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世间长生仙

作者:化三生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一章 缘起缘落

书名:世间长生仙 作者:化三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41

秋。

吴国的一处山林外。

微风吹拂,枯黄的树叶在空中随风盘旋飘落。

身穿白袍的宁郃走在官道上,悠闲的观赏四周美景。

这算是宁郃十年来第一次出山,第一次观察洞府外的凡尘景象。

因为自从宁郃十年前忽然来到这个仙侠世界,就落到了一个破败的洞府内,并且洞外还有天然形成的法阵,让他出不去。

但经过一开始初到异世界的慌乱,宁郃小心探索一番,倒是找到一些辟谷丹,以及一块神念玉符。

神念玉符,相当于意识中的言传身教。

上面记录着练气功法和一些筑基和金丹的讲解。

虽然宁郃没有修炼底子,但按照功法上的修炼,不仅通过玉符学会了这个世界的文字,并且仅仅一月就练气圆满,可以轻松离开法阵。

宁郃没有选择出去,而是在接下来十年,靠着筑基与金丹讲解,自行琢磨到了金丹。

随后看到玉符对他无用。

宁郃静极思动,留下自身总结的金丹之法,作为对洞府主人的回报后,就离开这待了十年的洞府。

如今。

是宁郃出来的第一天。

从约莫早上六点出发。

似闲逛般,一个时辰行了五百多里,终于来到了有人烟的官道上。

此刻,后方正有一支商队叮叮当当的行驶着,向着宁郃这边行来。

宁郃偏头望去,看到这车队里一共四个板车,其中两个板车上放着货物,旁边是位员外打扮的厚锦衣中年。

另外两个板车上坐着几名农夫,同样穿着厚厚的布衣。

时隔十年的无人生活,此刻忽然见到人。

宁郃也没有什么难以压制的激动。

能在十年的无人压抑中,独自修炼到金丹的心境,早已让宁郃习惯了平静。

而为首那位员外打扮的中年,当他看到前方气质悠然的宁郃,又瞧见宁郃一人,没有什么山匪埋伏。

等车队慢慢靠近宁郃,他倒是先和气的笑着道:“这位先生,也是前往周县”

听闻此言。

宁郃忽然想到自己没什么具体的行程。

正逢邀请,不如顺道去瞧瞧。

宁郃思索瞬息,也就顺势接话道:“游历多日,正准备寻一处落脚的地方。”

“此处距离周县还有十多里的路程。”员外看到顺路,就虚引了一下后方的板车,“我等前两日从外县卖货回来,留的货物不多,车上有些空当,先生不妨坐着先歇歇脚。”

宁郃向后望去,后面车上的几位农夫,也只是把两辆板车占了一小半。

“车上都是咱们县里的人。”旁边的护卫首领看到宁郃的目光望向车后,也解释道:“这两日在路上碰到,同张员外一起回去的。”

“员外心善。”宁郃笑着抱拳,看了看前面两架板车的粗麻布袋,“车上的货物能否淋雨”

“多是一些米面。”张员外摇摇头道:“禁不得雨水。”

“那张员外最好快些赶路。”宁郃环视周围明亮的天色,“以我所观,最多再有半个时辰,天上就要落雨了。”

