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世间长生仙

作者:化三生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二章 大修之世的众多寻道者

书名:世间长生仙 作者:化三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41

宁郃看到梁河神猜到自身境界,倒也没有否认,而是虚扶行礼的河神道:“宁某只是机缘巧合之下,修得金丹之道。”

“宁道长自谦了。”梁河神摇摇头,是压根不相信这句话。

同时,他也觉得再称道友二字不合适,于是才改口为道长。

宁郃通过玉符,也知晓道长一词在凡间多是敬称,或许没什么特别的含义。

但在神官等修士中,道长的称呼,代表的是修道路上的前辈、长者。

曾经的大城隍,就能被成为道长。

不过对于神官来说,更多的是被称呼神职。

而对于道长这样的敬称,宁郃应了之后,就想着今日遇见了梁河神,不如多了解一下修炼界的事情。

比如这位境界和自己相近的城隍。

如若他在的话,自己倒不是吴朝之中最为顶尖的修士。

于是,宁郃又接续了之前的话题,问道:“城隍在这八年来可有消息如若在,宁某准备过几日拜访。”

“老城隍只在三年前回来过一次。”梁河神略有感叹,“如若当时老城隍回来后,能知晓一位术法大修士会在这几日云游吴朝,说不得就不会再离去了。

老城隍下次回来,就不知何时了。”

梁河神话语间未有什么隐瞒,好似言说他人境界与踪迹,是很正常的事情。

也或许香火成道者,本身的德品就很高,不拘于自身的心得阐述。

宁郃看到和梁河神交谈间,如此畅言,又当得知城隍不在,也继而询问了另一件事,把杂谈推到了梁河神的面前。

上面已经修补好了十页,有十二个离奇的故事。

“吴朝之中是否出现过这些事迹”

宁郃对于这些类似聊斋志异的故事有些好奇,想去看看这些鬼怪,“如若出现,这些鬼修又在何处”

“哦”梁河神望向书本,仔细观看。

等扫过李蒙遇龙、山客误入深山,碰到千年人参精、吴三梦见飞头鬼等十二则奇闻。

梁河神感觉大多都是虚构了,甚至还笑着言道:“吴朝八千里疆土,山野精怪是有。

但化龙一事,却是妄论。

莫说化龙,化蛟都是难上之难。”

“听梁河神之言。”宁郃接过梁河神归还的书本,“吴朝可有化蛟者”

“如今未有。”梁河神一叹,又不太确定道:“但如今离化蛟最近的道友却有一位,那便是吴朝东边的吴江江神。

而吴江神在十年前,于老城隍的指点下,兵行险路,依借吴朝国运,想要以此化蛟。

只是此路艰险,在吴江神成丹之前,需要不沾凡尘的缘法之下,还需吴朝风调雨顺,未逢大难,未换朝号。

否则一损俱损。”

梁河神说到这里,又感叹道:“吴江神是我等神官之中的修为佼佼者,已有七百年道行。

且吴朝三十五城,七江百河,千余水族与蛇身修者,也只有吴江神有望化蛟。

我等也是希望吴江神成功化蛟,踏入金丹。”

梁河神说着,向着吴江的方向一礼道:“吴江神若是道成,到时不仅妖修有了探寻前路的方法,我等神官也能效仿国运之法。

这说是吴江神化蛟,不如说是吴江神以自身道行性命,为我等另辟前路。

可若是唉”

梁河神长叹,没有说若是败的话,怕是吴江神性命堪忧。

这些不吉利的话语,虽然和成败没有丝毫关系,但他觉得不能说出来。

行道难。宁郃听着梁河神的诉说,却不知不觉想到了这三个字。

也忽然明白为什么梁河神对于城隍的行踪与心得未有隐瞒。

因为吴朝内或许有邪修、有妖魔,以及德品不正的修士。

但更多的是一同寻道之人。

这些寻道的前者们,都在共同发掘前路,共同分享心得,共同为后人铺垫。

这是一个天地同修的时代。

一切以修炼为主流的大修之世。

同样的,梁河神随后就说道,“不仅是江神,老城隍此次出行,也是离开了吴朝的八千里地界,去往了东洲的其余朝国。”

