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世间长生仙

作者:化三生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六章 宁郃传法、一纸入梦

书名:世间长生仙 作者:化三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41

夜晚。

秋风萧瑟,带来弥漫的寒意。

刘大人批改完最近的文书,把事务先交于心腹之后,就在当天晚上,带着两名文吏、两名身手不错的护卫,悄悄的离开了府邸,开始了这次的私访计划。

以至于在第四日清晨。

张员外还在城里进货的时候,还在琢磨什么时候再去拜会刘大人的时候。

刘大人早策马来到了三百里外的戚县地界。

这是他四日来所转的第五个县,也是计划中的最后一个县。

按照他的安排,一个月前,这五个比较贫苦的县外,都要扎好粥摊。

如今也和计划里一样。

前面四个县,都已经被那几位员外安排好了。

如今。

当身穿厚布衣的刘大人,带着四名同样身穿布衣的手下,来到戚县外,也看到一个粥摊已经扎起。

还有一些外来的流民,早早在摊前排队。

毕竟这些年是风调雨顺了,但是贫苦的百姓和城外流民还是有的。

他们或许是受到了山匪之患,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

也或是自身的家境本就不好。

刘大人想帮的就是这些人。

同时,当他们见到刘大人一行策马的五人,也不由多看了几眼。

实在是刘大人等人哪怕穿的再普通,但要是对比当地多是布袍与粗麻衣的百姓,还有衣着褴褛的流民,就显得衣着太过华丽了。

再加上这五匹骏马,那就是非富即贵。

面对此情此景,有些瞩目的样子。

刘大人一开始也觉得太过招摇,就试着距离县城近时,把马匹藏好,再下马步行一段。

但太费功夫了。

有那时间,还不如问完就走,早些赶往下一个地界。

还能多看些其余县的情况。

“去问问哪家施的粥。”

刘大人也未下马,只是让手下的两名文吏过去询问。

不过片刻。

两位文吏就小跑回来,由其中一人向着刘大人汇报道:“回大人,是城里陈掌柜扎的摊子。”

他说着,又指了指粥摊附近的流民与百姓,“我多问了几人,得知粥摊已经扎了两月有余了。

应该是大人还未吩咐下来,陈掌柜已经在着手安排了。

且在不远的程家村那里,也有一处陈掌柜扎的粥摊。

除此之外,县里的一些店家、客栈,偶尔也会在城里摆一些摊子。

大人,要去县里看看吗”

“不必了。”刘大人没有什么表情,也不想去县里转上这么一圈,然后被哪位掌柜给认出来。

到时候免不了一顿千篇一律的作秀与巴结。

刘大人越来越不喜欢这些虚的,甚至是已经厌烦。

但也是如今处理完了私访一事。

刘大人就想到了张员外所言的那个茶摊。

继而当他看到众人上马以后,便指了指正东的方向道:“穿过前面的土路,从周县的官道回城。”