“有雨”张员外手掌遮着额头,好奇望向天空中的朵朵白云,鼻息间也没有潮土味。

这么好的天气,哪里都不像是即将要落雨的样子。

包括旁边的护卫首领,也是带着一副不明所以的好奇。

但看宁郃气质卓然,一副有学问在身的样子,或许这位先生就懂些天象知识。

于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张员外还是让人一边给货物搭上油布,一边加快了些脚步。

宁郃看到后也没多言,就向着车队的后方走。

后边的车队护卫,还有望来的百姓,皆是笑着向即将同行的宁郃点头。

宁郃还礼的同时,却望了西北方向。

不同于张员外看到的朵朵白云,宁郃却看到了那里正有一丝丝水灵汇聚。

又在三里外的云层中。

宁郃凝望,目光穿透了云朵,看到天上有位身披鱼鳞甲的壮汉。

他腰间挂有一个令牌,上面是纤细水流形成的一个令字。

这位壮汉是河神。

水流令牌,是他的法令。

宁郃虽然是第一次见到神官,但玉符中有些关于修炼界的记载,其中就有描写河神的杂谈游记。

有这些修炼杂谈作为打底,宁郃如今倒也如悠闲的修士一样,对于遇见神官一事,心态比较平稳。

只是难免会多看几眼。

而这位鱼鳞壮汉却没有发现宁郃的目光,反而拿出一卷名为雨历的竹简。

随后他一边仔细算着最近一段时日内天地间的落雨量,一边准备额外补上一些,确保当地百姓的秋收,也盘算着即将落下的雨量,确保不会引发涝患。

宁郃瞭望了几息,知晓此情此景是河神要额外的布雨,调节雨气。

但过多的打量,毫无遮掩的探视,还是让那位河神轻微觉察。

河神感受到这并无恶意的目光,一时也把视线从雨历上移开,放到了三里外的地面车队,并且一眼就注意到了即将走到车队后方的宁郃。

因为车队里就宁郃在朝着天空的方向望来。

修士倒是难见。河神心里略微惊奇的同时,向着宁郃一抱拳,

“不知远来有客。”

河神传音,颇有好客与结交之意道:“今日小神有正事在身,不能现身一叙,尽东道之谊,望道友海涵。”

宁郃听着传音,感受着术法的韵律,瞬息也学会了传音之法,向着这位东道主回以传音道:“河神言重了。

在下宁郃,只是闲野修士,云游路径梁城。

说来,还是在下未提前告知河神,便来梁城地界,还望唐突之行未有打扰。”

“道友这是哪里的话。”河神忽然一笑,再一礼道:“小神梁河河神泽庚,等今日降雨一事结落,明日再来此地拜访道友。”

“河神客气了。”宁郃遥遥向着天空还礼,看到这位河神有意结交,继而也想具体接触一下仙魔神道,而不是单看玉符中的残缺描述。

梁河神则是歉意一礼,又开始仔细审查雨历。

“见过先生”旁边板车上的孩童,看到近前的宁郃抱拳,却以为宁郃在向着他问好,于是也慌乱的学着大人一样捧捧手,脆生生道:“先生好”

宁郃把目光看向这位孩童,一边坐在车上,一边也笑着拱手道:“这位小先生好。”

“娃子有些淘气,先生莫怪。”孩童的父亲向着宁郃道歉,又好奇的看了看远处天空。

孩童父亲却是看到宁郃之前像是望着天空,感觉这位先生多半是向着远方问好。

但远处天空中什么都没有,可能是他看错了。

宁郃看到孩童父亲好奇的张望天空时,也再朝远方看了一眼。

河神已经开始调用法令,汇集水气。

宁郃收回了目光,以免再次的过多打量让河神察觉,导致分心。

“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在梁城买间院子。”旁边的一位汉子看到孩童父亲发愣时,是笑着和宁郃点头见礼以后,就又和孩童父亲聊起之前的话题,把孩童父亲唤回了神。