梁河神述说间,岔开了令人忧心的江神,开始讲述着老城隍的一些见闻游历。

宁郃听着听着,也知晓这个世界有五大洲,以及四面远海。

吴朝就属于东洲中的一个朝国。

看似。

世界之广,说不定就有一些境界高深者。

城隍特意远行,寻得也是这些大法力者。

而这些消息的来源,也是城隍在五年前遇见了一位元婴境界的大法力者,继而从这位高人口中得知的。

这位高人,同样是在云游,寻找元婴出窍的契机。

渐渐的,这位高人在三百年的游历中,结交了几位同样来自其余洲的修士,在交谈之后,慢慢汇聚成了一个潦草的五洲图。

而这位高人,道号为云鹤真人,本体是一只白鹤。

梁河神讲完这些,也从怀里拿出了这份地图,且面带尊敬神色道:“虽然小神未曾有幸见过云鹤真人,但老城隍经过真人许可,可以临摹五洲图录。

于是老城隍在三年前回来时,把图录特意交给我等神官,复刻了千余。”

梁河神话落,把图录摊开。

宁郃望去,看到图录长宽各三尺,中间二分之一是大陆,四周是海水。

梁河指着右边占据图录十分之一的东洲,又点向一个指头粗细的小点,“这便是吴朝。”

他说着,又用手指圈了两个巴掌大小的地方,“老城隍前几年是在这些地方云游。”

梁河神再指向其中的一个点,按照地图尺寸,大约距离吴朝三万里,“老城隍在这里遇见了云鹤真人,受云鹤真人指点。

也得知金丹之上便是元婴,元婴之上是为出窍。

出窍之后,名为化神。

届时寿有五千载,寿命之广远,天地之大,皆可去得。

但化神仙者一事,听老城隍言,云鹤真人也未曾亲眼见过。

只是云鹤真人游历时,捡到过一位疑似化神仙者的手书,其上法力高深,不像有假。

云鹤真人才得知元婴不是成道的顶点,之上还有出窍与化神仙者之境”

梁河神言道此处,又有些不太确定,“但云鹤真人也曾言,化神之境或许只是传说。

可能这位绘写手书的仙者,只是出窍之境,但法力高深,才让云鹤真人觉得这本手书不凡。”

“兴许如此。”宁郃思索着梁河神所言的手书一事,也觉得那位云鹤真人或许是对的。

但关于境界上的问题。

化神是否存在

宁郃也不能保证此界的修炼体系,和前世的神话故事中的体系一致。

若是一致,那化神也只是初窥道门,和仙字沾不上边。

也能变相证明,此界是才开辟了修炼体系,而以往一片空白。

空白到,没有先天的神仙妖魔,也没有传法传道,而是所有人都从凡体开始逐步修炼。

所以,道的顶点,谁也不知道。

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这个世界的求道者,为何都一心向往修炼。

因为他们都想要找到更多的同道中人,一同探索更高的境界。

并且经过梁河神接下来的话语,慢慢阐述了修炼的起源。

宁郃知晓自己猜对了。

这个世界的修炼体系是才起步的。

因为三千年前的一位千古帝王,被天地封为第一位城隍令,才使得这个世界打开了修道之门。

只是这些消息对于凡尘来说,就是历史中的隐秘了。

几千年来,凡尘之中的众人只流传着神仙的传说,却未曾见过。

宁郃思索着这些事情,基本把这个世界的大体了解清楚了。

而梁河神看到宁道长像是推算着什么事情时,也动了离去的心思,怕多言打扰。

等待得宁郃望来。

梁河神就起身言道:“宁道长,小神还有一些事务在身,就先告辞了。”

宁郃看到梁河神突然请辞,也起身还礼的同时,笑着邀请道:“等五日后,梁河神如若无事在身,不妨来寒舍一叙。”

“怎敢推辞。”梁河神一礼,便踏云而去。

宁郃望着离去的梁河神,觉得今日收获颇丰。

当然,得知这么多秘闻。

作为回礼,宁郃也准备等五行灵酒多酝酿几天,然后再让梁河神过来做客,品品这酒水酿的如何。

也不知身为河神的梁河神,几杯会被醉倒。

宁郃念想间,看到梁河神远去后,也再次回到桌前,开始填补杂谈中的空缺,经营着自己的小茶棚。

而随着时间过去。

半个时辰后。

一百八十里外的梁城外。

天空中的梁河神也路过城边,又继续向着五十里的梁河赶去。

但在城内。

城隍神像忽然轻微晃了晃,惹得正在上香的香客连呼神仙显灵

同时在城外。

一位灰袍老者从城前的地面浮出,仰望天空,但来往的行人都熟视无睹,好似见不到这位老者。

老者正是梁城城隍。

他和梁河神两百年交情,倒是知晓梁河神除了布雨以外,很少离开梁河地界。

如今现身,也是好奇梁河神为何出行。

同一刻,河神看到城墙下的老者后也停下了脚步,又用云雾化为障眼法,从天空中落下。

等来到老者面前,梁河神笑着一礼道:“见过城隍。”