从东边回去众人听到这话,虽然知晓这会绕上一些,多耗费半日,但以为大人有什么别的安排,于是也没多问。

并且就算是没安排,那绕了也就绕了。

而也在众人绕开戚县官道,向着八十里外的茶摊赶往时。

另一边。

大半个时辰后。

周县的官道上。

宁郃也像是溜宠物一样,牵着架子车从林中出来。

再点燃灶台,温上第一壶茶水。

宁郃坐在桌前,从书框里拿出了今日的第一本书。

是一本残破的凡尘武学功法。

再瞧瞧上面经常翻阅的折破痕迹,应该是有不少人看过此书,但却觉得书籍残破,很多炼体心法都丢失。

甚至是缺页。

照着残破的练,肯定不妥。

于是觉得无用,就当成寻常的破烂了。

这本书是两天前五文钱收的。

而如今。

宁郃把书本翻开,略微看了看。

总得来说,就是一本注重炼体的武学秘籍。

若是心法齐全的话,修炼的人根骨也好,照着上面的练,兴许还能修练出一些内力,迈入江湖好手的行列。

凡尘武学,宁郃也见过几本,基本都是修炼内力。

宁郃看完这些,又和自己所学的练气功法比较了一下。

如果说,修士是汇聚气海,重在养神,体会天地间的道法真玄。

武者内力,则是吸收天地灵气,锻炼自身筋骨皮肉,让其内生出灵气与血气混合而成的内力,再运转自身经脉,增加自身体魄的破坏力。

此法和部分以力见长的妖修炼法有些类似。

而且许多修士、神官,也喜欢淬炼自身法体,多凝练一些法力。

比如同样资质、同样境界的两位神官。

一位修炼百年,法体初成。

一位修炼了千年,法体雄厚。

在使用法力的熟练度与浓厚度上,肯定是天差地别。

这也就是所谓的道行。

但若是境界不同,道行一说就显得不太重要了。

就像是寻常筑基修炼千年。

比起寻常的金丹修士一年。

筑基好比千斤松软铺开的棉花,对比金丹所运用的一斤铁。

它们同样砸向地面。

棉花轻飘飘的,铁却能砸出一个深坑。

宁郃对比着,略微推算了一下,就拿起毛笔,把这本武学秘籍修补完善了。

把它随手放入另一个书框内。

宁郃又拿出新的书籍。

这是一本关于吴朝地界的绘图,名为图录游记,里面分为了二百一十九页,分别标记了各县来往的官道和山川地理。

绘制的时间,是三十年前。

宁郃略微看了看,又瞧了瞧上面遗缺的部分,只是填画上了周县和旬城之间的线。

其余的地方还未去过,就不乱填了。

收起这本未补全的图录游记,宁郃把它放在了桌子的一侧。

这样偶尔游历归来时,可以随时填上去过的地理。

宁郃整理这本,又准备拿出新书的时候,倒忽然看到远处一里外有一行五人策马而来。

看着他们风尘仆仆的样子,应该是这几日都没有怎么好好休息。

当先的一人,身上还带着一股算是浓厚的官运。

对比这些时日来的普通行客,这位算得上是稀客了。

宁郃不由得一时兴起,用观气法所得的官运,略微推算一下,觉得这人若是没有意外,二十一年后必定会在朝为官。

职位应该在六部,不算低了。

而刘大人来到茶摊前,看了看竖幅上的自取等字,又瞧了瞧这位气质悠然的店家。

倒是符合了张员外口中的那位先生身份。

等手下端来茶。

刘大人望着清淡的茶水,也没有打扰看书的宁郃,而是试着泯了一口。

谁知摸上去有些温热的茶水,入口却有些微凉,又有些略寒中的清香,好似这临近冬季的秋意。

刘大人品着茶水,也下意识望着摊外的湛蓝秋色,官道内外的秋末落叶。

不知不觉间,一种心安与烦恼着落的感觉,随着茶水入腹,也充斥在他的心底。

就像是他曾经拜访一些庙宇、道观,在庙祝或道长的开解下放松身心。

也像是游玩青山溪水,天地间的美景悠然,让人不经意间放松心中的忧虑。

直到一杯茶落。

刘大人回味着心静的感觉,又不舍的待了一会,才朝写字的宁郃拱拱手,放下了茶钱。

从始至终,刘大人没有询问问题,也没有冒然打扰这位先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宁郃看到刘大人拱手,也朝他点点头,收下了茶钱。

刘大人看到宁郃收好钱,才牵马带众人离去,又在路上体会着刚才的心静。

或许,随着往后继续接触那些大员外,以往的焦虑还会再有。

但牵马而行的刘大人,又向后望了望远去的茶摊。

觉得今后的焦虑若是过多,影响到平常的事务时,那就再来拜访一次这位先生的茶店。

刘大人想到这里,颇有些找到心中静地的高兴,继而望向旁边的手下时,话语中也轻松了不少,没有之前那边短厉,

“等回去后,你拟一个茶店资证,盖上章印。”

文吏点头,又看到刘大人好似心思不错,于是探寻问道:“大人,等资证办好后,是给这位店家送来吗”

“嗯。”刘大人再回身望了望已经有些看不清的茶棚,“这么好的乡野茶店,倒希望这位先生一直经营下去。”