“咱们周县多好,有山有水,为何非得去城里”孩童父亲听着好友的向往,却故作摇头,实则不舍酒友离去。

“张员外人善啊。”又在另一边的马车上,几人在聊着张员外。

聊着聊着,在这感激之中,难免会聊起张员外的产业,透漏出对于张员外家财的羡慕。

宁郃也未插话,而是静听两人与旁边众人随意的交谈。

感受着车子因为加快行程,难免的颠簸。

渐渐的,宁郃知晓了张员外除了有事事亲为的跟车习惯以外,还有两家米行,一家布店,在周县里有些名气,家财颇厚,算是周县里中游偏上的富人,被人敬称一声员外。

也知晓了此地是吴朝边境的梁城地界。

梁城有二十余县,周县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县城。

因为周县的不远处有一片大山。

蔓延二百里的山群,都规划为了周县。

其中最高的那座,名为周山。

也在宁郃静听这些消息时。

车队又赶了两里路,来到一处靠近土坡拐角的地方。

前方一里外就有一家小客栈。

车队之所以加快行程,就是为了早点到达这里。

不为避雨,也为歇歇脚,再一口气走完剩下的五里路。

而也在车队继续向着那里赶往的时候。

不一会,微风渐起。

上午温和的阳光被忽然聚集的乌云遮掩。

一股潮湿的泥土味道伴随着凉风卷来,夹杂着细微尘土。

在车队刚把板车停入客栈外的马棚下方,点点的雨星就从天空中掉落。

“客官们请”再等众人在小二热情的招呼声中,一同进入客栈。

一场不大也不小的秋雨哗啦啦的彻底落下,溅湿了目光所及的地面。

宁郃站在客栈外的屋檐下方,感受着秋末微风,看着雨珠在屋檐下渐渐滴落成帘。

天空中河神即将去远方行雨时,向着宁郃一抱拳,身影就消失在了远处天边。

而客栈内,众人却都对客栈外观雨的宁郃,投去钦佩与感激的目光。

“那位先生果然懂天象”如今的护卫首领十分确认,还向着旁边同样带有感叹与感激神色的张员外道:

“大伯我早就听说一些大城内的先生们,对天象与观星一学钻研颇深。

更甚之,咱们丰朝的观星司,传说那里的大人们可以通过夜空星辰的变动,大约得知近来年是否有大旱

大伯,您说这位年轻先生,是不是也精通一些观星之学”

“就算先生不是观星司内的大人,那也是有真学问在身。”张员外郑重看望护卫首领,小声告诫道:“况且今日又帮了咱们。

切记,不可怠慢,也不可背后议论先生。”

“大伯教训的是”护卫首领赶忙止住这个话题,又说出了一个员外所关心的人,“今日堂弟满一岁,等大伯回去时就要行抓周礼。

而大伯回来途中碰到了先生”

护卫首领说着,时刻观察着张员外的脸色。

等看到张员外有些意动,他才继续道:“大伯一直想让堂弟学文,而今日遇到这位大先生,或许就是缘分。

于此在侄儿看来,大伯不妨邀请先生观礼,为抓周礼气”

“唉”张员外听到自己儿子的事,加上他是中年得子,一心都在孩子身上放着,继而很顺利的被护卫首领转移了话题,问起了这事,

“你说我要是邀请这先生去观礼,先生会同意吗毕竟萍水相逢。”

“这”护卫首领的话语顿住,又看了看客栈外观雨的宁郃,“我见先生气质随和,又听话语间喜欢游历,应是随心所欲之人。

今日有缘遇见,我看大伯不妨去试着邀请一番”

“嗯”张员外听自家侄子这么一说,加上爱子心切,继而就动了请人的心思,正准备去询问。

但当他看到另一桌旁紧紧相依的父子,迈出的步子却停了少许,先轻声向着首领道:

“你先去后厨煮几碗姜汤,给那娃娃送过去,也给车队里的人送去,莫冻坏了身子。”

言罢。

张员外看到护卫首领离开后,才正了正身上的衣袍,向着客栈外走去。

等来到屋檐下。

他走到宁郃右侧一步的位置,先是感激的捧手道:“多谢先生若不是先生,此行一趟的货物怕是要全部糟了。”

“哪有感激一说。”宁郃收回观雨的目光,看向张员外,“张员外回县时,带上赶路的行人,求得也是一个感激吗”

“只是顺路而为。”张员外下意识回道:“两辆板车,空着也是空着,举手之劳而已。”

“学以致用,亦是举手之劳。”宁郃这才笑着还礼,“宁郃,游方散人。”

“张艋。”张员外一拱手,等说上自己姓名后,这才略显不好意思的又捧捧手,“先生,实不相瞒,犬子今日一岁行抓周礼。

所以在下斗胆想请先生观礼,让在下的寒舍里沾沾先生的文气。”