“梁河神。”城隍还礼,看了看官道的方向,再瞧了瞧梁河神难掩的喜色,略有好奇道:“今日记得咱们梁城地界无雨。

但见道友出行远游,又见这般高兴,是碰到了什么喜事不妨和老头子聊聊”

“是喜事。”梁河神点头,但琢磨了一下,却摇摇头道:“能讲,又不能讲。”

“那就说说能讲的。”城隍哈哈一笑,坐在了旁边的一个小土坡上。

梁河神想了想,知晓这位好友是懂得分寸之人,也怕好友无意间去往周县方向,不小心打扰到了宁道长。

于是,他便把从昨日见到宁郃,再到今日详谈的事情说了出来,让好友留个心思。

言落。

梁河神有些不放心,还再次言道:“我见道长喜欢悠静。最好无事之下,不要打扰道长清修。”

“自然自然。”城隍听到自家地界来了一位大修士后,也是慎重点头,“术法高人的行事确实难料毕竟是天赋卓越,自身修成道统,天地间无拘无束,不同于我等神官。

也由此,有术法大修士云游我等地界,若是指点我等,是喜事,也是善事。

但我等若是突然造访,打扰到了高人悟道,那就成了祸事了。

老头子自然是明白这个理。”

“正是如此。”梁河神一叹,“我若是早些知晓宁道长是术法大修士,说不得昨日遇见之时,就不会轻易说出拜访之言,而是行礼之后,继续行布雨之事,不会多言打扰。”

“但也正因为此,道友结了善缘。”城隍抱拳道贺,又打趣道:“过几日高人有请,梁河神可不要说错了话语,让高人迁怒于我等啊”

“唉”谁知面对城隍的打趣,梁河神却郑重点头道:“我也是如坐针毡,不知到时带何礼品,更不知高人此次邀请,是何寓意。”

“嗯”城隍摸了摸胡须,望着身下的地面,好似看透了泥土,看到了另一界的阴司,

“阴司内有十六颗上品灵石,是这些年阴司内的神官,外出拘魂时获得。

放着无用,我就那它镇压法阵一角。

本想过些年凑足二十之数,送于青山宗的三位道友。

他们是术法筑基的修士,修炼时需要用到灵石。

但如今不如先作为见礼,由梁河神送于宁道长”

“灵石”梁河神没想到城隍还有这种珍贵的宝物。

上品灵石,可是难寻的物件,它们皆是天地间灵脉之地的中心汇聚,耗时千年才会成型三四颗。

珍贵程度,仅次于金丹高人炼制的法器。

但要论珍贵程度,法器虽然稀少,可又远远比不上一些元婴大法力者炼制的神丹妙药、琼浆玉露。

只是这些传说中的妙药,寻常元婴修士都难以炼制。

这就使得灵石成了修炼界的通货。

十枚品色不错的上品灵石,就能换的一件法器。

百颗灵石,就能换的元婴修士所炼制的妙药。

但前提是能遇见元婴修士,并且是精通丹法一道的元婴。

而如今面对上品灵石这样的奇物。

梁河神都难掩激动,继而也没有拒绝,就承下了城隍的情,“多谢城隍”

“你我二百年交情,不谈这些。”城隍起身,“道友好不容易遇到结交高人的机会,而我能帮的就这么多了。

如今我先去其余几县,把镇压法阵的灵石收拢,再用法令填补法阵空缺,需要一些时间。

等三日后,道友再来取。

至于是否能结交到高人,只能看道友了。”

梁河神没有言语,而是深深一礼。

城隍则是瞬息间遁入阴司,没接好友这一礼。

梁河看到城隍离开,也没有选择离去,只是静静的望着天空,良久长叹了一声,

“求道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85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