话落。

刘大人笑着上马,带着同样上马的众人,逐渐消失在了官道的下坡处。

他准备回去以后,再去问问那位张员外,关于这位茶店先生的事。

而在茶摊内。

宁郃修补好手上的这本书以后,又拿出了新的书籍。

这一本是多位人物的传记。

翻开第一页。

名为南关大侠

上面诉说一位赵姓侠客自小习武,根骨卓越,于十五岁时已是南关县里有名的侠客。

又在二十岁时,自创连云刀法,踏入了后天大成境界,成为了江湖上的一流高手,被江湖上的人称之为南关大侠。

且在书里,这位书写传记的人,好似是非常推崇南关大侠,也像是南关大侠的好友、或是熟人。

他对于连云刀法的出刀招式,甚至一些内力运转的穴位,也能诉说一二。

包括南关大侠与人对阵时,他也像是在一旁观看,把对战的细节一一描写。

寻常人看到这些,也能想象出南关大侠与高手对阵时的凶险,以及连云刀法之锋利。

宁郃见到这些,也按照上面的穴位与刀法招式,灵力运转体内几处穴位,再加以修正,瞬息之间就把连云刀法给推算了出来。

甚至在功法运转的精妙上,也远远胜于南关大侠。

如果说南关大侠的功法,只能修炼到后天大成。

那么自己所优化的,则可以修炼到先天。

而先天一说,在江湖上就只是传说了。

宁郃听河神说过一些关于世俗的事情。

后天武者可能有许多,但是踏入先天者,在五洲中却是寥寥。

吴朝内,还从未出现过。

宁郃思索着这些,又翻开南关大侠传记的第二页。

看到成为南关大侠成为一流高手后,却没有追寻更高的境界,而是当目睹山匪霍乱时,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上面讲述南关大侠之后的人生里,行侠十五栽,除山匪一千余,其过程之艰险,南关大侠也有多次负伤,躲避山匪的追杀。

除去山匪后,他亦是没私拿这些钱财,而是分于受到山贼迫害的众多百姓。

宁郃看到这里,仿佛也看到一位大侠的样子鲜活的浮现于纸上。

可惜在后续故事中。

第三页。

按照如今的时间来算。

在十年前的一天晚上,山匪余孽却布下陷阱,把旧伤复发的南关大侠设计伏杀。

又前往南关县,灭其一门。

南关大侠的一生也就此结束。

这一页的后续,只是这单单几笔,像是书写此传记的人,不想过多描述。

宁郃看完这页传记后,也看向了东边。

东行八百里,就是南关县。

闲来无事,正好去看一看,看看书中的故事,看看那位南关大侠的旧土。

才推演的连云刀法,也不能草草落于尘土。

如果有后人存活,心思且正的话,那便传了,看看能不能把南关大侠的事续写上去,填满第三页余下的空白。

宁郃想到这里,便踏云而去。

在小半个时辰后就来到了八百里外的南关县地界。

再按照书上描绘的住址。

宁郃灵识散开十里方圆,也在县外的一处林地发现赵家旧址。

等来到这里。

府邸已经是破败一片,到处都有打砸的痕迹。

好在尸骨已经被人收敛,兴许是官府之人,也或许是南关大侠的好友。

宁郃又越过墙壁残骸,走到一间卧房。

这里倒是有一缕气息在此停留过,时间应该在一月前左右。

看似是经常来这里。

否则在正常的情况下,一道生人的气息,最多停留百日左右。

宁郃发现这些,也循着这道生人气息,来到了四百里外的坪城,走到了一家大武行外。

用灵识望去,这道气息的主人,是一位年约二十三四的一名男子。

他是武行的弟子,穿着和另外四十名学徒一样的练功袍,在教头的教导下,用肩膀撞着一根打木桩,打熬着自身气力。

又对比其余学徒。

气息主人的脸色坚毅,明明肩膀已经红了一片,却依旧咬牙坚持。

教头也对他投去赞赏的目光。

趁着空隙。

这位教头还向着另一位教头小声道:“这赵小子能吃苦,等过两年练出内力了,我准备给他推荐到一个大镖局里当差,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就能从学徒升为大镖师了。”

这位教头说着,话语中全是赞赏。

另一位教头也对此点头道:“能练出内力者,便是江湖好手了。”