张员外干笑着实话实说,也未曾隐瞒邀请的真实目的。

宁郃看向有些忐忑的张员外,倒是对抓周的事感兴趣。

这事听过,却未曾亲眼见过。

于是,宁郃闲来无事,就抱着凑热闹的心思应下道:“令公子抓周是庆事,宁某怎好推辞。”

“承蒙先生赏光”张员外高兴的抱拳,又开始让人准备饭菜。

等雨的时候,众人先在客栈里提前吃上了午饭。

宁郃和张员外等人一桌。

望着桌子上的八菜两汤,荤素参半。

看着好吃的,只有青菜、肘子、酱牛肉。

其余菜肴,就那么凑合,毕竟是古代注重临时落宿的野外客栈,肯定是比不上城里县里的酒楼。

但宁郃十年来,从一开始的一肚子辟谷丹,到筑基后的灵气充饥,嘴里早就忘了饭菜是什么滋味。

哪怕如今的境界也不用在意这些事。

然而宁郃还是觉得这里的菜肴,都是好吃的。

不过,因为接下来要赶路,所有人都以茶代酒,没尝这酒香。

可也好,没酒水占肚子,饭桌上的菜,众人吃的是比较干净。

宁郃吃了一大碗米,三两肘子肉,小半碟的油泼青菜,半斤卤牛肉,也回味着记忆里久违的饭香。

下午,雨停。

车队修整片刻,再次启程。

但剩下的路虽然不远,可雨后泥泞的道路,还是让车队的速度慢了一些。

直到快傍晚的时候,车队才走完剩下的五里路,来到了周县外。

雨后路上的行人也不多。

等到宁郃随车队来到县南的一座宽敞府邸外。

这里却是三三两两结伴而来的客人,以及门口正在招待与等待的管家等人。

张小少爷的抓周一事,全部准备齐全,就等着张员外回来便能开始。

等进入府邸。

货物被管家接手记录,再分别送往县里的两家米行。

张员外和院中的来客纷纷见礼后,又拉着一位正忙活的下人到一旁,小声叮嘱他,等抓周结束后、不忙后,尽快腾出一间客房。

这是特意为宁郃准备的。

宁郃身为修士,哪怕未动用术法,听力也远超常人,此时无意间听到他们的小声交谈,也未出声与推辞。

稍后跟着张员外来到了正厅。

宁郃看到这里已经围了不少人。

“那位是李掌柜,那位是孙文使”听张员外短促的介绍。

宁郃知晓这些客人里,有张员外特意请来的县里几名商铺掌柜,以及衙门吏。

剩下的十几人,都是张员外的亲戚。

宁郃观望了几息,等张员外短促的介绍完,又去招待其余人后,指尖也浮现一滴透明的水滴,漂浮到上空。

水滴像是录影一样,表面水波流转,时刻映照着屋内的景象,记录着这里的一切。

而此刻在房屋中心的位置,有一张铺上红布的大桌子。

桌子上有不少抓周时用到的物件。

当先的一个,是只有外表样式,没有刻字的官印。

还有笔墨纸砚、大元宝、木质小刀、算盘、帐册、吃食、玩具等各种物品。

零零总总二十多件,全部在一个大红布的圆桌子上。

张员外把官印和笔墨、元宝放在正中间的位置,是希望他孩子选这三样。

等摆好物件。

他妻室也抱着一名被衣服包裹成圆球的娃娃过来。

“来爹这里。”张员外乐呵呵从妻子手里接过孩子,在众人的注目中,把孩子小心的放在桌子上。

“方儿,选个喜欢的。”张员外指着桌子上的物件。

妻子依偎在张员外的身旁,带有宠溺的看着孩子。

其余人都不再发声,一同望向娃娃。

人群靠后的宁郃,也好奇的看向娃娃,想瞧瞧他会选哪个。

小娃娃趴坐在桌子上,看了看眼前各式各样的物件,目光又往前移,顺着桌布看向了望着他的人群,最后望向人群后方的宁郃。

在他的视角内,宁郃散发着悠静的气息,让他欣然向往,不自觉的想要靠拢过去。

一时间他的表情像是发呆一样,慢慢向着桌子外侧爬去。

