觉。

就这样一边向二百里外的阴司正殿行着,一边琢磨着。

一步百米的距离。

在法令的御煞中,使得他法袍震荡,四周的阴煞拥挤。

随后,他又看了看风淡云轻的宁道长,看到他周围并没有术法波动,但速度却与他一样,就知道这个不对劲的感觉来自哪里了。

那就是他发现了一个和河神一样问题,那便是他丝毫看不透宁道长的境界,甚至是觉得宁道长就是一个普通人,最多气质上好些。

可越是这般,他越是心下惊异。

因为吴朝境内,两位境界最高的修道者,远游的老城隍和吴江江神,这两位大神官,他都见过。

其中八百年道行,筑基圆满,又想借用国运化蛟的江神。

其气势雄厚,单单站在江神面前,就能感到一股从心里散发的压抑。

老城隍则是威严中带着仁善,让人不敢轻易多言,却又不自觉的信服。

但今日看到像是普通人一样的宁道长。

他才发现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这种道法已经精妙到深不可测的地步,让他无从分辨,却又可以任意间影响到其余修士心境。

继而,他行走间也不敢乱言。

这般行着行着,就成了默默的跟着宁郃。

一时分不清他是阴司的主人,还是客人。

只是在宁郃偶尔驻步,或是观看什么时,他才会出言解释着这些,体现出东道主的身份。

就像是如今。

宁郃略微停步在一处空旷大地上的行刑架旁,望着一个被绑在钉木上的人,又看着手持刀具的阴差。

阴差看到忽然出现的陌生先生,又看到这位先生身旁的城隍大人,是连忙停下行刑,躬身行礼。

城隍则是示意他继续行刑。

一时间伴随着利刃切割皮肉的声音响起,以及钉木上的人传来撕心裂肺的惨叫。

城隍这才郑重的向着宁郃道:“此人生前名为孟衡荣,在三十五岁,因财害了三人性命。

三十九岁,钱财耗尽,便又持刀劫财,害了两位无辜之人。

四十二岁,病逝。

逝后被阴差拘拿,查到阴寿尚有十一载。

而苛文判掌管的此案赏罚,判此人受刀刑十载。”

城隍说着,也看向了这劫匪。

行刑的阴差,当看到城隍大人与那位城隍都要敬重的先生在观礼,于是就拿出了这几年中磨炼的刀工,以及对于劫匪痛处的了解。

这一刀一刀划下来,手法更为精湛刁钻,割的也是更起劲。

每当山匪魂魄将要散去,他又会停下休息片刻,并把这些掉下来的肉,贴到这人不再流血的伤口处。

诡异的是,这些肉竟又长了上去。

再待得魂魄在四周内的阴气中凝实。

阴差会再次拿起刑具。

这般周而复始,直至十年的刑期结落。

如果未死,就可以在阴界内的阴宅享受余下的一年阴寿。

宁郃第一次见阴司行刑,倒是稍有兴致的看了一会。

发现这人只喊,也不叫骂。

灵识一扫,倒发现这人的舌头被法令割去了,使得只能发声,不能像常人一样言语。

再望了望周围的刑场,这样的人很多。

有时还能碰到杂谈里令百姓谈之色变的恐怖妖物,但此刻在阴司里皆是哭天喊地,一心只求速死。

也有的生人魂魄,经不起酷刑,在油锅中魂飞魄散。

负责行刑的阴差,正在被掌管此片刑区的阴神训斥。

再往前走。

还有一个公堂,里面刚逝去的生人,正在哭诉着自己被人杀害的遭遇,形容着凶手的样子。

负责记录的阴差,是根据他的描述,在一处镜子内用阴煞幻化出凶手的样子。

之后只要查证,证明逝去的生人所言不假,那么等这凶手逝去后,面对他的就是极刑。

记录生人的阴薄,也由此而来。

靠逝去生人的诉说,还有查证。

但真到了阴司,见到了传说中的鬼神真的存在,也极少有人敢当着神官的面说谎。

他们被阴差压来的一路上,可是见到了各种极刑。

又在阴差的诉说中。

还见到了传说中的妖怪,都难逃刑罚。

他们更是不敢说谎。

又继续向前走。

这里像是单独的刑地、重地。

宁郃还看到有两只带有神官气息的妖修。

走向不远处一只鱼头人身的精怪。

宁郃发现他境界不高,只有练气圆满。

受的是抽鱼鳞之刑。

“他生前是妖修。”城隍也在一旁解释,“更是吴江江神麾下的水族百夫长。

但十二年前偷炼邪法,害了二十八位生人。

十年前又潜逃到梁城作恶,被武判官发现后擒杀,将魂魄带回阴司。

我本念着是妖族,又是吴江水族,曾想要交于江神之手,由江神处置,但江神却让我等依法行事。

我便将他关在了这座刻有拘魂阵法的牢狱,每日受抽扒鱼鳞之苦,直至他一百二十一年的阴寿耗尽。

毕竟修士寿命悠长,灵魄强盛,若不是自然逝去,而是被外人擒杀,又未被他人毁去魂魄,阴寿也是比较长的。”

他说到这里,又感叹道:“吴江江神虽然是吴朝水族之首,如今更是吴朝重神官之首,但从不袒护麾下恶徒,而是对水族与人族,视如同亲。

否则这吴江水族一事,莫看小神是一界城隍,分管梁城阴司之事,但小神却不敢轻易处置。”

“听河神说起过。”宁郃赞同道:“吴江神是非分明,对麾下从恶者未有袒护。”

“宁道长也听河神聊起过吴江神”城隍听到这些话,确实有些好奇。

因为在他想来,正常修道中人,当结识到了一位术法大修士以后,八成应该是请教修炼才对。

若是闲谈,倒是有些错失机缘的意味。

宁郃看到城隍询问,倒是随意道:“河神空闲时,偶尔会来我那小店中闲聊一番。

城隍若是空闲,不妨也去我店里坐坐。”

“这”城隍猛然受到大修士的邀请,是不由顿了一下,才笑着抱拳道:“谢道长相邀”

话落。

他心里也琢磨了一下,便准备每隔七次。

否则真把人家的客气话当真,万一不小心打扰到道长清修,那就弄巧成拙了。

但他却不知道,宁郃修炼一途向来是顺其自然。

宁郃则是没管城隍多想,而是这般转了许久,当和自己的所闻全部印证之后,便动了离去的心思。

又在离别前。

宁郃路过之前的公堂,取来一个大碗,送于城隍半壶灵酒。

城隍通过河神一事,倒是知道半壶即醉,继而没有即刻喝下去,而是先送宁道长离去。

在城隍的相送下出了阴司。

一番道别。

宁郃看向茶摊的方向,没有选择回去,而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走,目的地是五千里外的吴江。

也是听城隍和河神经常提起此地。

如今,梁城的两位神官也相识了,近来无事。

便闲逛一番,游历吴朝西北,补一下杂谈里的图录,顺道去看看那吴江江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72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