他说着,还又揶揄道:“也许不用你推荐,人家赵小子就能找到更好的去路。

况且赵小子年纪不大,真要练出内力了,说不定一些大门派也会争着要他。”

两人聊着,也是尽量小声,以免让赵家小子听到后生出自傲。

但不同于他们的肉眼所见。

宁郃用灵识望去,却看到气息主人早已练出内力。

并且经脉运行的路径和连云刀法一致,都包含几处要穴。

又在相貌上,和书中所形容的南关大侠有些相似。

再按照旧址中的气息,应当是南关大侠的后人。

宁郃也取出笔墨,翻开书籍的第一页,再次描绘南关大侠的相貌与修炼功法。

笔落。

宁郃手掌拂过这一页,这页纸张仿佛像是生人被抽离了魂魄一样,复刻出了透明的一张。

又在四周灵气的涌入中渐渐凝实。

做完这些。

宁郃等待了片刻。

在武行中午散课后。

南关少侠走出,向好友与师父道别后,于家中行去。

等他转过两条街,刚进入一条巷子时。

宁郃显出身形,自然而然的走在他的前方十米处,又故意把装有二百文的钱袋扔落。

随后,宁郃继续向前方走。

同一刻,南关少侠正偏头活动着发酸的胳膊时,当听到钱袋子响声,又看到眼前的钱袋子,是下意识的捡起来。

当稍微一掂,发现是钱,又见到前方毫无察觉的宁郃。

他下意识的快步追上,当看到宁郃的书生气质,是不自觉间的压低一些声音道:“这位先生,你钱掉了。”

宁郃看向毫无贪恋之色的南关少侠,一边接过钱袋子,一边道:“多谢南关少侠。”

“先生客气了。”南关少侠刚摇头,但却又忽然的警觉道:“你是谁”

南关少侠是十年前他父亲还在时,那些江湖豪客对他的称呼。

但现在不亚于催命。

毕竟他父亲行侠仗义十数载,帮的人多,仇人也一样很多。

所以他才隐姓埋名,来到了这处小县里。

宁郃看到南关少侠戒备打量四周,一副要退走的样子,是笑着递过去手里的纸页,“宁某只是在书中见到南关大侠的传记。

觉得南关大侠的后事不该于此,继而书写了一页纸墨,想作为续笔,交于他的后人。”

“续笔”南关少侠不解的接过,看到上面所书写的事,正是他父亲的生平。

宁郃看到他接过,则是离开了巷子。

南关少侠觉察宁郃离开,却想也不想的向着宁郃追去。

他心里还有不少疑问,想知道宁郃是如何找到他的,续笔又是什么意思。

可是等他后脚刚追出巷子,却发现大街上人来人往,但没有刚才那位先生的身影。

觉察到这离奇神异的一幕,他心里微寒的同时,便不自觉的抓紧纸页,也不敢多待的快步离开巷子,又绕着远路,尽量顺着人多的地方走。

直到回往有些破落的小院,拖着疲惫的身体躺在床上,听着院外传来邻居间的交谈话语,他才慢慢回过来神。

他想起在民间传闻中,鬼魂是不会在白天出现的。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自己碰到了传说中的仙神

那这页纸

他望着手里丝毫不显皱褶的纸页,小心的放进了自己的衣服夹层里。

而也在这一瞬间。

他忽然感到睡意袭来,又在朦朦胧胧中发现自己出现在了小时候的府邸家中,眼前是后院中的练功场。

一道只存于记忆中的熟悉身影,当看到他过来,便开始演练着更为精妙的连云刀法。

一切都像是他小时候来到练功场内,看到父亲正在演武的一幕。

南关少侠望着此行此景,长久以来的思念也让他眼睛一下子红了,猛然跪向父亲的身影

“父亲在上,不孝子赵淮铭”

南关少侠重重叩首,压抑的哭声在梦境中渐渐泛起。

南关大侠依旧如往,平静的演练功法,为他细细解析。

茶摊处,灶台处的水壶温热,寥寥的云烟升起。

宁郃坐在桌前,沾染笔墨,修补着图录游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21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