“小心”那位提出邀请宁郃的护卫首领,害怕堂弟摔着,伸手虚拦了一下。

张员外更是着急,走前一步,胳膊向前伸,不小心碰到了桌子。

嘭嗒一声轻响,桌子上的元宝被张员外的衣袖带倒,吸引了小娃娃的目光。

小娃娃好奇的小手一下子抓住了元宝,开心的玩闹挥舞。

这次明显不算。

等张员外再次摆好。

小娃娃又选了元宝,还起拿了笔墨,但却没有再向着宁郃那边望去。

众人看到娃娃选了大金元宝和笔墨,也是纷纷向着张员外道贺。

“提前祝贺,张老爷的米行开遍梁城二十六县”

“贵公子选的金元宝,将来定然富甲一方”

“我看张小少爷喜欢笔墨,今后指定能当上状元郎”

“张员外有福了”

“多谢诸位多谢诸位”张员外听到众人的道贺,又看到孩子选的有笔墨,一样是笑的合不拢嘴。

小娃娃感受着开心的气氛,也高兴的一直拍手。

宁郃把记录一切的水滴收回,又看了看被众人围着的小娃娃,便转身走出正厅,准备找个安静些的落脚地方。

关于住宿的事情,既然无缘,那就不麻烦这位萍水相逢的张员外了。

也待宁郃离开十几息。

张员外好不容易回礼了众人,正准备和宁郃交谈几句,想要宴请宁郃与众人的时候,却发现那位宁先生不见了。

张员外一愣,拉着旁边还在乐呵呵的护卫首领问道:“你可见到宁先生”

“先生先生不是在”护卫首领面带笑容的朝门口位置一望,却发现人不见了,笑容也不免顿了一下,“先生什么时候离开的”

“唉招待不周”张员外略微一叹,以为是自己热热闹闹的把人请来,又无暇招待,像是故意冷落,继而把先生给得罪了。

只能等到哪天遇到,再赔个不是。

而在府邸外的另一条街上。

宁郃望着雨后街上往来的行人、商贩,也摸了摸口袋里仅有的六十二个铜板。

这都是一路上顺手捡来的,皆刻有大吴通宝四字,能在吴朝境内花销。

只是依照价格换算,一金等于十银,一银等于千枚铜板。

这六十二文钱看似也买不到什么院落。

宁郃索性循着香味,走到酒肆前方,买了一个葫芦,打了二两花蜜散酒。

品着略带甘甜的清香,而不是腥辣的滋味。

宁郃把目光望向县外,远处幽静的周山作为住处就不错。

一路走向县外。

宁郃路过雨后回县的农夫,天晚回城的猎户。

不时打开葫芦塞子,品一口酒。

倒让路过的行人羡慕这位先生好生悠哉。

可惜刚走进林内,距离周山还有五里的时候,酒水就饮完了。

宁郃倒晃了晃葫芦,又看了看四周。

一股无形的风渐起,天地间的五行灵气朝葫芦内归拢,混合着残留的花蜜酒香,作为酒曲发酵,一同在葫芦内酝酿。

盖上瓶口,再次摇晃一番。

一壶五行灵酒酿好了。

继续品着自酿的酒水。

宁郃发现若是自身运转水行灵气,或是自身属水行。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后共生为水,入口的灵酒则为冰凉。

火则炽热。

土则厚重。

木则甘甜。

金则刺痛,像是一柄柄小剑在舌尖上游走。

宁郃品着五行的各种奇妙,漫步在山野之中,望着这山清水秀的一幕,悠闲之下,心神也下意识放开。

一时间此地方圆百米的花草树木,甚至是微风,都吹拂着花草,微微向着宁郃的方向倾斜,被宁郃身上所散发的灵韵所吸引。

一花一木皆有灵。

莫说前方这高约三十三丈的周山。

宁郃走到山下,看向山下一处被蔓藤缠绕的破败房屋,没有上前整理,而是先向着远处的周山道:“宁某路过此地,有意在此定居些时日,感悟道法。

如若不便,宁某这就离去。”

话落。

轰隆隆此处方圆百米的大地开裂少许,废旧小院里的藤蔓收拢,蜷缩回了大地。

泥土顺着墙壁蔓延,把龟裂的墙壁弥合。

短短十几息的时间,一座适宜落住的林中小院,就出现在了宁郃面前。

宁郃见此一景,笑着向周山报拳道:“周山道友,有劳了。”

隆隆

地面轻微震动,像是周山在回礼。

宁郃笑着打开葫芦,向着周山一敬,洒下半壶灵酒。

泛着五彩色泽的奇异酒液落入地面,接触周山,就变为土色水流,融入了前方的大山。

周山感激般的嗡鸣一声,之后像是醉倒了一样,整座山都陷入了沉静。

宁郃见到周山醉倒,则是走到屋内,略微打量一番,看到这间小屋像是多年前猎户与村民歇脚的地方,里面还有些破损的陷阱器具。

宁郃走到其中一个架子前,伸出手掌,架子下方一本发霉的纸质书籍飘出,落于掌心。

灵气轻柔的荡开粘合的纸页,略微翻看两眼,上面讲的是一些趣闻杂谈。

比如王二麻子赚钱娶妻,或是吴三梦见飞头鬼。

只是里面的字体受时间消磨,许多字迹皆是半清不楚的样子。

但通过上下文,宁郃倒能琢磨出缺失的字迹。

看了几页。

宁郃轻扶过去,整本书焕然一新,却唯独没恢复文字。

这些字迹可以等闲时用笔墨填上,权当一种乐趣。

只是如今天色已晚。

宁郃也未动笔,而是躺在干净的石床上休息。

十年来的修炼生涯,宁郃依旧保持着睡觉的习惯。

因为宁郃觉得修道不是急于一时,而是顺其自然最好。

一夜无梦。

等到翌日清晨。

宁郃起床后,看了看桌上的酒葫芦,再次汇聚灵气,简单布置一个五行阵法,把葫芦灵酒放于屋内正中,让新酿的灵酒发酵。

随后宁郃看到周山还未苏醒,便带着书籍离开了院落,走了十二里,于上午来到了一处林中空地。

再向外五里,就是当时看到梁河神的地方,也是两人约定的地方。

想了想。

宁郃路过几颗茶树,摘了一些茶叶,片刻烘干。

来到官道上。

捡起几根树枝,变成一张桌子,搭起一个小棚。

旁边的泥土涌起,形成一个灶台。

宁郃把剩余的树枝填进去,手指一点,空中的火灵涌进,把树枝烘干点燃。

之后,等待温水的空隙。

宁郃坐在了桌子旁,拿出杂谈,细小的树枝变为毛笔、漆黑的石子变为墨汁。

感受着略显寒意的秋风。

宁郃泡上一杯茶水,安静的读书填字。

只是随着时间过去,在中午的时候,梁河神没来,却来了六位行脚商人。

他们看到前方有处棚子,误以为是歇脚的茶摊,也是稍微拐了一下,向着宁郃的方向行来。

但等走近。

他们看到此地就一张桌子,两个板凳,再瞧宁郃身后的灶台,看书的宁郃,却有些搞不清楚情况。

因为他们无论怎么看,都觉得这位小小茶摊的主人,说是像店家,但更像是一位教书先生。

可是单纯的游玩赏景,就专门垒了一个灶台,还扎了一个棚摊,这怎么想都不太现实。

继而就由领头的行商代表着众人,进了茶摊,客气的向宁郃问道:“敢问”

他说着,指了指灶台上的水壶,“能借些茶水吗”

宁郃看着一路辛苦的行商,示意众人随意,“诸位客气了,自行取用便可。”

“多谢”

行商们纷纷道谢,有的等待水开后去取水,有的拿小包袱一掂,直接干脆的坐在地上。

宁郃看到众人果真随意,也没有多言什么。

但气氛放松后,却有一人向着看书、写书的宁郃,闲聊般的问道:“店家是才起的摊吗”

“嗯。”宁郃听着店家的新称呼,觉得有趣,也未否认,“摊子是临时起的。”

“原来这般。”询问的人哈哈一笑,看向崭新的灶台,上面还未有被烟熏的痕迹,“上个月我们经过这条官道,也没见这茶摊,原来是才起的,我说那”

这人笑说一句,就开始轻拍赶路有些久,继而有点僵硬的小腿,没有再打扰这位店家看书。

随后,他们小声交谈中等灶台上的水开。

喝完有些清香的茶,休息了一会,就动了离开的心思。

只是他们起身以后,又看了看正在看书的店家,瞧见宁郃从头到尾没提钱字,却有些不太懂。

于是他们六人就对视一眼,按照平时路上所遇的茶摊价钱,分别从口袋里拿出钱,一共十二文,放在了桌子上,

“多谢店家。”

众人话落,也没离开的意思。

实在是那茶叶挺香的,他们害怕钱给少了,所以不敢走,以免店家误会。

宁郃看到钱,又瞧了瞧还未走的行商们,便应了店家的称呼,数也没数,就把钱财收了下来。

但让众人看来,他们却觉得这位店家好似一点都不在乎钱财。

像是他们不给,甚至给上几金,这位先生都不会有任何波动。

“奇怪”

众人走远以后,也是路上无事,聊着刚才的那位奇怪店家。

“这位店家一定是哪家里的公子”有人信誓旦旦的说,“很可能是无聊闲来做个小生意,所以不在乎钱财。”

“不是。”有人否认,“我倒觉得这位公子哥和城县里的善人们一样,是做好事,才在路边摆摊,让路过的行人歇脚”

“有理有理”

众人聊着,渐渐走远。

宁郃听着众人的讨论,看了看兜里的钱财,倒觉得茶摊的想法不错。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说不定等梁河神的时候,还能赚个去县里品尝美食的钱。

积少成多,说不定还能买个大院子。

想到这里,宁郃就把目光望向不远处的林子。

片刻间树林里一些散落的树枝凝聚,向着茶摊飘来,在空中就拟好了八张桌椅,落在了近前。

同时地面的石头汇聚,变成了两口大缸,林中的露水涌入。

再按照昨日商队的板车模样,拼上一个架子车,停靠在了摊子后侧。

还有一张竖幅,上写自行取用,一碗两文钱。

这模样才像是一个正经的茶摊。

宁郃起身走过去,未用术法,单纯试着推了一下车子,还挺稳当的。

而也在宁郃试完推车,又坐下继续补书的时候。

大约半个时辰过去,远处官道上又有一对打扮朴实的夫妇走来。

中年丈夫一边走,还一边向着年纪相仿的妻子道:“跟着我受苦了。昨日到城里以后,我未和你说,就把马车给辞了。回村的路上咱们只能步行了。”

“省些钱财是好的。”那位妻子摇摇头,眼睛红红道:“这次把浩儿送到城里学堂后,也不知道他是否住得惯,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浩儿。”

“先生收咱们孩子是好事。”中年说着,看到前方有一处茶摊,也小声劝道:“去那里休息片刻,咱们再接着赶路。”

妻子听话的点点头,和中年一同走到茶摊前。

他们先是瞧了瞧竖幅,再看了看宁郃,也未打扰,便自顾自的取茶、取水。

只是在休息途中。

略有些学识的中年,看到宁郃好像是在修复书籍,继而想来想去,最后忍不住的问道:“店家是在修补前朝游记”

宁郃听到询问,看向了中年。

中年一笑道:“吴朝建朝只有十年,像是本朝人士的游记不是很多。

我见不少大先生,都喜欢把旧本上的前朝游记,腾写到新纸上。

前些年的时候,我有幸也随自家老师修补过一本。”

“原来如此。”宁郃向中年点头,倒得知一个消息,吴朝是新建的王朝。

“店家先忙。”中年怕打扰宁郃腾写书籍,也没有再多言语,而是细细品茶。

之后,兴许是天气好的缘故,也或许是自家孩子被先生收为弟子,让他们心里多日来悬着的石头落下。

他们休息了片刻,就感到今天的状态挺好,一杯茶的功夫就没那么乏了,甚至身子也轻松了一些。

于是,他们为了早些在天黑之前到家,就向着宁郃告辞,也拿出了四文茶钱。

宁郃收下钱财的同时,也看向了远方。

梁河神正步行从远处官道走来。

他还是一身鱼鳞甲,径直走向茶摊,像是赶路途中准备休息的军士。

夫妻二人看到一位将士走来,也不免停了一下脚步,打量了一下梁河神。

这一瞧,他们看了看梁河神,却觉得有些熟悉,但又不知道这熟悉的感觉从何而来。

可要是他们此刻去梁城外,西五十里的河神庙里一拜,望望那河神像,就知道这熟悉的感觉是什么了。

虽然河神像的样子略显夸张,但也有和梁河神的样貌有五分相像。

装束更是一模一样。

他们看了几眼,也没认出,索性不去想,便踏上了回村的路程。

同时,梁河神走进茶摊,感受到附近灵气的浅浅汇聚,又看着正在温水的宁郃,最后瞧了瞧四周的摆设,却是先笑着道:“道友这处茶摊,是一处小聚灵阵”

“请。”宁郃拿起水壶,邀请梁河神落座,“闲来无事,就起了一个茶摊。听行商交谈,也能多知晓一些吴朝事。

作为回礼,帮行客恢复一些气力,减轻一些病灾,倒也不值一提。”

宁郃说到这里,笑道:“比不得河神施雨之功。”

“宁道友抬爱。”梁河神摇摇头,在桌子对面落座,“小神生前是梁城人士,虽然三百年来王朝更换,后辈相继逝去,但依旧是这方地界之人,怎能看得此方地界的百姓受旱灾之苦。”

梁河神言道此处,望向梁城的梁河方向,“再而言之,小神也是取之香火,行神官一事,各有所需。

但观之道友,是术法修士

修天地灵气,不修香火”

“嗯。”宁郃摆好茶杯,在梁河神的道谢声中,为他倒上一杯茶水,“偶然得修炼之法,踏入了术法之道。”

“道友资质卓然”梁河神略带羡慕道:“术法一道是观悟天地,全靠自身的资质与悟性,比起香火修行,要难上太多。”

“在下倒觉得是香火一道难。”宁郃端起茶杯,向着梁河神一敬,“香火神职全凭自身功德。若无功德者,逝后连神职都入不了,又何谈修行。”

“非也非也。”梁河神爽朗一笑,“香火好是好,只要入神位,再凝聚法令,便是香火筑基,寿有千载。

香火不断,自身法力也会持续增长。

但香火若是断了,无法再续。

时间若久,则会消散于天地。

比起术法修士,我等神官受惠于香火,受限也是于香火。

唯一破局之法,便是性命修得圆满,踏入金丹大道。

届时,自身法力凝聚归一,受限也就小了许多。

香火若是断了,只会境界跌落,但能维持法体,成为闲神散修。

可是,金丹一道艰难”

梁河神一叹,目光瞭望远方,带有追忆,“吴朝有三位筑基的术法修士,但香火筑基的神官却有两千之数。

可是踏入金丹者,也只有吴城的大城隍。

且每逢年关,我等与一些妖修去帝都为大城隍拜年,大城隍也喜欢指点我等,不分族群。

但八年前,大城隍已辞去城隍令,离开吴朝,云游四方,寻金丹之上”

梁河神言道此处,略有思绪的目光收回,再看向宁郃的时候,才忽然意识到自己一直看不透宁郃的境界,或者说一直下意识忽略。

再想到这位宁道友和大城隍一样远游四方。

他忽然明悟,继而起身向着宁郃一礼道:“小神愚钝,此刻才知晓宁道友是踏入金丹之道的术法大修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0681s